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07篇
  免费   68篇
  国内免费   39篇
林业   9篇
农学   7篇
基础科学   11篇
  4篇
综合类   192篇
农作物   1篇
水产渔业   428篇
畜牧兽医   55篇
园艺   6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26篇
  2013年   30篇
  2012年   35篇
  2011年   43篇
  2010年   37篇
  2009年   60篇
  2008年   44篇
  2007年   36篇
  2006年   30篇
  2005年   32篇
  2004年   26篇
  2003年   25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17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12篇
  1987年   12篇
  1986年   9篇
  1985年   10篇
  1984年   12篇
  1983年   8篇
  1982年   13篇
  1981年   7篇
  1980年   7篇
  1978年   2篇
  1977年   2篇
  1976年   2篇
  1975年   2篇
  1974年   2篇
  1973年   3篇
  196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1.
机轮围网开发东海南部渔场的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因近海底层渔业资源的衰退,国有渔业公司在近海作业结构调整中逐步放弃底拖网作业,转向开发中上层鱼类资源为主,因此,探讨开发机轮围网的新渔场十分必要。1机轮围网开发新渔场的必要性 80年代中期至今,全国机轮渔业规模一直维持在30余组船组左右,分属6家国有渔业公司。随着近海作业方式的调整,围网渔业产量在近海捕捞产量中的比重越来越大。近几年机轮围网年捕捞产量10万吨左右。机轮围网主要渔场曾经有:1)黄海中西部渔场,主捕鲐鱼,渔期在9月-次年1月;2)东海中南部渔场,主捕鲐鱼,渔期8月一次年1月;3)对马…  相似文献   
12.
<正>与做其他事情一样,在盆景造型时,也要首先抓主要矛盾,这样才能事半功倍。什么是盆景造型的主要矛盾呢?愚以为就是作品题材构架所形成的势,即整体形象的倾向。确立了这一大局,纲举目张,服从服务于此的局部细节也就迎刃而解了。置于我们面前的赤松(图1),根基粗壮,鳞皮开裂,干径18厘米,枝叶扶疏,这些都是可取之处。但是也存在明显缺陷:两根较粗的树枝各奔东西,势分两立,旁逸离析。显然,造型时解决这一问题是关键,必须确立统一的大势。作者的意图是把左上方的主枝拿弯拉起,将向左之势引而向右,  相似文献   
13.
分布于韩国济州岛以西,东海北部深水处的副盲鳗是韩国主要捕捞鱼种之一,主要以鱼笼捕捞。盲鳗全长可达50cm,肉味鲜美是烧烤制品、熏制口的原料鱼。其皮是加工皮革的材料,盲鳗皮的皮革制品在国际市场上占有重要位置。  相似文献   
14.
东海中北部小眼绿鳍鱼的摄食习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2008年5月~2009年2月期间采集的渔获样品,对东海中北部小眼绿鳍鱼(Chelidonich-thys spinosus)胃含物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小眼绿鳍鱼食物组成以磷虾类(IRI=1308.55)为主,其次依次为长尾类(IRI=563.09)、鱼类(IRI=170.59)和糠虾类(IRI=31.85);其优势饵料种类为太平洋磷虾、细巧仿对虾、细螯虾、戴氏赤虾、六丝矛尾鰕虎鱼、漂浮小井伊糠虾等。小眼绿鳍鱼终年摄食,其摄食率为83.25%,最高饱满指数达171.86‰,平均饱满指数18.84‰,这表明小眼绿鳍鱼具有较强的摄食强度。同时单因素方差检验表明,小眼绿鳍鱼的摄食强度无显著的季节变化,而有显著的体长变化。  相似文献   
15.
东海北部哈氏仿对虾的种群动态及其最高持续渔获量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李明云 《水产学报》2000,24(4):364-369
哈氏仿对虾是东海北部主要的拖虾渔业对象。在雌性的体长组成中,70-90mm的个体占优势,占总数的63%。应用ELEFANⅠ和ELEFANⅡ技术对哈氏仿对虾每月的体长资料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生长参数K=1.7,极限体长L∞=128mm,自然死亡系数M=2.7427,总死亡系数Z=8.323,利用率E=67.06%,极限年龄为1.3234岁,选择体长为59.67mm,补充类型为二季补充型。通过单位补充量产量Y/R和单位补充量产值Yv/R分析表明,该群体的利用已到了相当充分的水平,若保持现有的捕捞水平,把开捕体长增大至70mm时,单位补充量产量可增加1.77%,产值可增加10.78%。但若捕捞死亡水平继续增加,产量几乎不再增加,而产值却明显下降。  相似文献   
16.
介绍了江苏省东海县农机专业合作社的推广示范措施,包括注重多方合作、抓好技术培训、加强政策资金扶持力度、推广农机新技术等内容,以期促进农机专业合作社为现代农业发展发挥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7.
2005年6月,老淮猪首次亮相国家农业部召开的种质资源会议,就名列全国19个地方猪种资源保种第1名。去年,东海种猪场又被国家农业部批准为国家级标准化养殖示范场。这标志着淮猪产业走进了发展"新时代"。  相似文献   
18.
基于Bayes方法的东海小黄鱼资源评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东海区渔业资源动态监测资料、采用基于Bayes方法的PellaTomlinson模型对东海区小黄鱼(Pseudosciaena polyactis)渔业资源动态进行了科学评析,同时,在不同渔业政策选择下,对2004-2020年的资源量与渔获量进行了预测模拟研究。研究结果显示:东海区小黄鱼渔业资源的环境容纳量K为394 514t;内禀增长率r为1.146;1991年的资源生物量为338 493 t、尔后持续上升到1994年的370 923t。1994年以后又持续下降,到2003年下降到最低值111 253t;最大持续产量(Maximum sustainable yield,MSY)为107 806t 左右;支持MSY所需的渔业资源生物量为197 503t;支持MSY所需的捕捞努力量为441 097 6网次;当前资源量与环境容纳量K的比值为0.282,即当前资源量已不足原始资源量的30%;若2004年以后使用0.4的捕捞死亡系数,该渔业资源可以实现持续最优利用。  相似文献   
19.
根据2006年7月~2008年12月采集于东海北部近海的棘头梅童鱼(Collichthys lucidus)样品,共测定体长在23~157 mm范围内的棘头梅童鱼474 ind,应用卡方检验和聚类分析等方法,对棘头梅童鱼食物组成的季节变化及随个体发育的变化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东海北部近海棘头梅童鱼的食物种类夏季出现较多,春季出现较少;91~110 mm体长组出现较多,≤50 mm体长组和>130 mm体长组出现较少。食物多样性指数春季较高,秋季较低;≤50 mm体长组较低,>130 mm体长组较高,食物多样性指数随体长的增加而升高。卡方检验显示,棘头梅童鱼主要食物种类宽尾刺糠虾(Acanthomysis latiscauda)、中国毛虾(Aceteschinensis)、七星底灯鱼(Myctophum pterotum)和中华哲水蚤(Calanus sinicus)的出现频率有极显著的季节变化,中华假磷虾(Pseudeuphausia sinica)的出现频率有显著的季节变化;宽尾刺糠虾和七星底灯鱼的出现频率随体长的变化极显著,而中国毛虾、中华假磷虾和中华哲水蚤的出现频率随体长的变化不显著。聚类分析结果表明,棘头梅童鱼春冬季、夏季和秋季三个时期的食物组成差异显著;体长聚类分两组,即体长>70 mm和≤70mm之间食物组成有明显差异。通过分析发现:东海北部近海棘头梅童鱼食物的季节变化与该海域饵料生物的季节变化密切相关;食物组成随发育的变化符合"最佳摄食理论",其饵料生物种类和大小随棘头梅童鱼体长的增加发生了显著的变化。  相似文献   
20.
福建长乐海区一次东海原甲藻赤潮生消过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正华 《福建水产》2012,34(3):196-202
本文通过对2010年5月2—10日发生在福建长乐海区的一次东海原甲藻赤潮进行跟踪监测,分析并探讨了该赤潮生消过程。结果表明:东海原甲藻可在光照较强的气象条件下发生赤潮;本次赤潮暴发后东海原甲藻仍能快速增长并聚集,且主要利用硝酸氮作为氮营养成分;该赤潮生物在赤潮过程中承受低磷贫瘠环境胁迫的能力较强。对监测过程中海区各环境因子主成分分析也表明,本次赤潮限制因子有:硝酸氮、亚硝酸氮、水温以及盐度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