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07篇
  免费   68篇
  国内免费   39篇
林业   9篇
农学   7篇
基础科学   11篇
  4篇
综合类   192篇
农作物   1篇
水产渔业   428篇
畜牧兽医   55篇
园艺   6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26篇
  2013年   30篇
  2012年   35篇
  2011年   43篇
  2010年   37篇
  2009年   60篇
  2008年   44篇
  2007年   36篇
  2006年   30篇
  2005年   32篇
  2004年   26篇
  2003年   25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17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12篇
  1987年   12篇
  1986年   9篇
  1985年   10篇
  1984年   12篇
  1983年   8篇
  1982年   13篇
  1981年   7篇
  1980年   7篇
  1978年   2篇
  1977年   2篇
  1976年   2篇
  1975年   2篇
  1974年   2篇
  1973年   3篇
  196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东海南部鲐鱼生物学特征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根据1999年~2003年7月、8月在东海南部进行的4次鲐鱼围网调查资料,对东海南部海域的鲐鱼生物学特性进行研究。鲐鱼最小叉长为15.4cm,最大为28.8cm,平均叉长22.1cm;优势叉长组为19~25cm,其出现频率为80%。2002年、2003年鲐鱼叉长组成个体比1999年、2001年大;鲐鱼叉长与体重的关系进行拟合后的关系式为:W=0.0034L^3.3404;鲐鱼胃饱满度以0级为主,占70%;年龄组成以当龄鱼为主。  相似文献   
62.
东海鳓卵巢发育的组织学观察   总被引:18,自引:3,他引:18       下载免费PDF全文
倪海儿 《水产学报》2001,25(4):T001-T002
于光镜于对东海鳓卵巢切片作了组织学观察,结果表明,5月-7月为东海鳓的繁殖期,其卵巢在Ⅳ期、Ⅴ期、Ⅵ-Ⅳ‘期和Ⅴ‘期,8月-9月鳓卵巢处在产后休整阶段;10月-翌年2月为越冬Ⅱ期卵巢;3月-4月卵巢处在产前发育阶段,在小生长期,卵核的体积较核质的体积增大快,核质比大,大小长期,随着卵黄物质的积累,卵母细胞体积快速增加, 比下降。在鳓卵母细胞发育中,曾见有两层卵膜结构,但接近成熟的卵母仅有一层卵膜。东海鳓的产卵方式为短期分批产卵类型。在一个生殖周期内,一般产卵2次。  相似文献   
63.
东海浮游异足类环境适应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1997~2000年东海23°30′~33°00′N、118°30′~128°00′E海域4个季节海洋调查资料,采用浮游异足类物种丰度和同步的温、盐度数据拟合曲线,构建数学模型,计算物种分布的最适温度和盐度值。同时根据以往对异足类生态特征分析的结论,划分东海浮游异足类各物种的生态类型。结果表明,塔明螺(Atlanta turriculata)和拟翼管螺(Firoloi-da desmaresti)分布在外海,具有高温、高盐的适应特征,是热带大洋种。其他为亚热带外海种,其中玫瑰明螺(Atlantarosea)具广温种特征,明螺(Atlanta peroni)适温偏低,有广盐种的特征,大口明螺(Atlanta lesueuri)分布在盐度较高的水域,扁明螺(Atlanta depressa)具有近海种特征。东海浮游异足类总体上属于典型的暖水性生态类型,温、盐适应范围较窄,对水温和盐度敏感,是较好的指示种。东海浮游异足类主要分布在28°00′~30°00′N,124°00′~126°00′E的海域,绝大多数物种难以逾越冷水水团的阻隔,这是浮游异足类很少在黄渤海出现的主要原因之一。浮游异足类生态类型划分在古气象海洋学、海洋地质、海洋物理和海洋生物学的研究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4.
东海带鱼生殖和补充特征的变动   总被引:20,自引:2,他引:2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徐汉祥 《水产学报》2003,27(4):322-327
根据1986—2000年对东海和南黄海渔获带鱼的生物学基础调查,利用世代分析方法计算了东海带鱼的资源数量,分析了东海带鱼生殖和补充特征的变动状况,同时研究了环境与带鱼补充量变动的关系。结果表明,随着捕捞压力的增大,东海带鱼的最小成熟体长、产卵亲体的平均体长、平均体重组成进一步缩小,个体繁殖力提高而卵径变小;实行伏季休渔后,东海带鱼的补充群体数量大幅度增加,单位亲体的补充量比伏休前增加45%~60%,证明了伏季休渔的生态效益;带鱼补充群体数量与亲体数量、海中温度、伏休时间成正比。目前东海带鱼的亲体数量仍显不足,应进一步减少对带鱼的捕捞强度。  相似文献   
65.
东海区海洋渔业资源近况浅析   总被引:18,自引:2,他引:18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渔获产量统计和鱼类生物学资料对东海区海洋渔业资源动态作了分析。结果表明:近几年东海区海洋渔业捕捞产量虽连年增长,但主要是靠大幅度提高捕捞强度等措施获得。渔获物中增加的主要是经济鱼类的幼鱼和低值小杂鱼类,渔获物小型化、低龄化等过度捕捞现象仍然十分严重。渔业资源结构日趋恶化,渔业资源状况并没有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66.
67.
东海伏季休渔现状分析及完善管理的建议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根据调查和监测结果,对东海伏季休渔制度实施七年来的成效和目前资源利用中存在的问题作了较详细的分析,并提出了延长伏季休渔时间、实施拖虾休渔和完善东海伏季休渔管理措施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68.
伍贻惠 《海洋渔业》1988,10(6):248-254
<正> 一、渔具模型试验及试验水池世界总渔获量已从战后初期的2000万吨左右增长到1986年的8900万吨。除资源开发利用方面的进展之外,捕捞能力的提高是世界渔获量增长的另一个主要因素。现代拖、围网的捕捞能力已比战前提高了一个数量级。由于渔具的大型化及捕捞对象与环境的复杂化,传统的经验设计方法已不能适应渔具设计及改进的要求。早在30年代,日本、  相似文献   
69.
东海北部和黄海南部鲐鱼生长特性及合理利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2002年11月~2003年8月在东海北部和黄海南部区域(30°~34°N、126°E以西范围)所获取的鲐鱼(Scomberjaponicus)样品,通过观察鲐鱼耳石生长轮和基础生物学测定,研究了鲐鱼的年龄和生长;再依据不完全β函数渔获量方程,计算、分析在不同开捕年龄和不同捕捞强度下的单位补充量渔获量(Yw/R)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采用Walford方法拟合的鲐鱼生长方程,其生长参数K、L∞、t0分别为0.320、451.4和-1.203。比较不同时期鲐鱼的生长情况显示,20世纪60、80年代和21世纪初期鲐鱼的生长较接近,而20世纪70年代的鲐鱼生长情况与其他3个时期的鲐鱼生长相差较大。比较不同海域鲐鱼的生长情况显示,随着纬度的增加,鲐鱼的个体有增大的趋势,经分析很可能与海水温度有关。根据历史资料推算出鲐鱼的最大年龄(tλ)为9龄;根据最近的采样,推算出鲐鱼的开捕年龄和补充年龄都为0.4年,鲐鱼的自然死亡率为0.355,捕捞死亡率为2.27。利用上述参数,动态综合模型模拟的结果显示,该资源过度捕捞已很严重。若保持当前捕捞强度,则必须把开捕年龄限制在2.9龄;若能同时改变捕捞强度和开捕年龄,则可以把当前的开捕年龄限制在2.0龄,捕捞死亡率降到1.3,这样鲐鱼资源才能够得到保护与合理利用。  相似文献   
70.
运用优势度和聚集强度测度对黄海南部及东海(28°00′~34°00′N、121°00′~127°00′E)中小型浮游桡足类优势种的时空分布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4季出现的主要优势种是拟长腹剑水蚤(Oithona similis)、小拟哲水蚤(Paracalanus parvus),近缘大眼剑水蚤(Corycaeus affinis)和尖额保猛水蚤(Aegisthus mucronatus)等.各优势种的优势度与平均丰度相关关系均大于0.90,相关关系十分显著.主要优势种的丛生指标从冬季,春季到夏季逐季上升.拟长腹剑水蚤聚块性指标和扩散指标冬春季相差不大,但夏季明显升高.小拟哲水蚤聚块性指标和扩散指标冬春夏3季相差不大,夏季高丰度区分布范围扩大,春夏季拟长腹剑水蚤高丰度分布区偏北,位于混合水偏黄海冷水一侧.近缘大眼剑水蚤高丰度区靠长江口近岸,位于混合水偏沿岸水一侧.小拟哲水蚤适应范围最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