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75篇
  免费   36篇
  国内免费   29篇
林业   25篇
农学   33篇
  8篇
综合类   210篇
农作物   54篇
畜牧兽医   24篇
园艺   23篇
植物保护   26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22篇
  2021年   19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22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33篇
  2015年   19篇
  2014年   26篇
  2013年   35篇
  2012年   28篇
  2011年   31篇
  2010年   34篇
  2009年   43篇
  2008年   25篇
  2007年   28篇
  2006年   33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21篇
  2003年   23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2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1.
不同杀菌剂对花生叶斑病防治效果及产量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筛选出有效防治花生叶斑病的新型药剂,以传统药剂多菌灵为对照,采用三次叶面喷雾法测定了12种新型杀菌剂对叶斑病的防治效果及产量影响,结果表明:12种新型杀菌剂对花生叶斑病的防治效果在18.27%~44.24%之间,其中有效成分为25%吡唑醚菌酯、60%唑醚·代森联、32.5%嘧菌酯·苯醚甲、12%氟环唑、490g/L丙环·咪鲜胺、30%苯甲·丙环唑、46.1%氢氧化铜的防治效果较好,达到30%以上。从产量结果来看,各处理对花生产量增幅在10.53%~25.00%之间,其中增产效果最好的是75%肟菌·戊唑醇、25%吡唑醚菌酯、60%唑醚·代森联,增产效果分别为25%、20.8%和20.3%,显著优于其他药剂。总体来看,12种杀菌剂对花生叶斑病的防治效果与增产效果呈一致趋势。  相似文献   
612.
西北地区植物源杀菌剂初步筛选   总被引:85,自引:4,他引:85  
室内以离体方法测试了采自西北地区的187种植物样品的丙酮提取物,对番茄灰霉病菌(Botrytiscirerea)、小麦赤霉病菌(Fusariumgraminearum)、苹果炭疽病菌(Glomerellacingulata)、辣椒疫霉病菌(Phytophthoracapsici)和玉米大斑病菌(Exserohilumturcicum)等5种病原真菌的抑菌活性,并以活体方法测定了部分样品对番茄灰霉病菌和小麦白粉病菌(Blumeriagraminis)的防治效果。筛选出了对供试病原菌有80%以上离体抑菌效果或有50%(或60%)以上防效的植物样品98种,其中菊科24种、豆科10种、伞行科7种、藜科5种,其余科均不足5种。通过综合分析认为,苦豆子、石榴、大花金挖耳、苍耳、孜然等10余种植物具有明显的开发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613.
1988~1989年在兴化市对杂交水稻献改优63栽培特性、群体发展、净光合强度、灌浆速率和植株状况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产量构成因素中,每穗总粒数对产量的作用最大、每亩穗数其次,结实率第三,千粒重最小。高产的理想株型呈“腰鼓形”。结果还表明,该品种基部节间大维管束的截面积、穗型,叶面积指数大,叶积、净光合速率、干物质生产率高,有一定的生产潜力。但该品种结实率不稳。多效唑对调节株型和库-源关系有一定的作用。本文提出了一条中期早控、后期稳促、主攻大穗、增加每亩总颖花量的高产栽培途径。  相似文献   
614.
番茄灰霉菌的多重抗药性研究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从山东3个用药情况不同的保护地番茄上,采集番茄灰霉菌进行了番茄灰霉菌(B.cinerea)对3种不同类型杀菌剂的抗性监测,在用药历史长、水平高的寿光丰城,灰霉病对多菌灵、腐霉利、乙霉威产生多重抗性的菌株出现频率为53.7%,对多菌灵、速克灵产生双抗的菌株出现频率为100%;在泰安良庄,上述菌株出现的频率分别为6.8%和72.7%;在新建棚区新泰龙廷均为敏感菌株。所有的多菌灵抗性菌株均属高抗菌株(EC50>100mg/L),速克灵抗性菌株均属低抗菌株(1mg/L<EC50<10mg/L),乙霉威抗性菌株均属低抗菌株(O.9mg/L<EC50<4mg/L)。在无药PDA培养基上连续培养8代后,对多菌灵、腐霉利、乙霉威的抗性程度并未降低。分别在PDA培养基和黄瓜子叶上进行了高体适合度和致病力的测定。  相似文献   
615.
为筛选防治小麦全蚀病的安全、高效药剂,测定8种杀菌剂对全蚀病菌的毒力,并通过盆栽试验研究其防效及对小麦的安全性.结果表明,咪鲜胺和丙环唑对菌株菌丝生长的抑制作用较强,EG0分别为0.11 μg·mL-1和0.13 μg·mL1;多菌灵和丙环唑在标准浓度下对小麦全蚀病有较好的防治作用,防效分别为71.13%和64.74%; 参试药剂对小麦出苗、苗高和根系发育均有一定的影响.综合考虑防治效果和对小麦安全性,防治小麦全蚀病可以将多菌灵和丙环唑等三唑类药剂复配使用.  相似文献   
616.
对施佳乐40%悬浮剂在葡萄及土壤中的残留动态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施佳乐40%悬浮剂在葡萄叶片中半衰期为3~4 d,10~12 d可降解90%以上;在土壤中半衰期为4~6 d,14-19 d可降解90%以上。葡萄中最终残留量为未检出~0.358 mg/kg。以此结果制定合理使用准则,推荐喷雾剂量为1 000倍液;最高残留限量为1 mg/kg。  相似文献   
617.
选用10种杀菌剂对稻曲病菌无性孢子进行室内毒力测定的结果表明,20.67%万兴乳油和40%福星乳油对稻曲病菌厚垣孢子和分生孢子的萌发均有较好的抑制效果,其EC50分别为2.217 μg·mL-1、2.234 μg·mL-1和3.633 μg·mL-1、2.656 μg·mL-1;10%世高和10%井冈霉素抑制效果相对较差.同一种杀菌剂对稻曲病菌厚垣孢子和分生孢子的抑制效果不同,10%世高对厚垣孢子的EC50为5.612 μg·mL-1,对分生孢子的EC50为20.227 μg·mL-1;而43%好力克对两种孢子的EC50分别为11.659 μg·mL-1和7.185μg·mL-1.  相似文献   
618.
孜然提取物对几种病菌生物活性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以孜然种子丙酮提取物为材料,测定了其对几种病菌的生物活性。结果表明,在供试质量浓度为0.05g/mL时,粗提物对所有供试真菌菌丝生长抑制率均大于75%;在供试质量浓度为0.1g/mL时,对稻瘟病菌孢子萌发抑制率大于90%;在供试质量浓度为0.04g/mL时,盆栽试验显示其对白菜黑斑病、稻瘟病及黄瓜霜霉病的保护作用均达60%以上,对稻瘟病治疗作用达89.5%以上。孜然作为植物源杀菌剂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619.
从不同地区采集的苹果轮纹病病果以及大樱桃流胶病枝条木质部中分离纯化得到7株苹果轮纹病菌,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6个不同结构类型的杀菌剂对7株轮纹病菌的毒力.结果显示,所试杀菌剂对7个菌株的毒力由大到小依次是咯菌腈、戊唑醇、甲基硫菌灵、苯醚甲环唑、嘧霉胺和嘧菌酯.菌株不同,对杀菌剂的敏感性不同.所有菌株对咯菌腈、戊唑醇、甲基硫菌灵相对都比较敏感,EC50值均小于1μg/mL,最敏感菌株与耐药性最强的菌株间EG0值分别相差7.5倍、13.67倍、9.14倍.所试菌株对苯醚甲环唑的敏感性稍差,EC50值介于0.51~2.27 μg/mL.嘧霉胺和嘧菌酯对所试的7个菌株均表现较低的毒力,不能作为轮纹病菌的防治药剂.仅菌株1010对嘧霉胺的EC50值=0.02 μg/mL<1 μg/mL,但其回归方程的b值很小,EC95值达到2.95×104 μg/mL,也失去实际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20.
向日葵菌核病的药剂防治试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经室内和田间药剂筛选试验表明,75%百菌清800倍液、50%农利灵1000倍液、50%福美双1000倍液、40%菌核净1000倍液等药剂灌根及于开花末期喷离对向日葵菌核病有一定的防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