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26篇
  免费   111篇
  国内免费   177篇
林业   252篇
农学   143篇
基础科学   364篇
  241篇
综合类   762篇
农作物   22篇
水产渔业   76篇
畜牧兽医   61篇
园艺   23篇
植物保护   70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35篇
  2022年   68篇
  2021年   80篇
  2020年   62篇
  2019年   75篇
  2018年   41篇
  2017年   77篇
  2016年   91篇
  2015年   64篇
  2014年   106篇
  2013年   105篇
  2012年   142篇
  2011年   110篇
  2010年   84篇
  2009年   89篇
  2008年   78篇
  2007年   100篇
  2006年   84篇
  2005年   81篇
  2004年   68篇
  2003年   53篇
  2002年   45篇
  2001年   35篇
  2000年   40篇
  1999年   25篇
  1998年   22篇
  1997年   18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15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15篇
  1991年   16篇
  1990年   12篇
  1989年   16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4篇
  1984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91.
以7种睡莲属植物叶绿体基因组为研究对象,分析其叶绿体基因组的密码子使用偏好性,探讨影响其密码子偏好性形成的主要因素。结果表明,7种睡莲叶绿体密码子使用偏好性相似,基因组序列富含A/T碱基,密码子第3位碱基以A/T结尾为主;有效密码子数(ENc)分别为40.14~61.00、40.14~61.00、40.55~57.61、39.77~57.61、39.55~57.30、39.56~61.00和40.10~61.00,均明显大于35,表明其密码子使用偏好性较弱。ENc-plot、PR2-plot和中性绘图分析表明,它们的叶绿体密码子偏好性形成受自然选择、碱基突变等多种因素共同影响,其中自然选择起主导作用。通过同义密码子RSCU值分析,发现以A/T结尾的高频密码子27个,以G/C结尾的低频密码子26个,进一步依据密码子RSCU和△RSCU值,最终确定出4个最优密码子。此外,基于7种睡莲叶绿体基因组密码子使用偏好特征RSCU值、CDS序列及其全基因组序列分别构建系统进化树,分析发现3种方法构建的物种间进化关系相似,均划分为2大分支,其中Nymphaea alba var.rubraNymphaea alba、Nymphaea ampla、Nymphaea capensis、Nymphaea jamesonianaNymphaea lotus划归第1分支,Nymphaea mexicana单独形成第2分支。研究结果进一步支持了物种内遗传关系与密码子使用偏好性之间存在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92.
农村劳动价格、收入结构变化与柑橘种植布局变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农村劳动力持续转移背景下,探讨农村劳动价格、农户收入结构变化对柑橘种植布局变迁的影响,对于促进柑橘产业发展和保障农民增收具有重要意义。在理论推导基础上,利用柑橘主产省的面板数据建立固定效应模型,从全局和分区两个视角实证研究农村劳动价格、农户收入结构对我国柑橘种植布局的影响。结果表明:农业用工价格和非农就业工资的提高对柑橘种植产生负向影响,我国柑橘种植布局正由农村劳动价格较高的浙-闽-粤地区向农村劳动价格较低、以农业经营为主要收入来源的赣南-湘南-桂北扩张;工资性收入提高对柑橘种植产生的收入效应和生产总成本上涨产生的抑制效应,共同作用致使长江中游和鄂西柑橘带种植面积缓慢增长,形成我国柑橘种植“西移内扩”趋势。故而以调控农村劳动力转移、农户收入结构为切入点,是优化柑橘种植布局的重要思路。  相似文献   
93.
规划布局是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农业现代化示范区(本研究简称“示范区”)创建的核心内容。为了增强规划布局的科学性,从研究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发展背景出发,通过梳理示范区规划布局目前存在的诸多问题,采用问题目标导向、机制传导和产业功能布局等方法,提出了示范区规划布局的对策措施和技术要点,并结合典型案例进行了实践验证,以期为示范区创建提供借鉴参考。研究表明,科学布局农业示范区有利于促进空间格局更加优化、使得农业资源在空间上实现最佳配置,对于提升区域空间治理能力、推进区域农业现代化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4.
为确定金铁锁适宜的种植密度和垄作栽培方式,采用正交设计L16(43),研究沟宽(A)、垄宽(B)、密度(C)对金铁锁产量和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密度和垄作方式对金铁锁产量和质量的影响不同,3个因素对金铁锁根产量影响依次为C、A、B,对质量的影响依次为C、B、A。综合考虑产量和质量,金铁锁最佳垄作栽培方式为沟宽20~30 cm,垄宽60~80 cm,密度8 cm×10 cm或8 cm×15 cm。  相似文献   
95.
“开展种源‘卡脖子’技术攻关,打好种业翻身仗”亟需探明当前粮食作物生物育种技术领域的专利创新布局和竞争态势。依据专利导向的产业竞争情报分析框架,以核心专利数据(不包含中国港澳台地区)为基础,从整体环境、技术布局和机构竞争3个方面剖析了粮食作物生物育种技术领域的全球创新布局及竞争态势。结果表明,领域内技术创新活跃,中国核心专利量位居前列,但与美国相比有很大差距;北美、欧洲和中国是全球主要技术布局地,尤以美国最为集中,中国发明的专利主要布局在国内,全球竞争能力不足;基因组重测序技术、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抗性技术和杂交技术等是领域热点技术;突变或遗传工程、改良基因型的方法是领域内“主导-成熟型”技术,各主要国家和地区均进行了重点布局,我国在“新兴-成长型”技术领域具备相对优势;跨国种子公司的技术和市场竞争覆盖了全球主要国家和地区,技术布局主题广泛,因此,我国亟待培育有国际竞争力的本土创新研发机构。上述结果为政府及科研部门制定该领域技术创新引导政策,以及开展前瞻性研发布局和优化竞争决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6.
电动拖拉机动力电池压载构型设计与参数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改善电动拖拉机动力电池压载效果以提升整机牵引性能,提出了一种位置可调的电池压载框架结构;基于牵引性能预测基本方程,以驱动效率、滑转率和前轴安全压载综合最优为目标建立电池压载参数优化模型,该模型可根据作业条件给出最优电池压载参数;在Matlab/Simulink仿真平台上搭建了电动拖拉机牵引作业仿真模型,针对负载1~5kN范围内的水平牵引工况,对电池压载参数优化前后的牵引性能进行了仿真对比分析;基于所提出的位置可调电池压载框架结构,搭建了电动拖拉机实验样机,并在室内土槽环境下对压载参数优化模型进行验证。结果表明:在保证前桥安全压载的前提下,所提出的电池压载构型使牵引车速和能量利用率分别提升4.16%和5.66%,有效提升了电动拖拉机的牵引作业性能。  相似文献   
97.
汤东 《农机化研究》2021,(3):254-259
为进一步提升无人植保机应用的合理性与高效性,以大数据运作平台技术为支撑,针对其作业布局展开研究。通过系统分析植保机作业过程与主要控制组件,根据田间飞行作业特点,确定系列核心控制参数,并依据大数据布局内部算法分配规则建立大数据运作模型。同时,考虑各系统模块的数据耦合性,生成大数据运作平台下的植保机作业布局并进行试验,结果表明:在各自占空比一定条件下,喷洒流量在0.3~0.6L/min波动时,所获取的流量误差控制在6.33%~15%;选取关键对比控制参数,较一般作业布局状态而言,基于大数据平台作业布局下的植保机续航能力可提升7.79%,试验效果良好。该布局优化充分提高了植保机的作业效率,可为类似农机系统布局提供改善思路。  相似文献   
98.
研究设计了一种新型泵闸组合闸门结构。为避免新型闸门结构低阶自振频率落在水流脉动荷载高能区内而引发共振,建立水体-泵闸组合闸门结构耦合模型,采用ANSYS软件分析结构的动力特性变化规律,分析了闸门上、下游水位及门体结构上潜水泵布置方案等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水位的升高和闸门开度的减小,结构自振频率显著降低;闸门的第一阶振型由沿竖向的整体振动,逐渐转变为面板顺水流方向的弯曲振动;水泵安装个数越多,泵闸组合闸门结构自振频率越低,将水泵集中布置于门叶中部时有利于均衡结构各部位的振动特性,可为该新型泵闸组合闸门结构的设计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9.
以某款车身为研究对象,对已有焊点布置进行拓扑优化,在保证车身综合性能条件下进一步减少焊点数量。首先建立弯曲工况、扭转工况和模态工况,分析其刚度、强度以及模态,然后利用拓扑优化对焊点进行优化布置。焊点拓扑优化以车身焊点体积最小为优化目标,以保证原有弯曲、扭转以及模态工况下的性能为约束条件,设计变量为焊点单元密度。最后,通过仿真对比验证基于拓扑优化车身焊点的优越性。结果表明,车身焊点数量由3841降到3786,减少了55个焊点,基于拓扑优化后的车身综合性能基本保持不变,有效降低了成本。  相似文献   
100.
The current trend of forest management in many countries is reduced use of clear-felling and planting, and increased use of continuous cover management. In Finland, the new forest act of 2014 made all types of cuttings equally allowable on the condition that if the post-cutting residual stand basal area is too low, the stand must be regenerated within certain time frame. Forest landowner can freely choose between evenand uneven-aged management. This study developed a method for optimizing the timing and type of cuttings without the need to categorize the management system as either even-aged or uneven-aged. A management system that does not set any requirements on the sequence of post-cutting diameter distributions is called any-aged management. Planting or sowing was used when stand basal area fell below the required minimum basal area and the amount of advance regeneration was less than required in the regulations. When the cuttings of 200 stands managed earlier with even-aged silviculture were optimized with the developed system, final felling followed by artificial regeneration was selected for almost 50% of stands. Reduction of the minimum basal area limit greatly decreased the use of artificial regeneration but improved profitability, suggesting that the truly optimal management would be to use natural regeneration in financially mature stands. The optimal type of thinning was high thinning in 97–99 % of cases. It was calculated that the minimum basal area requirement reduced the mean net present value of the stands by 12–16 % when discount rate was 3–5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