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72篇
  免费   212篇
  国内免费   271篇
林业   242篇
农学   266篇
基础科学   80篇
  240篇
综合类   1550篇
农作物   414篇
水产渔业   207篇
畜牧兽医   1246篇
园艺   263篇
植物保护   247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42篇
  2022年   88篇
  2021年   141篇
  2020年   144篇
  2019年   174篇
  2018年   108篇
  2017年   163篇
  2016年   206篇
  2015年   199篇
  2014年   263篇
  2013年   268篇
  2012年   309篇
  2011年   345篇
  2010年   265篇
  2009年   252篇
  2008年   211篇
  2007年   237篇
  2006年   206篇
  2005年   141篇
  2004年   152篇
  2003年   127篇
  2002年   96篇
  2001年   71篇
  2000年   71篇
  1999年   62篇
  1998年   54篇
  1997年   40篇
  1996年   37篇
  1995年   36篇
  1994年   43篇
  1993年   29篇
  1992年   27篇
  1991年   23篇
  1990年   21篇
  1989年   19篇
  1988年   12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11篇
  1985年   14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5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3篇
  1977年   3篇
  1976年   1篇
  1956年   3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81.
火生态因子对草原的效应及有计划用火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火烧可以提高禾草类的生物量25—30%,可以快速地(当年)大幅度提高羊草种群的生物量达100%以上。火烧提高羊草的抽穗率,促进草群更新复壮。火烧可以有效地抑制针茅种群的增长,并改变群落中的种群分布格局,促进羊草种群形成均匀分布格局,扩大羊草种群在群落中的生态位。火烧对草原的总生产力不发生负效应,一次火烧的正效应可持续2—3年。基于以上的结果,我们认为锡林郭勒草原区中,东部含有羊草的草原群落,可在春季四月下旬进行火烧,将会取得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82.
试验选用360只健康1日龄艾维茵肉仔鸡(公母混养),采用2×2×3三因子析因化设计,将360只试验雏鸡随机分成12组,每组设3个重复,每个重复10只鸡。锌的添加浓度为:50、100mg/kg,铁的添加浓度为:30、60mg/kg,维生素A(VA)的添加浓度为:1500、3000、6000 IU/kg。以此来研究不同水平的锌、铁、VA同时添加时,三者间在肉仔鸡血清抗氧化功能方面的互作效应。研究结果表明:从血清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性、过氧化氢酶活性、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丙二醛含量4个血液生化指标来看,锌、铁和VA三者之间表现出了显著的互作效应(P<0.05)。并且综合血清生化指标分析,锌、铁和VA的最适添加量分别为100mg/kg、60mg/kg和3000 IU/kg。  相似文献   
83.
剪股颖属植物遗传分化及系统关系的分子标记研究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张道远 《草业学报》2006,15(3):100-106
剪股颖属植物形态变异大、倍性复杂、种间易于杂交,导致异名多、分类混乱。本研究采用4种分子标记技术,对包括匍茎剪股颖、巨序剪股颖及红顶草在内的7种剪股颖,共58个个体的遗传分化和系统关系进行研究。根据谱带清晰程度及多态性,筛选出9个RAPD引物、2个SSR引物、5个ISSR引物及1个SCAR标记,并建立了最适的PCR反应条件。采用最大简约法和距离法对7种剪股颖植物进行系统树分析,并用靴带检验法计算内部分支的支持率。启发式搜索得到的简约树和由UPGMA方法得到的表征树近乎相同,其中,匍茎剪股颖和红顶草构成单系类群并得到100%的置信支持。红顶草显示了匍茎剪股颖特异性特征谱带,但同时具有不同于匍茎剪股颖的遗传分化,支持将红顶草视为匍茎剪股颖一个变种的观点。对匍茎剪股颖与巨序剪股颖间的遗传分化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84.
本文在介绍维生素A和维生素D营养生理功能的基础上,综述了维生素A和维生素D对相关基因表达的调控及其主要机制。  相似文献   
85.
饲料中维生素A分析方法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介绍了维生素A的测定方法,包括比色法、紫外分光光度法、近红外光谱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等。  相似文献   
86.
本文旨在研究5种等氮等能饲料中,维生素A添加水平对凡纳滨对虾(Penaeus vannameiBoone)生长、饲料利用、体组成成分及非特异性免疫反应的影响。试验选用平均初始体重为(0.069±0.005)g的凡纳滨对虾450尾,随机分为5个处理组,每组90尾,每组设3个重复,每个重复30尾。试验采用单因素设计,以维生素A醋酸酯为维生素A源,用添加不同水平维生素A(添加量分别为0、18、365、4和72 mg/kg)的饲料喂养凡纳滨对虾,试验期11周。结果表明:在养殖前4周,饲料中添加维生素A显著促进凡纳滨对虾的生长(P<0.05),提高其对饲料利用效率(P<0.05),而对对虾的成活率不产生显著的影响(P>0.05);第11周的结果表明,饲料中添加维生素A并不能显著影响凡纳滨对虾的生长、饲料利用效率和成活率(P>0.05)。维生素A对对虾体脂肪、蛋白质含量的影响显著(P<0.05),对对虾体水分和灰分含量无显著影响(P>0.05)。维生素A对对虾血清中溶菌酶活力、酚氧化酶活力和血液红细胞数量的影响显著(P<0.05),饲料中未添加维生素A或过量添加(超过36 mg/kg)均导致血清中溶菌酶活力、酚氧化酶活力和血细胞总数显著下降(P<0.0 5),而对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活力无显著影响(P>0.0 5)。用折线回归模型分析饲料维生素A添加量与对虾增重率的变化关系,表明在试验前4周,凡纳滨对虾饲料中维生素A的适宜添加量为2 2.5 0 mg/kg;1 1周试验期间,凡纳滨对虾饲料中维生素A适宜添加量为1 8 mg/kg;以溶菌酶、酚氧化酶活力为指标,凡纳滨对虾饲料中维生素A最适添加量为5 9.5 1 mg/kg。  相似文献   
87.
试验选用360只健康1日龄艾维茵肉仔鸡(公、母混养),采用2×2×3三因子析因化设计,将360只试验雏鸡随机分成12组,每组设3个重复,每个重复10只鸡。锌的添加浓度为50、100mg/kg,铁的添加浓度为30、60mg/kg,维生素A的添加浓度为1500、3000、6000IU/kg。测定了肉仔鸡血清、肝脏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过氧化氢酶(CAT)活性、铜锌超氧化物歧化(酶CuZn-SOD)活性,丙二醛(MDA)含量,以此来研究不同水平的锌、铁、维生素A同时添加,三者在肉仔鸡血清、肝脏抗氧化功能方面的互作效应。结果表明:锌、铁与维生素A三者互作对提高肉仔鸡血清CuZn-SOD活性影响极显(著P<0.01),对提高肉仔鸡肝脏GSH-Px活性和降低MDA含量影响极显(著P<0.01)。这说明锌、铁、维生素A三者之间在肉仔鸡抗氧化方面存在协同效应。  相似文献   
88.
总结了经历20多年选育的BMY牛所取得的进展,再通过3~5年的努力将完成BMY牛的培育,届时BMY牛将是一个适应我国南方炎热地区的热带肉牛新品种.  相似文献   
89.
对8株猪链球菌2型重庆分离株的核酸酶A全基因进行克隆测序,结果表明该基因长度为3 126 bp,与Gen-Bank发表的唯一的该基因的序列相比,核苷酸同源性高于98%,推导的氨基酸同源性高于94%。根据核酸酶A基因的测序结果建立扩增片段长度为301 bp的PCR检测方法,并用甲苯胺蓝DNA酶琼脂对猪链球菌分泌性核酸酶A的活性进行检测。检测了从病猪内脏分离的猪链球菌致病株35株,33株核酸酶A基因PCR检测阳性(阳性比例为94.3%),其中有24株分泌活性检测为阳性(阳性比例68.6%);正常猪扁桃体分离株14株,PCR检测为阳性的10株(阳性比例71.4%),其中有核酸酶A分泌活性为8株(阳性比例57.1%),检测菌株中有2型猪链球菌44株,38株扩增出核酸酶A基因的片段PCR检测阳性并且分泌活性为阳性的有32株,猪链球菌1型、7型、9型、13型、1/2型各1株,均能扩增出核酸酶A基因的片段,但只有13型猪链球菌有核酸酶A分泌活性。对猪链球菌在不同生长时期核酸酶活性的检测显示,猪链球菌在培养4、8、16、32、48 h均有核酸酶A的分泌,并且C a2 和M g2 为分泌性核酸酶A的活性必需因子。  相似文献   
90.
重组牛皮蝇素A蛋白的免疫试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由毕赤酵母表达的皮蝇素A(Hypdermin A,HA)蛋白分别免疫新西兰大白兔和牦牛,了解该蛋白免疫效果。用两种不同分子量的重组HA蛋白分别免疫新西兰大白兔1次和2次,ELISA测其抗体消长规律。结果表明,3周后抗体水平达到峰值,后缓慢下降。50KD蛋白免疫效果较30KD蛋白好,差异非常显著(P〈0.01)。用其中50KD的重组HA蛋白分别在7月和9月免疫自然感染牛皮蝇蛆病牦牛,观察感染率和感染强度,ELISA测其抗体消长规律。结果表明,7月免疫组与9月免疫组感染率分别为83.3%和36.3%(对照组为55.5%);平均感染强度分别为6.5和4.2(对照组为13.0),差异不显著(P〉0.05)。免疫后,抗体水平上升,3个月后缓慢下降。9月免疫组免疫效果较7月免疫组好,三组抗体水平差异非常显著(P〈0.01)。上述研究结果为防治牛皮蝇蛆病疫苗的深入研究和实践运用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