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47篇
  免费   152篇
  国内免费   372篇
林业   227篇
农学   227篇
基础科学   571篇
  410篇
综合类   1043篇
农作物   184篇
水产渔业   70篇
畜牧兽医   503篇
园艺   60篇
植物保护   76篇
  2024年   14篇
  2023年   54篇
  2022年   108篇
  2021年   126篇
  2020年   115篇
  2019年   147篇
  2018年   78篇
  2017年   151篇
  2016年   190篇
  2015年   141篇
  2014年   163篇
  2013年   135篇
  2012年   224篇
  2011年   181篇
  2010年   165篇
  2009年   185篇
  2008年   138篇
  2007年   185篇
  2006年   142篇
  2005年   124篇
  2004年   88篇
  2003年   83篇
  2002年   63篇
  2001年   60篇
  2000年   52篇
  1999年   42篇
  1998年   33篇
  1997年   28篇
  1996年   25篇
  1995年   25篇
  1994年   18篇
  1993年   20篇
  1992年   14篇
  1991年   12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4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0年   2篇
  1978年   1篇
  1976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991.
湘农油571生长发育及产量形成与播种期关系的模拟分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为更好地推广应用双低高产油菜新品种,对湘农油571生长发育和产量形成与播种期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因不同播种期而形成的不同气候生态条件使油菜各生育期、形态与产量性状等产生了较大的差异,各生育期与积温呈正相关,与日均气温呈负相关,多数生育期与日照数无关;而油菜形态与产量性状均与生育期呈极显著正相关。播种越早,则主茎叶片数、叶面积指数、株高、分枝数、角果数和产量均越高。依据Logistic生长方程所建立的播种期模型和积温模型能真实地模拟不同播种期或不同积温条件下油菜形态性状和产量性状,检验结果表明模型具有一定的可靠性。在条件适宜地区,将湘农油571或同类型油菜品种的播种期提早在9月15日以前,可望获得3000kg/hm^2以上的高产。  相似文献   
992.
大豆苗期耐旱种质鉴定和相关根系性状QTL定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301份大豆品种中按根系类型选取黄淮海和长江中下游地区代表性材料59份,在苗期干旱胁迫和非胁迫条件下对地上部和地下部性状进行2年重复鉴定,发现材料间性状隶属函数值具有丰富遗传变异,以株高、叶龄、根干重和茎叶干重隶属函数的算术平均数为抗旱综合指标从中筛选出汉中八月黄、晋豆14、科丰1号、圆黑豆等强耐旱型(1级)和临河大粉青、宁海晚黄豆等干旱敏感型(5级)材料。比根干重、比根总长、比根体积与耐旱隶属函数平均值均呈极显著正相关,可作为耐旱性的根系性状指标。利用“科丰1号×南农1138-2”(1级×4级)衍生的R IL群体为材料,对耐旱相关根系性状进行QTL定位。检测到5、3、5个QTL s分别控制比根重、比根总长、比根体积,位于N 6-C 2、N 8-D 1b W、N 11-E、N 18-K连锁群上。3个性状各有1个贡献率大的QTL(Dw 1、R l1、R v1),而且均位在N 6-C 2的STA S8_3T-STA S8_6T相同距离的区段上,其他QTL s效应均较小。  相似文献   
993.
40%乙草胺水乳剂的制备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实验确定了40%乙草胺水乳剂的最佳配方,并对其粒径进行了测定,研究了其冷、热贮稳定性。通过对其流变特性的测定发现,40%乙草胺水乳剂为塑性流体,其粘度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但变化幅度不大。  相似文献   
994.
建立了一种利用超临界CO2萃取-气质联用(SFE-GC/MS)技术测定树干注药后柳树中敌敌畏残留量的分析方法。超临界CO2萃取柳树组织中敌敌畏的适宜条件为:温度40℃、压力34.48MPa、静态萃取时间20min、动态萃取CO2体积为20ml(1.0ml/min)、夹带剂甲醇(添加量0.15ml/g)、收集液丙酮。通过上述方法对柳树体内各组织中敌敌畏含量动态变化测定结果表明:敌敌畏经树干注药可在柳树体内经木质部长距离传导,分布于树体各组织中。树干注药后不同时间,敌敌畏在柳树树冠内不同部位的传导、分布存在较大差异。药剂进入木质部后,首先沿注药孔上方输导组织随蒸腾流纵向传导,进入注药孔上方的叶片中。树干注药24h时,树体各部位叶片内药剂含量差异最大,随着时间的延长,药剂在树体内逐渐降解,含量逐渐降低,各部位叶片内药剂含量差异也逐渐缩小,96h后在树冠各部位趋于均衡分布。树干注药初期叶片内药剂含量大于树体其他部位,随时间的延长,含量逐渐下降。注药7d后,药剂在树体各部位趋于均匀分布。  相似文献   
995.
本试验采用播种方式、品种、追肥量三因素裂区设计 ,研究了不同处理对特早熟夏玉米的产量及产量构成要素的影响。结果表明 :⑴硬茬直播方式产量略高于旋耕露地及旋耕覆膜方式 ,三者差异未达显著水平。三种播种方式各有其特点 ,在特早熟夏玉米区可选择使用。⑵冀承单 3号产量显著高于屯早 1号。⑶不同追肥量对特早熟夏玉米产量影响不明显 ,播种方式与追肥量互作效应显著  相似文献   
996.
水稻直播机的排种数检测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突破水稻直播机(稀条播机)工况监测研究的瓶颈,对排种器非单粒排种条件下的排种数检测方法开展了研究.通过设计输种管接头将较密集的种子流完全分散,使部分种子通过检测截面的时刻错开;然后将检测截面分成3个检测区,使得两粒以上种子同时通过同一检测区的概率大大降低;再采用红外光电传感器及其检测电路,分区对排种数进行检测.试验结果表明:不加接输种管接头时,漏检率高达16.7%;加接头但检测不分区时,漏检率降低到6.81%;加接头分3个检测区时,漏检率降低到1.45%.从而解决了电子技术无法解决的非单粒排种条件下排种数检测的难题.  相似文献   
997.
对薄盘直播漂浮育苗技术与常规漂浮育苗技术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与常规漂浮育苗技术相比,应用薄盘直播漂浮育苗技术从播种到出苗的时间缩短1 d,出苗率、播种后35 d烟苗各项生物学性状及进入4叶期烟苗比例、成苗期烟苗生物学性状均表现优异,且节省了近70%的育苗基质,大田苗降低成本300余元/hm2,生态效益显著,是一项很有推广价值的新技术.  相似文献   
998.
不同培养基对紫薇试管苗的诱导·增殖·生根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提高紫薇的繁殖速度,建立紫薇的快速繁殖体系。[方法]以紫薇种子为外植体,在MS基本培养基中添加不同浓度的6-BA、NAA、KT,研究不同培养基对紫薇试管苗的诱导、增殖和生根的影响。[结果]含有一定浓度激素的培养基中的种子的发芽率明显高于不含任何激素的培养基,紫薇试管苗的诱导培养基为:MS+6-BA1.0mg/L+NAA0.01mg/L。随着6-BA、KT、NAA浓度的变化,茎段的出芽率、芽平均长度及生长情况都有较明显的变化,适宜增殖培养基是MS+6-BA2.0mg/L+KT1.0mg/L+NAA0.01~0.05mg/L。适宜生根培养基为:MS+NAA0.5mg/L,试管苗生长健壮,根系粗壮,生根数较多。[结论]6-BA、KT、NAA等激素的浓度对紫薇丛生芽的形成和生根有较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999.
免耕对土壤理化性状和直播稻生长及产量形成的影响   总被引:26,自引:2,他引:26  
为探明免耕直播稻的生长规律和免耕直播的环境效应,研究了稻田免耕直播对土壤理化性状和水稻生长及产量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稻田免耕后,土壤容重降低和孔隙性得到改善,土壤养分在土壤表层富集.与翻耕直播相比,免耕直播稻分蘖能力较弱,但无效分蘖较少,成穗率高.直播条件下,免耕更有利于叶面积的扩展.除齐穗期外,其它生育时期免耕稻的根系活力强,平均比翻耕提高4.45%.在最高分蘖期,免耕直播稻的根冠比和单蔸根干重高于翻耕直播稻.在翻耕和免耕条件下,干物质积累量及在茎、叶和穗中的分配比例无显著差异.免耕直播稻的实际产量为8.6 t/hm2,比翻耕直播稻增产5.8%.另外,免耕直播稻的收获指数比翻耕直播稻高,增幅为13.3%,但未达到5%的显著差异水平.  相似文献   
1000.
以生产上应用面积较大的广适性籼粳杂交稻甬优1540为材料,设置钵苗育秧和毯苗育秧2种育秧方式以及4种播种量处理,研究不同播种量和育秧方式对籼粳杂交稻秧苗素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播种量的增加,无论是钵苗育秧还是毯苗育秧,各秧苗素质指标总体上呈降低趋势。同一播种量条件下,钵苗育秧处理的株高极显著高于毯苗育秧处理;钵苗育秧处理出苗率在S4播种量(8粒/孔)时显著低于毯苗育秧处理(86.0 g/盘),其他播种量下无显著差异。2种育秧方式的叶龄和茎基宽在S1播种量(2粒/孔或21.5 g/盘)时差异不显著,在其他播种量时钵苗育秧处理显著或极显著高于毯苗育秧处理。2种育秧方式的根长、地上部干物质量和地下部干物质量仅在低播种量时差异显著;同一播种量下2种育秧方式间的根数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