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50篇
  免费   65篇
  国内免费   86篇
林业   55篇
农学   126篇
基础科学   24篇
  236篇
综合类   701篇
农作物   52篇
水产渔业   46篇
畜牧兽医   171篇
园艺   34篇
植物保护   56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21篇
  2022年   44篇
  2021年   59篇
  2020年   52篇
  2019年   72篇
  2018年   49篇
  2017年   64篇
  2016年   81篇
  2015年   74篇
  2014年   85篇
  2013年   75篇
  2012年   143篇
  2011年   98篇
  2010年   90篇
  2009年   67篇
  2008年   48篇
  2007年   57篇
  2006年   50篇
  2005年   40篇
  2004年   36篇
  2003年   23篇
  2002年   23篇
  2001年   18篇
  2000年   22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14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15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0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71.
为了探索提高植物吸收铅(Pb)的能力及增加铅迁移量的方法,采用温室盆栽试验,研究了单施氮钾(N、K)肥及配合施用对蕹菜生长及吸收铅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壤铅浓度为500mg/kg条件下,单施氮肥、钾肥与低量氮肥配施能显著增加植物地上部生物量,提高植物地上部铅的含量,进而显著提高了植物的铅迁移总量,其中以低量氮肥与高量钾肥配合施用的效果最好,单施钾肥则降低植株的铅迁移总量;单施氮肥及氮钾肥适当比例配施还可以提高植物地上部铅的迁移量,提高植物地上部提取铅的效率。因此,通过调节土壤氮钾营养的方法可以提高铅污染土壤中植物对铅的吸收能力及迁移总量。  相似文献   
72.
外源物质对龙蒿种子发芽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用一定浓度的GA3 ,PEG ,NaHCO3 溶液处理可显著地提高龙蒿种子的发芽指数 ,并且对其发芽率、发芽势也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适宜浓度分别为 2 0 0~ 2 5 0mg·L-1、5 %~ 2 5 %和 0 .5 % ;而Na2 CO3 和H2 O2 则对龙蒿种子的发芽没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73.
以湘早籼8号为受体材料,以易于大量获得的鲤鱼精液DNA为分子供体,进行浸胚法DNA导入水稻实验,研究了DNA分子在浸胚过程中的降解情况。通过定时取样后琼脂糖凝胶电泳、紫外吸收光谱扫描分析,发现水稻胚在浸泡过程中能主动降解外源DNA分子,48h后大部分DNA分子被降解成小分子片段、单磷酸脱氧核苷酸、碱基甚或无机成分;紫外吸收光谱扫描发现220~240nm有明显的增色效应。鉴于浸胚法诱变优势的普遍性及基因导入的固有困难,推测外源DNA浸胚过程中降解后的成分对诱变起更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74.
外源DNA导入小麦变异后代主要性状遗传力和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用花粉管通道法将几种植物总DNA片段导入小麦,对变异后代5个农艺性状的遗传力、遗传变异系数及性状间的相关系数进行了估算。结果表明:株高的遗传力最大,其次为千粒重和穗长。每穗粒数和每株穗数的遗传力最小。遗传变异系数以每株穗数和千粒重最高。在相关系数方面,株高与千粒重、株高与每株穗数、穗长同每穗粒数都有极显著的遗传型正相关;株高与每穗粒数、穗长与每株穗数、每株穗数与生产粒数、每株穗数与千粒重4对性状间  相似文献   
75.
土壤铅胁迫对旱柳生长及相关生理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艳丽  李永杰 《北方园艺》2011,(13):168-170
采用盆栽试验方法研究了不同铅胁迫浓度下旱柳幼苗的生长及相关生理指标的变化。结果表明:随着重金属铅胁迫浓度的增加,旱柳的比叶重、株高与地径生长受到抑制;叶绿素含量及根系活力呈下降的趋势;叶片游离脯氨酸含量与细胞膜透性呈逐渐增加趋势。在浓度为300mg/kg时,游离脯氨酸、细胞膜透性及根系活力与对照相比达到显著差异(P<0.05);在浓度600mg/kg时,株高、地径与对照相比达到极显著差异(P<0.01);叶绿素a与对照相比达到显著差异(P<0.05);不同铅胁迫浓度对叶绿素b、叶绿素a/b值没有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76.
通过对毛头鬼伞(Coprinus comatus)产区中原辅材料中铅(Hg)、镉(Cd)、砷(As)、汞(Pb)4种重金属含量的检测和使用添加不同浓度重金属栽培材料的栽培试验,分析栽培原辅料中重金属含量对子实体中重金属含量的影响,为毛头鬼伞的安全生产提供参考。试验结果表明,除水之外的13个测试原辅材料样品中均含一定量的重金属元素;子实体中的重金属含量随着栽培材料中重金属元素含量的增加而呈上升趋势,子实体对覆土和对栽培基质中4种重金属元素的富集强弱分别为Hg>Cd>As>Pb和Hg>Cd>Pb>As,其中对覆土和栽培基质中重金属汞分别表现较弱和一定的富集作用。  相似文献   
77.
转基因作物外源基因的漂移已为国内外学者所证实。我国每年进口转基因大豆的数量巨大,转基因大豆外源基因的漂移对我国传统的大豆作物和生态环境是一个潜在威胁。本文论述了转基因大豆的概况和外源基因漂移的风险,并对进境转基因大豆的检测监管进行了思考。  相似文献   
78.
通过对L县黄河村奶牛协会的考察,认为当下农民经济合作组织既有依托于地域性产业,具有市场刺激、乡村"能人"带动下农民自发组织的特点,同时又必须有着党和政府的政策指导与财政支持,进而达致三方间正和博弈的共赢态势。协会虽然是经济类合作组织,但在发展过程中兼具经济发展和社区服务的双重职能,出现了"乡村精神"的萌发。  相似文献   
79.
很少有关于直接测定强度耕作侵蚀引起土壤退化过程的报道。我们的目的是确定应用137Cs和210Pbex直接定量评价耕作侵蚀对土壤有机质(SOM)坡面运移影响的可能性。我们在黄土高原陡坡耕地上进行了50次犁耕活动,并将与其相临的另一块陡坡耕地作为对照。在对照坡地不同坡位,137Cs浓度均匀分布于上部0~30cm土层,而210Pbex浓度在坡上部和坡中部随土层深度增加呈现线性递减,在坡下部呈指数函数递减。0~30cm土层中土壤有机质含量显著大于30cm深度以下土层,并在坡中部和坡下部呈现与210Pbex类似的土壤剖面分布特征。与对照坡地比较,50次犁耕活动导致坡上部、坡中部0~45cm土层的SOM含量分别降低了38%和47%,坡下部0~100cm土层中的SOM含量却提高了18%。坡上部土壤剖面中137Cs浓度的加权平均值从1.48Bq/kg降低到0.29Bq/kg,坡中部从2.53Bq/kg减少到0.33Bq/kg,坡下部从1.48Bq/kg提高到2.81Bq/kg。210Pbex浓度的剖面加权平均值在坡上部从27.71Bq/kg下降到6.15Bq/kg,在坡中部和坡下部分别从35.46Bq/kg和25.53Bq/kg降低到1.57Bq/kg和19.40Bq/kg。137Cs和210Pbex的剖面分布与SOM在p<0.001水平呈显著相关,相关系数R2值在对照坡地为0.81~0.86,在犁耕实验坡地为0.86~0.91。实验结果表明,环境放射性核素137Cs和210Pbex在黄  相似文献   
80.
以矿区周边Cd—Pb复合污染的农田土壤为供试材料,设置0,2.5%和5%(w/w)3个生物炭添加处理,通过盆栽试验探讨生物炭对再生稻吸收土壤中Cd和Pb的影响。结果表明,生物炭施加提高土壤pH和有机质含量,使Cd和Pb从移动性较强的弱酸提取态转化为较稳定的可还原态,且土壤CaCl2提取的有效态Cd和Pb含量分别降低33.23%~53.23%和66.52%~91.45%。同时,生物炭抑制Cd在头季和再生季水稻叶到糙米中的迁移,降低Pb从茎到叶和糙米的迁移,从而减少Cd和Pb在糙米中的累积;在5%生物炭处理下,再生季糙米Cd含量为0.15mg/kg,低于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限量值(0.2mg/kg);Pb含量比对照处理降低68.18%。此外,再生季糙米中Cd和Pb含量低于头季稻糙米中相应的含量。因此,生物炭可以抑制Cd和Pb在再生稻体内的累积,降低糙米的重金属污染风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