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85篇
  免费   94篇
  国内免费   129篇
林业   185篇
农学   117篇
基础科学   68篇
  287篇
综合类   689篇
农作物   70篇
水产渔业   98篇
畜牧兽医   142篇
园艺   71篇
植物保护   81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32篇
  2022年   42篇
  2021年   43篇
  2020年   51篇
  2019年   50篇
  2018年   31篇
  2017年   69篇
  2016年   94篇
  2015年   87篇
  2014年   104篇
  2013年   97篇
  2012年   119篇
  2011年   133篇
  2010年   103篇
  2009年   88篇
  2008年   83篇
  2007年   89篇
  2006年   82篇
  2005年   58篇
  2004年   60篇
  2003年   37篇
  2002年   29篇
  2001年   40篇
  2000年   29篇
  1999年   25篇
  1998年   17篇
  1997年   20篇
  1996年   15篇
  1995年   14篇
  1994年   13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7年   1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0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81.
作者对北京郊区自然资源和传统的高效种植方式进行了广泛调查、通过要素分解和田间量化试验,组装了7大类25种适合京郊地区不同区域推广应用的高产高效种植模式,建立了与高效种植模式相配套的优良品种资源库及相配套的生产技术规程,组建了一个覆盖京郊种植业的技术推广体系网络,建成了一批高产高效种植模式中心示范区,形成了一批有特色的、具有一定规模的高效益模式种植区域。  相似文献   
82.
我国农业对自然环境依赖性强,农业生产环境相对恶劣、资源利用效率低下,作物栽培理论与技术需要不断创新和完善。为建立与当前生产模式相匹配的作物高产高效栽培管理方式,选用棉花品种泗杂3号,于2012—2013年在长江下游棉区(江苏大丰)不同地力水平田块(高、低)进行麦棉两熟栽培管理方式定位试验,设超高产栽培、常规栽培和高产高效栽培,系统测定棉花生物量、产量和生育期间的温光、氮肥资源利用效率。结果表明,栽培方式和地力水平显著影响棉花产量,而产量的差异主要由温光、氮肥资源利用效率的差异造成。棉花产量提高的限制因子是低下的资源利用效率。高产高效栽培较常规栽培产量提高27.5%,温光资源利用效率分别提高27.7%、23.4%、氮肥偏生产力提高10.1%,是长江下游较为适宜的栽培方式。因此未来生产中应进一步合理优化栽培方式来提高棉田资源利用效率,以达到高产高效的目标。  相似文献   
83.
Summary Sixteen types of mandarins were screened for their leaf flavonoid patterns with the help of cellulose thin-layer chromatography. In general, Tanaka's classification of mandarins into 36 species is untenable, as was already concluded by Swingle (1948), Hodgson (1965) and Singh (1967). It is likely that a fine loose skinned mandarin was first evolved. Later, it hybridized with wild mandarin to give rise to numerous types and forms.Contribution No. 474 of Indian Institute of Horticultural Research, Bangalore-6, India.  相似文献   
84.
四川不同生态区高产栽培条件下的杂交籼稻的稻米品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田青兰  李培程  刘利  张强  任万军 《作物学报》2015,41(8):1257-1268
郫县、汉源、射洪、邻水是四川具代表性的4个生态区,郫县位于成都平原区,土壤肥沃但受弱光限制;汉源位于攀西高海拔地区,温光充足;射洪位于川中丘陵区,受地形制约而气温日差较小;邻水则位于川东丘陵区,水资源缺乏且受干旱等灾害制约。本文以位于这4个典型生态区实施的水稻高产示范片为研究对象,分别对4个生态区及各生态区不同栽培方式、不同高产水平的杂交籼稻稻米碾米品质、外观品质、蛋白质含量、直链淀粉含量及淀粉RVA谱特征值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1)生态条件与稻米品质有密切关系,受气温和土壤肥力影响较大,郫县的稻米品质最优,邻水相对较劣;齐穗前后气温略高及较高的土壤全氮、全钾、速效磷含量有利于高碾米品质的形成;土壤全磷含量的降低可显著增加米粒长宽比;灌浆成熟期的高温会增加稻米的垩白粒率和垩白度,而土壤速效磷含量高则有利于降低垩白粒率和垩白度;灌浆结实期的高温也会降低稻米蛋白质含量;直链淀粉含量随土壤有机质含量的升高而升高;峰值黏度与土壤全钾含量显著负相关,崩解值与土壤全钾、速效磷显著负相关,还与齐穗前8~21 d的日最高气温显著正相关,回复值、峰值时间与齐穗前14~21 d日最高气温、抽穗至成熟期日最高气温呈显著或极显著负相关,与土壤碱解氮呈显著正相关。(2)各栽培方式间,机直播的碾米品质较优,优化定抛的直链淀粉含量较高,而机插的峰值黏度、崩解值较高,消减值较低,蒸煮食味品质较好。(3)高产及超高产田块的碾米品质整体较优,而外观品质和蒸煮食味品质相对较差。本研究可为四川杂交中籼稻高产优质栽培技术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85.
普通小麦体细胞无性系R2代变异发生特点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小麦R2代体细胞无性系变异存在4种发生方式,即合株性稳定谱异,全株分离变异,穗系嵌合稳定变异,穗系嵌合分离变异,其中稳定变异相当普遍、红占总变异的1/3。发生阶段较全株性变异于发生较迟的穗系嵌合变异。不同的变异性状有不同折发生方式。株型、穗型、芒型和叶色变异多为分离变异,熟期为稳定变异,株高,腊质等兼有稳定及分离变异,其中某性状是显性突变的结果,多数分离性状的分离均属简单分离,且箐少见到基因突变的  相似文献   
86.
T. Yifru    K. Hammer    X. Q. Huang    M. S. Röder 《Plant Breeding》2006,125(2):125-130
This study was conducted to assess regional patterns of diversity of Ethiopian tetraploid wheat accessions and to identify areas of diversity that can be used as source of new germplasm for developing high yielding and stable varieties. A collection of 133 Ethiopian tetraploid wheat accessions and eight introduced cultivars was analysed using 29 wheat microsatellite markers. A total of 383 alleles were detected with an average value of 13.14 alleles per locus. Relatively more alleles were observed in the B genome than in the A genome. Gene diversity indices ranged from 0.08 to 0.95, with a mean value of 0.72. Accessions collected from the same region were pooled and the number of alleles and gene diversity were calculated over the 29 simple sequence repeats for each region. Higher numbers of alleles were detected in the Shewa region (8.72), followed by Tigray (5.86) and Hararghe (5.76). The highest average gene diversity value was found in Shewa (0.65), followed by Gondar (0.64). No significant correlation was observed between geographic distance and genetic distance. Out of 383 different alleles detected, 93 (24.4%) were observed to be region‐specific. Region‐specific alleles were found across all chromosomes except for Xgwm752, Xgwm155 and Xgwm148. Genetic similarity coefficients were estimated for all the possible 55 pairs of regional comparisons and they ranged from 0.16 to 0.52, with a mean value of 0.50. All provinces were differentiated in the UPGMA cluster diagram.  相似文献   
87.
翻埋与覆盖林木枝条改善宁夏沙化土壤性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土地沙漠化一直是影响宁夏生态建设和农业生产的主要问题之一。为探讨林木枝条对沙化土壤的改良效果,以当地农田防护林所产生的林木枝条为原料,在2011年10月至2013年10月期间研究了土壤翻埋杨树粉碎枝条(chips incorporation,CI)、覆盖杨树粉碎枝条(chips mulch,CM)、翻埋杨树粉碎枝条+覆盖未粉碎的柳树枝条(chips incorporation plus branches mulch,CI+BM)和不做任何处理的对照(control,CK)对宁夏沙化土壤理化性状和生物学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CI和CI+BM与CK相比,2012年和2013年均增加了土壤总孔隙度、田间持水率、有机碳、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P0.05),提高了土壤呼吸强度、微生物数量(细菌、真菌和放线菌)和酶活性(脲酶、过氧化氢酶)(P0.05),降低了土壤密度(P0.05);2013年CI和CI+BM进一步增加了土壤全氮、全磷和水解氮含量(P0.05),但同时也增加了土壤全盐含量(P0.05)。CM与CK相比,2012年和2013年均显著增加了土壤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P0.05),提高了土壤呼吸强度和酶活性(P0.05);2013年CM处理的土壤p H值、全氮和水解氮含量亦显著增加(P0.05)。相关分析结果显示,沙化土壤性质的改善与土壤中有机碳含量的增加密切相关,处理间土壤有机碳含量CI+BMCICMCK,表征土壤质量的综合指数表现出同样的趋势:2012年分别为0.907、0.678、0.259和0.105,2013年分别为0.926、0.828、0.258和0.136。该研究为当地及中国北方干旱半干旱地区沙地生态治理及农业生产提供了可借鉴的案例,同时也为促进林木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88.
不同种植模式下紫色土养分流失影响因子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通过建立5个不同种植模式的径流小区,对每个小区径流泥沙中养分的含量进行研究.探讨机械组成、微团聚体含量、粘粒团聚度等因子对养分流失影响的程度,结果发现:15~30cm土层中〈0.01mm的粘粒含量与径流泥沙中全钾含量和速效钾含量有显著的相关性。0~15cm层中的〈0.01mm和〈0.001mm微团聚体含量都与径流泥沙中有机质、速效钾和全氮的含量有显著的相关性。同层中〈0.01mm粘粒团聚度与径流泥沙中全氮含量和速效钾含量有显著的相关性,而同层〈0.001mm粘粒团聚度与径流泥沙中全磷含量、速效钾含量和速效磷含量有显著的正相关。  相似文献   
89.
基于区域土壤水分供给量的土地利用优化模式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11  
与以数量结构生态优化为目标的土地利用优化配置不同,提出了基于主要生态过程的土地利用空间格局优化的思路。借助于地理信息系统等技术,在对主要生态水文过程模拟的基础上,建立了土地利用最小耗费表面模型,探讨了土地利用时空格局优化模式研究的技术途径。最后,以受沙质荒漠化威胁地区较严重的鄂尔多斯高原的考考赖沟流域为例,对模型进行了应用研究。  相似文献   
90.
洪雅县退耕竹林碳储量时空格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建立退耕还林重点示范县洪雅县竹林碳储量多元线性回归遥感模型,基于碳储量遥感模型估算出四川省洪雅县退耕还林以前(1994年)、退耕还林后第4年(2004年)和退耕还林后第7年(2007年)的竹林碳储量,利用地理信息系统软件对竹林碳储量的时空格局变化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13年间(1994—2007年)洪雅县竹林碳储量和面积均呈现逐年上升趋势,前期(1994—2004年)增速大于后期(2004—2007年);竹林碳储量和面积分布规律相似,都呈现出向低海拔、平缓坡和各坡向发展的趋势,其中2004年>25°坡度区域竹林碳储量和面积变化最明显,2004年>25°坡度区域竹林碳储量增加量占总增加量的79.53%,竹林面积增加量占总增加量的78.18%,表明退耕还林工程的实施是区域竹林碳储量与面积增加的驱动力;竹林碳密度呈现先降后升总体略微降低的特点,1994年碳密度最高为33.76tC·hm-2,2004年下降为33.25tC·hm-2,2007年又恢复到33.67tC·hm-2;利用克里金插值(Kriging)对模型进行优化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预测精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