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0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13篇
林业   1篇
农学   22篇
基础科学   1篇
  2篇
综合类   191篇
农作物   10篇
植物保护   83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13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16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3年   2篇
  195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1.
研究了麦蚜生存的最适温度、小麦不同生育时期的繁殖量。结果表明:在小麦3个不同时期中,蚜虫种群内禀自然增殖率最大的分蘖期最适宜蚜虫的生长。通过对不同温度的比较分析可知,平均存活时间最长的10℃最适宜蚜虫的生存。  相似文献   
32.
春小麦蚜虫消长规律及与气象因素关系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表明,影响春小麦蚜虫消长变化的主要因素是气候和天敌。本文通过对麦蚜田间系统调查,明确了春小麦蚜虫消长动态及天敌与麦蚜的跟随关系,分析了麦蚜种群消长规律与气象因子的关系,提出了防治麦蚜的最佳时期。  相似文献   
33.
镇原县麦蚜发生规律及预测模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34.
35.
社旗县位于豫西南南阳盆地东沿,地处南亚热带与北温带交接处的南北气候过渡地带。全县耕地面积84330hm^2,其中,小麦常年种植面积63333hm^2,是全县主导粮食作物。麦蚜、麦蜘蛛是社旗县小麦生产上的常发性害虫,具有发生面积大、虫口密度高、为害减产重等特点。由于当前农村青壮劳力大多外出务工,农村防治小麦病虫害力量比较薄弱,往往导致麦蚜、麦蜘蛛因防治不力造成严重减产损失。  相似文献   
36.
通过开展麦田麦蚜种群数量动态及天敌追随现象研究,结果表明,渑池丘陵旱地麦田麦蚜混合种群动态为:4月中旬为种群初建期;4月中下旬至5月上中旬为种群发展阶段;5月15—25日为种群发展盛期,数量上达到高峰,随后种群衰退。调查还表明,天敌与麦蚜间有明显的追随现象,主要表现在时间、空间和数量三个方面,并通过相位图对这一追随现象进行了形象说明。  相似文献   
37.
蓖麻碱粗提物对麦蚜的生物活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吴雪平  单长卷  包冬蛾 《安徽农业科学》2006,34(11):2450-2450,2495
用水提法从蓖麻籽壳中提取蓖麻碱粗提物,采用浸渍法对麦蚜进行杀虫试验。结果表明:1005、0 mg/ml的蓖麻碱粗提液对麦蚜具有一定的杀虫效果,12.56、.25 mg/ml蓖麻碱粗提液对麦蚜的杀虫效果不明显。对蚜虫48 h的毒力回归方程为:y=1.342 7x+1.649 9,LC50=312.64 mg/ml,r=0.972**;72 h的回归方程为:y=2.629 4x+0.376 9,LC50=57.31 mg/ml,r=0.942 9*。  相似文献   
38.
小麦蚜虫的发生及防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乔旭  王金召  别海  赵建中 《农业科技通讯》2011,(10):138-138,165
麦蚜虫是小麦的常发性害虫之一,对小麦产量造成很大影响。探讨了近几年小麦蚜虫的发生特点及防治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针对性地提出合理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39.
麦长管蚜自然种群结构动态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采用田间系统调查的方法,观察了麦长管蚜在小麦拔节期一成熟期种群结构的动态.结果显示,麦长管蚜在种群发展过程中世代重叠,内部组成结构是一个有翅型与无翅型、成虫与若虫并存的混合体;各组分占种群的比例不均等.并随着小麦生育期和麦蚜种群发展过程而变化.在小麦乳熟期,翅型和虫态结构的比例表现为有翅型高于无翅型.若虫低于成虫.在其他生育期,则有翅型低于无翅型,低龄若虫>成虫>高龄若虫.结果表明,麦长管蚜内部结构的比例动态与小麦生育期关系密切,其组成结构特征直接反映了麦长管蚜种群的兴衰.  相似文献   
40.
分析小麦抗蚜品种(系)的遗传多样性,为进一步培育和推广抗蚜品种提供依据。在田间对956份小麦品种(系)损失率鉴定结果的基础上,取47份年度间鉴定抗性结果较为一致的材料,按损失率大小,由小到大排列起来,利用筛选的18对多态性SSR标记检测了参试材料的遗传多态性。结果表明,18对SSR标记在47份不同抗性品种中检测到99个等位基因,能够将所有品种区分开来,每对引物可以检测到1~10个等位基因,平均为5.21个。47个小麦品种间的相对遗传距离在0.33~0.94之间,平均为0.65。高抗品种间相对遗传距离平均为0.59(0.39~0.77);中抗品种间的相对遗传距离平均为0.62(0.39~0.83);感虫品种间的相对遗传距离平均为0.62(0.37~0.83);高感品种间的相对遗传距离平均为0.64(0.37~0.84)。SSR标记聚类分析在相对遗传距离为0.67处将供试材料分为7大类群。选育和推广抗虫品种时尽可能选择聚类图中亲缘关系较远的材料。抗虫品种‘临远95-5322’单独聚为一类,同其余品种具有较远的亲缘关系,可作为新的抗源用于抗虫育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