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84篇
  免费   49篇
  国内免费   27篇
林业   17篇
农学   104篇
基础科学   19篇
  35篇
综合类   372篇
农作物   7篇
畜牧兽医   227篇
园艺   34篇
植物保护   45篇
  2024年   20篇
  2023年   67篇
  2022年   81篇
  2021年   69篇
  2020年   58篇
  2019年   52篇
  2018年   36篇
  2017年   39篇
  2016年   33篇
  2015年   35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20篇
  2012年   100篇
  2011年   24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22篇
  2008年   26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28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6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8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藜麦叶片黄酮类物质的提取及基因型差异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优化麦Chenopodium quinoa叶片黄酮的乙醇提取工艺和分析基因型间的差异,为麦黄酮的开发和高黄酮的品种筛选提供理论依据,采用3因子3水平正交试验设计,探讨了乙醇体积分数、料液比和浸提时间等因素对麦叶片黄酮提取率的影响;并采用最佳提取条件,对10个不同基因型品种麦的叶片黄酮得率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麦叶片黄酮最佳提取条件为体积分数70%乙醇,1∶40料液比,80℃水浴下回流浸提0.5 h。在优化条件下,1次提取工艺得率达85%以上。各因素对叶片黄酮提取率的影响程度依次为:浸提时间>乙醇体积分数>料液比。比较结果发现:麦叶片黄酮得率存在明显基因型差异,其中品种PI814932的叶片黄酮类物质得率最高,达0.933%。所测麦品种的叶片黄酮平均得率为0.619%,变异系数为34.44%。研究表明:乙醇回流法适于提取麦总黄酮类化合物。  相似文献   
42.
盐碱混合胁迫对灰绿藜丙二醛积累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模拟6种天然盐碱生态条件对灰绿(Chenopodium glaucum L.)幼苗进行处理,测定处理后灰绿叶片丙二醛(MDA)含量的变化,分析盐碱混合胁迫对灰绿的影响。结果表明:同一时间内随着盐碱混合胁迫浓度的增大,灰绿叶片中的MDA含量均呈现出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且在混合浓度为250 mmol/L时丙二醛含量达到最大。  相似文献   
43.
为了快速获取高质量的麦基因组DNA,采用改良的CTAB法、SDS法和高盐低pH值法等3种方法分别提取麦不同组织(叶、茎、根部)的基因组DNA。通过琼脂糖凝胶电泳和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比较所提DNA的质量和产量,同时进行了PCR-SSR、SSCP等分子检测。用不同方法提取麦不同组织部位DNA的结果表明:不同提取方法的凝胶检测条带均比较清晰,且无明显降解;改良的CTAB法所提取的DNA产率最高,SDS法其次,而高盐低pH值法最低;不同方法提取的叶片DNA产率均明显高于根部和茎部;改良的CTAB法和高盐低pH值法所提取的DNA质量较好,多酚类化合物和多糖等杂质去除得比较完全。PCR-SSR和SSCP检测结果表明:不同方法和不同组织所提取的DNA均能跑出良好的条带,适合进行后续的分子生物学研究。  相似文献   
44.
“粮食之母”、“超级食物”——藜麦“落户”青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麦(Chenopodium quinoa)为科(Chenopodiaceae)属(Chenopodium)的1年生草本植物,原产于南美洲的安第斯山脉,以其极高的营养价值和多种开发利用价值近年来引起人们的普遍关注。2014年,在青海西宁、乌兰、德令哈和格尔木市进行了适应性种植,长势良好,丰收在望。  相似文献   
45.
驼绒藜播种育苗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主要介绍了驼绒播种育苗技术。其内容从选地、采种、整地、种子处理、播种和抚育管理措施等作了详尽介绍。  相似文献   
46.
野生藜蒿的人工栽培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47.
甜菜筒喙象是北京市新发现的一种危害麦的重要害虫。通过田间观察试验,了解该虫的形态特征和生物学特性,明确了在北京地区一年发生1~2代的规律,提出了植物检疫、种子包衣、清洁田地、化学防治和生物防治5种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48.
田间试验结果表明 ,蒿对N、P、K养分的需求量较大 ,在当地条件下以每公顷施用纯N2 70kg、P2 O51 2 0kg、K2 O1 50kg较为适宜 ,要掌握N、P、K养分的平衡施用 ,才能使蒿获得高产并获得较大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49.
蒿是湖滩草洲的野生水生植物.其嫩茎脆嫩爽口、清香鲜美、营养丰富.是江西的特色野生蔬菜之一。近些年来,人工栽培供应市场的蒿也越来越多,其商品化程度越来越高.市场供应期越来越长。随着人们对食品安全的关注.江西省农业厅提出.有必要对蒿的质量安全作出规定。为了保障人身健康.引导蒿产业的健康发展,我们在掌握我省蒿的生长、种植过程和广泛听取了多方意见的基础上.制定了无公害食品蒿江西省地方标准.由江西省质量技术监督局批准,于2003年5月19日发布实施。  相似文献   
50.
驼绒是荒漠地区较为珍贵的野生旱生牧草。试验研究表明:驼绒在旱作地上建植的主要技术为:①使用当年收的种子;②土地秋季翻耕多蓄雨雪水:③临冬播种;④开沟播种不复土;⑤早春耙地保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