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85篇
  免费   126篇
  国内免费   108篇
林业   256篇
农学   204篇
基础科学   42篇
  109篇
综合类   1681篇
农作物   163篇
水产渔业   89篇
畜牧兽医   369篇
园艺   178篇
植物保护   628篇
  2024年   26篇
  2023年   108篇
  2022年   130篇
  2021年   121篇
  2020年   120篇
  2019年   163篇
  2018年   76篇
  2017年   133篇
  2016年   170篇
  2015年   176篇
  2014年   305篇
  2013年   202篇
  2012年   223篇
  2011年   215篇
  2010年   187篇
  2009年   208篇
  2008年   179篇
  2007年   158篇
  2006年   139篇
  2005年   109篇
  2004年   73篇
  2003年   72篇
  2002年   47篇
  2001年   51篇
  2000年   26篇
  1999年   33篇
  1998年   21篇
  1997年   45篇
  1996年   27篇
  1995年   27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15篇
  1992年   23篇
  1991年   22篇
  1990年   31篇
  1989年   22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4篇
  197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32.
试验旨在研究饲粮中添加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GCG)对金华猪生长性能、肉品质、机体抗氧化能力和肠道微生物组成的影响。选取24头平均体重为59.76 kg的金华猪(阉公猪),随机分为对照组(基础饲粮)和EGCG组(基础饲粮中添加0.3%EGCG),每组12头,3个重复,每个重复4头,试验预试期7d,正试期40d。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EGCG组降低了金华猪的日均采食量(P<0.05)及耗料增重比(P<0.05);饲粮中添加0.3%EGCG可提高眼肌面积(P<0.05),降低平均背膘厚(P<0.05);饲粮中添加0.3%EGCG降低了血清甘油三酯含量和血清及肝脏的丙二醛含量(P<0.05),提高了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P<0.05),提高了肝脏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性(P<0.05);与对照组相比,EGCG组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相对丰度降低(P <0.05),粪球菌属3(Coprococcus_3)、瘤胃梭菌属9(Ruminiclostridium_9)和多尔氏菌属(Dorea)的相对丰度升高(P<...  相似文献   
33.
<正>北乌头为毛茛科乌头属多年生草本植物,是民间常用中草药。块根含有乌头碱、中乌头碱、次乌头碱、3-脱氧乌头碱及北乌碱等20余种成分,其中双酯型生物碱有麻辣味,亲脂性强,毒性大,是主要毒性成分。块根提取液对昆虫有很好的毒杀和驱避作用,可以作为一种新型的植物性杀虫剂来进行开发,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作者从2005年开始对北乌头进行了人工栽培,现已初步了解了北乌头的人工栽培技术,为北乌头的大面积人工栽培和  相似文献   
34.
以‘金鹏10号’番茄幼苗为试材,研究了外源没食子酸丙酯(PG)对低温逆境下番茄幼苗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外源PG诱导能明显提高番茄幼苗的抗冷性;与低温对照相比,经PG诱导的番茄幼苗叶片的相对电导率和丙二醛(MDA)含量显著降低,过氧化物酶(POD)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叶绿素、脯氨酸和可溶性糖含量显著提高。其中,PG浓度为2.0mmol/L的处理表现最佳。  相似文献   
35.
兰光生 《农技服务》2014,(6):114-114
试验结果表明17%四氟·嘧菌酯悬浮剂615ml/hm2、555ml/hm2在水稻孕穗末期施药1次,隔7d再施药1次,末次施药后14d对水稻纹枯病的防效分别为75.62%、71.11%,与20%井冈霉素水溶性粉剂900g/hm2防效(防效59.14%)差异极显著,且对水稻生长安全,可以作为今后防治水稻纹枯病的替代农药,在生产上进一步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36.
<正>拟除虫菊酯是一种高效的杀虫剂。因其对哺乳动物和鸟类毒性较低,被广泛地应用于农业生产及日常生活中害虫的防治,但是它们对鱼类等水生生物却有很强的毒性作用。由于其使用广泛,通过地表径流等途径进入水体的可能性很大,会对渔业生产和生态环境造成影响。本文介绍了拟除虫菊酯类农药的特点和毒性机制以及对鱼类作用的特殊性,旨在提醒大家杀虫时慎用拟除虫菊酯类农药。  相似文献   
37.
《农药登记公告》2015,(4):16-29
<正>~~  相似文献   
38.
针对氢氧化钠作用下水合肼还原硒形成Na2Se2 与磺酸酯反应制备二烷基二硒醚需要在高温(100 ℃)下才能有效进行,且仅适用于制备不含官能团的二烷基二硒醚的问题.由于铯离子体积大, 与阴离子之间的静电作用弱, 使与之键合的阴离子表现出强的碱性和亲核性,利用铯碱作缩合剂,能显著降低反应的活化能, 使许多反应在温和条件下就能有效进行.根据离子交换原理,采用氯化铯和TBAI作催化剂, 以无水DMF作溶剂, 4A分子筛作吸水剂, 氢氧化钾促进肼还原硒, 随后与含官能团的卤代烃或磺酸酯反应, 高收率地形成对应的二烷基二硒醚.本方法不仅可以合成含官能团的二硒醚,而且具有反应条件温和、产率高等优点.  相似文献   
39.
【目的】明确江苏丘陵地区草莓灰霉病菌(Botrytis cinerea)对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QoIs)的抗药性区域分布和抗药性分子机制,为抗药性治理提供依据。【方法】区分计量法和抑制中浓度法测定草莓灰霉病菌对嘧菌酯和吡唑醚菌酯的抗药性区域分布和对药剂的敏感性表型,采用草莓果实离体测定法评估药剂对不同药剂敏感性菌株的防效,通过药剂靶标基因的序列分析确定抗药性分子机制。【结果】236株草莓灰霉病菌中对嘧菌酯和吡唑醚菌酯呈抗性的菌株有192株,2个药剂呈正交互抗性。嘧菌酯和吡唑醚菌酯敏感菌株的平均抑菌中质量浓度(EC50值)分别为0.269 8和0.055 9 mg·L~(-1)。77个嘧菌酯抗性菌株的EC50值全部大于100 mg·L~(-1),而吡唑醚菌酯抗性菌株的EC50平均值为67.680 7mg·L~(-1)。接种抗性菌株后再防治的试验证明,嘧菌酯和吡唑醚菌酯在推荐剂量(a.i 166.67 mg·L~(-1))下失去防效;所有抗性菌株的cyt b基因上都只含有G143A点突变,且第143位氨基酸后均不含有内元(Bcbi-143/144);敏感菌株cyt b基因分为2种,47.4%的敏感菌株不含有Bcbi-143/144,而52.6%的敏感菌株含有Bcbi-143/144。【结论】江苏丘陵地区田间草莓灰霉病菌群体中,对QoIs类药剂产生高水平抗药性的种群已成为主导种群,生产中不宜再用该类药剂防治草莓灰霉病。所有田间采集灰霉病菌抗性菌株的抗性分子机制均为cyt b基因G143A点突变,未发现其他位点突变类型。  相似文献   
40.
为了观察联苯苄唑与特比萘芬联合治疗犬真菌性皮肤病的效果,选取45例犬真菌性皮肤病临床病例,随机等分成5组:A组为灰黄霉素治疗组、B组为伊曲康唑对照组、C组为联苯苄唑对照组、D组为特比萘芬对照组、E组为联苯苄唑与特比萘芬联合试验组。结果表明,经过治疗后,E组的临床症状积分下降明显,真菌清除率和治愈率较高,明显优于其他各组(P0.05)。可见,2种药物联合运用效果好,起效快,而且副作用小,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