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3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73篇
林业   1篇
农学   39篇
基础科学   5篇
  8篇
综合类   275篇
农作物   77篇
植物保护   164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3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16篇
  2016年   21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43篇
  2013年   32篇
  2012年   49篇
  2011年   37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20篇
  2007年   23篇
  2006年   23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31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19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14篇
  1993年   14篇
  1992年   20篇
  1991年   14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建湖县位于里下河地区腹部,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由于受海洋季风影响,迁飞性害虫白背飞虱对建湖水稻安全生产影响大。白背飞虱迁入峰次多、迁入量大是造成建湖地区白背飞虱大发生的基础,适宜的气候条件利于白背飞虱的存活和繁殖,只有增加白背飞虱预测预报的准确性,准确把握防治最适时间,及早宣传发动防治,才能有效控制白背飞虱的危害,增加农民收益。  相似文献   
72.
嫩绿粘虫板对水稻稻飞虱成虫诱集监测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采用嫩绿粘虫板和灯光诱集2种方法对水稻稻飞虱成虫进行同地对比诱集监测。结果表明, 嫩绿粘虫板对3种飞虱总体、白背飞虱和褐飞虱诱集量与测报灯之间无显著差异, 其诱虫趋势与测报灯诱虫趋势基本同步或趋于一致。嫩绿粘虫板对水稻生长前中期白背飞虱迁入峰的监测优于测报灯, 表现为迁入高峰期诱虫量多和峰形明显。嫩绿粘虫板对灰飞虱诱虫量与测报灯诱虫量有明显差异, 诱虫峰次少于测报灯, 监测效果次于测报灯。气象因子、非靶标昆虫等对嫩绿粘虫板诱测无不利影响。运用嫩绿粘虫板可在非灯诱区监测点监测迁飞性白背飞虱。  相似文献   
73.
<正>根据当前早稻长势、病虫发生情况、未来气候趋势和历年全省病虫发生规律等因素,经会商分析,浙江省植物保护检疫局预计今年全省早稻中后期病虫总体为中等偏重发生,发生程度重于去年。1.纹枯病。中等偏重发生,局部大发生,发生面积约170万亩。2.白背飞虱。中等偏重发生,发生面积约150万亩次。3.二代二化螟。中等发生,主要危害迟熟早稻及单季稻,早稻发生面积约100万亩次。  相似文献   
74.
<正>稻飞虱,生产上需要防治的一般有灰飞虱、白背飞虱、褐飞虱三种。稻飞虱发生和危害特点:在江苏等长江中下游地  相似文献   
75.
总结了1995年以来金坛地区白背飞虱的测报与发生情况,对田间虫卵量高的年份作了重点分析,并对白背飞虱的测报与防治药种提出了合理的建议。  相似文献   
76.
淮北地区稻飞虱发生及防治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几年稻飞虱在淮北地区发生严重,在水稻前期灰飞虱危害严重,致使水稻条纹叶枯病及黑条矮缩病大发生。水稻中后期白背飞虱、褐飞虱以成虫和若虫群集稻株基部吸食叶鞘汁液,受害轻时,叶尖部褪绿变黄;严重时全株枯死、倒伏。穗期被害,会造成抽穗困难、枯孕穗或半枯穗、秕谷多等,产量损失大,可达30%以上。  相似文献   
77.
广西白背飞虱生物型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测定广西白背飞虱的生物型组成结构,为抗白背飞虱育种和该虫的可持续控制提供指导。【方法】以TN1(感虫对照)、N22(含Wbph1基因)、ARC10239(含Wbph2基因)、Ptb33(含Wbpb3基因)、N’DiangMarie(含Wbph5基因)为鉴别水稻品种,采用群体集团检测法检测白背飞虱田间种群的致害性,用蜜露量检测法测定白背飞虱田间种群个体生物型。【结果】不同监测点白背飞虱的致害能力表现不一,总的表现为对含Wbph1、Wbph2基因的鉴别品种的致害能力较强;所监测的代表点自背飞虱以Ⅰ型所占的比例较多,近年来龙州、合浦、容县、田阳、永福白背飞虱Ⅱ型所占的比例均有不同程度的上升。【结论】在广西进行水稻抗白背飞虱育种亲本选择时尽量不要选用含Wbph1、Wbph27基因的品种;推广的抗虫品种必须抗白背飞虱Ⅰ型,且对白背飞虱Ⅱ型也要有一定的抗性。  相似文献   
78.
<正>一、水稻稻瘟病长期灌深水或过分干旱、偏施氮肥等导致稻瘟病发病重。水稻一生中有3个易感病时期,分别是苗期、分蘖盛期和抽穗齐穗期。穗颈瘟对水稻产量影响最大,应在破口期及齐穗期及早预防。稻瘟病分苗瘟、叶瘟、节瘟、穗颈瘟和谷粒瘟。防治应采用以种植抗病优质品种为中心、健身栽培为基础、药剂保护为辅的综合防治措施。①合理利用  相似文献   
79.
有机稻田白背飞虱种群动态及其天敌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组建有机稻田白背飞虱种群生态控制系统,系统调查了实施有机耕作一年后白背飞虱种群动态,并应用生命表技术评价了自然天敌的作用.结果表明,在有机早稻田中白背飞虱发生2个世代,高峰期分别为5月上中旬和6月上中旬,平均百丛虫量分别为435.4和216.4头,干扰作用控制指数IIPC分别为0.3079和0.4044.水稻移栽后天敌回升迅速,移栽15天迁入稻田的蜘蛛为同期常规稻田蜘蛛的2.56倍;捕食性天敌、寄生性天敌数量在移栽42、38天分别为同期常规稻田的1.64与1.40倍.将天敌因子的作用相加,"捕食及其它"和"寄生"因子对白背飞虱种群的控制作用强,其排除作用控制指数(EIPC)值显著高于常规稻田相应作用因子.  相似文献   
80.
河池市稻飞虱的发生与防治简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河池市危害水稻的稻飞虱主要有白背飞虱、褐飞虱。早春主要虫源由东南亚随西南气流迁入,秋季随东北气流由北回迁。褐飞虱和白背飞虱在河池一年可发生7~8代,其中主要危害代为第2~6代,对水稻造成危害重、损失大,不防治的田块可颗粒无收。第1代发生在3月份,第2代发生在4~5月间,第3、4代发生在6月中旬至7月上旬,这时正值早稻孕穗、抽穗、灌浆期,第5、6代发生在8月下旬至9月中旬或10月上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