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4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73篇
林业   1篇
农学   39篇
基础科学   5篇
  8篇
综合类   275篇
农作物   77篇
园艺   1篇
植物保护   164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3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17篇
  2016年   21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43篇
  2013年   32篇
  2012年   49篇
  2011年   37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20篇
  2007年   23篇
  2006年   23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31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19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14篇
  1993年   14篇
  1992年   20篇
  1991年   14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白背飞虱种群密度效应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研究证明白背飞虱卵期不存在密度效应,卵孵化率平均为86.58%;若虫、成虫期密度效应明显,随着密度增加,若虫存活率、成虫产卵量和寿命呈幂函数曲线下降。  相似文献   
42.
近期,在云南省南部与越南、缅甸、老挝相邻的稻区文山、红河、西双版纳、普洱、临沧等5个州市18个县(区)出现较大稻飞虱虫量迁入,虫量为近10年来最大的一年,灯下始见期以及主峰期较常年提前10~15天,迁入虫量已经在田间产卵为害,发生面积120万亩,局部田块已经出现落塘情况.从目前发生情况分析,以白背飞虱为主,田间成虫占95%以上.  相似文献   
43.
泸州地区白背飞虱种群动态及预测预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杂交稻的广泛种植,白背飞虱已成为泸州地区水稻的重要害虫。通过对泸州市叙永,合江,泸县和古蔺县1983 ̄1998年白背飞虱灯诱测报资料和田间系统调查资料的分析,结合异地虫情信息交流,天气资料分析,明确了泸州地区白背飞虱虫源主要由黔南,桂北及以南稻区经东南气流迁飞而来。分析了其主要降落范围、害虫田间消长规律和影响其大发生的主要气候因子。建立了预测预报模型,为指导泸州地区白背飞虱防治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4.
两种稻飞虱的取仿为害对稻株氨基酸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氨基酸自动分析义测定被不同密度褐悦虱和白背飞虱单一种群与混合种群取食为害后的汕优63稻株叶鞘的氨基酸含量。结果表明,在20、40、60、80和100头穴的若虫密度下,两种群的取食为害都能引起稻株氨基酸含量发生增加、减少和不规则的变化。在所测定的17种氨基酸中,蛋氨酸、异亮氨酸和赖氨酸等3种氨基酸含量在为害后均表现为增加,苯丙氨酸仅在单一种群为害后表现为减少,丝氨酸、丙氨酸和酷氨酸在混合种群为害后都表现为减少,其余氨在基酸对两种飞虱的取食为害反应不一。还讨论了氨在酸变化的原因与意义。  相似文献   
45.
46.
白背飞虱Sogatella furcifera(Horváth)羧酸酯酶(CaE)和乙酰胆碱酯酶(AchE)的体躯及亚细胞分布特征研究结果表明,若虫头、胸、腹部中CaE活性分别占50.8%,26.0%和23.2%,雌成虫各占33.0%,23.5%和43.5%,雄成虫各占26.5%,23.2%和50.3%。若虫、雌雄成虫的AchE活性均主要分布于头部,各占总活性的87.7%,71.1%和74.7%。差速离心结果表明,该飞虱CaE主要位于胞质溶胶层中,其活性占57.0%~66.9%;AchE活性在胞质溶胶层中仅占5.8%~17.0%,而62.8%~76.9%的活性则分布于线粒体层、细胞核和细胞碎片层中。最后就上述两种酶在细胞中的存在形式作了讨论。  相似文献   
47.
据抽样理论,本文提出了总体呈奈曼(Neyman)分布和截尾负二项分布的8个理论抽样模式。应用x~2检验得知白背飞虱8月初成、若虫在田间拟合Neyman4型(n=4)分布,卵呈截尾负二项分布,进而得到相应的理论抽样数模式。  相似文献   
48.
施肥对白背飞虱田间种群和水稻产量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分析了氮、磷、钾化肥及农家肥对白背飞虱田间种群和水稻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氮素化肥是影响白背飞虱田间种群数量变动的主导因素,磷肥对白背飞虱的发生亦有一定的推动作用,农家肥和钾肥对白背飞虱有微弱的抑制作用.多施氮素化肥,即使配合施用较多的其它肥料,也不能减少田间虫口密度.较多的农家肥配合少量的氮素化肥,既可以减少白背飞虱田间发生量,又有利于提高水稻产量.  相似文献   
49.
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是我国新发生的病毒病,主要通过白背飞虱传播.广西迁入性白背飞虱数量大,4月13日~6月23日样本检测,带毒率最高达80%.平均带毒率8.18%.白背飞虱带毒情况及发生数量成为广西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发病流行的重要因素.本文就广西白背飞虱带毒率监测情况进行了小结,提出加强白背飞虱带毒率监测做好南方水稻黑条...  相似文献   
50.
对中国粳稻春江06的抗白背飞虱特性进行系谱分析表明,春江06对白背飞虱的拒取食和杀卵抗性均来源于秀水620.秀水620的亲本中,只有秀水04具有较强的拒取食抗性,但没有杀卵抗性.在祥湖24中检测到明显的杀卵反应.亲本秀水04、单209和辐农709具有拒取食抗性,但测21没有.单209和辐农709的共同亲本农虎6号也具有拒取食抗性.然而,农虎6号、农垦58(日本粳稻)和老虎稻(中国粳稻地方品种)不具有拒取食抗性,在田间表现出感虫性.农虎6号、单209、辐农709和秀水04表现出稳定的田间抗性.春江06育种中的两个籼稻品种IR26和IR28高感白背飞虱,既无拒取食抗性,也无杀卵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