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0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2篇
林业   44篇
农学   15篇
基础科学   2篇
  7篇
综合类   101篇
农作物   7篇
畜牧兽医   2篇
园艺   10篇
植物保护   27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22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20篇
  2011年   22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1.
2006年8月至10月。云南省农业环保系统在全省范围内开展了福寿螺和薇甘菊调查工作。根据本次调查:福寿螺在云南省16个州(市)中的13个有分布。总分布面积为320.5万亩,占云南省国土面积的0.5%,水田中的分布面积为228.3万亩,占水田总面积的17%。  相似文献   
92.
薇甘菊在深圳湾的入侵路线及其生态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入侵深圳湾沿岸的薇甘菊(Mikania micrantha H. B. K.)野外调查及室内年龄结构的分析,对薇甘菊的自然状况、生境特点、入侵路线的分析,揭示了其在深圳湾的蔓延过程.发现深圳湾沿岸薇甘菊的入侵,是由于中华民俗村的建设,从外地带来的薇甘菊种源,通过中华民俗村逸散到深圳湾.深圳湾地区的拦海造田使海水退...  相似文献   
93.
因为经济、美学、偶然性事件、甚至是心理上的原因,人类大量引入外来物种,导致了更多外来物种对本土生态系统的入侵,并产生了灾难性的结果:这些被引入的物种变成了外来入侵物种(IAS),对经济和生态系统产生了严重的不利影响。从外来入侵物种微甘菊在德宏州的入侵,产生的危害问题入手,全面分析了外来物种侵入德宏便利的地理气候条件及其对德宏州生物多样性的危害,对外来入侵物种的认识。提出了防范外来物种侵入的对策。  相似文献   
94.
介绍薇甘菊在云南省德宏州的传播与蔓延以及给德宏州林地带来的危害.阐述物理防治、化学防治以及人工铲除辅以化学防治3种薇甘菊防治技术与方法.分析防治中存在的主要问题.通过具体案例分析表明,对薇甘菊的防治必需采取综合防治措施,同一地块必需重复防治3次以上方能奏效.  相似文献   
95.
控制外来杂草薇甘菊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甘菊(Mikania micranthaH.B.K.)原产中,南美洲,是一种生长,蔓延迅速,危害极大的恶性杂草,近年来已在我国南方地区延扩散成灾。文中详细介绍了国内外关于薇甘菊的生物学生态学特性,分布,危害及其防治方面的研究进展,并对薇甘菊生态控制的途径与策略问题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96.
<正>引言:薇甘菊是世界上十大恶性藤本,也是中国危害最严重的外来入侵恶性杂草之一,原产中、南美洲,被称为"植物杀手"。薇甘菊具有传播蔓延快,适应性强等特点,危害多种农林植物,对当地林业、农业可造成巨大损失,破坏生态平衡和生物多样性。本文主要通过阐述薇甘菊的生物学特性及其危害,结合西盟县的实际发生现状,综合云南省其它地州防控成果,介绍西盟县薇甘菊的防控措施。1薇甘菊的特征特性1.1茎:薇甘菊属多年生草质藤本,茎细长多分枝,幼茎绿  相似文献   
97.
甘菊原产于中南美洲,现已成为中国危害极大的入侵杂草.自20世纪80年代在云南发现,现已在云南6州市相继发现并呈现出不断蔓延的态势.文中对薇甘菊的生物学特性、在云南的发生与分布、危害及防治等方面的情况与研究现状进行了详细介绍,并对云南薇甘菊防治的途径与策略进行了讨论与建议,进一步提出了生物防治的初步研究设想.  相似文献   
98.
薇甘菊颈盲蝽对薇甘菊的控制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首次发现薇甘菊颈盲蝽专性取食薇甘菊的基础上,为阐明其对薇甘菊的控制作用,2011~2012年,通过田间试验研究薇甘菊颈盲蝽取食对薇甘菊生长、开花、结实的影响,室内选取健壮的颈盲蝽雌、雄成虫各10头研究薇甘菊颈盲蝽雌、雄成虫取食薇甘菊的方式、取食时间、取食部位、取食量、取食频率、控制能力。结果表明,薇甘菊颈盲蝽各虫态都嗜食薇甘菊嫩叶以维持生存,薇甘菊被颈盲蝽取食后,地面直立茎长度(59.83±0.60 cm),极显著小于未受害薇甘菊地面直立茎长度(79.53±0.48 cm);受害后花序数(92.4±15.29个),极显著小于未受害花序数(710.9±47.31个);AM 9∶00~PM 9∶00,雌成虫取食嫩叶面积(1.14±0.14 cm2),显著小于雄成虫取食嫩叶面积(3.47±0.50 cm2),均大于薇甘菊颈盲蝽选择取食最小新叶面积1 cm2,1头薇甘菊颈盲蝽成虫1天足以取食1对薇甘菊新叶片;雌成虫取食嫩叶的取食频率(1.12±0.12次/min),显著小于雄成虫取食嫩叶的取食频率(2.58±0.24次/min);每天下午薇甘菊颈盲蝽成虫取食较为活跃,雌成虫取食嫩叶虫口数量PM 7∶00达到峰值(6.0±1.26头),雄成虫取食嫩叶虫口数量PM 9∶00才可达到峰值(6.2±0.66头)。薇甘菊颈盲蝽具有取食能力强、食量大、取食频率高等特点,能对薇甘菊的茎生长产生影响,抑制其无性繁殖;也可对薇甘菊的花序分化产生影响,抑制其开花结实量,有效控制薇甘菊进行有性传播、扩散,是控制薇甘菊极为重要的一种天敌昆虫。  相似文献   
99.
海南薇甘菊调查监测及其风险评估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通过对海南省主要农田、森林、自然保护区等生境及重要港口、旅游区的调查监测,掌握了薇甘菊在海南省的最新分布、危害现状与发生规律,并对其入侵风险进行了评估。结果表明,薇甘菊在海南省海口、文昌、临高、澄迈、五指山、琼海、定安、昌江、东方和屯昌10个市县、约40个乡镇均有发生,面积约1 105.3 hm2。薇甘菊的入侵风险评估值R达2.3,具有高度的入侵风险。薇甘菊已经入侵到海南的橡胶园、香蕉园、甘蔗园和生态林地中,对农业、林业、畜牧业等生产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危害,对海南的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环境产生了严重的潜在威胁,必须采取措施对其严格监测和防控。  相似文献   
100.
薇甘菊染料化学成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珍  宋晓静  李化  李华民  张呈瑞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2):11698-11700
[目的]为薇甘菊作为天然植物染料开发利用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方法]采用水提取法提取薇甘菊中的色素成分,应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法对其化学成分进行鉴定,用峰面积归一化法测定各个化合物在水提取物中的相对百分含量。[结果]鉴定出116个峰中的59种化合物,占提取物总含量的95.34%,主要化合物为植物甾类(44.58%)、酯类(26.22%)、胺类(9.45%),另外,还含有杂环化合物(5.34%)和醚类化合物(4.87%)等。[结论]薇甘菊可以作为天然植物染料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