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9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2篇
林业   44篇
农学   15篇
基础科学   2篇
  7篇
综合类   100篇
农作物   7篇
畜牧兽医   2篇
园艺   10篇
植物保护   27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22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20篇
  2011年   22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41.
《植物医生》2009,22(6):30-30
近年来,农业部组织全国22个省(市、区)分别开展了以紫茎泽兰、豚草、水花生、少花蒺藜草、薇甘菊、螺旋粉虱等外来入侵生物为重点的集中灭除行动,通过采取人工、生物、化学防治相结合的方法.使重点区域外来入侵生物灭除率达到75%以上.铲除面积累计达333万hm^2。这是2009年10月13日从农业部和云南省政府在瑞丽市联合召开的外来入侵薇甘菊灭除行动现场会上获悉的。  相似文献   
42.
甘菊(Mikania micrantha H.B.K.)和飞机草(Eupatoriumodoratum L.)均为菊科世界性恶性杂草,自20世纪80年代入侵以来对华南地区的次生林、稀疏灌丛及恢复演替初期的人工林群落造成严重危害,但目前对它们入侵的生理生态适应性机制研究较少。  相似文献   
43.
深圳发现有害杂草-微甘菊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康林  黄佩卿  王颖  郑文华  刘东 《植物检疫》2000,14(4):215-216
2000年初,我们考察了深圳市最大的自然保护区—内伶仃岛,在岛上看到了大片的杂草微甘菊,缠绕在树木的顶部,并将其全部覆盖,导致树木枯亡。而微甘菊在扬花结果后成熟的种子随风飘逸。该杂草传播能力强危害大。1 分类特征微甘菊(MikaniamicranthaKunth.)属  相似文献   
44.
对薇甘菊(Mikania micrantha)叶斑病进行分离鉴定,观察病原菌形态及进行分子生物学检测,测定病原菌生长适温及寄主范围。形态学结合分子生物学鉴定薇甘菊叶斑病病原菌为大豆茎点霉Boeremia exigua,27℃为该菌菌丝生长最适温度,初步发现该菌可侵染桑树,不侵染其他参试作物。  相似文献   
45.
及时、准确掌握薇甘菊分布信息成为防控其入侵的关键技术。随着遥感技术的发展,使得采用高分辨率遥感数据快速准确提取薇甘菊分布信息成为可能。以深圳市Worldview-2影像的9个波段为主要信息源,开展了外来入侵物种薇甘菊的信息提取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用于识别薇甘菊的最佳波段组合是347组合;(2)Worldview-2影像融合的最优方法是Gram-Schmidt变换;(3)光谱与纹理分析研究得出的辐射亮度值和NDVI值能提取出部分入侵区域,结合第7波段与PC1的反差平均值与3×3卷积核方差可提取完整的薇甘菊入侵范围;(4)信息提取的最佳分割尺度是30,且制图精度达87.6%,用户精度达88.4%。说明采用高分辨率影像特征能提取薇甘菊信息,并实现精细识别。  相似文献   
46.
薇甘菊叶枯病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甘菊是一种广泛危害各种植物的攀援植物,调查发现薇甘菊受一种较为严重的叶枯病危害。经分离培养研究,初步认定其病原是豆荚大茎点菌(Macrophoma mame Hara.)。文章对该病的病原及其发生规律等方面进行了研究,以探索以菌治草的生物防治途径。  相似文献   
47.
保山市自2008年首次发现薇甘菊,到目前发生面积已达531.54km2,全市5县(区)均有发生。近几年通过群防群治,有效遏制了薇甘菊在保山的扩散与蔓延。针对保山市薇甘菊发生情况和特点,探讨薇甘菊防控对策和存在问题。  相似文献   
48.
甘菊种子为试验材料,研究了不同秋水仙素浓度和处理时间对甘菊多倍体诱导的影响。结果表明:500mg/L的秋水仙素水溶液浸渍种子12h,变异率为23%,达到了极显著差异。根尖染色体压片检查表明,四倍体染色体数为2n=4x=36,并且获得了同源四倍体甘菊1株(2n=4x=36)。四倍体植株表现出叶片下表皮气孔保卫细胞变大,叶绿体数变多,叶片变小,花径变大,舌状花数目减少,管状花数目增多。  相似文献   
49.
棉花生长素结合蛋白ABP1基因cDNA的克隆及序列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生长素结合蛋白(ABP1)在植物细胞发育中起着重要作用.在ABP1蛋白的保守区设计引物,利用RT-PCR和RACE方法,首次克隆了棉花ABP1基因cDNA的3'和5'末端.测序及生物信息学分析表明,该基因cDNA全长824 bp编码190个氨基酸,它所编码的氨基酸序列包含植物ABP1蛋白家族的所有特征,被命名为GhABP1.棉花ABP1所包含的Box A,Box B和Box C区在植物ABP1家族中是高度保守的.它的C末端氨基酸残基WDE在蛋白质的折叠及ABP1在质膜上的功能活性方面都具有重要的作用.棉花ABP1的C末端带有KDEL残基区,这个KDEL区表明它被定位在内质网上.用Clustal W软件进行多重比对分析表明,棉花ABP1与拟南芥、向日葵、油菜、辣椒、甘菊的氨基酸序列同源性分别为72%,72%,71%,70%和70%.系统进化分析表明,棉花在进化上与萝卜、拟南芥和油菜聚为一类.序列分析表明此基因为生长素结合蛋白基因家族的新成员.  相似文献   
50.
本文试验了微甘菊愈伤组织诱导的影响因素 ,结果表明 :芽尖和嫩茎作为外植体时诱导率较高 ;最适诱导培养基是MS培养基附加激素 2 ,4 -D2 .0mg/L +KTl.0mg/L ,pH值 5 .7;于 2 5± 1℃条件下黑暗诱导。另外优化了微甘菊愈伤组织继代培养条件 :浓度为 5 .0mg·L-1 的抗坏血酸 (Vc)对于微甘菊愈伤组织褐变情况有良好的抑制作用 ;继代培养基中较好的激素组合为 (2 ,4 -D1 .0mg·L-1 +NAA2 .0mg .·L-1 +KT0 .5mg .·L-1 +BA0 .5mg .L-1 ;添加 1 5 %新鲜椰子汁能够明显促进愈伤组织生长 ,而且对褐变有一定的抑制效果。依此反复继代的微甘菊愈伤组织有良好的增殖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