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77篇
  免费   82篇
  国内免费   85篇
林业   339篇
农学   110篇
基础科学   75篇
  204篇
综合类   966篇
农作物   80篇
水产渔业   104篇
畜牧兽医   393篇
园艺   72篇
植物保护   201篇
  2024年   14篇
  2023年   62篇
  2022年   75篇
  2021年   86篇
  2020年   86篇
  2019年   84篇
  2018年   46篇
  2017年   81篇
  2016年   68篇
  2015年   66篇
  2014年   118篇
  2013年   138篇
  2012年   165篇
  2011年   144篇
  2010年   123篇
  2009年   119篇
  2008年   138篇
  2007年   96篇
  2006年   107篇
  2005年   105篇
  2004年   73篇
  2003年   58篇
  2002年   46篇
  2001年   53篇
  2000年   41篇
  1999年   34篇
  1998年   35篇
  1997年   35篇
  1996年   25篇
  1995年   51篇
  1994年   21篇
  1993年   16篇
  1992年   20篇
  1991年   32篇
  1990年   23篇
  1989年   22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2篇
  1977年   2篇
  1976年   1篇
  1975年   2篇
  1974年   1篇
  1973年   3篇
  1957年   2篇
  1955年   1篇
  195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31.
[目的]对南丹参在中国的潜在分布区进行预测,并对适生性进行分析。[方法]通过收集中草药南丹参的分布信息,利用最大熵模型(MaxEnt)与地理信息系统(ArcGIS),综合相关68项环境因子,分析南丹参在中国的分布信息。[结果]全国适合于南丹参分布的地区主要集中在湖南、江西、浙江和福建等地,其高适生区面积依次为湖南省(319.44 km2)、江西省(251.39 km2)、浙江省(122.92 km2)、福建省(62.5 km2);刀切法(Jackknife)分析显示,南丹参分布主要受到降水的影响。[结论]该研究结果为南丹参的野生资源利用及其他南丹参相关研究提供了一定技术手段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2.
王梅 《安徽农业科学》2014,(19):6204-6205
该文基于实地调查研究,对秦岭“七药”植物区系的地理分布进行研究探讨,重点分析该区系属与种的地理成分,发现秦岭“七药”植物区系具有明显的温带性质,为秦岭“七药”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33.
针对用工荒和就业难并存的现实悖论,基于马克思的必要劳动和剩余劳动的观点,使用我国1978 ~ 2010年时间序列数据对我国农业部门潜在剩余劳动力进行点估计和区间估计.结果表明,我国目前农业部门的潜在剩余劳动力数量大约在2亿左右,并且我国的劳动力供给潜在优势持续时间最短为20年左右,最长为30年左右.要充分利用劳动力供给的潜在机遇,必须尽快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加强农业生产技术研发和农业劳动力培训力度,并加速城乡发展的一体化进程.  相似文献   
134.
利用基于林分生长过程的Richards生长方程以及蓄积量转换生物量模型,评估了辽宁冰砬山长白落叶松人工林和蒙古栎天然次生林两种典型森林类型4个龄级的植被固碳速率、固碳潜力和潜在固碳价值。研究结果表明:两种森林的单位面积植被固碳潜力总体上都是随着龄级的增加单位面积植被固碳潜力在增加。除中龄林外,长白落叶松人工林各个龄级的植被单位面积固碳潜力均比蒙古栎天然次生林大。长白落叶松人工林各龄级森林植被单位面积潜在固碳价值在2 113~9 656元,蒙古栎天然次生林在1 594~4 195元。长白落叶松人工林2000年和2005年的固碳潜力分别为14和11 Gg·a-1,潜在固碳价值分别为1 700和1 300万元·a-1,与2000年相比,2005年固碳潜力和潜在固碳价值都有所降低;蒙古栎天然次生林2000年和2005年的固碳潜力分别为4.8和5.4 Gg·a-1,潜在固碳价值分别为600和700万元·a-1,与2000年相比,2005年固碳潜力和潜在固碳价值都有所增加。  相似文献   
135.
通过外业调查和实验室测定,以单位面积热量为关键指标,研究了昆明西山国家森林公园的华山松、云南油杉、地盘松、麻栎和旱冬瓜5个主要林型地表可燃物的潜在燃烧性。结果表明,地表可燃物潜在燃烧性最强的是华山松,其次为地盘松,最弱的是旱冬瓜,云南油杉和麻栎的潜在燃烧性很接近。5种林型地表可燃物的潜在燃烧性从强到弱依次为华山松、地盘松、云南油杉、麻栎和旱冬瓜。  相似文献   
136.
地表覆盖对黄土高原土壤有机碳及其组分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中国科学院长武黄土高原农业生态实验站2008年开始田间定位试验资料,分析研究秸秆覆盖与地膜覆盖对黄土高原土壤有机碳(SOC)及其组分的影响,试验包括5个处理:对照不覆盖(CK)、作物生育期9 000 kg·hm-2秸秆覆盖(M1)、作物生育期4 500 kg·hm-2秸秆覆盖(M2)、夏闲秸秆覆盖(SF)、作 物生育期地膜覆盖(PM)。2010(干旱年)、2012(丰水年)两次测定结果表明:0~30 cm土层平均,与CK相比,2012年土壤有机碳(SOC)含量M1处理提高了7.4%,潜在矿化碳(PCM)含量M1、M2、SF处理分别提高了37.8%、23.9%、7.2%,微生物量碳(MBC)含量M1和M2处理分别提高了59.9%和42.3%,碳库管理指数(CMI)M1、M2、SF 处理分别提高了53.1%、35.6%、13.9%;2010年M1处理CMI较CK提高了16.1%(P<0.05),其余处理土壤有机碳各 指标与CK差异两年均不显著。不同覆盖方式对表层土壤有机碳及各项指标影响较大,随土层加深影响减弱,其中秸秆覆盖4年后碳库管理指数均有显著提高。两种活性有机碳的相对含量与其各自绝对含量的变化基本一致,且有机碳各指标间显著相关。综合来看,高量秸秆覆盖能够提高表层土壤有机碳及其组分含量,地膜覆盖对土壤有机碳及其组分积累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37.
养猪舍不同发酵床重金属累积特征初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节约经济成本和适宜猪生长发育为前提选取3种发酵床垫料组合:40%稻壳+60%菌糠(FJ)、40%稻壳+60%锯木屑(FD)、40%稻壳+60%酒糟(FW),采用物质流分析的方法分析了在一个养猪周期内3种垫料Zn、Cu、As全量的累积过程;同时测定了不同垫料剖面层次中3种重金属的含量变化;并通过测定有效态Zn、Cu、As含量分析3种重金属在垫料和表层土壤中的活性;最后应用瑞典科学家Hakanson提出的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分析和评价该区域表层土壤的重金属污染指数和潜在生态危害。结果表明,经过一个养殖周期,Zn和Cu含量随垫料层次加深逐层递减,而As含量则随垫料层次加深逐层递增,尽管如此,绝大部分Zn、Cu、As仍作为库存累积在垫料中,只有极少部分通过淋溶作用渗漏到床底表层土壤中;不同垫料对3种重金属的吸纳效果、活性大小的影响均不同;经过生态危害评价分析,3种垫料在养猪结束后其Zn、Cu、As的潜在生态危害均未超过轻微生态危害临界值(RI≤150),为了最好地控制Cu、Zn、As污染并保留有机肥营养,建议发酵床使用年限为3年左右。  相似文献   
138.
基于GIS的绿色农产品基地适宜性评价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建立和完善绿色农产品基地适宜性评价方法,提高评价结果的实用性和准确性,是实现农产品安全的根本保障。研究依据基地认证者、规划者、生产者3种评价主体实际需求,分别引入污染潜在风险指标和经济状况指标,建立面向不同评价主体需求的多种主导因子评价指标体系,并借助GIS的空间分析方法进行定量评价,最后以北京大兴区为例进行了案例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基地与工矿企业距离、与居民地距离等潜在污染风险对基地适宜性限制大,且不同评价主体下建立不同指标体系使评价更具针对性,利用GIS功能可提高效率,评价结果可视化程度好,具有很强的  相似文献   
139.
斑潜蝇属害虫在我国的地理分布与分类鉴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斑潜蝇属害虫是为害蔬菜、花卉和禾谷牧草等作物的主要害虫之一。本文记载了斑潜蝇属(Liriomyza Mik)19种害虫的鉴别特征和在我国的地理分布情况,并对分布在大陆的13种害虫编制了分种检索表,以供分类鉴定时参考。  相似文献   
14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