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1篇
  免费   21篇
  国内免费   7篇
林业   14篇
农学   21篇
基础科学   13篇
  23篇
综合类   222篇
农作物   6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14篇
园艺   1篇
植物保护   54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27篇
  2019年   26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18篇
  2016年   30篇
  2015年   29篇
  2014年   25篇
  2013年   33篇
  2012年   25篇
  2011年   25篇
  2010年   30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51.
2010年大连地区春节期间降雪天气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王爽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6):8527-8529
利用大连机场逐时地面观测资料、Micaps常规气象资料和NCEP/NCAR全球再分析资料等,从天气形势、背景、物理量诊断方面对2010年2月17日发生在大连地区春节期间一次中雪过程天气做了详细的分析。结果表明,该次降雪过程是高空槽配合地面冷锋形成的。动力场低空辐合高空辐散的结构以及上升运动为降雪提供了强有力的动力来源。低层的水汽辐合以及槽前气流对水汽的输送为降雪提供了水汽来源。  相似文献   
52.
田广元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4):19649-19651
以2009年5月17~18日降水天气过程为例,分析并总结了辽宁地区常用的人工增雨作业条件。将作业条件分为两大类,即宏观天气作业条件和微观云物理作业条件,分别阐述各自的指标与判据,及其在人工增雨作业方案制定和实时指挥中的作用和应用。  相似文献   
53.
美国国家环境预报中心(NCEP)的全球再分析资料,在很多气候模拟和预测研究中都被作为区域气候模式的驱动场和初始场资料,并用来检验模拟结果。通过对NCEP再分析资料的多年平均大气水汽含量和季节平均大气水汽含量插值到经验公式所计算的多年平均大气水汽含量和平均大气水汽含量,分析和比较了两者之间的差异。从结果可以看到,利用NCEP再分析资料计算的大气水汽含量值在春、夏、秋三个季节普遍低于经验公式计算值,只有在冬季再分析资料值才高于经验公式值。在多年平均大气水汽含量方面,也表现出NCEP再分析资料值低于经验公式值。在与降水比较方面,降水量的空间分布与大气水汽含量有很多不同,即降水量的大值区与水汽含量的小值区对应。但从发生突变的时间来看,二者突变点出现时间相对一致。  相似文献   
54.
利用桓仁县近56年日照时数实测资料,分析了桓仁地区日照时数年代际、年际、各季和各月的气候变化特征以及与日照百分率、总云量、低云量和水汽压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桓仁地区年、季、月日照时数皆呈减少趋势,春季减少最快,冬季减幅最慢。桓仁地区各月的日照时数均呈减少趋势,其中5月减少的趋势较为显著,2月减少的趋势较弱。日照时数与日照百分率的年际变化基本保持一致。年日照时数在1992年附近发生突变。年低云量、水汽压略呈增加趋势,低云量、总云量和水汽压与日照时数变化呈显著的负相关,是桓仁地区日照时数减少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55.
黑龙江省2009年6月罕见的区域性暴雨天气过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英  张杰  闫中帅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2):11808-11809,12173
2009年6月18~19日,黑龙江省出现历史罕见的区域暴雨天气。利用常规观测资料分析发现,此次降水发生在乌拉尔山和鄂霍次克海存在双阻塞形势下,高空低涡和河套北上的低压是其主要的影响系统,且伴有高低空急流的输送。结果表明,阻高演变、水汽输送和高低空急流的配置是产生此次降水的关键。  相似文献   
56.
利用地面观测资料、NCEP再分析资料、FNL资料等,对2012年7月21~22日北京地区发生的一次特大暴雨过程中的大尺度环流背景场和水汽条件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此次降水过程可分为2个阶段,第1阶段为21日10:00~20:00,呈现对流性降水的特点,第2阶段为21日20:00~22日04:00,以锋面降水为主;此次特大暴雨过程的影响天气系统主要有500 hPa低槽、低空低涡、地面倒槽、冷锋;7月21日北京全天整个对流层水汽含量充沛;水汽来源主要有2支:一支来自副高外围海上暖湿东南气流和南风气流的输送,一支来自西南低空急流水汽输送,其中后一支水汽输送在此次暴雨过程中起主要作用;北京地区低空有非常强烈的水汽辐合中心。  相似文献   
57.
从高空环流背景、地面影响系统、水汽条件、动力条件等几个方面,对2012年和2015年白城市冬季2次暴雪过程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地面影响系统的源地不同,暴雪落区、量级也有较大的差异,水汽的来源不同,落区也有较大影响,偏东气流在白城市形成大兴安岭的迎风面,地形的抬升导致了上升运动的维持,对降水起到了明显的增幅作用。  相似文献   
58.
2007年甘肃省连阴雨天气过程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利用甘肃省2007年10月的逐日降水实测资料,初步分析了此次连阴雨天气过程的高空环流形势及水汽输送情况。得到了影响此次连阴雨天气的高空环流形势为两槽一脊型;水汽主要为南下的冷空气与北上的暖湿空气在青藏高原东部地区汇合形成降水。  相似文献   
59.
金希  陈光宇  廖振杨  王琴 《北京农业》2013,(33):209-210
利用NECP、T639再分析资料,并结合环流形势对浙江省2012年6月17日-6月18日连续性大到暴雨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此次大暴雨过程是由东北冷涡低槽引导弱冷空气和副高外围西南暖湿气流交汇而形成的。低空西南急流与低涡为大暴雨提供了有利的水汽输送条件,暴雨落区出现在低空急流前方和低涡右前方。暴雨来源于低层与中层共同的水汽辐合,2层水汽辐合对暴雨的产生有"势均力敌"的贡献。暴雨出现在湿度相对较大值区内。低层辐合、高层幅散的环流结构引发了大范围强烈的上升运动。暴雨产生在强的上升运动中心区内。  相似文献   
60.
通过对五寨县2012年8月20-21日强对流暴雨过程从影响系统、高空环流、高低空环流形势,以及物理量场的分布状况方面进行分析。2012年7月21日五寨县暴雨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中低层西南涡东侧与副热带高压西北侧间形成的西南急流为此次暴雨提供了充足的水汽条件,五寨县处于水汽输送通道中心大值区的外围,强度虽有所减弱,但是水汽通量梯度仍较大,表明水汽输送较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