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21篇
  免费   76篇
  国内免费   34篇
林业   181篇
农学   76篇
基础科学   53篇
  297篇
综合类   857篇
农作物   60篇
畜牧兽医   70篇
园艺   211篇
植物保护   26篇
  2024年   33篇
  2023年   54篇
  2022年   54篇
  2021年   66篇
  2020年   57篇
  2019年   72篇
  2018年   30篇
  2017年   65篇
  2016年   55篇
  2015年   50篇
  2014年   85篇
  2013年   87篇
  2012年   88篇
  2011年   75篇
  2010年   71篇
  2009年   59篇
  2008年   57篇
  2007年   47篇
  2006年   33篇
  2005年   58篇
  2004年   70篇
  2003年   80篇
  2002年   55篇
  2001年   84篇
  2000年   47篇
  1999年   24篇
  1998年   24篇
  1997年   27篇
  1996年   29篇
  1995年   17篇
  1994年   55篇
  1993年   36篇
  1992年   19篇
  1991年   16篇
  1990年   15篇
  1989年   28篇
  1988年   1篇
  1957年   3篇
  1955年   3篇
  1954年   1篇
  195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 毫秒
81.
<正>近几年来测土配方施肥理念虽得到大力提倡,但很多农户仍未能做到"看天气、土壤、作物施肥"的原则。在化肥施用过程中依然存在以下问题:一是化肥施用结构不合理,大多施用单一肥料;二是对化肥作用认知不够,过量施用化肥;三是有机肥肥源充足,施用量却明显不足。长此以往必将造成土壤酸化、有机质下降等土壤退化现象。土壤酸化会导致土壤里的氮、磷、钾、钙、镁、硫硼、锌、钼、铜等养分有效性降低,容易流失或被固定,肥  相似文献   
82.
九台区是国家重点商品粮基地县,耕地以较好的肥力黑土和草甸土为主。合理利用开发现有土地的同时,应该采取适当的措施改良土壤肥力,抵制土地肥力下降的势头,为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充分发挥耕地资源优势,使耕地地力得以恢复和提高。  相似文献   
83.
正本苗圃长期向您提供名、特、优、新果树苗木及园林绿化苗。为了促进果树生产的发展,我处组建了由7名果树专家组成的技术创新团队。业务范围:现代果树示范基地设计、规划、实施与建设,果树新品种、新技术开发、推广,生态旅游、观光果园规划设计,观赏果树新品种繁育推广,设施果树栽培技术指导、咨询,土壤改良与肥料使用,果树病虫害防治,桃、李子、杏、梨、苹果、葡萄、南果北移,绿化工程等。  相似文献   
84.
为分析生物质炭用于老参地土壤修复的可行性,本研究采用Biolog、高通量测序等技术研究了3种生物质炭对连作参地人参品质、土壤肥力、微生物群落结构与功能多样性变化的影响。结果显示,增施不同生物质炭均有助于两年生重茬人参生物量及总皂苷含量的积累。结合生物质炭对土壤性质的影响研究结果发现,不同生物质炭对土壤有效磷、有机碳含量具有稳定的提升效果,增幅分别为47.04%~237.73%、8.09%~38.71%。增施生物质炭促进了土壤微生物的代谢活性,增加了土壤对聚合物类、酚酸类、氨基酸类、羧酸类碳源的利用效率,其中以酚酸类物质为底物的功能微生物种群数量显著增加。高通量测序结果显示,老参地土壤细菌物种数、丰度与多样性均呈下降趋势,细菌优势门类减少,单个门类优势度上升。生物质炭处理下土壤中细菌丰度与多样性增加,调控了变形菌门、厚壁菌门、疣微菌门、芽单胞菌门的优势度,使其数量变化趋势趋向于新林土。上述分析表明,重茬人参生物量和品质的提高与生物质炭提升土壤中人参生长的关键肥力指标,促进微生物代谢,调控细菌群落结构变化趋势有关。综上,生物质炭对老参地土壤表现出良好的修复、改良作用,适量增施生物质炭有利于老参地土壤质量的调节与恢复。  相似文献   
85.
土壤藻结皮主要由土壤中的藻类和土壤颗粒胶结而形成,具备水土保持、土壤改良、防风固沙等优良的生态功能。为了研究土壤藻结皮对盐碱土的改良效果,在河套平原盐碱地野外试验区分别接种了C. miniata HJ-01,C. miniata HJ-01和S. javanicum,C. miniata HJ-01和土著丝状混合藻,培植人工土壤藻结皮。结果表明:人工藻结皮发育45 d后,0—10 cm深度土壤中水分损失减弱,土壤pH值轻微下降,电导率降低57%(p<0.05),有效氮和有效磷增加(p<0.05); 0—5 cm深度土壤中脲酶、蔗糖酶、过氧化氢酶和碱性磷酸酶活性分别增加52.1%,20.7%,16.7%,41.7%(p<0.05)。因此,人工土壤藻结皮能有效改良盐碱地。  相似文献   
86.
针对旱改水稻田土壤酸化和土地贫瘠的问题,探究土壤改良剂和有机肥对旱改水砖红壤稻田的改良效果,以期为南方砖红壤地区旱改水农田土壤改良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指导。通过大田试验,采用正交试验设计,设置土壤改良剂种类(石灰、硅钙钾镁和草木灰)和用量、有机肥种类(秸秆、羊粪和混合发酵有机肥)和用量的处理,测定各处理土壤 pH值、有机质含量、微生物数量以及土壤氮、磷、钾养分含量。结果表明,水稻种植 15 d后,施用硅钙钾镁能显著提高土壤 pH值,但提升幅度较小。施用秸秆、羊粪和混合发酵有机肥均能显著提升土壤 pH值、有机质含量、微生物总量和土壤氮、磷、钾含量。当有机肥施用总量超过 90 t/hm2时,田间水稻倒伏率随有机肥施用量的增加而显著上升。因此,施用有机肥是旱改水稻田土壤改良的有效措施,但土壤改良和地力提升需循序渐进,不宜一次性过量施用有机肥,最佳施用量为 90 t/hm2。  相似文献   
87.
苏打盐碱地是我国重要的后备耕地资源,但因其土壤理化性质恶劣,种植作物产量低。改良和合理利用苏打盐碱地对于区域农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但改良周期长、难度大、成本高。本研究通过大田试验,设置5个打孔密度,分析了填充改良物条件下不同打孔密度对土壤团聚体结构、pH值、含盐量以及水稻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不打孔对照相比,填充改良物条件下打孔处理增加了耕层土壤水稳定性团聚体的含量,降低了耕层土壤pH值和含盐量,增加了水稻的有效穗数和结实率,从而提高了水稻产量。随着打孔密度的增加,耕层土壤改良效果有不同程度的提高,与不打孔对照相比,当打孔密度达到15孔/m2时,耕层土壤中水稳定性团聚体含量提高26.22% ,土壤pH 值下降4.75%,含盐量降低10.16%,水稻的实际产量增加72.57%。继续增加打孔密度,水稻产量有所下降,但与15孔/m2的打孔密度处理差异不显著。综合生产实际和可操作性,打孔密度为15孔/m2或每1 m2的打孔面积为0.12 m2可作为改良中重度苏打盐碱水田水稻种植的合理打孔方案。结果为苏打盐碱水田改良技术创新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8.
土壤结构改良剂研究现状及烟草上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淑宏 《现代农业》2014,(11):30-32
文章介绍了土壤结构改良剂的研究现状及其在烟草上的应用展望。土壤结构改良剂分为天然土壤改良剂和人工合成土壤改良剂。施用土壤结构改良剂,可以改善土壤结构,增强土壤蓄水保水能力,提高土壤温度。土壤结构改良剂用于烟田,可能会提高烟叶产量和质量。溶于水施用较直接将粉剂施于表土效果好。  相似文献   
89.
我国贻贝养殖业迅速发展的同时产生了大量的废弃贻贝壳,如何对其资源化利用成为了研究者关注的热点.综述了贻贝壳的研究利用现状,介绍了其作为钙补充剂、土壤改良剂方面的研究现状,探讨了其在重金属、磷及染料去除方面的应用研究进展,讨论了其作为建筑材料、功能材料以及催化剂等方面的利用进展,并对贻贝壳的再利用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90.
以山西吉县退耕还林工程中的刺槐林地、油松林地、山茱萸林地、次生林地为研究对象,以撂荒地、农地为对 照,采用Microtrace S3500 激光粒度仪对各地类0 ~ 10 cm、10 ~ 20 cm、20 ~ 30 cm 土层的团聚体粒径进行测定和分 级,利用分形几何学方法对土壤团聚体的分形特征进行分析,并测定了各地类土壤有机质、全N、全K 的含量,以探 讨土壤团聚体分形维数与土壤养分的关系。结果表明:各地类土壤团聚体分形维数在2.22 ~ 2.60 之间,平均值为 2.44;油松林地和刺槐林地土壤团聚体分形维数随土层深度增加有递增趋势,农地和次生林地土壤团聚体分形维 数随土层深度的变化不明显,而山茱萸林地土壤团聚体分形维数随土层深度的增加有递减趋势;土壤团聚体分形 维数与10 ~50m 的团聚体体积分数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与土壤团聚体粒径呈负相关关系;撂荒地土壤中有机 质、全P、全K 含量较低,肥力和质地最差,山茱萸林地土壤肥力和质地状态最佳,表明退耕林对土壤的改良效果 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