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6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5篇
林业   9篇
农学   10篇
基础科学   9篇
  15篇
综合类   69篇
畜牧兽医   30篇
园艺   6篇
植物保护   27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4篇
  2002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4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51.
和田绿洲土地沙化及化及其防治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和田地区由于自然地理环境及人类活动的不良影响,风沙灾害严重,大量绿洲被沙漠吞噬。农业生态条件日益恶化,已危及了国民经济的发展。在保持生态平衡的前提下,通过对河流进行全面治理,恢复植被,防风固沙。保存和繁荣和田绿洲已成为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52.
【目的】针对单变量相空间重构自记忆模型存在的不足,研究多变量相空间重构自记忆模型在水文预报中的适用性。【方法】根据多变量相空间重构理论构造多维相空间,并在此基础上,结合自忆性原理,建立多变量相空间重构自记忆模型,最后利用新疆和田绿洲的实测月蒸发能力资料进行验证。【结果】和田绿洲月蒸发能力实测资料检验结果表明,建立多变量相空间重构模型是可行的,可以取得理想的效果。【结论】多变量相空间重构自记忆模型的建立使得相空间重构自记忆模型从一维拓展到了多维,也使得该模型更加符合生产实际。  相似文献   
53.
干旱区内陆河流域生态环境的变化关系到人类的生存和社会的发展。针对和田河流域在综合治理前后生态环境变化的问题,以1990年、2000年、2010年7—8月份三期的Landsat-TM和中巴资源卫星遥感数据为依据,借助转移矩阵和生态环境状况指数的方法,对比分析了综合治理前后林草地面积及生态环境状况的变化,得到如下结论:(1)综合治理后,天然林草地面积减少幅度加大,人工林地面积快速增加;(2)1990—2000年和2000—2010年,生态环境状况指数下降幅度分别为0.1%和1.19%;(3)耕地大面积的扩张是天然林草地面积减少和生态环境状况变差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54.
[目的]研究和田河流域不同景观下土壤肥力差异。[方法]通过对和田河流域不同景观下土壤肥力元素含量的测定,总结不同景观土壤肥力的变化规律。[结果]和田河流域各景观间土壤肥力元素具有空间变异性。N、P含量:绿洲>过渡带>荒漠;而由于盐渍化的影响K含量:荒漠>过渡带>绿洲。土壤养分分布是由结构性因素和随机性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结论]为和田河流域生态环境的治理和资源合理开发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5.
1主要饲养方式 和田垦区羊养殖以舍饲为主,辅以放牧,一般在农田茬地,主要采食芦苇、树叶、沙枣、苜蓿、农作物秸秆等,补饲料为玉米、小麦等。饲养管理较为粗放,围栏不分类种,公羊与母羊合圈饲养;养殖规模小,户均养殖15只左右。  相似文献   
56.
积极探索农村产业融合发展实践,总结典型经验,推广发展新模式,旨在进一步拓展农村产业发展空间,优化农村产业结构,建立农村产业发展新业态,实现农村产业可持续繁荣。研究基于新疆和田地区2016—2020年统计年鉴数据,运用熵值法、熵权TOPSIS综合分析法、灰色关联度分析测算研究区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水平及其驱动因素。结果显示:(1)研究期内,熵权TOPSIS综合得分呈上升趋势,表明新疆和田地区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正处在发展阶段,产业融合行为、产业融合效果已初见成效。(2)市场需求因素对农村产业融合发展影响最为突出;技术创新与企业合作对农村产业融合发展具有促进作用;关联产业与农村产业融合发展较为密切。(3)和田地区各县市之间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水平具有一定的空间相关性,与距离和田市市区距离呈一定正相关,但并非唯一决定因素。综上,研究提出“一产为基础,二产连两头”、“一产连三产,发挥多功能”、“二产中间连,一三齐发展”等产业融合模式,为和田地区实现脱贫巩固有效衔接乡村振兴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57.
生态保护红线的划定对保障干旱区内陆河流域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以探讨适宜于该区域的生态保护红线划定方案为目标,选取和田河流域为研究区,在分析该区天然植被分布特征的基础上将其划分为两个不同等级的生态保护红线区,同时采用潜水蒸发法及基流比例法计算从而划定了该区天然植被生态需水红线,生态流量保护红线及地下水保护红线。结果表明:(1)流域天然植被被划分为重点生态功能区和生态敏感区/脆弱区;(2)下游重点生态功能区和生态敏感区/脆弱区主要分布在距河道5~8 km和8~15 km范围内;(3)天然植被生态需水红线为8.85×10~8m~3;(4)在丰、平、枯水年,生态流量保护红线分别为13.79×10~8m~3、12.14×10~8m~3、10.68×10~8m~3;(5)天然和人工绿洲区地下水位红线分别为2.0~4.0 m和2.0~2.5 m,地下水开采量红线为6.07×10~8m~3。本研究不仅为和田河流域"社会—经济—生态"协调发展提供科学指导,也为干旱区相似流域生态保护红线划定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58.
新疆和田绿洲耕地阈值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在西北干旱区,因开垦耕地,绿洲不断扩张,挤占了生态用水,引起一系列生态与环境问题。以和田绿洲为例,用定量方法计算耕地面积阈值,可为当地水土资源开发及生态保护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水土平衡法。[结果]结果表明,P=75%时,2010、2020、2030年和田绿洲的耕地面积阈值分别为13.83×104、16.78×104、16.50×104 hm2;P=50%时,2010、2020、2030年和田绿洲的耕地面积阈值分别为14.95×104、18.08×104、17.78×104 hm2。如果不采取有效措施控制耕地扩张,2020、2030年耕地面积将分别超过P=75%时耕地面积阈值2.78×104 hm2、5.07×104 hm2。即使采取高效节水技术,2020年及2030年种植业需水量将由2010年的19.77×108 m3增加到20.82×108、21.95×108 m3,生态需水量及入塔里木河水量将无法得到保证,这必将危及和田河流域,甚至塔里木河流域的生态系统安全与稳定。[结论]耕地超过耕地阈值时,不仅危及和田绿洲的生态安全,同时因耕地扩张加大水资源消耗,和田河汇入塔里木河水量减少,威胁着塔里木河生态与环境安全。为此建议制定严格措施,加强干旱区绿洲-荒漠过渡带的保护,严禁以各种名义的开荒。  相似文献   
59.
和田黑鸡mtDNA控制区D-Loop序列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试验旨在测定和田黑鸡mtDNA D-Loop序列,并分析其与其他5个品种鸡间的同源性及亲缘关系。结果发现,和田黑鸡mtDNA D-Loop序列全长为1230 bp,用DNAMAN软件进行序列比对,发现和田黑鸡与GenBank登录的5个品种鸡的同源性都在98%以上,测定样品mtDNA D-Loop核苷酸序列中富含A+T。聚类分析结果显示,和田黑鸡与丝羽乌骨鸡、红原鸡亲缘关系较近。  相似文献   
60.
和田地区是新疆重点支持发展核桃的产区之一,为响应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战略,本地农民职业化是技术员队伍建设及技术辐射推广的关键。本文围绕和田核桃修剪技术员队伍建设,结合当地核桃栽培现状,从多方面探讨,阐述了技术员队伍建设的重要性,分析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优化队伍建设策略,完善综合服务体系和技术推广体系,加大产业示范园建设,推动核桃产业迅速、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