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85篇
  免费   106篇
  国内免费   306篇
林业   140篇
农学   209篇
基础科学   215篇
  345篇
综合类   916篇
农作物   103篇
水产渔业   130篇
畜牧兽医   392篇
园艺   24篇
植物保护   23篇
  2024年   15篇
  2023年   28篇
  2022年   57篇
  2021年   81篇
  2020年   85篇
  2019年   118篇
  2018年   67篇
  2017年   103篇
  2016年   142篇
  2015年   99篇
  2014年   128篇
  2013年   121篇
  2012年   209篇
  2011年   195篇
  2010年   137篇
  2009年   167篇
  2008年   111篇
  2007年   111篇
  2006年   90篇
  2005年   80篇
  2004年   66篇
  2003年   53篇
  2002年   35篇
  2001年   34篇
  2000年   29篇
  1999年   20篇
  1998年   18篇
  1997年   21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13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9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 毫秒
71.
为充分利用病死动物尸体资源,以病死畜禽经高温发酵法无害化所得肉骨粉为原料,经萃取剂去除油脂后,分别在无微波和有微波辅助下经硫酸水解获得含氨基酸水解液,筛选水解最优条件,并进行最优条件下水解前后物料中大中微量植物营养元素及重金属元素的物料平衡及其在水解产物中的分布分析。结果显示:最佳萃取剂为正己烷,在固液比1∶10,油脂萃取率达100%,萃取剂回收率达97.06%;常规硫酸水解肉骨粉最佳条件为:硫酸浓度5 mol/L、固液比1∶4、温度90 ℃、水解时间7 h,此时水解液中总氮的转化率为93.42%,氨基酸态氮转化率为42.63%;微波辅助硫酸水解肉骨粉的最佳条件为:微波功率 550 W、硫酸浓度5.0 mol/L、水解时间60 min,此时水解液中总氮的转化率为90.12%,氨基酸态氮转化率为82.13%;2种工艺在最佳条件下,各元素在水解液相和固相残渣的分布差异不大,其中N、P、K、Fe、Cu、Zn元素有66%~93%分布在水解液中,Ca、Mg、Mn元素32%以上分布在残渣中,而重金属元素Pb、Cr、Cd超过58%进入水解液,但未超出相关肥料产品农业行业标准限值。结果表明,微波辅助显著提高水解液中氨基酸态氮转化率并缩短水解时间,大、中、微量植物营养元素大部分进入液相,在制作氨基酸水解液方面具有明显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72.
[目的]选择微波消解来进行土壤样品前处理,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重金属元素,以期提高土壤重金属检测效率。[方法]对三种标准土样进行检测,并对农田土壤样品进行三个水平的添加回收试验。[结果]结果表明,微波消解-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土壤铜、锌、锰、镍、铬以及镉时,标准土样的回收率为94%-107.69%,农田土壤添加回收率为87.08%-104.34%。[结论]该方法可以用作土壤重金属检测。  相似文献   
73.
【目的】研究噻虫嗪种衣剂在棉叶中的消解动态,评价其对棉蚜的防治效果。【方法】采用QuEChERS-UPLC-MS/MS方法,定期测定棉叶中噻虫嗪的含量,田间调查噻虫嗪种衣剂对棉蚜防治效果。【结果】0.01~0.50 mg/L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r=0.999。在0.01、0.20、0.50 mg/kg添加水平下,噻虫嗪在棉叶中的平均回收率在93.4%~119.71%,相对标准偏差为0.34%~5.18%,方法检测限为0.001 mg/kg。噻虫嗪在棉叶中的消解动态符合一级动力学方程,半衰期为3.85~4.03 d。下部叶中噻虫嗪含量分别占各处理总浓度的59.42%~76.39%,噻虫嗪主要分布在下部叶片。出苗后30 d时,600 g/100kg处理防效最佳,仍可达87.90%。【结论】使用600 g/100kg浓度噻虫嗪种子处理,可较好地防治苗期蚜虫。  相似文献   
74.
秸秆是生物质能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农作物秸秆资源储量十分丰富,但大多数都没有得到有效利用,被随意丢弃或直接焚烧的现象较为常见,造成了严重的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现象。因此,对秸秆的资源化利用已迫在眉睫。在秸秆的众多利用方式中,厌氧消化产沼气是现阶段对其资源化利用最有效的途径之一。本文主要围绕秸秆厌氧消化产沼气的可行性、影响因素、利用现状、存在问题和解决方案等方面进行了综述,旨在为规模化秸秆沼气工程的应用和推广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75.
为探讨低鱼粉高植物蛋白饲料中蛋白酶的适宜添加范围,在克氏原螯虾基础饲料中分别添加0、0.1、0.2、0.4、0.8、1.6 g/kg蛋白酶,制作成6组饲料。选择初始体质量为(8.18±0.11) g的克氏原螯虾,随机分为6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15尾虾,在室内养殖桶中饲养8周。结果显示,随饲料蛋白酶添加量的增加:(1)各组间存活率、肝体比、腹部含肉率均无显著差异;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均先升高后降低,且在蛋白酶添加量为0.2 g/kg时达到最大值。当蛋白酶添加量为0.4 g/kg时饲料系数最低;蛋白质效率和蛋白质沉积率分别在添加量为0.4和0.2 g/kg时达到最高值。经折线回归分析,增重率、饲料系数、蛋白质效率分别在蛋白酶添加量为0.16、0.24、0.23 g/kg时有最佳值。(2)腹部肌肉和全虾粗蛋白质含量先升高后降低最终趋于平稳,均在0.2 g/kg组有最大值。(3)肠道及肝胰腺蛋白酶、脂肪酶、淀粉酶活性均先增加后缓慢降低,均在0.2 g/kg组出现最大值,且显著高于对照组。(4)血清总蛋白含量在0.4 g/kg组出现最大值;谷草转氨酶及谷丙转氨酶活性先降低后增加,均在0.4 ...  相似文献   
76.
为探讨饲料中添加复合益生菌对眼斑双锯鱼(Amphiprion ocellaris)肠道消化酶、菌群结构及形态的影响,将135尾初始体重(0.79±0.01)g的眼斑双锯鱼随机分为3组,每组3个重复,分别投喂复合益生菌有效活菌添加量为0%(对照组)、3%(L3组)和6%(L6组)的饲料,进行为期28 d的养殖试验。结果显示,复合益生菌能提升试验鱼肠道蛋白酶的活性,其中L3组肠道蛋白酶显著提升(P<0.05);能显著降低试验鱼肠道淀粉酶活性(P<0.05);能降低脂肪酶活性(P>0.05)。随着饲料中益生菌添加量的增加,试验鱼肠道中变形菌门丰度开始增多,拟杆菌门丰度降低。饲料中益生菌添加量的增加显著降低试验鱼肠道肌层厚度并显著增加试验鱼肠道绒毛高度(P<0.05)。可见,饲料中添加3%复合益生菌可改善眼斑双锯鱼肠道消化酶活性,提高肠道微生物群落多样性,改善肠道组织形态和功能。  相似文献   
77.
Management of the performance horse often incorporates meal feeding of highly digestible starches and reduced access to high-fiber forage. Such regimens are associated with equine gastric ulceration syndrome (EGUS) and can alter hindgut homeostasis. In-feed buffering of gastric contents and promotion of energy derivation from high-fiber forage in the hindgut are therefore desirable properties of a nutritional supplement. A marine-derived, multimineral supplement with known buffering properties containing calcium, magnesium, and short-chain fructo-oligosaccharides (scFOS) was tested under in vitro simulations of equine stomach and hindgut conditions. Six fiber:concentrate diets were incubated for 4 hours with or without the supplement at 37°C in pepsin HCl solution adjusted to pH 4.1 and 2.6. pH was measured at 1, 2, and 4 hours postincubation. Highest overall pH values were observed with the high cereal feeds; however, the supplement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P < .001) the pH across all feeds by 0.17 and 0.19 for feeds incubated at pH 4.1 and 2.6, respectively. A gas production technique was used to measure the fermentation of four fiber:concentrate diets with and without additional supplement, using equine feces as the microbial inoculum. Addition of the supplement decreased (P < .05) the lag time and increased the initial fermentation rate, although as the incubation continued, this effect was reduced. These results demonstrate that the supplement had a significant buffering action for 4-6 hours under simulated in vitro stomach digestion conditions and also stimulated in vitro hindgut fermentation activities.  相似文献   
78.
为比较不同品种油橄榄叶果之间多酚含量的差异,以云南引种的16个品种油橄榄叶样及13个品种的果渣样为原料,采用4因素3水平正交试验设计,选出微波辅助提取油橄榄多酚物质最优水平组合为:萃取功率为600 W、萃取时间为20 min、萃取温度为120℃、乙醇-水溶液浓度为40%,以此为微波萃取工艺条件,提取油橄榄叶样及果渣样中多酚物质,并测其含量。结果表明,叶样多酚含量鄂植8号中的最低,为1.02%,城固53中最高,为8.29%;果渣样品中多酚含量,阿斯最低,为0.64%,而莱星最高,为1.56%,油橄榄叶样中多酚含量平均值(4.21%)大于果渣中多酚平均含量(1.10%)。实验结果为从油橄榄中获取天然抗氧化剂,以延伸油橄榄产业链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9.
不同提取方法对紫苏叶挥发性成分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利用不同方法提取紫苏叶中挥发性成分,为紫苏叶的综合利用提供参考.[方法]分别采用动态逆流提取法、微波提取法和超声波提取法提取紫苏叶中的挥发性成分,并结合GC-MS分析和三角评价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动态逆流提取法共检测17种紫苏叶挥发性成分,集中在后阶段出峰,主要是沸点相对较高的难挥发性成分;微波提取法共检测19种紫苏叶挥发性成分,其出峰时间集中在中间阶段,主要是中等挥发性成分;超声波提取法共检测25种紫苏叶挥发性成分,其出峰时间比较靠前,主要是易挥发的小分子化学成分.3种紫苏叶提取物香气类型基本一致,但超声波提取物香气强度要明显优于其他两种方法.[结论]超声波提取技术更适合于紫苏叶易挥发性成分的提取.  相似文献   
80.
微波消解ICP-MS法同时测定土壤中的多种重金属元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叶建桥  李杨 《绿色科技》2014,(2):159-161
提出了微波消解IC P-M S法测定土壤中13种重金属元素的方法。采用硝酸-盐酸-氢氟酸-高氯酸体系消解,稀释定容后用ICP-MS对溶液进行元素的测定,在优化仪器工作参数后,以内标(Sc、Ge、Bi、In、Rh)进行校正。元素检出限为0.006~0.2μg/L ,测定国家标准物质四川盆地土壤成分分析标准物质GBW07428中的元素,测定值与标准值或参考值基本一致,该方法快速、简便、准确,适于土壤中多种微量元素的测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