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344篇
  免费   200篇
  国内免费   342篇
林业   626篇
农学   519篇
基础科学   359篇
  364篇
综合类   3321篇
农作物   411篇
水产渔业   214篇
畜牧兽医   1313篇
园艺   551篇
植物保护   208篇
  2024年   51篇
  2023年   174篇
  2022年   174篇
  2021年   184篇
  2020年   174篇
  2019年   195篇
  2018年   106篇
  2017年   200篇
  2016年   235篇
  2015年   284篇
  2014年   423篇
  2013年   403篇
  2012年   481篇
  2011年   536篇
  2010年   441篇
  2009年   495篇
  2008年   506篇
  2007年   439篇
  2006年   411篇
  2005年   380篇
  2004年   209篇
  2003年   182篇
  2002年   155篇
  2001年   151篇
  2000年   133篇
  1999年   112篇
  1998年   101篇
  1997年   96篇
  1996年   73篇
  1995年   59篇
  1994年   69篇
  1993年   44篇
  1992年   38篇
  1991年   45篇
  1990年   39篇
  1989年   35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9篇
  1986年   9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6篇
  1980年   3篇
  1965年   1篇
  1958年   1篇
  1957年   1篇
  1956年   1篇
  195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8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41.
不同坡位对天然筇竹无性系种群生长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研究了不同坡位(上坡位、中坡位、下坡位)的筇竹无性系种群的生长情况。结果表明:坡位不同对筇竹无性系种群生长的影响程度不同,随着坡位的增加,筇竹无性系分株的高度、枝下高、节长、胸径、分枝长、分枝角、叶长、叶宽、叶面积、鞭节长、鞭径、鞭芽数、活芽数、隔离者长度、隔离者节长、隔离者直径相应减少,隔离者总长度则相应增加。在水分和养分资源有效性不同的生境中,筇竹无性系表现出趋利避害的生态适应性对策。  相似文献   
942.
针对甘蔗智能切种机作业过程中背景杂乱导致茎节识别精度低等问题,提出了基于改进YOLOv5的一种甘蔗茎节识别方法。采用跨层级连接的方式优化颈部结构,增强不同层级间的信息融合能力;同时改进模型损失函数,一方面引入EIoU损失函数代替原始CIoU损失函数,提高边界框回归精度,另一方面利用Focal loss损失函数替换交叉熵损失函数,解决正负样本比例不均衡问题;最后引入Ghost模块轻量化网络模型。试验结果表明,本研究提出的模型相较于原模型,平均精度值提高了1.4个百分点,达97.80%,单张检测时间为16.9ms,模型大小仅11.40 Mb,实现了在不同杂乱程度场景下的甘蔗茎节识别,降低了切种时背景杂乱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943.
【目的】研究缩节胺复配打顶剂对机采棉株型塑造和棉铃分布的影响。【方法】2021年以新陆中88号为材料,采用双因素裂区试验设计,因素为缩节胺和打顶处理,缩节胺2个水平,喷施缩节胺(H1)和不喷施缩节胺(H0);打顶3个水平,打顶剂喷施(D1)、人工打顶(D2)和不打顶(D3)。研究缩节胺复配打顶剂对棉花株高、主茎日增长量、茎粗、主茎节间数、节间长度、果枝数、果枝长度干物质积累与分配及产量构成的影响。【结果】随着缩节胺的喷施,棉花株高、主茎日增长量、果枝长度、果枝夹角及株宽呈降低趋势,打顶剂喷施可以抑制棉花顶部的生长,并起到免打顶的作用。缩节胺复配打顶剂可以塑造适宜机采的棉花株型。缩节胺复配打顶剂可以更好的将棉花的生殖生长向营养生长转移,增加棉花营养器官的重量,提高棉花的产量。喷施缩节胺处理伏前桃个数显著高于处理不喷施缩节胺处理,增幅为43.3%。各打顶处理间伏前桃个数无显著差异。各处理的伏桃个数以打顶剂喷施处理最高,不打顶处理最低,棉花的秋桃个数以不打顶处理最低,人工打顶处理最高...  相似文献   
944.
根据野外样地调查资料,结合室内分析,采用典范对应分析CCA方法,研究荒漠植被分布与土壤因子的关系,以期为石羊河下游人工湿地植被恢复与重建提供理论支撑。结果表明,人工湿地荒漠植被群落以耐盐碱的湿生物种为主,包括24个植物种,其中灌木8种,多年生草本8种,1年生草本8种,草本植物占总物种数的66.67%。白刺、芦苇、梭梭、黑果枸杞、盐爪爪、猪毛菜、盐生草生态位宽度较大,对生态输水后青土湖人工湿地生境的适应能力较强。湖区土壤水分均值为9.85%,黏粒含量均值5.25%,粉粒含量均值为21.22%,砂粒含量均值为73.52%。有机质含量均值为11.8 g/kg。TN含量均值为5.8 g/kg、速效磷含量均值为0.2 mg/kg, pH均值为7.39,电导率均值578.31μm/cm。表层土壤粒度组成以细砂、粉粒和极细砂为主。CCA排序表明土壤水分、速效磷、电导率是人工湿地植被群落空间分布的关键驱动因子。  相似文献   
945.
为研究冠菌素(COR)调控玉米节间伸长生长增产的相关机理,在大田条件下,以‘先玉335’和‘郑单958’玉米品种为材料,拔节期叶面喷施不同浓度(0、0.01、0.10、1.00和10.00μmol/L)冠菌素(COR),系统分析对玉米基部节间形态性状、结构物质、抗折断力和根部的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COR显著提高玉米基部节间的直径、单位节间长度干重、抗折断力、半纤维素含量、纤维素含量和木质素含量,显著降低基部节间长度和节间干重,且随着COR浓度的增加,效应越明显。此外,COR还可促进玉米根系生长,随着COR浓度的增加,玉米植株气生根层数、入土气生根条数、气生根直径、气生根角度、根体积和根干重显著增加。综上所述,‘先玉335’和‘郑单958’对COR的敏感性不同,‘先玉335’抗倒伏的最适浓度为10.00μmol/L,郑单958抗倒伏的最适浓度为1.00μmol/L。  相似文献   
946.
以遂昌毛竹林土壤为对象,研究不同坡位(上、中、下)对土壤原生动物(主要指鞭毛虫、纤毛虫、肉足虫3类)的影响。结果显示,土壤原生动物总丰富度在不同坡位差异显著,最大值出现在下坡,最低值出现在上坡。土壤原生动物中,鞭毛虫占主导地位,肉足虫占比最小。坡位下降过程中,土壤原生动物群落结构中鞭毛虫的比例下降,纤毛虫的比例上升。  相似文献   
947.
通过对水稻节肥增效技术试验(包括有机肥替代化肥试验及水稻侧深施肥试验)进行分析表明,改地面撒施化肥为机械侧深施肥,并用有机肥替代10%化肥能够稳产且减轻纹枯病、稻曲病的发生,防止发生倒伏。本文同时对水稻节肥增效技术的示范效果进行了总结,并提出了技术改进方向。  相似文献   
948.
为了明确苹果园间作不同植物对黑绒鳃金龟寄主选择行为的影响,并筛选出对黒绒鳃金龟有较好驱避效果的植物,从而进行农业防治。于2017年-2018年在室内研究黑绒鳃金龟对8种不同植物的选择性,筛选出4种植物进行田间间作,观测评价不同植物对黑绒鳃金龟的驱避率及叶片为害差异,最终确定了驱避效果较好的植物。结果表明,室内试验中黑绒鳃金龟对8种植物的选择率有明显差异,小麦、大麦、紫叶苏和薰衣草对黑绒鳃金龟有较强的驱避效果,对叶片选择率依次为紫叶苏>薰衣草>大麦>小麦。葱、青蒜、薄荷对黑绒鳃金龟驱避效果不明显,辣椒苗对黑绒鳃金龟有较强的诱集效果。苹果园间作小麦后,对黑绒鳃金龟驱避率最高,叶片为害率最小。因此在生产实践中应优先考虑果园间作小麦。  相似文献   
949.
为探索膜下滴灌水肥一体化技术在葡萄上的应用效果,特设不同灌水模式和施肥方式两个处理,从萌芽期到成熟期对葡萄生长进行了敏感期水分和肥料干预。试验结果表明,采用膜下滴灌水肥一体化技术生产阳光玫瑰葡萄,较传统畦灌和施肥技术可节水68.2%、节肥50.8%、增产15.3%,同时还可增强树势,提高浆果品质,降低成本,适合在陕西省彬州市有水源的葡萄园大面积推广。  相似文献   
950.
以青海省乌兰县希里沟灌区"马铃薯种植灌溉"为例,通过对灌区种植结构的调整和发展高效节水灌溉喷灌技术的研究,得出现状年和规划年灌溉区用水量分别为3 499.70万和2 367.27万m~3,用水量减少1 132.43万m~3。在75%的保证率下,规划设计年都兰河来水量可满足项目区的灌溉需水要求,水资源供需达到平衡。与现状年相比,灌区灌溉水利用系数大幅度提高,节水效益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