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黑绒鳃金龟已经成为中国北方果树的主要害虫,但是目前缺乏有效的防控技术措施。为了响应国家农业"两减"的政策,通过果园生态调控进行病虫害防控,为中国绿色有机果品的生产提供技术保障。通过室内试验及田间调查研究总结出生态防治果园黑绒金龟的3种方法,分别为苗木套袋法、地面覆膜法以及间作小麦法。这3种方法不仅能起到防治黑绒鳃金龟的效果,还能带来其他的生态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2.
本文用平均密度(x)、聚块性指标(m*/m)、有虫率(%)进行模糊聚类,对黑绒鳃金龟种群动态进行了分析.从聚类分析中可以看出黑绒鳃金龟种群在时间序列上亲疏关系的动态特征,可划分为4个状态集.防治重点要放在迁入被害田时期(A2),以达到经济、有效地控制黑绒鳃金龟为害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黑绒金龟成虫虫体研磨物水悬液对其成虫的驱避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黑绒金龟[Serica orientalis(Motschulsky)]是一种重要的多食性林木食叶害虫,严重影响苹果、核桃和卫矛等经济和绿化树种的经济和生态效益。为研究黑绒金龟成虫虫体研磨物水悬液对其成虫的驱避作用,探索经济有效、环境友好的黑绒金龟行为控制技术,利用Y-型嗅觉仪测定了黑绒金龟对4种不同寄主植物[卫矛Euonymus alatus(Thunb.)Sieb.、苹果Malus pumila Mill.、箭杆杨Populus nigra var.thevestina(Dode)Bean、白梨Pyrus bretschneideri Rehd.]的趋性,以及不同寄主喷施其成虫虫体研磨物水悬液前后黑绒金龟的趋性差异。结果表明:雌、雄成虫对不同寄主的反应率,以及不同寄主对雌、雄成虫的诱引率和驱避率无显著差异(P0.05)。黑绒金龟对卫矛、苹果、箭杆杨和白梨均有极显著的正趋性(P0.01);对卫矛、苹果、白梨的趋性无显著差异(P0.05)。在4种寄主植物嫩枝叶上喷施黑绒金龟成虫虫体研磨物水悬液,以相应寄主嫩枝叶作为对照,比较对黑绒金龟的诱引率,发现黑绒金龟成虫虫体研磨物水悬液对黑绒金龟成虫有极显著的驱避作用(P0.01),黑绒金龟成虫的不反应率高于40%。研究结果可为害虫自身研磨物作为忌避剂应用于农、林业生产提供行为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黑绒鳃金龟,属鞘翅目鳃金龟科,以成虫啃食叶片和新生嫩芽,幼虫在地下啃食根系危害。通过对黑绒鳃金龟的生物学特性进行调查观察,基本掌握了该虫的一般习性,根据习性采取相应的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5.
大豆苗期发生的病虫害主要有大豆根腐病和黑鳃绒金龟甲.近年来.由于对大豆根腐病的防治不重视等原因,大豆根腐病又有逐年加重的趋势,而黑鳃绒金龟甲也由次要害虫上升为为害大豆幼苗的主要害虫之一.  相似文献   

6.
黑绒鳃金龟种群发生及测报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黑绒鳃金龟Maladera orientalis(Motsh)是宁夏南部山区和新垦区最主要的害虫之一.本文以田间调查和室内饲养的方法,研究了该虫的生活史、实验生命表及影响种群发生的环境因子,采用数学方法对其作用关系进行了模拟.得出,黑绒鳃金龟种群平均累计死亡率模型F(x)=1-exp[-(x/85)0.7165];卵期、幼虫期、蛹的存活率与土壤含水量的关系式分别为y=1.4143+6.7007x-0.1913x2、y=21.6499+5.2621x-0.1451x2、y=2.2429+6.6462x-0.1905x2.对土壤环境理化性状因子对黑绒鳃金龟种群发生量的生态效应进行了相关分析,结果表明黑绒鳃金龟种群发生量与各土壤因子有显著性相关关系,该虫适宜发生在土壤松散、沙粒较多、粘粒较少、有机质含量较少的沙壤土环境,这正是开垦初期该虫容易大发生的主要原因之一.通过22年的历史资料建立了黑绒鳃金龟种群发生量和发生期等的测报技术及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7.
大豆苗期发生的病虫害主要有大豆根腐病和黑鳃绒金龟甲。近年来,由于对大豆根腐病的防治不重视等原因,大豆根腐病又有逐年加重的趋势.而黑鳃绒金龟甲也由次要害虫上升为为害大豆幼苗的主要害虫之一。  相似文献   

8.
黑绒鳃金龟Maladera orientalis(Motsh)是宁夏南部山区和新垦区最主要的害虫之一,。本文以田间调查和室内饲养的方法。研究了该虫的生活史,实验生命表及影响种群发生的环境因子,采用数学方法对其作用关系进行了模拟,得出,黑绒鳃金电种群平均累计死亡率模型F(x)=1-exp[-x/85)^0.7165],卵期,幼虫期,蛹的存活率与土壤含水量的关系式分别为:y=1.4143 6.7007x-0.1913x^2,y=21.6499 5.2621x-0.1451x2,y=2.2429 6.6462x-0.1905x^2,对土壤环境理化性状因子对黑绒鳃金龟种群发生量的生态效应进行了相关分析,结果表明:黑绒鳃金龟种群发生量与各土因子有显著性相关关系,该虫适宜发生在土壤松散,沙粒较多,粘粒较少,有机质含量较少的沙壤土环境,这正是开垦初期该虫容易大发生的主要原因之一,通过22年的历史资料建立了黑绒鳃金龟种群发生量和发生期等的测报技术及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9.
选取合浦水系和绥芬河水系的日本绒螯蟹与长江水系和辽河水系的中华绒螯蟹4个绒螯蟹种群,以辽河水系绒螯蟹(♂)与绥芬河水系绒螯蟹(♀)杂交后代为辅助研究对象,对它们的17个外部形态特征分别进行聚类和判别分析。聚类分析结果显示,绥芬蟹、合浦蟹、辽河蟹和杂交蟹聚为一组,长江蟹为单独的一组。判别分析亦可将长江蟹与合浦蟹、辽河蟹、绥芬蟹和杂交蟹分开,雌蟹整体判别率为74.2%;雄蟹整体判别率为75.4%。中国大陆绒螯蟹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受环境影响较大,对原产地环境的依赖性极强,从而形成了不同的地方种群,这些地方种群在生长性能方面具有极强的地域性。日本绒螯蟹和中华绒螯蟹能自然杂交、可育,两者间不存在生殖隔离。  相似文献   

10.
[目的]明确中华绒螯蟹黑鳃病的病原菌及其药敏特性,为该病的临床诊断和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传统方法从患黑鳃病的中华绒螯蟹肝胰腺组织中分离病原菌,通过人工回归感染试验确定病原菌的致病性,利用API 20E细菌鉴定系统和16S rRNA序列分析对病原菌进行鉴定,并以K-B药敏纸片扩散法测定其药敏特性.[结果]从患黑鳃病的中华绒螯蟹肝胰腺中共分离获得4株疑似病原菌株(C1、C2、C3和C4),人工回归感染试验结果表明,仅C1菌株感染中华绒螯蟹后出现死亡,死亡率达90%,且试验中华绒螯蟹出现黑鳃、肝胰腺呈浅黄色的病症,与自然发病的症状基本一致.依据C1菌株的生理生化特性及16S rRNA序列分析结果,可确定C1菌株为弗氏柠檬酸杆菌(Citrobacter freundii),其对健康中华绒螯蟹的半数致死剂量(LD50)为2.85×105 CFU/mL.药敏试验结果表明,C1菌株对新霉素、阿米卡星、庆大霉素、链霉素、多西环素、四环素、复方新诺明、氧氟沙星和恩诺沙星等9种抗生素高度敏感,对多粘菌素B中度敏感,对氨苄西林、羧苄青霉素和万古霉素3种抗生素已产生耐药性(不敏感).[结论]弗氏柠檬酸杆菌感染可引起中华绒螯蟹黑鳃病,且对中华绒螯蟹具有较强毒力,实际养殖生产中可选用新霉素、多西环素等渔用抗生素进行防治.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6a生核桃树与冬小麦间作巷道的光环境特性以及对比单间作核桃之间果实品质差异,为核桃与小麦的提升光合作用及品质提供理论支撑。【方法】 使用LAI-2200C冠层分析仪和LI- 6400便携式光合仪,分别测定2种模式下核桃各时期叶面积指数以及冬小麦各时期的光合生理数据;对比分析间作园与单作园核桃果实品质差异。【结果】 在核桃各个生长期中,单作园核桃叶面积指数要高于间作园;冬小麦不同生育时期光饱和点为灌浆期>成熟期>扬花期>抽穗期,光补偿点为成熟期>扬花期>抽穗期>灌浆期;间作园核桃果实在干鲜果重、横、纵、侧径上要好于单作园果实,但出仁率、氨基酸、脂肪酸含量等指标要单作园果实要优于间作园果实。【结论】 间作条件下核桃叶面积指数小于单作核桃叶面积指数;核桃果实品质单作园优于间作园,光合生理指标间作小麦低于单作小麦;应改变间作园内光环境,增大核桃株行距;在6a生以上树龄核桃园不再进行间作。  相似文献   

12.
套作油菜对杏-麦间作果园节肢动物群落影响初探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对套种油菜的杏-麦果园和杏-麦间作果园节肢动物群落的初步系统研究表明,新疆南部绿洲荒漠生态区杏-麦间作果园节肢动物共计24种,隶属11目,21科.杏-麦间作果园套作蜜源植物(油菜)能够提高果园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显著增加天敌果园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以及节肢动物群落天敌亚群落.  相似文献   

13.
The effects of peanut intercropped with five different gramineous species with different phyto-siderophore release rate on iron nutrition of peanut were studied in field experiment. The rate of phyto-siderophore release of five gramineous species was as following: barley> oats> wheat>> maize> sorghum.The results showed that intercropping of peanut with five gramineous species could improve iron nutrition ofpeanut respectively. This indicated that root exudates, especially for phytosiderophore of gramineous plantsplayed an important role in improvement of iron nutrition of peanut. Although phytosiderophore release ratesof maize and sorghum were lower than those of barley, oats and wheat, the five gramineous species had thesame effects on iron improvement of peanut. The less phytosiderophore release of maize was enough to improveiron nutrition of peanut in intercropping system. For every intercropping system, intercropping model Ⅱ ( theratio of gramineous plants: peanut: gramineous plants was 2: 3 : 2) was much better in improvement of ironnutrition of peanut than that of intercropping model Ⅰ (the ratio of gramineous plants: peanut : gramineousplants was 2: 6: 2). This led to have greater rhizosphere effect of gramineous plants on iron nutrition of pea-nut in intercropping model Ⅱ than intercropping model Ⅰ .  相似文献   

14.
14种植物的甲醇粗提物对白背飞虱和褐飞虱的生物活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甲醇对广西乐业天坑14种植物不同部位(18个样品)进行冷浸提取,室内测定各甲醇粗提物对白背飞虱和褐飞虱的生物活性.结果表明:处理后48 h,伊桐叶、种子和树皮及牛耳枫果和紫苏对白背飞虱和褐飞虱的触杀活性较高,白背飞虱和褐飞虱的死亡率达80%以上,伊桐果皮和扫把枝对白背飞虱和褐飞虱的触杀活性为50%~80%;蛇床子果对白背飞虱为高触杀活性,而对褐飞虱为中等触杀活性;商陆对白背飞虱为中等触杀活性,对褐飞虱为低触杀活性;其余8种植物甲醇粗提物对白背飞虱和褐飞虱的触杀活性均在50%以下;72 h后,伊桐树皮和种子、蛇床子果、牛耳枫果甲醇粗提物对白背飞虱和褐飞虱的产卵忌避活性都达到80%以上,其余植物甲醇粗提物对白背飞虱和褐飞虱的产卵忌避活性都在60%以下;有高触杀活性和高产卵忌避活性的植物甲醇粗提物对白背飞虱和褐飞虱4龄若虫的拒食活性大小顺序为伊桐叶、伊桐种子、伊桐果皮、蛇床子果、牛耳枫果、伊桐树皮.  相似文献   

15.
梨园芳香植物间作区节肢动物群落的结构特征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探讨间作芳香植物对沙地梨园节肢动物群落结构的影响。【方法】以沙地黄金梨园设置间作薄荷(Tr1)、孔雀草(Tr2)、罗勒(Tr3)和自然生草(Tr4)为处理,清耕区(Tr5,CK)为对照,对梨树年生长周期中各间作区节肢动物群落结构特征进行系统调查和分析。【结果】梨园不同芳香植物间作区节肢动物群落结构特征不同:各间作区中节肢动物群落的科数无明显差别;而个体数以Tr2、Tr1Tr3Tr4Tr5(CK)(P0.01)顺序依次增加。不同芳香植物间作区节肢动物各功能群的结构特征存在不同差异:梨园间作芳香植物条件下,节肢动物群落中各功能群的科数总和、个体数总和以及益害比(天敌/害虫)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同一类群中节肢动物群落的科数在各间作区无显著差异,而个体数、优势度集中性指数、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在各间作区间呈现多样性差异。梨园间作芳香植物条件下,各间作区节肢动物群落个体数、多样性指数、优势度指数和均匀度在梨树各生长阶段表现不同;梨园间作芳香植物能有效降低梨树花期以后的节肢动物数量,尤其以梨果实膨大期效果最为明显。【结论】梨园间作芳香植物对控制梨园害虫数量的发生,增加天敌数量,调控梨园节肢动物群落结构具有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苦丁茶是中国的传统饮料之一,具有较高的开发价值。苦丁茶来源于6科11种植物,品种混杂。其病虫害未见报道,本文探讨了苦丁茶的几种常见病虫害,包括炭疽病(Glomerellasp.)、根腐病(Fusariumsp.)、黄条跳甲(Phyllotreta vittataFabricius)、茶黄卷叶蛾(Homona mencianawalker)、大黑金龟子(Holotrichia diomphaliaBates)、黑绒金龟子(Serica orientalisMotschulsky)、铜绿金龟子(Anomala corpulentaMotsculsky)、蟋蟀(Gryllus testaceasWalker)等。  相似文献   

17.
梨园芳香植物间作区主要害虫及其天敌的相互关系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探讨间作芳香植物对梨园主要害虫与天敌相互作用的影响。【方法】以梨园设置薄荷、孔雀草、罗勒间作区和自然生草区为处理,清耕区为对照(CK),基于梨园各个间作处理区节肢动物组成和时序变化的测试,应用主成分分析、生态位及灰色关联度理论对梨园各间作区中主要害虫及天敌类群进行系统研究。【结果】梨园各间作处理区主要害虫及其天敌的个体数时序变化趋势基本一致,芳香植物间作区主要害虫和天敌的发生量在梨树年生长期内分别明显低于和高于清耕(对照)区;与清耕(对照)区相比梨园芳香植物间作区起主导作用的害虫及天敌的类群不同,且相对集中于有限的几个种类,害虫如梨木虱、康氏粉蚧、蚜虫、金龟子和梨网蝽,天敌如瓢虫、食蚜蝇、草蛉、蜘蛛和寄生蜂;梨园间作芳香植物比对照显著增加主要害虫及天敌的生态位宽度,且使天敌的生态位宽度明显大于害虫,同时增加主要天敌如瓢虫、食蚜蝇与害虫的生态位重叠指数,呈现出对害虫明显的跟随效应和控制作用;灰色关联度分析进一步发现,同一害虫在不同间作区的主要天敌不同,梨园芳香植物间作区主要害虫与天敌相互关系呈现出多层次性。【结论】梨园间作芳香植物对控制梨园害虫数量,增加天敌数量,且对梨园主要害虫与天敌相互关系具有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新疆干旱荒漠绿洲区农田改建为果园或果农间作园后对土壤总有机碳、易氧化及溶解性有机碳的影响。【方法】 在阿克苏地区采集小麦地、枣园及枣麦间作园土壤,测定其总有机碳、易氧化及溶解性有机碳含量。【结果】 在0~100 cm土壤剖面上,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总有机碳含量的平均值表现为枣园 > 枣麦间作 >小麦,土壤易氧化及溶解性有机碳含量表现为枣麦间作 > 枣园 >小麦。农田改建为果园或果农间作园后,显著提高了土壤总有机碳、易氧化及溶解性有机碳含量(P< 0.05)。易氧化及溶解性有机碳的分配比例则表现为由农田更替为果园后,降低了各土层易氧化有机碳分配比例。农田更替为果农间作园后,降低了0~10 cm和10~20 cm土层的易氧化有机碳分配比例,其余土层表现为增加。溶解性有机碳分配比例大致随土层深度增加呈先减少后增加的变化趋势。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农田、果园和果农间作园的土壤易氧化有机碳、溶解性有机碳含量均与土壤总有机碳含量显著正相关(P< 0.05)。【结论】 新疆干旱荒漠绿洲区农田转化为果园提高了土壤有机碳的稳定性,促进了土壤有机碳的积累,农田转化为果农间作园仅提高了表层0~20 cm土层有机碳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9.
为探明不同时期套种绿肥对免耕春小麦生长发育及产量形成的影响,试验以免耕春小麦不套种草木樨作为对照(CK),分别在春小麦拔节期(T1)、孕穗期(T2)、扬花期(T3)、灌浆期(T4)套种草木樨,研究了不同处理模式下春小麦花后单株叶面积、旗叶叶叶绿本素含量及产量构成因子的变化.结果表明:不同时期套种草木樨后,小麦单株叶面积,旗叶叶片中Chl(a+b)、chla、chlb含量均明显提高,与对照相比,扬花期各处理小麦单株叶面积增加7.18;~13.66;、叶绿素含量提高8.26;~27.20;,不同处理之间T2表现最优;随着小麦叶片的衰老各处理光合指标逐渐下降,CK下降较快.各时期套种草木樨对小麦产量构成因子影响显著,穗数、穗粒数明显增加,依次为T2>T3>T4>T1>CK,与对照相比,春小麦千粒重增加5.9;~17.1;,T1、T2、T3、T4产量分别增长了11.1;、24.7;、15.9;、12.5;,T2处理产量最高,达5 452.5 kg/hm2,不同处理之间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