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0篇
  免费   2篇
林业   11篇
农学   1篇
基础科学   1篇
  26篇
综合类   25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1篇
园艺   5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8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71 毫秒
41.
采用空间代替时间的方法,研究了茂兰退化喀斯特森林恢复演替过程中3个不同演替阶段(灌木、次生林和原生乔木林)的枯落物和土壤水文特征.结果表明:枯落物总储量在4.31~5.38 t/hm2之间,最大持水量在8.84~15.22 t/hm2之间,有效拦蓄能力在4.25~8.28 t/hm2之间;枯落物总储量、最大持水量和有效拦蓄能力均随演替进程逐渐增大.在枯落物持水过程中,前2h内各演替阶段枯落物不同分解层持水作用较强;枯落物持水量与浸泡时间呈明显对数关系,枯落物吸水速率与浸泡时间呈明显幂函数关系.土壤容重也随演替进程而增大,变化范围为1.07~1.22g/cm3;各演替阶段内土壤容重随土层加深逐渐增大.土壤饱和持水量随演替进程呈增大趋势,然而灌木土壤的有效持水量高于其他两个演替阶段,表明灌木在持水性能方面也发挥巨大作用.  相似文献   
42.
刘永 《吉林蔬菜》2014,(10):12-13
<正>近年来,我地区通过积极推广大中小拱棚等多种保护设施,不仅提早或延后了蔬菜的栽培茬口和产品供应期、实现了充分利用有限的土地等资源、提高了复种指数和单位土地面积种植效益,而且有效增加了农民的经济收入。我们在长期的生产指导与实践中探索出早春拱棚马铃薯轮作越夏丝瓜的栽培技术,既充分发挥了马铃薯与丝瓜根系群体分布不同,可吸收不同土壤层的养  相似文献   
43.
张益      林毅雁  张杰铭  贾国栋      樊登星      余新晓     《水土保持研究》2023,30(4):160-168
[目的]研究枯落物和土壤层水文功能,从而明晰北京山区不同植被的水源涵养能力,可为当地植被建设提供借鉴。[方法]使用室内浸泡法、环刀法、定水头法等对北京山区不同植被的枯落物与土壤层水文功能进行了定量分析,并通过相关性分析明确了有机碳与土壤层水文功能之间的关系。[结果](1)枯落物最大持水率、最大拦蓄率、有效拦蓄率为侧柏(Platycladus orientalis)×灌木混交林>五角枫(Acer elegantulum)纯林>五角枫×侧柏混交林>侧柏纯林。最大持水量、最大拦蓄量、有效拦蓄量均为五角枫纯林>侧柏×灌木混交林>五角枫×侧柏混交林>侧柏纯林,且均为半分解层大于未分解层。(2)土壤饱和持水量和毛管持水量排序为侧柏纯林>五角枫纯林>侧柏×灌木混交林>五角枫×侧柏混交林。土壤非毛管持水量大小排序为五角枫×侧柏混交林>五角枫纯林>侧柏×灌木混交林>侧柏纯林。土壤饱和导水率沿剖面向下逐渐减小,平均饱和导水率最大的植被类型为侧柏×灌木混交林。(3)土壤有机碳含量表现为沿剖面向下逐渐减小,且土壤有机碳含量与容重、总孔隙度...  相似文献   
44.
研究科尔沁沙地南缘人工林枯落物层与土壤层对该地区水文效应的影响,为该地区之后人工林的经营与恢复提供理论依据。以不同配置模式的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利用熵权法对不同配置模式的人工林水源涵养能力进行评估。对于不同配置模式中的枯落物持水量与浸水时间、枯落物吸水速率与浸水时间以及土壤入渗时间与入渗速率进行拟合,均呈现出显著的函数关系;针阔混交林模式在枯落物有效拦蓄量、土壤最大持水量、土壤有效持水量和毛管持水量中均为最大,灌木纯林最小,其它的配置模式在枯落物层和土壤层的水文过程中表现有所差异;运用相关性分析和主成分分析对林地涵养水源指标进行分析和因子筛选,最终筛选出9个指标对6种不同的配置模式进行枯落物层和土壤层水文效应进行综合评价,表明水源涵养能力最强的针阔混交林模式,并且不同配置模式中混交林在枯落物层与土壤层的整体表现都优于纯林。  相似文献   
45.
石羊河中游荒漠绿洲区土壤水分的分布特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田间实验,研究了不同土壤层颗粒组成、土壤水分的分布特征及不同土壤层间土壤水分的关联性。结果表明:(1)土壤颗粒组成决定了不同土壤层的持水性能,是导致土壤水的分布及运动方式发生变化,影响水分在土壤中滞留时间的根本原因,土壤层中的砂砾所占百分数越大,粘粒含量就越少,含水率就越小,壤土中的土壤水分滞留时间远大于砂质土壤。(2)试验区3m内土壤层可分为水分散失带、水分滞留带和水分过渡带,水分滞留带是土壤水分暂时贮存的重要土层,也是为植被提供深层土壤水分的直接来源,对植被的生长及农作物生产有重要的影响,而土壤中粉砂质粘粒含量的高低决定了水分过渡带的形成及其对水分调节能力的强弱。(3)在地下水深埋区,灌溉是土壤水分重要的补给来源,也是影响土壤水分重分布的主要因素,在天然降水量大部分为无效降水的情况下,灌溉水是土壤水唯一的补给源。补给水分滞留带的灌溉水量的多寡,直接影响着水分滞留带的调节能力及作物和植被的生长。  相似文献   
46.
济南市南部山区森林涵养水源功能的价值评价   总被引:17,自引:4,他引:17  
在研究济南市南部山区森林涵养水源功能的基础上,利用替代工程法对森林的涵养水源总量进行了价值评价。研究结果表明,该地区林地枯落物层的蓄水价值为57.83万元,林地土壤层的蓄水价值为5938.74万元,林地土壤增加枯水期水量的价值为4463.02万元,森林净化水质的价值为8950.10万元,森林涵养水源的总价值为19409.69万元。研究为该区森林涵养水源功能的经济价值评估提供了科学的理论依据,对济南市的生态环境建设有着积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47.
森林保持水土涵养水源的效应及评价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森林保持水土、涵养水源的作用层次主要是林冠和林下植被层、枯枝落叶层、根系土壤层,通过这三个层次对降水进行调节,具有截持降水、增加降水入渗、改善土壤性质、吸收和阻延地表径流、抑制土壤蒸发、固土护坡等功能,从而有效避免土壤溅蚀、增强土壤抗冲能力、涵养水源并预防地质灾害的发生。枯枝落叶层是森林保持水土的重要力量。完整的森林系统不会加重水土流失。在干旱的季节或年份,森林会加重土壤干旱的说法缺乏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8.
诊断油菜缺硼的土壤硼素临界范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WEI You-Zhang 《土壤圈》2001,11(3):283-288
Relationships between seed yields of oilseed rape(Brassica napus L.) and extractable boron concen-trations in three soil layers(A,P and W) were investigated through ten experiments on three types of soils(Alluvic Entisols,Udic Ferrisols and Sagnic Anthrosols) in northern,Western and middle Zhejing Province.Among several mathematical models used to described the relationships,the polynomial equation,y=a bx cx^2 dx^3,where y is the yield of oilseed rape seed and x the extractable boron concentration in P layer of soil,was the best one.The critical range of the concentrations corresponding to 90% of the maximum oilseed rape yield was 0.40-0.52 mg kg^-1,The extractable boron concentration of the P layers of the soils was the most stable,The critical range determined was verified through the production practices of oilseed rape in Zhejiang and Anhui provinces.  相似文献   
49.
在广西高峰林场林业示范基地内,选择代表性的3种人工林类型,每种类型各选择3种林龄段,每种林龄按不同立地(上坡、中坡、下坡)各设置3个样地,分别对其林地枯枝落叶层及土壤层进行调查取样测定,探讨其水源涵养功能规律.结果表明:(1)研究区3种人工林类型枯枝落叶现存量平均值为8.47 t/hm2,平均最大蓄水量为24.44 t/hm2,是自身干重的2.9倍;同一树种枯枝落叶现存量及其蓄水量均随林龄的增大而显著递增.(2)研究区3种人工林类型土壤(0~1 m土层)容重为0.92~1.41 g/cm3,总孔隙度为42.83%~66.31%,平均最大蓄水量、毛管蓄水量和最小蓄水量依次为4 318.30、3 702.59和3 465.98 m3/hm2;同一树种的土壤蓄水量均随林龄的增大而显著递增.(3)研究区3种人工林类型枯枝落叶层和土壤层的最大蓄水量显示出灰木莲林(4 670.57 m3/hm2)>厚荚相思林(4 167.62 m3/hm2)>尾巨桉林(4 116.72 m3/hm2);3种林分平均最大蓄水量为4 318.30 m3/hm2,折合人民币为5 181.96元/hm2,其水源涵养的经济价值显著.  相似文献   
50.
庐山土壤速效钾的垂直分布特征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庐山的海拔高度(包括气候、母质、植被等成土因素)采用随机分层抽样的方法进行土壤样点分析[1-3],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处理,通过其差异性对比,得出不同海拔高度发育的土壤速效钾的垂直分布特征以及同一土壤不同土层速效钾含量的分布特征。结果表明:不同海拔高度的土壤中的速效钾的含量与高度成负相关,随着海拔的增高,速效钾的含量逐渐减少,为红壤〉山地黄棕壤〉山地棕壤。同一土壤不同土层的速效钾含量与深度成负相关,随着深度的增加,速效钾的含量逐渐减少,为A〉B〉C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