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3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14篇
林业   112篇
农学   42篇
基础科学   7篇
  8篇
综合类   173篇
农作物   35篇
畜牧兽医   4篇
园艺   8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31篇
  2011年   32篇
  2010年   30篇
  2009年   23篇
  2008年   35篇
  2007年   20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3年   2篇
  1965年   1篇
  195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小桐子具有很强的抗旱、耐贫瘠的习性,能在环境比较差的土壤中生长而不与作物争地。小桐子的种仁含油率高,是目前公认的一种具有产业化应用前景的能源植物。但野生小恫子产量比较低,用种子直播培育实生苗的育苗期比较长,尤其是所收集到的种子都比较混杂,往往难为生产提供良种壮苗。  相似文献   
12.
青海省粮油检测防治所依据固-液萃取的基本原理,遵循物质在其间的扩散规律,充分考虑影响固-液萃取的因素,在对比目前索氏抽提法及相关改进方法的基础上提出了蒸煮与喷淋相结合的方法,原方法使用过程中主要存在以下不足:(1)以浸泡为主,提取时间长;(2)试剂用量大,蒸发损失多;(3)仪器虹吸管等附件易损坏;(4)试剂回收难.喷淋式固液萃取以喷淋为主,克服了上述不足.  相似文献   
13.
为了更好地在山西省开展高油玉米的育种工作,为发展高油玉米生产提供理论依据,对引进的运高油1号玉米杂交种进行试种和观察,结果表明:施肥量与籽粒的含油率呈不显著的负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4.
外界生态因子对油茶品质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大明  刘厚培 《林业科学》1990,26(5):389-395
对21个地区58个油茶物种(或优良品种)进行了含油率、脂肪酸组成、碘值和粗蛋白质等化学品质的分析。通过选取14个不同地区的普通油茶(Camellia oleifera Abel)的品质与19个生态因子进行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揭示了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与纬度成明显的正相关;种仁蛋白质含量与8、9月份的降雨量呈负相关的趋势。品质之间的相关分析表明: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与蛋白质含量存在明显的负相关关系;不同物种之间,其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与果实的大小成负相关。  相似文献   
15.
山西省中国沙棘含油率变化规律研究初探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魏彩云  郭俊旺 《沙棘》1996,9(2):37-43
通过对山西省境内中国沙棘就其浆果各部分含油率、油中类胡萝卜素含量及V—E含量的跟踪分析,全果含油率为1.46%~1.57%,果汁含油率为0.63%~1.10%,果渣含油率为5.59%~9.2%,种子含油率为8.22%~9.23%。随采果期的推迟果汁含油率增加,果渣含油率降低,种子含油率基本不变。地区、品种、地理环境对含油率均有明显的影响。随采果期的推迟果汁油中类胡萝卜素含量增加,果渣油中含量分为上升、下降和不变三种类型。生长环境、采果期对V—E含量均有影响。三种油占全果总含油率的比例随采果期推迟变化,规律为果汁油增加,果渣油下降,种子油不变。  相似文献   
16.
对油茶闽杂优等12个无性系在闽中德化山区的5年生幼树生长和结实情况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表明:油茶闽杂优30、闽48、闽杂优20、闽杂优5、闽杂优25等5个无性系产量高,5年生平均树高1.28~1.73m,地径3.32~5.10cm,冠幅乘积0.87~1.44m^2;平均单株产果3.31~1.60kg,单株产油0.34~0.153kg,鲜果含油率达10.27%~6.02%;其中闽杂优20树体较矮小,冠幅窄。方差分析表明各无性系间生长结实有显著差异,因此闽杂优30、闽48、闽杂优20、闽杂优5、闽杂优25等5个无性系是目前幼林中的优良无性系,在德化海拔850m的山区表现出早结实、产量高、生长较快的特点。  相似文献   
17.
连续两年,每月对选定的蓝桉和直干桉半同胞家系各10个进行含油率测定;1987年和1988年年底各取30个左右样品在GC/MS/DS上分析化学成分。统计分析表明,这两个树种的含油率在幼态叶时季节差异显著,成熟叶时不显著;树种、年度差异也不显著,家系间差异在两年中均极显著。两个树种桉油所含较多的4种化学成分含量差异也极显著,在座标图上明显地分为两类,可以此鉴别两树种的幼树。它们的杂交种具有父、母本的化学分类特征。  相似文献   
18.
通过索氏抽提法和快速测定法分别测定油茶籽及压榨饼粕中的含油率的对比试验。结果显示:采用快速测定法测定油茶籽或茶籽饼中的含油率,其检测结果与传统索氏抽提法对比,检测数据吻合度好;同一检测结果数据分散程度小,分布精密度高,误差范围小;快速检测方法结果准确度高。  相似文献   
19.
为研究油橄榄在酸性土壤、夏雨型气候环境下的生长发育特征,因地制宜开展田间栽培管理提供科学依据。以中国南方3个油橄榄适生良种豆果、柯基和尼Ⅰ为材料,比较花芽分化、花期物候、花序特征、单果重和含油率差异。结果显示:3个品种的花芽分化均起始于3月上旬,豆果和尼Ⅰ初花期为5月3日,花期分别为10、6 d;柯基初花期为5月4日,花期11 d。豆果、尼Ⅰ、柯基的平均花序长度分别为2.5、2.5、2.9 cm,单个花序平均小花数量分别为16.3、14.9、17.9个。果实转色的先后次序和成熟期的早晚一致,依次为尼Ⅰ、豆果和柯基;单果重和含油率随着时间的推移均呈上升趋势,但二者增速不同,单果重在果实发育前期增长较快,含油率在果实发育后期增长较快。至10月24日果实成熟度分别达M5(尼Ⅰ和豆果)和M4(柯基),尼Ⅰ的单果重和含油率分别为3.40 g、13.05%,豆果的单果重和含油率分别为1.15 g、14.31%,柯基的单果重和含油率分别为0.77 g、12.31%。综上表明,3个品种花期基本一致,柯基的花量大、花期长,可作为授粉品种加以利用;在果实的生长发育过程中,前期应加强田间肥水管理,以确保树体处于良好的营养水平,为后期油分积累奠定物质基础,同时在梅雨季节要注意及时排水。  相似文献   
20.
对长林系列11个油茶良种油茶籽含油率进行了测定,并采用GC/MS分析油茶籽油的脂肪酸组成结果表明:油茶籽含油率大部分集中在30%~45%,平均含油率为37.94%;含油率最高为46.41%,最低为22.80%。油茶籽油脂肪酸主要由油酸、亚油酸、棕榈酸、硬脂酸等9种脂肪酸组成;油酸含量为71%~78.96%,均值为74.82%,标准偏差为2.72%。亚油酸含量在7.02%~14.3%,均值为11.49%,标准偏差为2.59%。棕榈酸含量在8.75%~11.80%,均值为9.94%,标准偏差为0.98%;硬脂酸含量在1.66%~3.79%,均值为2.57%,标准偏差为0.7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