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842篇
  免费   483篇
  国内免费   964篇
林业   892篇
农学   1285篇
基础科学   1071篇
  902篇
综合类   4447篇
农作物   735篇
水产渔业   283篇
畜牧兽医   1881篇
园艺   430篇
植物保护   363篇
  2024年   51篇
  2023年   178篇
  2022年   317篇
  2021年   328篇
  2020年   336篇
  2019年   387篇
  2018年   236篇
  2017年   398篇
  2016年   559篇
  2015年   415篇
  2014年   649篇
  2013年   574篇
  2012年   972篇
  2011年   813篇
  2010年   636篇
  2009年   613篇
  2008年   517篇
  2007年   556篇
  2006年   530篇
  2005年   366篇
  2004年   347篇
  2003年   270篇
  2002年   213篇
  2001年   208篇
  2000年   198篇
  1999年   180篇
  1998年   163篇
  1997年   170篇
  1996年   131篇
  1995年   132篇
  1994年   133篇
  1993年   134篇
  1992年   98篇
  1991年   96篇
  1990年   87篇
  1989年   75篇
  1988年   72篇
  1987年   41篇
  1986年   22篇
  1985年   14篇
  1984年   14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8篇
  1981年   7篇
  1980年   6篇
  1979年   10篇
  1978年   7篇
  1977年   9篇
  1976年   4篇
  197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992.
[目的]为烟农准确把握烟叶在烘烤过程中的变黄程度做指导。[方法]针对烤烟品种红大与云烟85的烘烤特性,对不同部位的烟叶在变黄期设置不同的变黄标准,对烤后烟叶的品质进行检测。[结果]随着变黄程度的提高,2个品种烤后烟叶的质量变化有所不同。在外观质量上,红大逐步改善,云烟85先提高后降低;在化学成分上,红大3个部位的表现基本一致,总氮含量逐步降低,还原糖含量逐渐提高,其他指标影响不大,云烟85下部叶总氮、糖含量表现与红大相似,中上部烟叶的内在化学成分含量差异不大;在评吸质量上,2个品种评吸指标的变化总体趋势是随着变黄程度的提高,中、上部烟叶香气质、香气量有提高的趋势,余味逐步改善,杂气、刺激性略有增加,但部分评吸指标变化幅度有所不同。[结论]该研究可为满足卷烟工业对特色烟叶原料的需求及烤后烟叶的提质增香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93.
许月明  张爽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3):11891-11892,11910
对高职院校食品掺伪检测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实践教学等方面的改革进行了探讨,强调不断创新教学改革,提升教学理念,加强实践教学,以期使毕业生具备较强的动手能力和从事相关科研工作的能力,与用人单位食品岗位要求实现零距离对接。  相似文献   
994.
周国栋  李志勇  扈顺  李鸿雁  师文贵  刘磊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8):13709-13712,13719
[目的]建立并优化老芒麦ISSR-PCR反应体系和扩增程序,以期为探讨老芒麦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正交设计试验和单因素试验相结合的方法对老芒麦的ISSR-PCR的反应体系进行构建和优化,对影响ISSR-PCR扩增效果的Taq酶、模板DNA的浓度、Mg2+、dNTP和引物浓度等因素进行优化,同时对退火温度、循环次数和延伸时间进行筛选。[结果]在25μl体系中各反应物的最适含量为:0.2 mmol/L dNTP,0.2μmol/L ISSR引物,1.50 U Taq DNA聚合酶,2.5μl 10×PCR Buffer,1.5 mmol/L MgCl2和40 ng模板DNA;循环次数和延伸时间分别是35次和90 s。[结论]该研究建立并优化了老芒麦ISSR-PCR反应体系,通过2份老芒麦种质对所优化体系得验证,结果显示体系稳定,可用于老芒麦种质资源遗传分析。  相似文献   
995.
东林  李海峰 《安徽农业科学》2012,(12):7100+7206
[目的]探讨植物激素对坚龙胆种子萌发的影响。[方法]以坚龙胆成熟种子为试验材料,采用正交试验设计研究赤霉素(GA3)、6-苄基腺嘌吟(6-BA)、吲哚乙酸(IAA)及浸种时间对坚龙胆种子发芽情况的影响。[结果]坚龙胆种子发芽过程中以200 mg/L GA3+5mg/L 6-BA+5 mg/L IAA配比并浸种48 h处理的效果最好,种子发芽率达93%以上,种子开始发芽时间和发芽持续时间短,发芽势和发芽指数最高。[结论]经过正交试验设计优选出影响坚龙胆种子发芽率的作用大小为IAAGA3浸种时间6-BA;经过植物激素处理可以提高坚龙胆种子的发芽率。  相似文献   
996.
通过对仓库存储的2011年新收获的27份小麦样品进行检测,分析其籽粒品质及面团流变学特性,结果表明,2011年仓储小麦中,100%的小麦样品容重达到三等及以上,59.26%的小麦样品籽粒粗蛋白质含量在14.0%以上,22.22%的小麦样品湿面筋含量在32.0%以上,40.74%的小麦样品稳定时间在7.0min以上,88.89%小麦样品的降落数值在300s以上,达到优质小麦-强筋小麦品质标准(GB/T17892-1999)的规定。  相似文献   
997.
王守海  吴爽  杜士云  王德正 《安徽农业科学》2012,(13):7673-7674,7677
[目的]介绍籼稻温敏核不育系皖2311S的选育过程、育性表现和农艺性状。[方法]以籼稻温敏核不育系2301S为母本,与籼稻品系3401杂交,经5年8代选择育成籼稻温敏核不育系皖2311S(简称2311S)。[结果]2009年8月3日至9月21日2,311S表现雄性不育,镜检花粉败育率99.93%~100.00%,套袋自交不结实,稳定不育期50 d。2010年7月21日至9月6日,表现雄性不育,镜检花粉败育率99.82%~100.00%,套袋自交不结实,稳定不育期48 d9,月8~10日表现雄性可育,镜检花粉败育率97.11%~99.93%,套袋自交结实率0.24%~1.08%9,月13~21日,又表现雄性不育,镜检花粉败育率99.73%~100.00%,套袋自交不结实。2011年7月8日至9月21日,连续表现雄性不育,镜检花粉败育率99.55%~100.00%,套袋自交结实率0.00%~0.13%。长日不育起点温度低于23.0℃。[结论]该不育系稳定不育期30 d以上,米质优,比较适宜选配中籼优质米组合。  相似文献   
998.
双隐性核不育和三隐性核不育是中国油菜杂优育种中利用的2类重要核不育材料。双隐性核不育ms1、ms2基因和三隐性核不育ms3、ms4基因是2套不同的隐性重叠不育基因,彼此独立控制育性。以前曾提出三隐性核不育隐性上位抑制基因rfrf对隐性核不育基因的作用可能是非专一性的假设。本试验对油菜双隐性核不育材料9A130与三隐性核不育"临保系"1740C的杂交F1、F2、F3,以及F2可育株与双隐性核不育株测交后代育性分离比进行分析,结果不支持以前提出的假设。说明,隐性上位基因rfrf与隐性重叠不育基因的抑制作用是专一性的,即rfrf仅对ms3、ms4有抑制作用,对ms1、ms2不具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999.
以高效液相色谱为检测手段,绿原酸提取率为考察指标,比较了回流法和超声法提取忍冬茎叶中绿原酸的影响;采用单因素和正交试验设计,探讨了回流法提取忍冬茎叶中绿原酸的最佳工艺参数。结果表明,最佳提取条件为乙醇浓度70%,料液比1∶14,提取时间2h,提取温度60℃,提取溶剂最初pH 6,此时绿原酸提取率最高,可达1.37%。  相似文献   
1000.
以桂草1号王草、热研4号王草和杂交狼尾草3个狼尾草属牧草为材料,开展了2年品种比较试验,结果表明:桂草1号王草的平均鲜、干草产量分别为375.62、70.17 t/hm2,极显著高于热研4号王草和杂交狼尾草的产量;桂草1号王草的扦插成活率、宿根的越冬率分别为96.67%、100%,极显著高于另外2个参试品种;桂草1号王草的粗蛋白含量最高,茎叶比最小的是杂交狼尾草,因此,桂草1号王草可在闽北地区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