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8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34篇
农学   6篇
  5篇
综合类   88篇
水产渔业   20篇
畜牧兽医   313篇
园艺   2篇
植物保护   10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18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34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27篇
  2015年   23篇
  2014年   21篇
  2013年   23篇
  2012年   25篇
  2011年   41篇
  2010年   25篇
  2009年   23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24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73年   1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01.
为了解安徽地区禽源沙门氏菌的流行菌株和耐药情况,本研究通过培养特性、镜检、生化试验、PCR和血清型鉴定等,对疑似发病禽的116份病料进行沙门氏菌分离鉴定,并采用Kindy-Bauer法对分离菌株进行耐药性分析。试验共分离到42株禽源沙门氏菌,其中包含5个大群11种血清型。B群30株、A群2株、D群7株、C1群2株、C2群1株,其中以B群鼠伤寒沙门氏菌为优势菌株。42株分离菌对阿米卡星、左氧氟沙星和环丙沙星的耐药率均低于20%,而对氨苄西林、链霉素、呋喃唑酮、大观霉素、复方新诺明和多西环素的耐药率达50%以上,其中对氨苄西林的耐药率达97.62%,且41株分离菌株存在多重耐药。结果表明,目前安徽地区禽源沙门氏菌优势流行株是鼠伤寒沙门氏菌,流行菌株呈现较严重的耐药性。本研究为指导临床用药及禽源沙门氏菌的综合防制提供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402.
根据GenBank上公布的猪传染性胸膜肺炎放线杆菌(APP)血清型1型和血清型3型ApxⅣA基因全序列,设计了7对引物,对APP血清5a型毒株263株ApxⅣA基因全序列进行了分段PCR扩增和克隆。序列测定结果表明:该基因核酸序列全长5856 bp,比GenBank上公布的血清1型和3型的相应基因核酸序列分别长438 bp和1287 bp,与其核酸和氨基酸序列同源率均分别为95.5%和87.6%;与GenBank刚公布的血清5b型毒株L20株的核酸和氨基酸序列的同源性均为98.2%。生物信息学分析表明,该基因编码的蛋白具有较强的亲水性,共有66个抗原决定簇,存在较多的可能性功能位点。  相似文献   
403.
参照文献报道的多杀性巴氏杆菌KMT1基因和荚膜生物合成位点hyaD-hyaC、bcbD、dcbF、ecbJf、cbD基因的序列合成了6对特异性引物,建立了多杀性巴氏杆菌种和型的菌落多重PCR方法。结果表明,本所保藏的A、B、D、E、F各型多杀性巴氏杆菌均扩增出了相应的预期片段,PCR结果与Biolog鉴定结果和Carter氏间接血球凝集试验结果相一致;而支气管败血波氏杆菌、胸膜肺炎放线杆菌、大肠埃希菌、猪链球菌和粪肠球菌的扩增均为阴性。  相似文献   
404.
肉鸽大肠杆菌的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为研究肉鸽大肠杆菌的生化特性、药敏情况、血清型和致病性。2010年1月江苏省某肉鸽场鸽群出现呼吸困难,死亡增多现象。对病死鸽剖检发现,以气囊炎和肺部坏死为主,无菌采集病料分离到1株细菌,经分离培养、染色镜检、生化特性鉴定,确定为大肠杆菌,微量凝集试验表明其血清型为O2。经过肺结节压片镜检,没有发现霉菌的菌丝;检测健康鸽和患病鸽各10只的鸽新城疫抗体,发现其抗体效价比较高且整齐度较好,两者之间的抗体无明显差异。对分离菌株进行药敏试验,结果表明对恩诺沙星等7种药物敏感,对阿莫西林等16种药物已产生了耐药性。将分离到的菌株接种21日龄雏鸽进行动物回归试验,死亡率达80%,说明该分离菌株对雏鸽具有较强的致病性。  相似文献   
405.
胡平  苏力  夏晓潮  陈武 《野生动物》2010,31(6):311-315
从表现出血性败血症临床症状的斑马、白唇鹿、黑鹿和长颈鹿中分离出8株多杀性巴氏杆菌(Pasteurellamuhtocida,Pm),采用Pm种特异性的KMT1/KMT2引物分别与荚膜血清群特异性的Cap A1/Cap A2、Cap B1/CapB2、Cap D1/Cap D2引物组合来鉴定分离到的菌株,并与间接血凝试验及金黄色葡萄球菌抑制试验的结果相比较,证实PCR鉴定方法与传统的生化反应鉴定结果完全一致。荚膜PCR分型结果与间接血凝试验金黄色葡萄球菌抑制试验结果完全一致,这说明多重PCR方法可用于多杀性巴氏杆菌菌种及荚膜血清型的鉴定,我国野生草食动物多杀性巴氏杆菌病中存在多个荚膜血清型。  相似文献   
406.
从全国29个省(市、自治区)不同代次(原种、祖代、父母代和商品代)的5~90日龄患有典型鸭传染性浆膜炎的病死鸭分离到l842株鸭疫里默氏杆菌,血清型分布为l(638株)、2(367株)、3(102株)、4(146株)、5(89株)、6(49株)、7(87株)、8(68株)、10(43株)、ll(35株)、13(56株)、14(61株),另有101株不属于1~2l血清型,而分属于4个相同的抗原型,被命名为22(2l株)、23(18株)、24(34株)和25(28株)血清型。各血清型对雏鸭均具有较强致病性和免疫原性。  相似文献   
407.
Colisepticaemia is a major health and economic concern for the mink industry, yet little information is available about the Escherichia coli that cause this disease. In this study, 40 E. coli, isolated from mink clinically diagnosed with colisepticaemia that had been submitted to the North Dakota State University Veterinary Diagnostic Laboratory, were randomly selected for characterization. These isolates were serotyped and screened for resistance to 18 antimicrobials, possession of transmissible R plasmids, and the presence of several virulence traits or genes using bioassays or th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Several serotypes were identified that have previously been associated with septicaemia in other animal species. The majority of the isolates exhibited multiple antimicrobial resistance phenotypes. Common resistance phenotypes observed included those to tetracycline, sulfamethoxazole, streptomycin, ampicillin and kanamycin. Several of the isolates that could be studied by conjugation contained transmissible R plasmids coding for multiple antimicrobial resistance phenotypes. About half of the isolates produced colicin; all produced enterobactin; and all but one-quarter produced aerobactin. None of the isolates tested produced enterohaemolysin, and one-fifth were considered to be beta haemolytic. About half appeared to contain the gene encoding cytotoxic necrotizing factor-I; three contained the gene encoding EAE, but none appeared to contain the genes coding for LT, Sta/b, SLT-I/II or CNF-II toxins or K99 antigen. Approximately one-third of the isolates elaborated capsule.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E. coli isolates implicated in mink colisepticaemia possess similar virulence traits and antimicrobial resistance phenotypes to those associated with diarrhoeal diseases in food animals.  相似文献   
408.
用3种分型方法研究鸭疫里默氏菌的血清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用玻片凝集试验、试管凝集试验和琼脂扩散沉淀试验3种方法,检测了鸭疫里默氏菌的19个参考菌株和部分分离株与同型和异型抗血清的反应。结果表明,3种分型方法具有很好的相关性,但在检测异型菌株之间的交叉反应时表现出不同。玻片凝集试验适于对大量分离株的快速筛选,但不能作出准确定型。以各型参考菌株为参照,根据试管凝集试验可将被检菌株分型,但当分离株与一个以上血清型的抗血清产生差异较小的凝集效价时,则难以定型。琼扩试验也适合于对分离株进行进一步检测,但要求制备较高效价的抗血清。对血清进行吸收可消除3种分型试验中的所有交叉反应,并制备出单因子血清。但这些单因子血清只是相对于已知血清型具有特异性,某些分离株虽然只与某型单因子血清发生凝集反应,仍可能属于新的血清型或某个已知型的亚型。  相似文献   
409.
1株难以定型的鸭疫里默氏菌分离株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未经过吸收和经过吸收的抗血清,通过凝集试验和沉淀试验对1999年从河北某鸭场分离到的1株鸭疫里默氏菌(编号为C515)进行了研究。玻片凝集试验可将C515鉴定为19型,试管凝集试验表明,C515与19型参考菌株只有单向低度交叉凝集反应;C515不在10型抗血清中凝集,但C515抗血清可与10型参考菌株发生凝集反应;交互吸收可消除C515与10型和19型之间的交叉凝集反应,但不影响同源凝集反应和同源沉淀反应。C515与1~19型中的其他17个型的参考菌株没有可见的凝集反应,c515与1~19型参考菌株均不产生可见的沉淀反应。单独比较c515与1~19型参考菌株的关系,可将它鉴定为不同于1~19型的血清型,但该菌株还与10型的4个亚型菌株存在不同程度的交叉反应,尤其与亚型4(代表菌株为C598)存在高度交叉凝集反应和清晰的交叉沉淀反应;若将C515定为10型的亚型,又不符合10型分离株的共性。因此,该菌株属于难以定型的一类,可将它暂时鉴定为C598菌株的一个变异株。  相似文献   
410.
从河南省32个县市的典型大肠杆菌病病变的病、死鸡中,分离到致病性大肠杆菌93株,分别对各菌株进行致病性试验、生化鉴定和血清型鉴定。结果表明:本省致病性大肠杆菌的优势血清型为O78、O1、O2,分别占定型菌株的35.14%、18.92%、13.51%,菌株生化鉴定的结果与其致病力强弱和血清型无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