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8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9篇
林业   1篇
农学   9篇
基础科学   1篇
  16篇
综合类   35篇
农作物   10篇
水产渔业   8篇
畜牧兽医   5篇
园艺   4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4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51.
我国育成苹果品种的系谱分析及其育种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系统收集并分析了1951—2019年我国报道育成的273个苹果品种(不含砧木)的资料,对这些苹果品种的亲本组成及亲本选配特点和规律进行分析,绘制以主要品种为亲本育成品种的系谱图,以全面总结新中国成立70年来我国苹果的育种成果。在我国选育的273个苹果品种中,通过杂交获得的品种最多(145个,53.11%),其次是芽变品种(111个,40.65%),实生选育品种(15个,5.50%)和诱变品种(2个,0.73%)。根据品种特性分类,育成苹果品种中,红皮品种最多(240个,占87.91%),其次是绿皮品种(19个,6.96%)和黄皮品种(14个,5.13%)。大果(≥200 g)、中果(100—200 g)和小果(≤100 g的小果)品种分别占57.14%、35.53%和7.73%。果实成熟期早、中和晚熟品种分别占24.54%、32.97%和42.49%。273个育成的苹果品种中,有耐贮品种(83个,30.40%)、抗寒品种(78个,28.57%)、短枝型品种(34个,12.45%)、柱型品种(8个,2.93%)和红肉品种(4个,1.47%)。分析亲本来源明确的262个品种,表明这些品种由103个亲本育成,包括3个国内地方品种,63个国外引进品种和37个衍生品种。通过系谱分析发现,苹果骨干亲本为‘富士’‘金冠’‘元帅’和‘嘎啦’,分别衍生104、64、36和24个品种。杂交和芽变是选育苹果品种的主要途径,亲本性状优良或不同地理来源的亲本组合更容易选育出优良品种。在此基础上,剖析我苹果育种中存在的问题,并对生物技术在系谱分析上的应用进行展望。本文为制定苹果育种计划和亲本的选配提供了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52.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农民习惯施肥、优化施肥以及普通尿素和控释尿素在不同配比条件下对冬小麦茎蘖动态、冬小麦产量、土壤硝态氮动态和氮素平衡等影响。试验共设7个处理,分别是对照(CK)、农民习惯施肥(Ncon)、优化施肥(Nopt)、控释尿素(100%)(CRU1)、普通尿素(33.3%)+控释尿素(66.7%)(CRU2)、普通尿素(66.7%)+控释尿素(33.3%)(CRU3)和普通尿素(100%)(CRU4)。试验结果表明:2个生长季内,各施肥处理之间冬小麦群体动态没有显著差异,施用控释肥也并没有显著降低土壤硝态氮含量。尽管施氮处理之间冬小麦产量没有显著差异,但CRU2处理的产量、氮肥利用效率(RE)、农学效率(AE)和偏生产力(PP)略优于其他处理。因此,控释尿素和普通尿素配合施用(比例为2∶1)仍然是一种较佳的施肥方法。  相似文献   
53.
缓释复合肥料对茎瘤芥产量、品质和养分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田间试验方法,研究了不同缓释复合肥用量对茎瘤芥生物学性状、产量、品质和养分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专用肥相比,施用缓释复合肥能改善茎瘤芥生物学性状,提高茎瘤产量。缓释复合肥处理的茎瘤可溶性糖含量降低,氨基酸含量增加,VC含量变化不大。施用缓释复合肥显著降低了茎瘤的硝酸盐含量,改善其卫生品质。施用缓释复合肥增加了茎瘤芥茎叶的全氮、全磷和全钾含量。在缓释复合肥的不同施用量中,综合考虑各种因素,以缓释复合肥减量5%处理,即81.7 kg·(667 m2)-1为缓释复合肥经济施用量。  相似文献   
54.
结合当前生产实际,2012-2013年在贵州省的金沙县安洛乡、玉屏县朱家场镇、荔波县朝阳镇、黄平县浪洞乡,以脱毒马铃薯中薯系列品种为试验材料,对目前贵州省脱毒早熟马铃薯不同覆盖物(黑色农膜、稻草)及肥料(缓释肥料、单质混配肥料)处理进行对比试验,以探索不同栽培模式对马铃薯生长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覆膜比覆草、施用缓释肥比施用混配肥更能优化马铃薯的农艺性状,有利于其生长,同时提高产量和经济效益.可见,在马铃薯生产中,应该根据生产实际,适宜的运用免耕覆膜栽培和缓控释肥料技术,以实现马铃薯的高产稳产.  相似文献   
55.
在不同施肥模式下对氮的淋出进行模拟试验,结果表明:微生物肥料的配合施用对缓释型有机无机复合肥有活化作用,15d使缓释型有机无机复合肥的氮释放量比未施用微生物菌肥处理的增加17.6%,该释放量虽然仅相当于同期等量尿素氮溶出量的一半,但其溶出速率变化较平稳,即能给小麦的整个生育期提供平稳的养分。小麦栽培试验结果表明,配合施用微生物菌肥与缓释型复合肥,小麦的干物质重、叶面积和籽粒总产量均最高;在小麦拔节期,该处理使土壤中释放的铵态氮(NH)和硝态氮(NO)量明显多于其他处理,并提高小麦吸收利用的氮量。这些结果说明,微生物菌肥对缓释型复合肥有活化作用,促进小麦对氮的吸收和利用。单施菌肥的处理补给土壤的养分微乎其微,而小麦吸氮量(NU)却高于单施缓释型复合肥和单施化肥的两处理,说明菌肥也可能活化土壤中的氮并促进小麦营养生长和对土壤氮的吸收利用。  相似文献   
56.
控释尿素与普通尿素配施在冬小麦上的最佳应用比例研究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为明确控释尿素与普通尿素配合施用在作物上的应用效果,以冬小麦为研究材料,在田间试验条件下研究了不同比例(0、 10%、 30%、 50%、 100%)的控释尿素(CRU,释放期60 d)与普通尿素配合追施(基追比为3∶7)对冬小麦旗叶叶绿素a含量和净光合速率、 产量、 氮肥利用率、 分蘖情况以及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 控释尿素比例为50% 和100% 处理的冬小麦叶绿素a 和净光合速率在各生育期都保持了较高水平; 与仅施用普通尿素相比,控释尿素为50%的处理的各项指标都明显提高,分蘖数自返青期起保持了较高水平,小麦产量增加了17.0%,氮肥利用率提高了16.73%,增收2587.23 yuan/hm2。综合分析,50%控释尿素的施肥处理在小麦上应用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57.
在驻马店市的新坡村与驻马店农科所农场进行了小麦-玉米轮作制下的控释尿素与普通尿素用量试验,结果表明:小麦田、玉米田均以控释尿素100%处理最好.新坡村与驻马店农科所农场的小麦产量分别为8175 kg/hm2和8272 kg/hm2;比同等用量的普通尿素增产873~860 kg/hm2,增产12.0%~11.6%,增产效果显著;小麦氮素利用率以控释尿素100%处理最高,分别为46.1%和48.6%;氮素用量相同时,小麦田控释尿素氮素利用率高于普通尿素氮素利用率.玉米产量为8715 kg/hm2和8848 kg/hm2,比同等用量的普通尿素增产667~686kg/hm2,增产8.3%~8.4%,增产效果显著;控释尿素用量从70%到100%时,小麦、玉米产量随氮肥用量增加而增加,普通尿素也呈现同样趋势,随尿素用量的增加小麦、玉米产量在增加:70%控释尿素与100%普通尿素处理之间产量差异不大,说明使用控释尿素用量比普通尿素用量减少1/3的纯氮量时,小麦、玉米作物产量并不下降.  相似文献   
58.
吡喹酮缓释剂治疗小鼠日本血吸虫病的试验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为了观察吡喹酮缓释剂治疗小鼠日本血吸虫病的效果,本试验以可生物降解的壳聚糖作为高分子包裹材料,制备吡喹酮缓释剂(包封率为56.05%),通过皮下埋植治疗人工感染日本血吸虫尾蚴(60±1条)40d后的ICR小鼠,4周后剖杀小鼠。结果,吡喹酮剂量138.4mg/kg的治疗组减虫率为64.08%(P<0.01),减雌率75.86%(P<0.001);吡喹酮剂量69.2mg/kg治疗组的减虫率为25.29%(P>0.05),减雌率39.14%(P>0.05)。毒性试验组小鼠皮下埋植空白壳聚糖微囊后,未见小鼠出现中毒症状和死亡。  相似文献   
59.
丛斌  杨长成  邹庆道 《玉米科学》1995,3(Z1):082-083
本文报道1989~1993年间在东北二代玉米螟发生区的辽宁省,利用工厂化生产的松毛虫赤眼蜂(T.dendrolimi)以及人工诱导滞育的赤眼蜂防治一、二代亚洲玉米螟(O.furnacalis)的试验结果并据此提出在二代玉米螟发生区利用赤眼蜂防治玉米螟的总体防治策略.  相似文献   
60.
中国甘蓝育成品种系谱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调查总结了1982-2012 年中国育成的结球甘蓝品种,对这些品种的系谱资料、亲本组成及 亲本选配规律和特点进行分析。结果显示,1982-2012 年中国共报道育成甘蓝品种219 个,其中杂交种 183 个,占83.56%,尤其是近10 年来育成品种中杂交种占96.74%;扁球形品种最多,为108 个。对目前 亲本来源清楚的176 个杂交种的亲本组成进一步分析表明,176 个杂交种来自261 个直接亲本,可以追溯 到67 个中国地方品种和104 个国外引进品种。其中‘黑叶小平头’衍生品种最多(38 个),其次是‘北 京早熟’(27 个)。系谱分析发现亲本选配时不同地理来源或者植物学性状差异较大的两个亲本组配能够 表现较强的杂种优势,并结合国内育成的几个重要甘蓝主栽品种的亲本组配特点,探讨出在甘蓝品种育 种过程中亲本选择、配置组合上的规律和特点。绘制了‘黑叶小平头21-3’和‘北京早熟01-20’两个骨 干亲本的系谱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