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72篇
  免费   259篇
  国内免费   1271篇
林业   311篇
农学   551篇
基础科学   1240篇
  1354篇
综合类   2162篇
农作物   101篇
水产渔业   113篇
畜牧兽医   255篇
园艺   92篇
植物保护   123篇
  2024年   62篇
  2023年   158篇
  2022年   256篇
  2021年   270篇
  2020年   272篇
  2019年   349篇
  2018年   205篇
  2017年   328篇
  2016年   435篇
  2015年   339篇
  2014年   397篇
  2013年   363篇
  2012年   529篇
  2011年   453篇
  2010年   292篇
  2009年   267篇
  2008年   192篇
  2007年   235篇
  2006年   193篇
  2005年   126篇
  2004年   95篇
  2003年   79篇
  2002年   46篇
  2001年   40篇
  2000年   43篇
  1999年   28篇
  1998年   36篇
  1997年   31篇
  1996年   29篇
  1995年   26篇
  1994年   18篇
  1993年   26篇
  1992年   17篇
  1991年   24篇
  1990年   11篇
  1989年   14篇
  1988年   9篇
  1987年   7篇
  198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3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31.
为减少马铃薯在分选过程中的跌落损伤,探讨分选机的工作条件对马铃薯跌落损伤的影响,以“荷兰15”马铃薯为试验材料,以马铃薯分选机的输送速度、剔除力、马铃薯的下落高度和含水率为试验因素,以马铃薯的跌落损伤等级为响应值,进行二次回归正交旋转试验,通过Design-Expert 8.0.6软件对试验结果畸形方差分析,并通过响应面探究各试验因素对马铃薯的跌落损伤等级的影响规律,确定马铃薯分选机的最佳工作参数。跌落试验结果表明:对马铃薯跌落损伤等级的影响程度主次顺序为马铃薯含水率、下落高度、输送速度、剔除力。当马铃薯输送速度为0.3 m/s,剔除力为15 N,下落高度为45 cm,含水率为75.36%时,在该参数组合下分选机对马铃薯跌落损伤等级最小。试验所得马铃薯的实际跌落损伤等级为0.84,该结果与马铃薯跌落损伤预测等级具有良好的拟合性。  相似文献   
132.
在我国南方农田残膜回收作业过程中,因土壤粘性强导致残膜夹带土壤多,残膜极易缠绕在机具上,影响机具正常工作。针对该问题设计了一种膜土分离装置,该装置主要由挑膜弹齿、滚筒和凸轮压板机构组成,可在挑膜过程中去除膜上表层土壤并在送膜过程中去除膜下土壤,通过试验分析得到影响膜土分离的主要因素为机具前进速度、挑膜转速和滚筒安装倾角。确定以上述三个因素为试验因素,以含土率和缠膜率为响应值,进行三因素三水平响应面试验。利用Desige-Expert软件建立各因素与缠膜率、含土率的回归模型,分析各因素对回收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各因素对含土率的显著性顺序为:机具前进速度>挑膜转速>滚筒安装倾角;对缠膜率的显著性顺序为:滚筒安装倾角>挑膜转速>机具前进速度;同时,对试验因素进行优化,得到因素的最佳组合为:机具前进速度为1.12 m·s-1 ,挑膜转速为92.00 r·min-1,滚筒安装倾角为17.00°,此时的含土率为13.00%,缠膜率为1.70%。通过土槽模拟试验,设置上述最佳工作参数组合,得到含土率为13.45%,缠膜率为1.78%,验证结果与模型优化结果相对误差都小于5%。该膜土分离装置可以解决南方粘性土壤膜土分离困难、残膜率高的问题,为后续膜土分离装置及残膜回收机的设计与优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3.
湛江等鞭金藻培养基和培养方法的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室内采用正交试验的方法,对湛江等鞭金藻(Isochrysis zhanjiangensis)氮、磷、铁、碳、维生素B1、维生素B12等主要营养成分进行了优化,获得了以天然海水为基础的优化培养基:NaNO3 60mg/L,KH2PO4 4mg/L,FeC6H5O7 0.5mg/L,NaHCO3 1.0g/L,维生素B1 150μg/L,维生素B12 200 ng/L.试验结果表明,使用优化培养基培养湛江等鞭金藻具有生长速度快、产量高、成本低的优势.应用微生物流加技术培养湛江等鞭金藻可取得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134.
【目的】优化超声波提取珠子参根茎多糖的工艺条件,为珠子参的开发利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珠子参根茎为原料,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考察料液比、提取时间、提取温度、超声波功率对多糖提取率的影响。【结果】影响超声波提取珠子参根茎多糖的因素顺序为:料液比〉提取温度〉提取时间〉超声波功率,其最佳提取条件为:在料液比1∶10、提取温度60℃、提取功率90 W的条件下提取20 min,珠子参根茎多糖提取率为11.71%。【结论】超声波提取法具有提取时间短、提取率较高、操作简便、稳定性好等优点,是提取珠子参根茎多糖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35.
【目的】筛选以桑枝屑为原料、适合秀珍菇夏季栽培的最佳配方,为实现桑枝条资源化和秀珍菇反季节高产优质栽培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利用"移动式菌棒制冷"工艺对菇棚进行降温刺激,以不同添加比例的桑枝屑(90%、85%、80%)为原料配制成3个栽培配方,以玉米芯添加麸皮的配方作对照,比较各配方栽培秀珍菇的菌丝生长情况、鲜菇产量、生物学效率、经济效益及氨基酸含量。【结果】不同桑枝屑添加配比的栽培配方在夏季栽培秀珍菇均能正常出菇,但对秀珍菇菌丝生长、鲜菇产量、生物学效率及氨基酸含量的影响不同,综合考虑,以桑枝屑80%、麸皮18%、碳酸钙1%、石灰1%为配方进行秀珍菇夏季栽培的效果最佳,其菌丝长势好,平均每袋鲜菇产量、生物学效率、投入产出比和氨基酸总量均最高,分别为0.48 kg、111.6%、1∶2.57和4.24%。【结论】利用"移动式菌棒制冷"工艺,以桑枝屑为主料添加麸皮、碳酸钙、石灰的配方在夏季栽培秀珍菇是可行的,既可降低生产成本,又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36.
以漾濞泡核桃优株为研究对象,研究其ISSR-PCR反应体系中的5个影响因子(模板DNA浓度、Taq DNA聚合酶浓度、引物浓度、dNTPs浓度、Mg2+浓度)对PCR扩增效果的影响,从而建立起漾濞泡核桃的最佳ISSR-PCR反应体系。结果表明:模板DNA最佳浓度为50 ng/(25μL),Taq聚合酶浓度为0.75U/(25μL),引物浓度为0.7mmol/L,dNTPs浓度为0.20mmol/L,Mg2+浓度为2.0mmol/L,利用该最佳体系对试验中所选取的样本进行扩增反应。建立了适宜于漾濞泡核桃的ISSR-PCR扩增的最佳体系,该体系的建立为利用ISSR分子标记技术对漾濞泡核桃进行种质资源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37.
‘兰州百合’ISSR-PCR体系的优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兰州百合’为试材,采用CTAB法提取百合嫩叶DNA,对‘兰州百合’ISSR-PCR反应体系的Taq酶、dNTP、引物和模板DNA进行4个因素4个水平优化试验,通过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结果分析,最终获得的最佳反应体系为:25μL反应体系中含Taq DNA聚合酶0.5U,dNTP 0.3mmol/L,引物0.5μmol/L,模板DNA 60ng,10×Buffer(20mmol/L Mg2+plus)2.5μL,不足部分用ddH2O补足.在获得最佳反应体系的基础上确定了引物最佳退火温度为53℃,最佳循环次数45次.该优化体系以UBC873作为引物对18份‘兰州百合’材料DNA进行ISSR-PCR扩增,结果显示该优化体系具有较高的扩增稳定性.  相似文献   
138.
在对水力性能和结构分别进行学科分析的基础上,通过2个学科的耦合关系,建立了轴流泵叶片多学科设计优化的数学模型。采用协同优化算法,实现了同时满足叶轮效率最高和叶片质量最轻的优化目标。优化结果表明,多学科设计优化提高了轴流泵叶片的综合性能,可有效兼顾高效、轻量化的要求。水泵叶片多学科设计优化模型的协同优化算法高效、可行。  相似文献   
139.
为了探究提取铁观音茶叶中茶多酚的最佳工艺条件,选取了液固比、浸提温度和浸提时间3个指标为因素,采用L9(33)正交试验设计对提取工艺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各因素对铁观音茶多酚提取的贡献由大到小排列依次为A(液固比)C(浸提时间)B(浸提温度),但这3个因素对茶多酚含量影响的差异不显著;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液固比120︰1、浸提温度100℃、浸提时间30 min,在该条件下茶多酚的含量最高,达15.5%。  相似文献   
140.
配重法能降低五杆式丹参移栽机构的振动,改善其动力学性能.为获取所添加配重的最优参数,建立五杆式丹参移栽机构的动力学模型,在动力学模型的基础上建立移栽机构的动力学优化模型,运用多目标函数获取机构不同转速下所添加配重的优化参数,通过动力学分析,确定曲柄转速为60 r/min时所对应的配重参数为最优参数组合:曲柄AB添加配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