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9篇
  免费   47篇
  国内免费   30篇
林业   40篇
农学   34篇
基础科学   5篇
  25篇
综合类   201篇
农作物   84篇
水产渔业   54篇
畜牧兽医   160篇
园艺   11篇
植物保护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19篇
  2018年   17篇
  2017年   24篇
  2016年   24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23篇
  2012年   31篇
  2011年   24篇
  2010年   29篇
  2009年   29篇
  2008年   28篇
  2007年   32篇
  2006年   31篇
  2005年   24篇
  2004年   26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18篇
  2001年   19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21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1篇
  197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不同干燥方法对苜蓿相同区段营养价值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取同一地块现蕾期紫花苜蓿,分成上1/3、下2/3和全株苜蓿3部分样品,每种样品都分别采用自然通风晒干、室内通风阴干和60~65℃人工烘干3种不同的方式进行干燥。每个样品都进行干物质、粗蛋白、粗脂肪、粗纤维等营养成分的测定,结果表明:粗蛋白含量以晒干方式的最高(P<0.05);苜蓿干草中粗脂肪类物质的含量受干燥中温度的影响较大,随温度升高粗脂肪含量有增大的趋势;苜蓿不同的区段粗纤维含量均以风干干燥方式的最高(P<0.05)。  相似文献   
12.
高寒地区不同干燥法对紫花苜蓿营养价值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研究了高寒地区不同干燥方法对紫花苜蓿营养价值的影响,结果表明:压扁茎秆结合日晒干燥法所用干燥时间短,减少了紫花苜蓿粗蛋白质、钙、磷等营养物质的损失,有利于营养价值的保持,从而提高了干草的质量。  相似文献   
13.
刺槐叶蛋白的营养价值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对3种刺槐叶蛋白的氨基酸组成及含量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应用模糊识别法和氨基酸比值系数法,对其营养价值进行了全面评价和比较.结果表明:3种刺槐叶蛋白中均含有18种氨基酸,种类齐全,含量也很丰富,属完全蛋白质;其总氨基酸含量为63.97%~96.85%,必需氨基酸占总氨基酸的42%~44%,必需氨基酸与非必需氨基酸的比例为73%~80%,第1限制性氨基酸为色氨酸或含硫氨基酸,符合FAO/WHO提出的理想蛋白质模式;刺槐叶蛋白还含有丰富的呈味氨基酸,占总氨基酸的34%~38%,具有较好的适口性;刺槐叶蛋白的贴近度为0.64~0.89,比较符合婴幼儿及少年食用;刺槐叶蛋白质的营养价值与紫花苜蓿叶蛋白相当,刺槐叶蛋白是一种值得开发利用的优质植物蛋白.  相似文献   
14.
蜻蜓目的3种食用种类与营养价值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蜻蜓是分布广泛的昆虫 ,部分种类的稚虫可以食用。调查和研究成果表明 :在云南省的许多地方都有食用蜻蜓稚虫的习俗 ,常见的食用种类有红蜻、角突箭蜓、舟尾丝等 3种 ,其中含有蛋白质、脂肪、氨基酸、矿质元素等营养成分。它们的蛋白含量平均为 58.92 % ,脂肪含量平均为2 5.3 7% ,氨基酸含量平均为 4 6.0 3 % ,人体必需氨基酸含量平均为 16.4 1% ,占氨基酸总量的3 5.69% ,3种蜻蜓稚虫 K、Zn、Ca、Fe的平均含量分别为 2 960、12 5.4、2 616.6、796.2 mg· kg-1。由此可见 ,蜻蜓稚虫是营养丰富的食用昆虫资源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夏红树莓9号、38号、39号1年生枝的调查研究,并对调查所得360组数据分品种,采用修正指数曲线、严格苏玛克曲线、多项式回归、多元线性回归等变量回归模型,用计算机进行拟合,结果表明:树莓3个品种高、径生长量随生长天数变化的最佳回归模型均为多项式回归曲线方程。  相似文献   
16.
利用嫁接苗建立红松果林和种子园,可缩短母树结实年龄.早春在温室中对红松营养钵苗进行嫁接,较传统室外嫁接方法提高嫁接成活率10%左右;嫁接苗在当年雨季即可上山造林,成活率高,可缩短管护期10个月,显著降低了生产成本.  相似文献   
17.
对毛竹笋、材加工剩余物作为反刍动物饲料的营养价值进行研究表明,竹笋加工剩余物营养价值较高,可直接或经适当处理后用作饲料,竹材加工剩余物因蛋白质含量低,木质素含量高,直接作为饲料的营养价值不及作物秸秆。由于竹材加工剩余物中含有3/4的碳水化合物,故具有作为反刍动物饲料的潜在价值。对竹材加工剩余物进行氨化处理,可明显提高粗蛋白含量,并使质地变得松软,而竹材加工过程中的高温蒸煮、切削加工和烘干处理等,可破坏其细胞壁,使碎料膨松柔软,降低了粗纤维含量,作为食物纤维素定量的NDF、ADF和木质素值均有不同程度下降。  相似文献   
18.
西藏色季拉山冷杉林木根系营养元素的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西藏色季拉山急尖长苞冷杉根系的养分总含量在不同方向的大小顺序为:南>西>东>北,其中N、K、Fe、Mn等元素的含量差异显著;不同粗度级的根系,养分含量差异较大,养分总含量大小顺序为细根>中根>粗根,细根的总养分含量是粗根的1.46倍,其中N、Mg、Fe、Mn元素的规律性较强;随根系长度的增加,养分总含量也在增加,特别是在细根中,这种趋势尤为明显;单株林木根系养分贮量受生物量的大小和养分含量的高低影响,养分贮量的分布顺序是中根>粗根>细根,各元素在根系中的贮量大小依次为:N>K>Mg>Ca>Mn>P>Cu>Na>Fe>Zn,贮量范围在1.13~165.21 g之间.单位面积冷杉林木根系中大量元素贮量与华山松、锐齿栎和油松相比,只有N元素贮量高于华山松,Mg元素贮量高于华山松和油松,其它元素均低于这些树种.  相似文献   
19.
1992~1996年对不同年龄蓝桉幼林各生长季节叶片的5种主要营养元素含量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显示,蓝桉幼林叶片中N、P元素的含量夏季高于冬季;N含量第1、2年较高,各年间差异不显著;P含量各年间差异显著,第3年含量最高。元素K、Ca、Mg的含量各年间差异显著,含量随林龄增加而增加,25年以后达到高峰,之后由于“组织稀释”,浓度有所下降。施肥能提高叶片中N、K、Ca元素的含量;由于施肥使蓝桉生长量明显提高,叶片中P、Mg元素含量下降,“组织稀释”现象明显。  相似文献   
20.
Tree and windbreak species considered for the Southern Sahelian Zone (SSZ) of West Africa have to be evaluated following multiple criteria such as fast establishment, shelter efficiency, production of feed for livestock, and firewood. An on-station experiment was conducted on a sandy soil in southwest Niger between 1988 and 1993 to assess the establishment, growth, nutritive, and calorific values of seven species considered for windbreaks:Andropogon gayanus, Bauhinia rufescens, Acacia holosericea, Acacia nilotica, Acacia senegal, Faidherbia albida, andAzadirachta indica. Mortality and stem diameter were monitored twice a year. From 20 months after planting (MAP) onwards, species were annually trimmed to 2 m height and to 1 m sidewards of the main stem. Fresh and dry weight of leaves, twigs, wood, and fruits were recorded. Leaves were analyzed for crude protein (CP) and metabolizable energy (ME) content. Wood was analyzed for its gross calorific value and its ash content. At 56 MAP, all species had less than 5% morality, except forA. holosericea, which had a mortality rate of 15.9%.A. indica andA. holosericea showed the highest stem diameter among species with 12.2 and 11.8 cm, respectively, at 56 MAP.A. senegal had the highest dry matter production with 22.3 t ha–1 at 56 MAP, followed byA. indica (12.0 t ha–1),A. holosericea (11.7 t ha–1) andB. rufescens (11.2 t ha–1), butA. holosericea was most productive at earlier harvests. OnlyA. senegal (6.4 t ha–1) andA. indica (5.1 t ha–1) had a significant wood production, whereasA. holosericea (5.7 t ha–1) had the highest phyllodes production. Leaves ofA. senegal andA. indica had highest CP contents of 258 and 214 g kg–1, respectively. The leaves of all species exceptA. gayanus had a higher CP:ME ratio than natural pasture in the region. The calorific values of firewood did not differ significantly among the species.A. nilotica, the species with one of the lowest firewood production, had the highest Fuelwood Value Index of 6.6. The choice of species for planting trees and windbreaks in the SSZ must be oriented along these criteria. Further research should be directed towards cost-benefit analyses, land tenure and property rights in combination with surveys on local knowledge of rural peopl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