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494篇
  免费   1043篇
  国内免费   1378篇
林业   1721篇
农学   964篇
基础科学   542篇
  3990篇
综合类   6105篇
农作物   717篇
水产渔业   816篇
畜牧兽医   1781篇
园艺   480篇
植物保护   799篇
  2024年   86篇
  2023年   304篇
  2022年   519篇
  2021年   615篇
  2020年   571篇
  2019年   701篇
  2018年   583篇
  2017年   782篇
  2016年   957篇
  2015年   709篇
  2014年   868篇
  2013年   1086篇
  2012年   1368篇
  2011年   1065篇
  2010年   870篇
  2009年   851篇
  2008年   746篇
  2007年   868篇
  2006年   654篇
  2005年   596篇
  2004年   456篇
  2003年   373篇
  2002年   312篇
  2001年   251篇
  2000年   230篇
  1999年   233篇
  1998年   176篇
  1997年   134篇
  1996年   134篇
  1995年   149篇
  1994年   101篇
  1993年   112篇
  1992年   93篇
  1991年   105篇
  1990年   76篇
  1989年   65篇
  1988年   41篇
  1987年   32篇
  1986年   13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2篇
  1978年   4篇
  1976年   1篇
  1962年   4篇
  1956年   3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在牧草生长季节(5~9月)对小哨牧场放牧演替形成的5个草地型草地的牧草进行生长速率、牧草产量及养分的逐月观测,生长速率测定显示,白三叶+东非狼尾草和东非狼尾草+非洲狗尾草两个草地型草地均出现两个生长峰值,分别在6月和9月,其余3个草地型草地只有一个生长高峰。干物质产量和牧草养分测定结果表明,白三叶+东非狼尾草和白三叶+非洲狗尾草+画眉草两种草地型草地表现最好,可以在气候环境条件类似的地区推广种植利用;白三叶+画眉草和白三叶+非洲狗尾草两种草地型草地表现优良,可以在草地改良中,根据当地实际情况选择性地加以种植;东非狼尾草+非洲狗尾草型草地表现较差,不提倡种植。  相似文献   
42.
套袋黄冠梨黑点病与钙素营养和果实衰老的关系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为探明套袋黄冠梨果实黑点病发病原因,从采后生理、矿质营养水平、酚类物质酶促褐变和果实衰老等方面对套袋黄冠梨果实黑点病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套袋果呼吸强度显著高于不套袋果;套袋果Ca含量仅为不套袋果的49%-63%,果皮钙素含量未套袋果>套袋健康果>套袋病果,套袋病果与不套袋果果皮N/Ca比值分别为9.8和6.1,K/Ca比值分别为17.6和8.8;果皮和果心酚类物质含量及多酚氧化酶活性(PPO)呈套袋病果>套袋健康果>未套袋果的趋势;套袋病果果皮丙二醛(MDA)含量及电导率显著高于未套袋果;果皮钙素含量与其PPO活性、多酚及丙二醛含量、电导率呈高度负相关。初步分析黄冠梨果实黑点病病因为缺钙性生理衰老。  相似文献   
43.
不同生长年限王草的营养价值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对生长第1、2、3年的王草在100cm高度时刈割的营养成分及其体外干物质、有机物降解率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生长年限王草第1年的粗蛋白质显著高于第2、3年(P<0.05),而中性洗涤纤维(NDF)、酸性洗涤纤维(ADF)显著低于第3年(P<0.05)。干物质、有机物的降解率第1年最高,第3年的最低,但差异不大。  相似文献   
44.
土壤中氮营养斑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由于自然和人为因素,营养斑(nutrient patch)在土壤中是普遍存在的。从70年代以来,国外就通过各种模拟方式对土壤中营养斑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尤其以对氮营养斑研究居多。研究表明:氮营养斑对新生根系的繁殖影响较为明显,但不同植物反应不一样,影响机理还不很清楚。营养斑也是生物活性较强、种群数量较多区域,在养分循环体系中起着特殊作用。营养斑对土壤的理化性质和生物性质可能有很大的影响,但这方面的研究很欠缺。本文主要对土壤中氮营养班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45.
长期培肥对土壤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25a的有机肥长期定位试验地中土壤养分和有关酶活性研究表明:耕种和不同的培肥方式均能提高土壤养分的含量,明显地改善土壤的生物活性,其中对土壤脲酶和磷酸酶活性影响明显,多酚氧化酶显著性则较差。对土壤酶活性进行相关分析发现,土壤脲酶和碱性磷酸酶之间呈极显著正相关,且这两种酶与有关主要土壤肥力因子均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关系。揭示出了土壤脲酶和碱性磷酸酶活性可以用来作为评价土壤肥力的综合指标。  相似文献   
46.
以地处河西走廊的张掖、临泽、高台和酒泉等县 /市级行政区为景观单元 ,利用LandsetTM影像资料的目视解译 ,在ArcView 3.1和景观格局分析软件FRAGSTATS的支持下 ,计算各绿洲景观格局指标。结果表明 :荒漠类型在四个绿洲景观组分中占绝对优势 ,其次为水浇地 ,但不同绿洲水浇地所占比例相差较大 ,酒泉最高 ,张掖其次 ,高台最低 ;斑块数、斑块密度、边缘密度和平均斑块面积的差异表明 ,张掖绿洲景观类型最多且斑块粒径小 ,而高台则完全相反 ,体现出单调而粒径粗大的荒漠绿洲特征。  相似文献   
47.
以内蒙古鄂尔多斯高原伊金霍洛旗为研究区域 ,以TM遥感影像解译的 1998年土地利用图为基础资料 ,将伊金霍洛旗划分为毛乌素沙地亚区、乌审凹地亚区和黄土丘陵亚区。从区域尺度 ,利用多样性、优势度、均匀度、分维数、平均斑块形状指数、平均斑块大小、斑块密度指数和斑块体平均斑块边缘等指数 ,对不同景观亚区的景观格局进行了数量分析。结果表明 ,在景观亚区这一尺度上 ,毛乌素沙地亚区一方面对该旗景观格局起控制作用 ,另一方面该亚区所承受的人类活动强度最大 ,景观的破碎化程度最深。而乌审凹地亚区的景观破碎化程度最小 ,人类活动强度最弱。从景观要素来看 ,无论哪一亚区均以天然草地为景观基质 ;不同类型斑块总的格局特点是 ,受人类影响程度愈深的斑块 ,其破碎化程度愈深 ,斑块的复杂性降低。总体而言 ,天然类型的斑块体 ,其斑块复杂性以乌审凹地亚区最为复杂 ,斑块的破碎化程度则以毛乌素沙地亚区最深 ;而人工斑块类型的变化规律在不同斑块类型之间稍有不同。  相似文献   
48.
额尔齐斯河流域生态系统格局及变化   总被引:8,自引:4,他引:8  
本文首先对额尔齐斯河流域气候,地貌,水文等环境因子特征进行了评述,进而阐述了流域生态系统的特征和格局以及在自然和人为干扰作用下的变化。分析结果表明在自然干扰作用下流域生态系统的格局与流域水文情势变化相适应,处于准稳定变化状态,而在人为对流域水文情势扰动下,流域生态系统的格局间接地受到影响。从而产生新的格局,其作用的强度,持久性和生态系统的格局变化程度过错大于大于自然干扰作用下的变化。引额调水工程对额尔齐斯河流域河谷生态系统内部单元格局变化具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49.
鲁西南地区果树需冷量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0~2001年,采用Utah加权模型,先后对鲁西南地区常见的葡萄、桃和油桃、杏品种的需冷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树种、品种的需冷量差异显著。葡萄的需冷量最高,为1010~1840c.u。桃和油桃最低,花芽为620~910c.u,叶芽为500~890c.u。杏介于二者之间,花芽和叶芽均为790~910c.u。各树种、品种的需冷量年际间均有差异。葡葡、杏不同品种需冷量的高低与本品种果实成熟期早晚的关系表现为成熟期早,需冷量低;成熟期晚,需冷量高。但桃树不同品种的需冷量高低与本品种的果实成熟期无明显相关关系,果实成熟期早,但需冷量较高的情况普遍存在。同一品种其花芽、叶芽的需冷量不一,基本趋势是花芽的需冷量高于叶芽。  相似文献   
50.
A leakiness index for assessing landscape function using remote sensing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The cover, number, size, shape, spatial arrangement and orientation of vegetation patches are attributes that have been used to indicate how well landscapes function to retain, not ‘leak’, vital system resources such as rainwater and soil. We derived and tested a directional leakiness index (DLI) for this resource retention function. We used simulated landscape maps where resource flows over map surfaces were directional and where landscape patch attributes were known. Although DLI was most strongly related to patch cover, it also logically related to patch number, size, shape, arrangement and orientation. If the direction of resource flow is multi-directional, a variant of DLI, the multi-directional leakiness index (MDLI) can be used. The utility of DLI and MDLI was demonstrated by applying these indices to three Australian savanna landscapes differing in their remotely sensed vegetation patch attributes. These leakiness indices clearly positioned these three landscapes along a function-dysfunction continuum, where dysfunctional landscapes are leaky (poorly retain resources). This revised version was published online in July 2006 with corrections to the Cover Dat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