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6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7篇
林业   1篇
农学   1篇
  2篇
综合类   18篇
畜牧兽医   59篇
园艺   2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3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2篇
  197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研究了水牛急性感染肝片吸虫后血细胞免疫反应在抗感染中的作用机制:结果表明.水牛感染后.WBC的总体水平在整个感染期高于对照组;DC中的嗜酸性粒细胞(%)在第 2周即显著高于对照组直到 19周.以后下降并接近对照组;嗜中性粒细胞(%)在第5~16周低于或明显低于对照组.以后两组接近;淋巴细胞(%)在感染后的第2~5周低于或明显低于对照组.以后接近.至第14周又低于或明显低于对照组直至21周;单核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在整个实验期无显著差异;T-淋巴细胞(%)从第1周起显著下降,B-淋巴细胞(%)显著升高.11周后均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RBC-CR1花环率在2~16周显著低于对照组.以后逐渐恢复接近对照组,而RBC-IC花环率在2~18周高于或明显高于对照组。提示水牛在急性感染肝片吸虫后,血细胞的特异性和非特异性免疫反应变化剧烈,共同参与抗肝片吸虫感染机制。  相似文献   
32.
耕牛四种寄生虫病的联合诊断技术应用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文报告了在湖北省武穴、蕲春、浠水、团风、黄梅、黄州6 县血吸虫病流行区,采用斑点酶联技术(Dot-ELISA)检测耕牛的血吸虫、捻转血矛线虫、伊氏锥虫、肝片吸虫,并与病原学检查法比较,结果阳性符合率分别为97.8% 、95.5% 、94.3% 和97.3% 。说明Dot-ELISA 有实际应用意义和价值,且方法快速,简便。  相似文献   
33.
15 头水牛在人工感染条件下进行肝片吸虫感染, 慢性感染组水牛每天口服60 个囊蚴, 20 d 总共口服1 200 个囊蚴。急性感染组水牛1 次口服1 600 个囊蚴。慢性感染的水牛于感染后第26 周宰杀。急性感染的水牛分别于第10 , 13 , 16 和22 周宰杀。肝脏的组织病理学显示, 肝片吸虫幼虫可引起肝脏一系列炎症反应。急性感染后第10 周和13 周肝细胞变性、坏死, 肝小叶内淤血, 大量淋巴细胞浸润, 继而发展为肝索萎缩。急性感染后第22 周及慢性感染后第26 周, 汇管区内有大量结缔组织及新生的小胆管增生。实验表明慢性感染和急性感染肝片吸虫的水牛均可导致肝脏典型的病理学变化。  相似文献   
34.
选择12头健康、2~3岁、体重300~400kg雄性去势水牛,粪便检查和Dot—ELISA检测确认无肝片吸虫感染,随机分成感染组(n=9)和对照组(n=3)。感染组每头经口一次性感染1600个肝片吸虫囊蚴。研究了水牛急性感染肝片吸虫后血中几种花生四烯酸代谢物及激素动态变化。结果表明:水牛在急性感染肝片吸虫后整个实验期里没有明显的临床症状,具有较大的耐受力和抵抗力;水牛感染后,PGE2在16周前高于或明显高于对照组,以后两组相近;6—keto—PGF1α在整个实验期感染组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TXB2在第1—10周低于或明显低于对照组。血浆Cort在第4—10周高于或明显高于对照组;T4在第4—22周总体水平高于或显著高于对照组;Ins和T3在整个实验期两组比较未见明显差异性变化。结果提示:水牛在急性感染肝片吸虫后,血中一些花生四烯酸代谢物变化明显,参与病理生理发生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35.
为评价硝碘酚腈注射液的安全性,对硝碘酚腈注射液进行急性毒性试验和蓄积毒性试验,结果显示硝碘酚腈注射液的LD50为68.37 mg/kg,硝碘酚静注射液为中等毒性并有明显的蓄积毒性。  相似文献   
36.
肝片吸虫病是多种动物感染的一种常见寄生虫病。我区有一些地方羊每年都有该病发生,给养羊业带来了很大的危害。本方法选用中西结合对羊肝片吸虫病进行治疗,结果表明中西结合治疗对该病的治愈率明显高于只用西药,卡方检验P(0.05。  相似文献   
37.
选择2 ~3 岁,体重300~400 kg 雄性健康去势水牛20 头。用放射免疫方法测定水牛血清和肝组织中cAMP和cGMP水平及其在感染肝片吸虫后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水牛血清cAMP、cGMP、和cAMP/cGMP正常水平分别为(2-11 ±0.46) nmol/L,(0.82 ±0.07) nmol/L和2.20 ±0.41 。肝组织匀浆三者水平值分别为(0-35±0-04) nmol/g,(0-15 ±0-01) nmol/g,2-38±0-34。慢性感染条件下,感染后2 ~11 周,血清cAMP与cAMP/cGMP在高于对照组的范围内波动,cGMP水平则与对照组相近;肝组织匀浆的cAMP和cGMP均高于对照组。急性感染水牛血清cAMP在感染后3~7 周期间低于或显著低于对照组,而cGMP在高于对照组波动,cAMP/cGMP比值在感染后1~15 周低于对照组;肝组织匀浆中的cGMP显著高于对照组,而cAMP/cGMP则显著低于对照组。结果提示,肝片吸虫感染能导致宿主的cAMP,cGMP和cAMP/cGMP比值紊乱。  相似文献   
38.
选择 9只 6~ 10月龄健康雄性白山羊 ,经粪便检查和 Dot- EL ISA检测 ,确认无肝片吸虫感染 ,随机分成感染组(n=5 )和对照组 (n=4 ) ,试验组每只一次性口服接种 15 0个肝片吸虫囊蚴 ,感染前 (0周 )至感染后 2 3周每周从颈静脉采集血液 1次 ,分离血清 ,测定一氧化氮含量和花生四烯酸代谢物 6 -酮 -前列腺素 F1α(6 - keto- PGF1α)和血栓素 B2(TXB2 )的变化。结果表明 ,肝片吸虫感染后第 6~ 2 1周试验组血清中的 NO一直高于对照组 ,并在第 7、10周时显著地高于对照组 ;血浆中 TXB2 水平变化较为明显 ,在 1~ 3周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差异 ,从第 5周开始到试验结束 ,试验组血浆中 TXB2 水平均显著或极显著地高于对照组 ;在整个试验期间 ,血浆中 6 - keto- PGF1α水平变化不显著。这一结果提示 ,NO及花生四烯酸代谢物可能参与山羊肝片吸虫病的发生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39.
山羊人工感染肝片吸虫后,用硝酸还原酶法检测血清一氧化氮(NO)含量,感染组山羊(n=5)在羊感染后第1周明显低于对照组山羊(n=4),第2~6周或高或低呈波动趋势,自第6周后明显高于对照组,其中第7~8周达高峰(93.73±17.233μmol/L),第7周P<0.01,第8、10周P<0.05;用间接ELISA最早在感染后第2周就可检出IgG抗体,并从第4周起保持高水平,第8~9周达最高峰.血清中NO含量与IgG水平的相关系数r=0.511(P<0.05,差异显著),而对照组的NO与IgG的相关系数r=0.25(差异不显著);感染山羊在整个试验期间嗜酸性粒细胞(EOS)明显升高,差异明显,其中第8周达峰值(P<0.01).本试验结果表明NO、IgG和EOS在山羊感染肝片吸虫过程中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呈正相关,且与虫体在宿主体内的移行、发育密切关联,显示NO、IgG和EOS共同参与宿主抗肝片吸虫感染的作用.  相似文献   
40.
Closantel缓释剂驱除山羊实验感染肝片吸虫的效果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选用 5只实验感染肝片吸虫山羊进行 Closantel(氯氰碘柳胺 )缓释剂驱虫试验。试验用山羊每只一次性口服肝片吸虫囊蚴 15 0个 ,感染后第 15周随机将山羊分成对照组 (n=2 )和驱虫组 (n=3) ,驱虫组每只羊口服 2丸 Closantel缓释剂 (含 15 .5 % Closantel,每丸 7.6 g) ,每周定时采集颈静脉血和进行粪便检查 ,每月称重 ,试验结束时剖检测量肝重和计数肝内虫体数 ,以驱虫前后山羊的红细胞、白细胞、嗜酸性粒细胞、血清抗体和一氧化氮的变化、体重变化、剖检时肝重 /体重之比、虫卵的变化以及虫体减少率作为衡量驱虫效果的指标。结果表明 ,投药后嗜酸性粒细胞在第 1、2、3周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下降 ,其他各项指标与对照组相比虽有一定差异但不显著。虫体减少率为 4 1.2 2 %。提示Closantel缓释剂对驱除实验感染肝片吸虫有一定效果 ,在虫体感染前投药会起到预防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