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24篇
  免费   33篇
  国内免费   178篇
林业   3篇
农学   28篇
基础科学   10篇
  40篇
综合类   635篇
农作物   4篇
水产渔业   22篇
畜牧兽医   890篇
植物保护   3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32篇
  2021年   50篇
  2020年   50篇
  2019年   63篇
  2018年   26篇
  2017年   39篇
  2016年   56篇
  2015年   77篇
  2014年   100篇
  2013年   94篇
  2012年   109篇
  2011年   103篇
  2010年   94篇
  2009年   73篇
  2008年   76篇
  2007年   109篇
  2006年   84篇
  2005年   70篇
  2004年   45篇
  2003年   38篇
  2002年   32篇
  2001年   37篇
  2000年   33篇
  1999年   20篇
  1998年   16篇
  1997年   19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1篇
  195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81.
为研究日粮不同赖氨酸(Lys)水平对12~18w雌性临武鸭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试验选取健康、体重接近的84d雌性临武鸭210羽,随机分为5个处理(赖氨酸水平分别为0.55%、0.65%、0.75%、0.85%、0.95%),每处理设6个重复,每重复7只鸭,试验全期为42d。结果表明:日粮赖氨酸水平显著或极显著影响试鸭血清甘油三酯、碱性磷酸酶和谷草转氨酶/谷丙转氨酶水平(P0.05或P0.01),但对血糖、总胆固醇、尿酸、尿素氮、肌酐和谷丙转氨酶无明显影响(P0.05);日粮赖氨酸水平对血清生长激素、胰岛素、胰高血糖素、皮质醇、T3、T4和T3/T4影响均不显著(P0.05)。试验结果表明,以血液生化和激素作为评价指标,日粮0.55%赖氨酸水平即可满足12~18w雌性临武鸭机体生长发育需要。  相似文献   
82.
刘安芳  朱庆  阳泽平 《畜禽业》2006,(10):18-19
本试验选用1日龄樱桃谷肉鸭500只,随机分为10个组(9个试验组和1个对照组),每组50只肉仔鸭。试验组采用二因素、每个因素三个水平的完全随机设计,即在饲粮中添加3%、6%、和9%的大豆油,每个比例分别添饲1周、2周、3周,旨在研究日粮中添加大豆油的用量和时间对肉鸭生产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各试验组之间以及各试验组与对照组之间肉鸭的死亡率无显著差异(P>0.05);各试验组与对照组之间肉鸭的饲料转化率有显著差异(P<0.05),各试验组之间肉鸭的饲料转化率无显著差异(P>0.05);添加大豆油的比例、时期及比例与添饲时的互作对肉鸭的日增重均有极显著的影响(P<0.01),而以添加6%的比例添饲两周的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83.
限制饲养对肉鸭生产性能和屠体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选用1日龄樱桃谷肉鸭200只,随机分为两组,1个试验组,1个对照组,每组2个重复,每个重复50只。对照组1~6周自由采食,试验组1~3周自由采食,4~6周采用限制饲养(限量)。试验结果表明:6周龄时,试验组的饲料转化率比对照组提高了12.9%,差异显著(P<0.05),但日增重降低了9.13%,差异不显著(P>0.05);腹脂率降低34.2%,差异极显著(P<0.01);皮脂率降低15.1%,差异显著(P<0.05);瘦肉率提高了11.9%,差异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84.
为探讨河南省部分地区鸭肝炎病免疫失败的原因,对分离到的鸭肝炎野毒株(LY株)在雏鸭、鸭胚及鸡胚上进行免疫保护试验、交叉中和试验。结果表明DH-Ⅰ型血清对该LY株的免疫保护指数较低,明显低于LY株血清的保护指数,表明该疫区部分鸭肝炎野毒株的抗原性已发生改变;交叉中和试验对该结果进行了进一步的验证;另采用LY株和DHV-I病毒疫苗联合制备鸭肝炎高免蛋黄抗体用于临床免疫防治可使临床保护率达到90%以上。  相似文献   
85.
输卵管炎种鸭大肠杆菌的分离鉴定及生物学特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分析表现输卵管炎种鸭体内分离的大肠杆菌的致病性、药敏试验、血清型及毒力基因携带情况,无菌采集表现输卵管炎的种鸭肝脏,进行大肠杆菌的分离鉴定,经易感鸭皮下注射,测定其致病性;纸片法进行药敏试验;凝集试验确定血清型;PCR法检测毒力基因.结果共分离鉴定大肠杆菌16株,其中强毒菌株11株.70%以上菌株表现敏感的药物有丁胺卡那霉素、氟苯尼考、头孢唑啉、左氧氟沙星和壮观霉素,70%以上菌株表现耐受的药物有复方新诺明、卡那霉素、庆大霉素、恩诺沙星和氟哌酸.16株大肠杆菌分属于4个血清型,078占56.3%,为主要血清型.毒力基因irp2、yuA、imC和pa pC的检出率分别为68.8%、87.5%、75%和100%.总结说明,从表现输卵管炎的种鸭体内共分离到16株大肠杆菌,078是主要的血清型,首选壮观霉素和氟苯尼考等敏感药物进行治疗.  相似文献   
86.
通过RT-PCR方法扩增出MPZJ1206株胰腺炎型鸭1型甲肝病毒结构蛋白VP1基因,将其与原核表达载体pGEX-6P-1连接获得重组表达质粒pGEX-VP1,进行条件优化诱导表达,将表达的重组蛋白经SDS-PAGE分析。结果表明,分子量约为52 kDa的重组目的蛋白得到表达。该研究为开发胰腺炎型鸭1型甲肝病毒诊断方法和研究VP1蛋白功能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87.
以褐色菜鸭为材料,对其ApoVLDL-Ⅱ基因第1内含子进行PCR-SSCP检测,分析其多态性及遗传效应.结果表明,在ApoVLDL-Ⅱ基因第1内含子检测到多态性,存在BB、Bb和bb 3种基因型,序列比对发现存在T374C、C379T和T390G 3个单核苷酸多态位点,该位点属中度多态,并处于Hardy-Weinberg平衡状态(P>0.05).关联分析显示,bb基因型个体的蛋重极显著高于BB型(P<0.01),bb基因型个体的蛋白重显著高于BB型(P<0.05).推测该片段的多态位点可能对褐色菜鸭蛋重和蛋白重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88.
[目的]优化风味酱鸭的加工工艺。[方法]以鸭腿为原料,选取腌制时间、煮制时间、葡萄糖添加量和酱油添加量进行单因素试验,在此基础上采用正交试验优化,研究各自变量及其交互作用对风味酱鸭风味的影响,并对其工艺参数进行优化。[结果]风味酱鸭的最佳加工工艺条件为:腌制时间12h、煮制时间70min、葡萄糖添加量2.O%、酱油添加量30ml/kg(均以鸭腿的重量计)。在此工艺条件下,酱鸭腿风味口感较好。[结论]该研究可为风味酱鸭的工业化生产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89.
蛋鸭养殖作为一项投资少、门槛低、见效快、产出高的产业,一直是农民现金收入的重要途径之一,在全国水禽产业中占据重要地位。湖北省蛋鸭产业发展在全国水禽养殖区域中占有重要的份额和地位,且湖北在蛋鸭养殖方面拥有突出的资源环境和区位优势,具有独特性、典型性和代表性。因此,研究湖北蛋鸭产业现代化经营及其可持续发展对解决湖北农民增收问题、农村劳动力就业问题、壮大农产品加工业、调整产业结构等都具有重要作用。本文根据国家水禽产业体系经济研究团队对湖北省的实地调查情况,介绍了湖北省蛋鸭产业现代化经营的发展现状,分析了湖北蛋鸭产业现代化经营中存在的利弊,提出了针对性的建议,阐释了未来湖北蛋鸭产业实现现代化经营的着力点及对策。  相似文献   
90.
从湖北省武汉市某种鸭场送检的死亡鸭肝脏中分离到1株病毒,结合流行病学调查,剖检病理变化特征初步诊断为鸭瘟病毒感染。根据Gen Bank上公布的鸭瘟病毒UL6基因序列设计一对引物,提取病毒核酸DNA进行PCR扩增,得到大小约为416 bp的目的片段。测序结果表明与Gen Bank上公布的鸭瘟病毒UL6基因的序列相似性达到99%。鸭胚感染试验表明,感染的鸭胚在第四天开始死亡,并出现典型的鸭瘟病毒感染症状。上述结果表明,该种鸭场种鸭死亡是由鸭瘟病毒所引起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