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1篇
  免费   29篇
  国内免费   12篇
林业   1篇
农学   3篇
综合类   31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196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0篇
  2021年   32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21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61.
对18代驴胎皮肤继代细胞染色体作了初步分析与鉴定。精确计数分析结果为二倍体61%,多倍体3.7%,亚二倍体15%,超二倍体6%,断裂1%;核型分析为62/XY型。  相似文献   
62.
实验用兔10只、绵羊2只、驴3头,分别切除一定面积的腹肌,然后用碳纤维网修补。结果:7只兔和2只绵羊的创口均取第一期愈合,碳纤维网被组织包埋且结合紧密,其间有一薄层炎性反应区;驴的皮肤创口手术后8d愈合,碳纤维网未被包埋,于8~13d经排液孔拉出,30~31d内部组织愈合。实验表明,碳纤维网在兔和绵羊体内1个月不发生变化,组织相容性较好,可作为腹肌缺损的修补材料。在驴只能作为组织修复的支持物。  相似文献   
63.
64.
试验旨在研究泌乳驴的日粮蛋白水平对驴驹生长发育的影响。选取健康、体况良好的5岁龄、胎次(1.9±0.4)胎、体重(240±30) kg、泌乳日期(29±5) d的带驹德州三粉驴24头,分为3个处理组(H、M、L组),饲喂蛋白水平分别为13.18%、12.22%和11.34%的日粮。每个处理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2头驴。正式试验期8周,分为试验前期(1~4周)和试验后期(5~8周)。同时,将24头驴驹跟随母驴相应分为3个处理组,驴驹的公、母比例一致,日龄(29±5) d与体重(48±8) kg相近。所有驴驹除摄取母乳外,补饲数量相同的精补料与粗饲料。试验表明,试验前期泌乳驴的日粮蛋白水平对驴驹日增重无显著的影响(P>0.10);试验后期,随着泌乳驴日粮蛋白水平的增加,驴驹日增重显著增加(P<0.05),饲料转化效率呈一定增加趋势,但对体尺无显著影响(P>0.10)。饲喂泌乳驴高蛋白水平日粮对驴驹血浆中天冬氨酸(Asp)、苏氨酸(Thr)、丝氨酸(Ser)和组氨酸(His)的含量有明显的促进作用。提高泌乳驴的日粮CP水平,对驴驹日增重具有一定促进作用,以12.22%和13.18%的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65.
东阿黑驴是以德州驴为基础群向皮肉兼用型方向选育的新品种,本研究拟在其现有育种方案的基础上,探讨不同育种措施的最优化组合方案,为建立优质、高效的东阿黑驴育种体系奠定基础,为中国驴育种实践提供参考。本研究根据东阿黑驴的生产和育种现状,以选择指数法和基因流动法为基本方法,应用育种规划程序ZPLAN分析东阿黑驴现行育种方案的育种成效,对影响育种成效的各个因素进行优化分析,最终确定优化后的育种方案。结果表明,现行方案在投资规划期内可完成的遗传进展和育种效益分别为271.78和1 123.70元/(头·年),世代间隔为5.24年,每年每个性状遗传进展分别为断奶重提高1.50 kg,18月龄体重提高0.09 kg,初产年龄缩短0.02 d,产犊间隔缩短0.17 d,皮产量增加1.04 kg。对影响育种的因素进行不同水平的组合分析,当群体规模理想状态为30 000头,主动育种群比例为0.5,育种群中种子公驴、测验公驴和种用母驴使用年限为1年,种子母驴使用年限为2年,生产群中公、母驴使用年限为1年时,可获得最大的育种遗传进展和育种效益,分别为320.40和2 945.00元/(头·年),比现行育种方案分别高出17.9%和162.0%。东阿黑驴目前的育种方案没有达到理想育种状态,有较大的改进空间。研究通过对育种主要影响因素的不同水平优化组合,得到了最优的育种方案,使遗传进展和育种效益达到了最大化。  相似文献   
66.
为比较驴乳与马乳、人乳、牛乳及羊乳营养物质组分差异,并了解驴乳目前的开发现状,本研究整理了相关文献并进行总结分析。结果表明:1)驴乳与人乳最接近。相对于牛乳和羊乳,驴乳具有高乳糖、低乳蛋白、低乳脂、钙磷比平衡、VC和VD丰富的特点。溶菌酶含量高是驴乳最大的特点。驴乳中乳清蛋白比例高,且富含对人体有益的n3-PUFA与n6-PUFA。驴乳与马乳较为相近,最大差异在于驴乳蛋白质含量更低,更接近于人乳。而与人乳相比,驴乳最大的不同则在于其更低的乳脂含量。2)驴乳具有抗菌、抗炎、抗氧化、抗肿瘤、防治心血管疾病等生物活性,同时具备良好的加工特性,在各国各民族历史中广泛使用,在民间医用盛行,具有广阔的应用价值和市场潜力。然而,驴乳开发在技术、规模、市场上仍有许多不足,有广泛的发展空间。实现产业规模化,扩大饲养量,提高泌乳量以及尽早地建立健全行业标准是实现驴乳市场潜力需要考虑和解决的问题。综上,驴乳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且生物活性丰富,其市场潜力巨大然而发展相对滞后,其研究、开发与推广有待加强。  相似文献   
67.
为研究驴肉在低温成熟过程中理化特性及抗氧化性能的变化规律,选择10头育肥德州公驴,屠宰后取背最长肌,在0~4℃低温环境下熟化72h,分别在0、1、6、24、48和72h测定驴肉理化指标和抗氧化指标。结果表明,驴肉pH在72h内低温成熟期间发生极显著变化(P0.001),且随着时间的延长呈现显著的一次线性下降(PL0.001),24h显著低于1和6h,24h以后差异不显著;驴肉L*值在72h低温成熟期间有显著差异(P0.001),且随着排酸时间呈现一次线性增加的显著性变化(P_L0.001),a*值在低温成熟期间出现先升高后降低的二次曲线变化规律(P_Q 0.001),a*值在6h时达到最大值,b*值在低温成熟期间差异不显著(P=0.141);驴肉TVB-N和AV值在72h低温成熟期间没有显著变化(P=0.880,P=0.857),符合国家新鲜肉标准;驴肉PV值随着低温成熟时间延长呈现一次线性增加(P_L0.001),24h显著高于0和1h,TBARS含量在低温成熟期间没有显著性差异(P=0.788),-SH含量出现先升高后降低的二次曲线变化(P_Q=0.024),T-AOC、SOD、CAT和GSH-Px呈现相同的一次线性降低的变化规律(P_L0.05),48h后出现显著降低(P0.05)。综上,驴肉在72h低温成熟过程中pH和肉色发生改变,抗氧化性能降低,需要在肉色稳定性以及提高驴肉抗氧化性能方面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68.
69.
青海高原10种草食家畜血红蛋白的比较电泳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采用醋酸纤维素薄膜电泳法对青海高原10种草食家畜的血红蛋白(Hb)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1)牛有三种Hb成分(A、B和C),构成HbA,AB,AC,B和BC五种表型;(2)牦牛有Hb F和S两种成分,构成单一的Hb FS型;(3)双峰驼有三种Hb成分(A,B_1和B_2),构成Hb A-B_1和A-B_1B_2两种表型;(4)梅花鹿和马鹿呈单一的Hb A型;(5)白唇鹿有Hb F和S两种成分,构成单一的Hb PS型;(6)马有Hb A_1和A_2两种成分,构成Hb A_1,Hb A_1~+A_2~-,Hb A_1A_2和Hb A_1~-A_2~+四种表型;(7)驴呈单一的Hb A_2型;(8)绵羊有三种Hb成分(A,B和C),构成Hb A,AB,B和AC四种表型;(9)山羊呈单一的Hb A型;(10)牛Hb B和马Hb A_1成分的相对电泳迁移率最大,双峰驼Hb B_2成分的迁移率最小。  相似文献   
70.
应用无创伤性血液动力流变学技术对35匹健康成年驴和89匹肠阻塞驴的舌色进行了研究,同时探讨了血液动力流变学与家畜舌色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随着舌色由正常→淡红→红舌→暗红的变化,心率PR、微循环半更新时间MRT、微循环平均滞流时闻MST和血液粘度η、总外周阻力TPR均逐渐升高,而每搏心输出量SV、心搏指数 SI、左心搏功指数LVWI、每分心输出量CO、左心有效泵力VPE、心脏指数CI、脉压差PP、血管弹性指数FEK、微循环半更薪率MHR逐渐下降。说明家畜的舌色与血液动力流变学之间存在着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