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0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11篇
林业   6篇
农学   4篇
基础科学   2篇
  11篇
综合类   23篇
农作物   1篇
水产渔业   9篇
畜牧兽医   19篇
园艺   1篇
植物保护   4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6年   1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6 毫秒
31.
试验建立了一种在规则振荡的KBrO3-CH2(COOH)2-Ce(SO4)2-H2SO4化学振荡体系中加入不同浓度的姜黄素,根据体系振幅的变化量与姜黄素浓度之间的关系定量测定姜黄素的新方法,并分析了姜黄素对体系的扰动机理.结果表明:当姜黄素的浓度在2.00×10-6~2.04×10-4 mol/L范围内时,其浓度的对数与体系振幅的变化值存在良好的线性关系,检测限达7.80×10-7 mol/L;利用非线性化学振荡体系对姜黄提取液中姜黄素的含量进行测定,其结果与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一致.因此,非线性化学振荡体系是一种简单快速检测姜黄素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32.
为了寻求和开发新的基于天然产物的杀螨剂,在明确姜黄素具有杀螨活性,且其结构中的双羰基并非杀螨活性关键基团的基础上,设计并合成了15个姜黄素异噁唑和吡唑衍生物,其结构均经红外光谱、核磁共振氢谱和质谱分析确认。生物活性测定结果表明:几乎所有的目标化合物对朱砂叶螨Tetranychus cinnabarinus和柑橘全爪螨Panonychus citri均表现出了比先导化合物姜黄素更优异的触杀活性,其中化合物 4和11 的活性最为突出。处理48 h后,化合物 4 对朱砂叶螨和柑橘全爪螨的LC50值分别为333.0和156.0 mg/L,其毒力是姜黄素的6.35和4.56倍, 11 的LC50值分别为478.4和144.7 mg/L,毒力是姜黄素的4.42和4.92倍;相应地处理72 h后, 4 的LC50值分别为115.0和84.9 mg/L,其毒力是姜黄素的5.02和1.43倍, 11 的LC50值分别为91.0和68.7 mg/L,毒力是姜黄素的6.35和1.77倍。化合物 4和11 可作为进一步开发研究的具有杀螨活性的候选化合物。  相似文献   
33.
乙醇注入法制备姜黄素脂质体工艺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提高姜黄素生物利用度,增加稳定性,促进姜黄素在临床上的应用。【方法】采用乙醇注入法制备姜黄素脂质体,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以包封率为主要指标,优选最佳制备工艺,并观察脂质体形态和粒径特征。【结果】乙醇注入法制备姜黄素脂质体的最佳工艺为:姜黄素用量1.0mg,胆固醇—卵磷脂比例1∶3,磷酸盐缓冲液(PBS)pH6.5、用量20.0mL。制得的姜黄素脂质体包封率为72.32%,平均粒径830nm左右。【结论】采用乙醇注入法制备姜黄素脂质体,工艺简单,易于掌握,且包封率、稳定性较高。  相似文献   
34.
反胶束体系对姜黄素的增溶及其稳定性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乙醇和2种非离子表面活性剂作增溶剂,制备了姜黄素反胶束体系,对姜黄素进行了增溶和稳定性试验.结果表明:在所考察的2种表面活性剂与乙醇的不同配比的反胶束中,对姜黄素增溶最佳配比都是1∶2(表面活性剂:乙醇),而在60℃时,EL-35与乙醇以1:2的配比形成的反胶束对姜黄素的增溶量达到了最大,最大值为34.198 mg·...  相似文献   
35.
运用Gaussian98软件包,采用密度泛函方法,在B3LYP/6—31G基组水平上,对姜黄素晶体结构进行了量子化学计算。根据前线轨道能量和原子净电荷等量化参数,推导出化合物可能的主要活性部位β-二酮的氧原子。  相似文献   
36.
为促进大黄鱼免疫增强剂的开发利用,以大黄鱼为研究对象,在饵料中添加不同剂量的姜黄素,研究其对大黄鱼组织中磷酸酶活力及血清中细胞因子含量的影响。试验设置3个试验组(D1-100 mg/kg、D2-150 mg/kg、D3-300 mg/kg)和1个对照组,并分别在第30天、45天取样并测定组织中磷酸酶活力和血清中细胞因子的含量。结果显示:(1)与对照组相比,当姜黄素的添加量为100 mg/kg时,肝脏、前肠中的ACP活力及鳃、胃、肌肉、肝脏中的AKP活力显著提高(P0.05)。添加量为150 mg/kg时,肌肉、肝脏、前肠中的ACP活力显著提高,鳃、胃、肌肉、肝脏及前肠中的AKP活力显著提高。添加量为300 mg/kg时,除后肠中的ACP、AKP活力及中肠中的AKP活力无显著影响外(P0.05),其余各组织中的磷酸酶活力均显著提高。(2)与对照组相比,姜黄素添加量为100 mg/kg时,仅TNF-α含量显著升高。添加量为150 mg/kg或300 mg/kg时,GM-CSF、IL-2及TNF-α含量均显著提高。3个试验组IFN-γ含量虽与对照组间无显著差异,但2段时间内均呈下降的趋势。综合考虑,以300 mg/kg姜黄素的添加量对大黄鱼各组织中磷酸酶活力及血清中细胞因子的含量的影响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37.
以贵州生姜为原料,采用酶法-微波法联合提取生姜中姜黄色素,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通过正交试验对生姜中提取姜黄色素工艺条件进行优化,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提取得到的姜黄色素进行了定性分析。结果表明,酶法-微波法联合提取生姜中姜黄色素最佳的工艺条件为:酶解p H 6.0,酶解温度60℃,乙醇浓度75%,微波时间10 min,此条件下,姜黄色素的平均提取量为13.91 mg/100 g,酶法-微波法联合提取的姜黄色素提取量比单一的微波法、酶法分别提高14.67%、38.00%。采用高效液相色谱对提取物进行定性分析,通过对比标准品与样品的保留时间,得到所提取姜黄色素中含有脱甲氧基姜黄素和姜黄素两种单体。  相似文献   
38.
采用高脂饲料连续饲喂的方法建立鹌鹑实验性动脉粥样硬化动物模型,选择姜黄素进行干预,观察其对鹌鹑动脉粥样硬化主动脉变化和血脂水平的影响。结果显示,姜黄素可有效对抗内膜增厚和斑块形成,保护动脉血管的正常结构,同时血清TC、TG、LDL-C含量降低,HDL-C水平升高;提示姜黄素可有效改善鹌鹑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发展过程中的动脉硬化程度,并可有效抑制血脂含量,起到调节血脂代谢的作用。  相似文献   
39.
The histiophagous scuticociliate Philasterides dicentrarchi is the aetiological agent of scuticociliatosis, a parasitic disease of farmed turbot. Curcumin, a polyphenol from Curcuma longa (turmeric), is known to have antioxidant and anti‐inflammatory properties. We investigated the in vitro effects of curcumin on the growth of P. dicentrarchi and on the production of pro‐inflammatory cytokines in turbot leucocytes activated by parasite cysteine proteases. At 100 μm , curcumin had a cytotoxic effect and completely inhibited the growth of the parasite. At 50 μm , curcumin inhibited the protease activity of the parasite and expression of genes encoding two virulence‐associated proteases: leishmanolysin‐like peptidase and cathepsin L‐like. At concentrations between 25 and 50 μm , curcumin inhibited the expression of S‐adenosyl‐L‐homocysteine hydrolase, an enzyme involved in the biosynthesis of the amino acids methionine and cysteine. At 100 μm , curcumin inhibited the expression of the cytokines tumour necrosis factor‐alpha (TNF‐α) and interleukin‐1 beta (IL‐1β) produced in turbot leucocytes activated by parasite proteases. Results show that curcumin has a dual effect on scuticociliatosis: an antiparasitic effect on the catabolism and anabolism of ciliate proteins, and an anti‐inflammatory effect that inhibits the production of proinflammatory cytokines in the host. The present findings suggest the potential usefulness of this polyphenol in treating scuticociliatosis.  相似文献   
40.
姜黄色素提取及防腐效果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姜黄色素(Curcumin)的提取工艺和防腐效果。试验表明:用Na2HPO4-柠檬酸缓冲液,在30 g脱脂姜黄粉中加入8倍的水和酶活为800 u/mL的α-淀粉酶液5.0 mL、酶活为300 u/mL的果胶酶液0.5 mL、酶活为30 u/mL的纤维素酶液2.0 mL,用浓度为1 mol/L的盐酸调pH值至4.5,50℃下酶解120 min,再用浓度为1 mol/L的氢氧化钠调pH值至10,浸提60 min过滤。第二、第三次浸提不再加酶,直接加入6倍和5倍的水,用上述同样的方法调节pH值,分别浸提50 min和45 min。三次提取液混合,用浓度为1 mol/L的盐酸调pH值至6.0使姜黄色素沉淀,经离心分离和真空冷冻干燥,姜黄色素得率为5.47%。浓度在0.025%以上的姜黄色素碱水溶液对馒头、豆腐、熟牛肉有良好的防腐效果,浓度在0.05%以上对苹果原汁具有防腐性。姜黄色素经加热煮沸后防腐作用降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