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229篇
  免费   567篇
  国内免费   435篇
林业   864篇
农学   419篇
基础科学   132篇
  525篇
综合类   2765篇
农作物   361篇
水产渔业   373篇
畜牧兽医   989篇
园艺   191篇
植物保护   1612篇
  2024年   23篇
  2023年   166篇
  2022年   277篇
  2021年   280篇
  2020年   285篇
  2019年   306篇
  2018年   227篇
  2017年   270篇
  2016年   288篇
  2015年   283篇
  2014年   435篇
  2013年   375篇
  2012年   521篇
  2011年   505篇
  2010年   400篇
  2009年   421篇
  2008年   359篇
  2007年   407篇
  2006年   392篇
  2005年   303篇
  2004年   284篇
  2003年   211篇
  2002年   194篇
  2001年   154篇
  2000年   143篇
  1999年   110篇
  1998年   92篇
  1997年   74篇
  1996年   78篇
  1995年   69篇
  1994年   42篇
  1993年   51篇
  1992年   45篇
  1991年   44篇
  1990年   34篇
  1989年   24篇
  1988年   23篇
  1987年   13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2篇
  1979年   1篇
  1973年   1篇
  1956年   1篇
  195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82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分析了当前绿色环保的循环冷却水的处理工艺、现状、机理和应用情况,指出了绿色环保型循环冷却水的重要性,以期引起业内的重视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2.
云和雪梨是浙江丽水传统名果,是一系列的砂梨地方品种,具有果大、晚熟和质优的特点。云和雪梨种质资源丰富,初选的优良单株较多,然而由于栽培品种混杂、配套栽培技术和贮藏技术不成熟等原因,云和雪梨品种选育进程和产业发展滞缓,每年的产量不能满足本地消费需求。本文结合文献和实地调查,综述了云和雪梨种质资源评价和研究、品种选育及栽培技术等方面的现状和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为云和雪梨品种选育和产业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3.
稻田土壤养分特性对不同耕作方式的生态响应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为深入了解耕作措施对稻田耕层土壤的作用效果,笔者在前人研究结果的基础上综述了免耕、翻耕等不同耕作方式对稻田土壤物理性质包括容重、孔隙度、团聚体、水分、温度,土壤化学性质如氮、磷、钾、有机质和微量元素含量以及土壤生物学特性包括微生物、酶活性的影响,分析了不同稻作措施的优缺点。最后对稻田耕层的合理调控提出因地制宜,依据当地的气候、土壤条件、栽培模式选择合理的耕作方式;合理轮耕,免耕、翻耕和旋耕交替运作;配施绿肥和有机肥;推行节水稻作模式等建议。  相似文献   
54.
研究一种国外野生沉香乙醚提取物的生物活性并分析其化学成分,为国外野生沉香的进一步研究和开发利用 提供一定的基础。采用乙醚浸提法提取沉香,对提取物分别用 MTT 法、Ellman 法、pNPG 法和贝曼漏斗法进行细胞毒、 乙酰胆碱酯酶抑制、α-葡萄糖苷酶抑制和杀全齿复活线虫活性测试,利用 GC-MS 分析提取物化学成分。结果表明,该 提取物对 5 株人体肿瘤细胞、乙酰胆碱酯酶、α-葡萄糖苷酶和全齿复活线虫均表现出一定的生物活性。GC-MS 检测鉴 定了其中的 26 个化合物,相对含量为 57.39%,包括 23 个倍半萜类成分,相对含量为 56.72%,1 个 2-(2-苯乙基)色酮 类成分,相对含量为 0.35%。本次对此种国外野生沉香的生物活性和化学成分研究,发现沉香乙醚提取物具有杀线虫 的活性,为更好地开发沉香的药用价值提供了一定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5.
为了分离利用高效植物病害生物防治菌株,从广东药用植物金丝皇菊根部分离获得一株木霉菌株Tk1。经过形态观察、rDNA-ITS和EF-1α序列分析明确其为拟康宁木霉Trichoderma koningiopsis。用平板对峙培养法测定,该菌株对金丝皇菊枯萎病菌(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和柑橘炭疽病菌(胶胞炭疽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的抑制率分别为68.5%和77.1%,且在后期能完全覆盖或部分覆盖病原真菌。其无菌发酵液对金丝皇菊枯萎病菌的抑制率为45.55%。该菌株营养生长和产孢的最适碳源分别为乳糖和葡萄糖,最适氮源是酵母膏;在pH 4~11的培养基上均可生长、产孢,最适pH为7;12 h交替光照条件下菌丝的生长速度最快,全光照条件下产孢数量最大;该菌株的致死温度为73℃处理10 min。  相似文献   
56.
为探讨不同生物菌剂在烤烟上的施用效果,选取烤烟品种秦烟96和豫烟6号为材料,设计了对照(T1)、生物菌剂A(T2)、生物菌剂B(T3)、生物菌剂C(T4)、生物菌剂D(T5)和生物菌剂E(T6)6个处理,于2016年在河南省洛阳市(旱作烟区)和驻马店市(雨养烟区)进行了田间试验,研究了施用生物菌剂对烤烟叶片生理特征及钾、氯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生物菌剂处理与对照相比烤烟叶片中可溶性糖的含量增加了0.38%~1.43%,丙二醛(MDA)含量降低了0.3~7.36μmol·g~(-1)。除雨养烟区T5处理外,与对照相比,施用生物菌剂处理烤烟叶片过氧化氢酶(CAT)活性、超氧化物岐化酶(SOD)活性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分别提高2.1~26.2μmol·min~(-1)·g~(-1),0.6~40 U·g~(-1)和546~2 531 U·g~(-1)。中部叶养分分析表明,施用生物菌剂处理在移栽后45 d(除雨养烟区T4处理外)全钾含量提高了0.42%~1.32%,移栽后60 d提高了0.03%~1.00%。从经济性状看,与对照相比,雨养烟区T3处理产值和上等烟比例分别增加14 708元·hm~(-2)和23.1%,旱作烟区T2处理产值和上等烟比例分别增加7 849元·hm~(-2)和13.7%。化学成分分析表明,雨养烟区T3处理和旱作烟区T2处理烟叶钾含量平均分别提高0.40%和0.57%,施用生物菌剂处理使烟叶化学成分更加协调。  相似文献   
57.
Asterosaponins are a class of steroid oligoglycosides isolated from starfish with characteristic structures and diverse biological activities. In this review, we have attempted to combine the most important data concerning asterosaponins and give a list of these secondary metabolites with their structural peculiarities. The purpose of this review is to provide a brief but as complete as possible principal information about their chemical structures, taxonomic distribution in the marine environment, distribution in different geographical areas and depths, some properties, biological activities, and functions. Some other rare steroid metabolites from starfish, closely related in structures and probably biogenesis to asterosaponins, are also discussed.  相似文献   
58.
龙须藤Bauhinia championii在医用方面已证实具有良好的抗菌、消炎作用,但其在农用方面的活性研究还鲜有报道。本研究分别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和种子生物测定法,首次测定龙须藤茎皮甲醇提取物及分离组分对6种农业有害真菌和单、双子叶两种植物的生物活性。结果表明,龙须藤甲醇浸提物对水稻稻瘟病菌Magnaporthe oryzae有一定的抑制效果,对油菜Brassica napus和稗草Echinochloa crusgalli的根芽均没有抑制作用。但其甲醇浸提物中分离的大部分组分对供试病原菌和植物的根芽都表现出一定抑制作用。杀菌活性方面:10号组分对西瓜枯萎病菌Fusarium oxysporum和番茄早疫病菌Alternaria solani的抑制效果最好,抑制率分别达到80.0%和78.0%,除草活性方面:1~3号组分对油菜根的抑制率较高,达到50%以上,2号组分对稗草根的抑制效果最好,达到68%。可见,龙须藤茎皮提取物中含有具有良好杀菌活性和除草活性的物质。  相似文献   
59.
星天牛Anoplophora chinensis Forster为亚洲本土的林木钻蛀性害虫,近年来已入侵到一些欧洲国家,被列为重要的国际检疫对象。本文综述了国内外有关星天牛的自然天敌种类及其人工利用的研究进展。我国古代曾用黄猄蚁Oecophylla smaragdina Fabricius防治危害柑橘树的星天牛,近年来开展了野外释放天敌昆虫花绒寄甲Dastarcus helophoroides Fairmaire成虫和卵卡防治星天牛的实践,都取得了较好的防治效果。川硬皮肿腿蜂Sclerodermus sichuanensis Xiao对星天牛低龄幼虫具有一定的控制作用,天牛卵长尾啮小蜂Aprostocetus fukutai Miwa&Sonan显示出了良好的生物防治利用前景,在意大利对星天牛的卵寄生率最高达72%。一些欧洲本地拟寄生蜂种类,如柄腹茧蜂Spathius erythrocephalus Wesmael也可寄生入侵当地的星天牛自然种群。此外,利用昆虫病原微生物控制星天牛,也具有较好的防治前景,如用布氏白僵菌Beauveria brongniartii Petch制成的无纺布菌条已经在日本开发成为一种商品,真菌侵染可引起天牛高致死率。昆虫病原线虫夜蛾斯氏线虫Steinernema feltiae Filipjev和小卷蛾斯氏线虫S.carpocapsae Weiser也具有作为生物杀虫剂用于控制星天牛幼虫的开发前景。本文还讨论了目前星天牛生物防治中存在的不足及其原因,展望了今后研究的重点和方向。  相似文献   
60.
 为了探究不同年代的大丽轮枝菌(Verticillium dahliae Kleb.)菌株生物学特性和遗传多样性方面的差异,本文以我国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主产棉区6个省的不同年代大丽轮枝菌菌株为研究对象,观察培养性状,测定致病类型(致病力、落叶型),同时采用ISSR指纹图谱分析其遗传多样性。结果显示,不同年代大丽轮枝菌之间菌丝生长速率无显著差异,但菌核型菌株所占比例有减少趋势;2007~2009年和2017年的菌株全部为落叶型菌株,而1983~2000年的菌株中落叶型菌株仅占28.6%,表明随着年代的推移,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的落叶型菌株所占比例呈上升趋势;不同年代菌株之间致病力存在显著差异,1983~2000年、2007~2009年和2017年的菌株中强致病力类型菌株分别占21.4%、25.0%和38.9%,仅有的5株弱致病力类型菌株均为1983~2000年的菌株;与2000年后的菌株相比,1983~2000年的菌株,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为0.205 1,Shannon信息指数为0.299 0,表现出更丰富的多样性,利用NTSYS软件和Structure软件对ISSR指纹图谱进行聚类分析,两种方法均将所有供试菌株分为4个类群,且聚类结果与致病力和不同年代之间均具有一定的相关性,与地理来源无明显相关性。本研究结果表明,过去30年间我国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棉田黄萎病菌落叶型和强致病力类型菌株所占比例逐渐升高,且不同年代和不同致病力的菌株在遗传上有差异,为进一步探究大丽轮枝菌的遗传与进化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