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研究一种国外野生沉香乙醚提取物的生物活性并分析其化学成分,为国外野生沉香的进一步研究和开发利用提供一定的基础。采用乙醚浸提法提取沉香,对提取物分别用 MTT 法、Ellman 法、pNPG 法和贝曼漏斗法进行细胞毒、乙酰胆碱酯酶抑制、α-葡萄糖苷酶抑制和杀全齿复活线虫活性测试,利用 GC-MS 分析提取物化学成分。结果表明,该提取物对 5 株人体肿瘤细胞、乙酰胆碱酯酶、α-葡萄糖苷酶和全齿复活线虫均表现出一定的生物活性。GC-MS 检测鉴定了其中的 26 个化合物,相对含量为 57.39%,包括 23 个倍半萜类成分,相对含量为 56.72%,1 个 2-(2-苯乙基)色酮类成分,相对含量为 0.35%。本次对此种国外野生沉香的生物活性和化学成分研究,发现沉香乙醚提取物具有杀线虫的活性,为更好地开发沉香的药用价值提供了一定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3种越南产沉香的GC-MS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感观评价和化学成分方面,对越南红土沉香与越南黄熟香、吊口沉香以及报道的奇楠沉香和普通沉香进行比较,结果发现:红土沉香木心为紫褐色;与报道的奇楠沉香比较,奇楠沉香油脂丰富,易于切割成卷,而红土沉香油脂含量不高(6.16%),较硬,不易切割。采用GC-MS技术分析越南红土沉香、黄熟香和吊口沉香乙醚提取物的化学成分和相对含量,发现红土沉香油脂中2-(2-苯乙基)色酮和2-[2-(4-甲氧基)苯乙基]色酮的相对含量之和高达51.57%,其油脂的成分组成与奇楠沉香油脂接近,而黄熟香和吊口沉香中二者相对含量之和分别为0.77%和0.78%。说明红土沉香是介于普通沉香与奇楠沉香之间,质量更接近于奇楠沉香。  相似文献   

3.
奇楠沉香中2-(2-苯乙基)色酮的GC-MS分析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乙醚浸提法提取奇楠沉香样品,并应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技术分析测定其中的化学成分及相对含量,鉴定了11个化合物。同时采用柱色谱技术对该乙醚提取物进行分离纯化得到单体化合物1~6,其结构通过核磁共振等波谱技术鉴定为2-(2-苯乙基)色酮类化合物。通过质谱比对,将GC-MS分析中未能鉴定的5个含量较高的成分分别鉴定为化合物2~6。样品中2-(2-苯乙基)色酮类化合物的相对含量达到63.62%,表明奇楠沉香富含2-(2-苯乙基)色酮类化合物。探讨了2-(2-苯乙基)色酮类化合物的质谱裂解规律,有  相似文献   

4.
采用整树结香法诱导健康白木香树结香,并根据树体受伤后木材的颜色形态特征将木材分为腐烂层、沉香层和白木层,运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技术分别对三层的乙醚提取物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层化学成分的种类和相对含量上有明显差异。沉香层与腐烂层的2-(2-苯乙基)色酮类成分总相对含量都很高,腐烂层的色酮类成分相对含量(70.25%)高于沉香层(60.08%),但沉香层的色酮种类(14个)比腐烂层(10个)多;倍半萜类成分在沉香层和腐烂层中的相对含量均较低,沉香层的倍半萜类成分相对含量(5.75%)略高于腐烂层(3.75%),而腐烂层的倍半萜个数(11个)略多于沉香层(8个)。白木层则以甾体类化合物为主,没有检出色酮类和倍半萜类成分。  相似文献   

5.
采用乙醚超声法提取8份沉香样品的挥发油,并应用GC-MS分析测定其化学成分及相对含量,共鉴定了121个化合物,主要由倍半萜类(64个)、色酮类化合物(25个)组成,此外还有一些芳香性化合物、甾体类化合物等。通过比较8份沉香样品中的特征性成分及其含量,对不同方法所结沉香的品质进行评价,其中火烙打洞法所产沉香比冷铁打洞法和常规打洞法所产沉香质量好。  相似文献   

6.
为了研究红树林来源真菌Xylaria sp. HNWSW-2的次生代谢产物及其生物活性,综合利用多种色谱技术对该菌株发酵产物进行分离纯化,结合波谱学与理化常数分析进行化合物结构鉴定,分别采用液体浸泡法和Ellman比色法对化合物的全齿复活线虫致死活性和乙酰胆碱酯酶抑制活性进行测试。从Xylaria sp. HNWSW-2发酵产物乙酸乙酯萃取物中分离鉴定了7个异香豆素类化合物,分别为 (S)-(+)-8-O-methylmellein (1),(3S,4S)-(+)-4-hydroxy-8-O- methylmellein (2),(3S,4R)-(+)-4-hydroxy-8-O-methylmellein (3),(3S,4S)-(+)-4-hydroxymellein (4),(3S,4R)-(+)-4- hydroxymellein (5),(3R,4R)-(-)-4-hydroxy-5-methylmellein (6)和(3R,4S)-(+)-4-hydroxy-5-methylmellein (7)。其中,化合物1具有较强全齿复活线虫致死活性,化合物1~3、6和7具有一定的乙酰胆碱酯酶抑制活性。本研究首次发现化合物(S)-(+)-8-O-methylmellein具有较强的抗线虫活性,为相关杀线虫药物的研发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以桦褐孔菌多糖为研究对象,进行桦褐孔菌多糖饮料的制备并进行感官评价,对所得饮料进行DPPH清除实验、ABTS清除实验的抗氧化活性研究和α-葡萄糖苷酶、α-淀粉酶的降糖活性研究以及乙酰胆碱酯酶、丁酰胆碱酯酶的酶抑制活性研究。结果表明,桦褐孔菌多糖饮料整体感官评价分数较好,该多糖饮料的DPPH清除率、ABTS清除率、α-葡萄糖苷酶、α-淀粉酶以及乙酰胆碱酯酶的抑制率在一定范围内均随多糖饮料浓度的增大而活性增强,表现出较好的体外抗氧化能力和降糖水平。  相似文献   

8.
采用乙醚浸提法提取了4种奇楠沉香样品(海南产白奇楠、海南产紫奇楠、海南产绿奇楠和越南产绿奇楠),4个样品的得率分别为:20.3%、27.6%、48.0%、40.2%。应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技术分析测定4个样品乙醚提取物的化学成分及相对含量,从4种奇楠沉香中共鉴定了37个化合物,其中倍半萜类化合物共20个,据报道有香味描述的有7个;2-(2-苯乙基)色酮类化合物11个,在海南产白奇楠、海南产紫奇楠、海南产绿奇楠和越南产绿奇楠乙醚提取物中相对含量分别达到74.55%、95.59%、93.90%、89.57%,其中,化合物2-(2-苯乙基)色酮和化合物2-[2-(4-甲氧基苯)乙基]色酮在这4种奇楠中相对含量之和分别达到了66.47%、82.09%、84.71%、71.98%。结果表明,奇楠沉香乙醚提取物中含少量的多种骨架类型的芳香倍半萜,富含2-(2-苯乙基)色酮类化合物,特别是化合物2-(2-苯乙基)色酮与2-[2-(4-甲氧基苯)乙基]色酮。  相似文献   

9.
本文采用平板分离法从沉香样品中分离得到一株真菌 HNWSW-20,从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上鉴定其为曲霉菌(Aspergillus sp.),并利用多种色谱技术对其次生代谢产物进行分离纯化,根据波谱数据和理化性质鉴定其化合物结构为:2?,3?-dihydrosorbicillin(1),sorbicillin(2),2,3-二氢-2-(1-丙烯)-6,8-二甲基-7-羟基-色酮(3),邻苯二甲酸二丁酯(4),7-羟基-异苯并呋喃-1(3H)-酮(5)二十烷酸甲酯(6);分别采用 Ellman 比色法和 pNPG 法测定化合物的乙酰胆碱酯酶抑制活性和 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结果显示上述化合物 1、2、4 具有乙酰胆碱酯酶抑制活性,而化合物 1、3、5 具有 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本文中化合物 1~2 为首次从曲霉属中分离得到,并首次报道具有乙酰胆碱酯酶和 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  相似文献   

10.
人参挥发油成分的GC-MS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用索氏提取法乙醚提取人参挥发油化学成分的GC-MS分析,确定化学成分的种类及相对含量。方法采用乙醚为溶剂用索氏提取法提取人参中的挥发油(即人参的脂溶性成分),用面积归一化法测定各组分的体积分数,并采取气质联用(GC-MS)对挥发油进行鉴定及含量测定。结果鉴定了71个化合物,主要为脂肪酸和酯、挥发油。结论乙醚提取人参,得到的化合物经知网、万方数据库查询,在人参挥发油中未见报道的有23种。  相似文献   

11.
为进一步研究国产人工打洞法所结沉香中的化学成分,本研究采用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半制备高效液相等色谱方法从其乙酸乙酯萃取物中分离纯化得到2个单体化合物。根据核磁共振(NMR)、质谱(MS)等波谱数据分别鉴定为2-(2-苯乙基)色酮二聚体(+)-3′,3′′′-dihydroxy-4′,4′′′-dimethoxyaquisinenone G (1)和aquilasinenone F (2),其中化合物1为新化合物。抗氧化活性测试结果表明,化合物1和2都对DPPH自由基具有一定的清除能力,其中化合物2的IC50 值为(64.6±1.6)mol/L,阳性对照为L(+)-抗坏血酸。  相似文献   

12.
对杧果皮乙醇提取的乙酸乙酯萃取物进行抑菌性测定。离体抑菌活性测定结果表明,乙酸乙酯萃取物对小麦纹枯和水稻纹枯等病原菌具有很强的抑菌活性;硅胶柱层析及生物活性测定结果表明,正己烷∶乙酸乙酯∶无水甲醇为 60∶40∶20(v∶v∶v)时对抑菌成分的分离效果最好;化学定性分析结果表明,对水稻纹枯病菌抑菌最强的(11~13)组段的化学成分主要为酚类、黄酮类和有机酸等物质,但具体是那一类物质起作用还需要进一步分离纯化和鉴定。  相似文献   

13.
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对苦丁茶超声辅助不同有机溶剂(乙醇、乙酸乙酯、石油醚)提取物及超临界CO2萃取物的体外抗氧化活性(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羟基自由基清除活性、超氧阴离子自由基清除活性和ABTS +自由基清除能力)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苦丁茶不同提取物DPPH清除能力和超氧阴离子自由基清除活性依次为:超声-乙醇提取物>超临界CO2萃取物>超声-乙酸乙酯提取物>超声-石油醚提取物,羟基自由基和ABTS +自由基清除能力依次为:超声-乙醇提取物>超声-乙酸乙酯提取物>超临界CO2萃取物>超声-石油醚提取物。GC-MS结果显示,苦丁茶不同提取物中主要有5类物质,共有49种化学成分,7种共有成分。  相似文献   

14.
In the present study, acetylcholinesterase (AChE), butyrylcholinesterase (BChE), and tyrosinase inhibitory and antioxidant activities of the fruit and leaf extracts of Melia azedarach L. (Meliaceae) of Turkish origin were evaluated. Enzyme inhibitory activity of the extracts was tested in vitro using ELISA microplate reader. Antioxidant activity of the extracts was tested using 2,2-diphenyl-1-picrylhydrazyl (DPPH) radical scavenging, ferrous ion-chelation, and ferric-reducing antioxidant power (FRAP) assays. Phenolic composition of the extracts was elucidated by 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HPLC) and fatty acid compositions of the fatty oils of the fruits and leaves were elucidated by 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 (GC-MS). The ethyl acetate extract from the leaves showed the highest inhibition against AChE (33.63 ± 1.40%) and BChE (92.89 ± 3.05%). The methanol extract from the leaves exerted the best antioxidant activity in DPPH radical scavenging and FRAP assays, while the ethyl acetate extracts of the fruits and leaves had the most notable effect in metal-chelation assay.  相似文献   

15.
为了了解一种国外沉香中的2-(2-苯乙基)色酮类化合物,采用多种色谱分离技术从该沉香的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6个化合物,通过波谱学方法分别鉴定为:6-羟基-8-氯-2-[2-(4°-羟基苯基)乙基]色酮(1),6-羟基-2-[2-(3°-甲氧基-4°-羟基苯基)乙基]色酮(2),6-羟基-7-甲氧基-2-[2-(4°-羟基苯基)乙基]色酮(3),沉香四醇(4),5α,6β,7β,8α-四羟基-2-[2-(4°-甲氧基苯基)乙基]-5,6,7,8-四氢色酮(5)和6-羟基-2-[2-(3°-甲氧基-4°-羟基苯基)乙烯基]色酮(6)。化合物1为新的2-(2-苯乙基)色酮。对化合物2~6的细胞毒活性测试结果表明,化合物6对5株人体肿瘤细胞均表现出一定活性,其中对人慢性髓原白血病细胞K562和人肝癌细胞BEL-7402具有显著抑制活性,半数抑制浓度(IC50)为2.87和 4.75 μg/mL,化合物2、3、5对5株人体肿瘤细胞表现出中等活性,IC50范围为9.91~45.38 μg/mL。  相似文献   

16.
采用液-液分配法对圆滑番荔枝叶乙醇提取物进行萃取分离,得到石油醚、三氯甲烷、乙酸乙酯等不同萃取组分。采用生长速率法测定不同萃取组分对胡椒瘟病菌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乙酸乙酯萃取组分对胡椒瘟病菌的抑制作用最强,其中20 mg/mL乙酸乙酯萃取组分对胡椒瘟病菌菌丝生长的抑制率达到74.43%,具有较好的抑菌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