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55篇
  免费   54篇
  国内免费   139篇
林业   8篇
农学   10篇
基础科学   1篇
  18篇
综合类   348篇
农作物   2篇
水产渔业   5篇
畜牧兽医   1046篇
园艺   4篇
植物保护   6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16篇
  2021年   34篇
  2020年   43篇
  2019年   55篇
  2018年   23篇
  2017年   29篇
  2016年   54篇
  2015年   71篇
  2014年   68篇
  2013年   73篇
  2012年   121篇
  2011年   98篇
  2010年   86篇
  2009年   77篇
  2008年   48篇
  2007年   100篇
  2006年   88篇
  2005年   65篇
  2004年   50篇
  2003年   44篇
  2002年   25篇
  2001年   28篇
  2000年   20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16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15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2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2篇
  1976年   1篇
  1975年   2篇
  195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34 毫秒
51.
肉鹅H5亚型禽流感疫苗免疫效果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选用H 5亚型禽流感油乳剂灭活疫苗(H 5N 1,R e1株)对马岗鹅作首免日龄、免疫次数与免疫剂量的免疫试验。结果表明,雏鹅在7、14或21日龄作1次免疫均产生免疫应答,其中14与21日龄免疫组免疫后第5周抗体水平均达4 log2以上,抗体动态变化均值与峰值均高于7日龄免疫组2~3个滴度。用0.5、1和2 m l/只3个剂量对14日龄雏鹅的免疫试验中,0.5m l组抗体水平上升过程缓慢,免疫后4周抗体水平才达4 log2以上,1与2 m l组在免疫1周后上升速度较快,免疫后2周即达4 log2以上,抗体水平相近,但2 m l免疫组免疫后5~7周抗体水平均低于1 m l免疫组。说明接种剂量为1或2 m lH 5N 1油苗比接种0.5 m l的免疫效果好,尤以1 m l免疫剂量效果最好。雏鹅在7、14日龄或14、21日龄作2次免疫和7、14、21日龄作3次免疫,首免后抗体上升速度快,各检测点抗体水平均值相近,均在首免后3周达到4 log2以上,4~5周达6 log2以上,4~7周的抗体水平均高于14日龄1次免疫组,且提前2周达到4 log2以上,说明2次、3次免疫组的抗体水平高于1次免疫组,而2次与3次免疫组的抗体水平无明显差异。以上结果说明,在肉鹅生产的禽流感免疫中,选择以14日龄首免0.5 m l/只,21日龄2免接种1 m l/只可取得较为理想的免疫效果。  相似文献   
52.
禽流感抗原快速检测试纸条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应用胶体金标记技术(Immunogold Labelling Technique)与免疫层析技术,在玻璃纤维膜和硝酸纤维膜的检测线(T)和对照线(C)上分别喷上胶体金AIV单克隆抗体(Ab2)偶联物和AIV单克隆抗体(Ab2)-羊抗鼠IgG多克隆抗体,制成禽流感抗原检测试纸条。用该试纸检测“AIV琼扩抗原”、“AIV H5N1抗原”、“AIV H7N1抗原”、“AIV H9N1抗原”均显阳性,而对禽源性的其它病毒抗原均显阴性;本试纸与韩国产“禽流感检测试纸条”同时检测相同的样品,结果完全一致,且具有很好的线性(敏感度),是一种微量、特异、快速、简便和结果容易判定的新的检测方法,可作为检测机构和养禽场检测初筛禽流感时使用。  相似文献   
53.
根据GenBank已公布的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nfectious bronchitis virus,IBV)株S1基因序列及pPIC9K表达载体序列,设计1对IBV S1基因表达片段的PCR引物,用RT-PCR方法扩增出长度为1 566 bp IBV S1基因表达片段,5′端不含信号肽序列,3′端添加了终止密码子。用限制性内切酶SnaB和Not将S1基因和载体pPIC9K酶切回收后连接,构建了重组表达载体pPIC9K-S1。用限制性内切酶Bgl将表达质粒pPIC9K-S1线性化,然后用电转化的方法导入毕赤酵母GS115,在MD平板上生长的转化子经过PCR鉴定和表型筛选后,获得了整合型阳性重组菌株GS115/pPIC9K-S1 His Muts。将重组菌株在1%甲醇中进行诱导分泌表达,并对表达产物进行SDS-PAGE、Western blot分析。结果显示,IBV S1基因在毕赤酵母中成功获得了表达,表达蛋白的分子量约为76 000,能与IBV阳性血清特异性结合,表达的蛋白占上清中总蛋白量的12.5%。  相似文献   
54.
为了克隆禽腺联病毒(Avian adeno-associated virus,AAAV)全基因组用于构建基因转移载体研究,以鸡胚致死孤儿病毒(CELO)作为辅助病毒与AAAV共接种SPF鸡胚进行AAAV的增殖,将AAAV约4.7kb双链基因组DNA与pCR2.1载体连接,构建了含AAAV全基因组的重组质粒pAAAV并进行了测序。序列分析表明,AAAV YZ-1株的基因组为4684bp,两端具有141bp的末端倒置重复序列和Rep蛋白结合位点特征序列,与GenBank中收录的AAAV DA-1株和VR-865株的核苷酸序列同源性分别为95.0%和92.2%。将pAAAV质粒转染CELO病毒感染的鸡胚肝细胞系,获得了感染性AAAV病毒粒子,结果证明克隆的AAAV基因组中存在与病毒复制和包装相关的正确关键序列,可用于重组AAAV载体的构建。  相似文献   
55.
为研究双顺反子DNA疫苗对禽流感病毒(AIV)的保护作用,将H5和H7亚型AIV的HA基因克隆到同一表达栽体上,构建了双顺反子HA基因表达质粒pCI—H5HA—H7HA。以此质粒肌注免疫4周龄SPF鸡,首次免疫后3周加强免疫,同时设pCI—H5HA和pCI—H7HA联合免疫组及空白对照组,每周采血用微量血凝抑制法检测HI抗体。加强免疫后3周分别以100LD50的高致病力禽流感病毒(HPAIV)A/Goose/Guangdong/1/96(H5N1)和A/FPv/Rostock/34〈(H7N1)进行致死性攻击。结果显示各免疫组均可刺激鸡体产生H5、H7特异性抗体,pCI—H5HA—H7HA诱导产生的抗体对H5N1和H7N1的攻毒保护分别为50%和10%,而pCI—H5HA和pCI—H7HA联合免疫的攻毒保护均为70%。表明双顺反子质粒可诱导鸡产生较好或一定的保护,但免疫效果不够理想,推测与DNA的摄取及其体内表达有关,可望通过调整DNA疫苗的多种因素提高免疫效果。  相似文献   
56.
对鸡O2血清型致病性大肠杆菌1型菌毛fimI基因进行了扩增并与国外同源菌株基因序列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两者核苷酸同源性达98.42%,预测氨基酸顺序同源性达98.92%。fimI基因的预测氨基酸序列中仅第46位氨基酸由ALA变为THR,第76位氨基酸由SER变为ALA,其余核苷酸的变化未影响氨基酸的翻译,推测,这种改变是由分离株的差异所引起的。  相似文献   
57.
经RT-PCR扩增了禽流感病毒A/PFV/Restock/1/34(H7N1)1.7kbHA基因的cDNA,将其克隆到pMD18-T中并测序。在去除编码HA信号肽的核苷酸序列后,亚克隆到杆状病毒转移载体pBlueBacHis,筛选到重组质粒命名为pBlueBacHisH7HA,测序正确后与线性化的杆状病毒DNA(Bac-N-Blue^TMDNA)共转染sf9昆虫细胞,挑取蓝色蚀斑,经三轮蚀斑纯化,获得数株重组杆状病毒rpBlueHisH7HA。提取重组病毒DNA,经PCR证明目的基因片段已插入到杆状病毒基因组中,血凝实验、SDS-PAGE和Western blot实验结果表明HA基因在重组杆状病毒感染的HFive细胞中获得了表达。  相似文献   
58.
中国禽流感诊断技术和疫苗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介绍了我国在禽流感诊断技术和疫苗研制方面的一些新技术、新成果,新特点和新思路,分析比较了目前建立的诊断方法和各类疫苗,从整体上展示了我国禽流感诊断技术和疫苗研究状况,对了解和掌握禽流感研究动态,优化禽流感监测手段,调整禽流感防疫策略等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9.
禽流感病毒分子生物学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禽流行性感冒(av ian in fluenza,A I,简称禽流感)是由A型禽流感病毒(av ian in fluenza v irus,A IV)引起的禽类烈性传染病。作为被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 IE)定为A类的传染病,A I不仅给世界养禽业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而且对人类健康和生命安全构成了严重威胁。因此,A I已经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国内外学者也对其进行了大量研究。作者从病原基因组及其编码的蛋白质、致病力、变异性以及对人类感染A IV的分子机制等角度就A IV的分子生物学研究作一综述,为防制A I提供理论基础,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人类禽流感的防治措施,加深人们对A I的认识。  相似文献   
60.
应用H5N2和H5N12种类型禽流感油乳灭活疫苗分别免疫鹅群,观察比较了二者对H5N1型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的攻毒保护效力。结果表明,在同等剂量免疫条件下,从发病率、死亡率和泄殖腔排毒规律3项指标综合评价来看,H5N1灭活苗水禽免疫组对高致病性禽流感H5N1流行株攻毒的保护效率较H5N2灭活苗理想,且水禽禽流感母源抗体对灭活苗免疫具有一定的干扰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