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篇
  免费   0篇
林业   1篇
农学   3篇
综合类   8篇
畜牧兽医   5篇
植物保护   4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篇
  2003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23种紫花苜蓿不同品种及器官间化感活性差异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罗小勇  孙娟 《草业学报》2012,21(2):83-91
以生菜和小麦为受体,采用琼脂混粉法对23个紫花苜蓿品种不同器官的化感作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23种紫花苜蓿的根、茎、叶3种器官在1 g/L的粉末添加浓度下均不同程度的抑制了生菜和小麦幼苗的生长,且对胚根(或种子根)的抑制作用高于对胚轴(或胚芽鞘)的抑制,受体植物间生菜的敏感性显著高于小麦。各品种对生菜的综合化感活性相对较高的有WL324、敖汉、甘农1号和甘农4号,对小麦相对较高的有甘农1号、甘农3号、甘农4号和公农1号。各器官间对2种受体植物幼苗生长的抑制作用有明显的差异,但总体上以根的活性最高,叶次之,茎最低。  相似文献   
12.
乌桕不同器官除草活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10 g/L的浓度下,乌桕不同器官粉末对生菜和小麦幼苗的生长均有较高的抑制活性,且以叶器官活性最高,果实最低。而叶在0.1~10.0 g/L的不同浓度下对夏至草、反枝苋、生菜、荠菜、小麦和黄瓜幼苗的生长具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且抑制活性随浓度的增加而提高,其中以夏至草的敏感性最高,而黄瓜最低。  相似文献   
13.
Background: Distance-dependent individual-tree models have commonly been found to add little predictive power to that of distance-independent ones. One possible reason is plasticity, the ability of trees to lean and to alter crown and root development to better occupy available growing space. Being able to redeploy foliage (and roots) into canopy gaps and less contested areas can diminish the importance of stem ground locations. Methods: Plasticity was simulated for 3 intensively measured forest stands, to see to what extent and under what conditions the allocation of resources (e.g., light) to the individual trees depended on their ground coordinates. The data came from 50 x 60 m stem-mapped plots in natural monospecific stands of jack pine, trembling aspen and black spruce from central Canada. Explicit perfect-plasticity equations were derived for tessellation-type models. Results: Qualitatively similar simulation results were obtained under a variety of modelling assumptions. The effects of plasticity varied somewhat with stand uniformity and with assumed plasticity limits and other factors. Stand-level implications for canopy depth, distribution modelling and total productivity were examined. Conclusions: Generally, under what seem like conservative maximum plasticity constraints, spatial structure accounted for less than 10% of the variance in resource allocation. The perfect-plasticity equations approximated well the simulation results from tessellation models, but not those from models with less extreme competition asymmetry Whole-stand perfect plasticity approximations seem an attractive alternative to individual-tree models.  相似文献   
14.
在酶标SPA(金色葡萄球菌A蛋白)的DotBlotImmunoasay(免疫斑点试验)中,SPA能与鸭血清中IgG分子Fc段结合。这一点,在国内外尚未见报道。用酶标SPA的DotBlotImmunoassay、DotBlotELISA及鸡胚中和试验,分别对DHV(鸭肝炎病毒)A毒株、及已知的I型DHVR毒株,进行交叉试验的结果一致。该试验以及病毒粒子的电镜观察,进一步表明,我们培育的优良鸭肝炎弱毒株A66确系I型DHV。  相似文献   
15.
碧桃不同器官除草活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生菜、黄瓜、反枝苋、苘麻、小麦和稗草为受体植物,采用琼脂混粉法在室内测定了碧桃不同器官的除草活性。结果表明:碧桃的不同器官粉末在10 g/L的添加浓度下对各受体植物幼苗的生长均具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且普遍对胚根(或种子根)生长的抑制效果高于对胚轴(或胚芽鞘)生长的抑制。其中,根器官对所有的受体植物均具有很高的抑制活性,而其他器官只对反枝苋和生菜显示了很高活性。  相似文献   
16.
以‘鲲旱2号’成熟胚为外植体,通过农杆菌介导法将抗虫基因PPA导入旱稻愈伤组织中,以期获得抗虫转基因旱稻植株。对影响愈伤组织诱导效果的2,4-D浓度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当2,4-D浓度为2mg/L时,愈伤组织诱导效果最佳。对获得的转化植株进行PCR检测证明PPA基因已成功整合到旱稻基因组DNA。对阳性植株的后代喷施0.8mg/mL除草剂检测表明,转基因植株后代具有良好的除草剂抗性。  相似文献   
17.
16种园林植物不同器官的化感活性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研究目的】 测定16种园林植物不同器官对受体植物生菜和反枝苋的化感活性;【方法】琼脂混粉法;【结果】在10 g?L-1的粉末添加浓度下,所有的供试植物器官粉末均对两种受体植物幼苗的生长产生了明显的抑制作用,且对胚根生长的抑制明显高于对胚轴生长的抑制。其中观赏桃的茎、桑树的根、紫叶小蘖的叶、金银木的果实、鸢尾的叶以及复羽叶栾树的花等器官表现出的活性最高。【结论】结果表明上述植物器官具有高化感活性。  相似文献   
18.
大花金鸡菊不同器官除草活性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为了明确大花金鸡菊不同器官的除草活性,给进一步开展活性化合物的研究提供依据,以生菜、反枝苋、苘麻、小麦和稗草为受体植物,采用琼脂混粉法进行了室内除草活性的测定.结果表明,大花金鸡菊的不同器官粉末在10 g·L-1的添加浓度下对各受体植物幼苗的生长均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对生菜、反枝苋和苘麻3种双子叶植物所表现出的抑制效果要高于对小麦和稗草2种单子叶植物的抑制效果.各器官之间除了对小麦幼苗和反枝苋胚轴的生长表现出明显的抑制差异外,对其余受体植物胚根和胚轴的抑制效果之间多数差异不大.  相似文献   
19.
一些十字花科植物组织的化感活性研究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采用琼脂混粉法对一些常见十字花科植物组织的化感活性进行了研究。首先以生菜为指示植物对油菜(苏州青、雪克青、矮脚黄)、球果焊菜、播娘蒿、荠菜以及独行菜的不同组织进行了测定,发现以独行菜果实组织的化感活性最高。进而以该组织为供试材料测定了其不同浓度对生菜、小麦、反枝苋和稗草4种指示植物幼苗生长的影响,发现在低浓度(0.1g/L)下对所有指示植物幼苗的生长均表现出一定的促进作用,而在5、10 g/L的高浓度下,各指示植物胚根(或种子根)和胚轴(或胚芽鞘)的生长均受到明显的抑制,计算对胚根或种子根的有效抑制浓度(EC50)分别为反枝苋(0.2373 g/L)、生菜(0.8172 g/L)、稗草(0.9901 g/L)和小麦(2.8918 g/L);对胚轴或胚芽鞘的EC50分别为反枝苋(0.4869 g/L)、稗草(3.1657 g/L)、生菜(3.6663 g/L)和小麦(5.7276 g/L)。  相似文献   
20.
20种菊科植物不同器官的化感活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罗小勇  孙启涛  周世军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30):14672-14677
[目的]测定20种菊科植物不同器官对受体植物生莱的化感活性。[方法]采用琼脂混粉法。[结果]在10g/L的粉末添加浓度下,所有的供试植物器官粉末均对受体植物生菜幼苗的生长产生了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且对胚根生长的抑制明显高于对胚轴生长的抑制。其中,1年蓬和小刺儿菜的叶、花、根和茎,向日葵、抱茎苦荬菜、苍耳和醴肠的叶,艾蒿、苣荬菜、野塘蒿、泥胡菜、苦苣菜和万寿菊的花,细叶鸭葱的根、叶和花,艾蒿和苣荬幕的茎,以及苦菜的叶、茎和花等器官粉末对生菜胚根的生长具有较高的抑制活性;1年蓬的叶和花,小飞蓬和泥胡菜的花,向日葵的叶,小刺儿菜的根以及艾蒿的茎和花等器官对胚轴的生长也具有较高的抑制活性。[结论]20种菊科植物部分器官具有高化感活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