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2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3篇
林业   23篇
农学   7篇
  2篇
综合类   28篇
农作物   2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8篇
植物保护   18篇
  2021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5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文章就净现值 (NPV)与基准收益率 (MARR)的函数关系 ,进行理论分析与研究 ,在投资项目活动中 ,对自有资金和借贷两种不同筹资方式进行了决策  相似文献   
42.
1984、1985年的试验结果,明确了温度、紫外光、日光及缓冲液pH值等几种物理因素对山楂粉蝶核型多角体病毒Acr NPV感染力的影响.Acr NPV分别在40℃冰箱中保存14个月、28个月和在果园树干上保留14个月的Acr NPV虫尸,对幼虫的感染力无明显变化.Acr NPV存32℃恒温处理后,其感染力随时间延长而逐渐下降.紫外光对Acr NPV杀伤力较大,当紫外光照射240分钟后,Acr NPV完全丧失了对幼虫的感染力.果园试验表明Acr NPV悬液喷在果树叶正面和背面时,对幼虫的感染力有差异.Acr NPV对幼虫的感染力和磷酸缓冲液的PH值有关,当pH值为3.5或10.5时,感病幼虫发病慢,当pH值为7.2时,幼虫发病快.  相似文献   
43.
复合酚等药品对血液型脓病的防治效果试验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复合酚、脓微灵、940 对血液型脓病无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44.
为了克服森林经济成熟龄研究中固定标准地数量少,设置年限短、资料相对贫乏和基础数据可靠性较低等缺点,本文采用来源丰富、数据可靠的间伐(或主伐)作业标准地调查表为原材料,以动态分析评价经济活动的净现值(NPV)为指标,从径级分布这个最基本的数据算起,对隆化县茅荆坝林场阴坡厚土人工油松林进行了分析,力图精确,动态地反映林地的径级分布、材种(类)出材量、价格等随年龄的变化,以确定适宜的经济成熟龄。结果表明,茅荆坝阴坡厚土人工油松林的净现值最大的年龄是27a,即为其经济成熟龄。  相似文献   
45.
家蚕对核型多角体病毒病抵抗性及遗传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几率值分析法和浓度(对数)—死亡率几率关系曲线法,研究家蚕对NPV病毒经口感染的抵抗性遗传规律。结果显示:家蚕对NPV病毒经口感染的抵抗性遗传方式受一对主效基因和若干微效基因控制;杂交后代(F1、F2)对于该病毒的抵抗性有偏父遗传现象,杂交一代的抗病性表现出杂种优势。  相似文献   
46.
1987年,在哈尔滨从大豆叶毒蛾Orgyia antiqua(L.)感病致死幼体中分离出核型多角体病毒OaNPV一株。该病毒多角体近圆形,大小约0.4~2.1μm。多角体表面不光滑,有厚约9.0nm的多角体膜。多角体蛋白晶格为线型,晶格均宽约2.66 nm,晶格间距约1.66 nm,两个方向的平行线交角分别为53°和90°。病毒粒子为杆状,大小约62 nm×352 nm。大部分病毒粒子为单粒包埋,但观察到包含2粒和3粒核衣壳的病毒束,病毒粒子外膜为两层膜结构,厚约8.3 nm,内膜厚约2.2 nm。髓核呈螺旋形外观。病毒感染的脂肪体细胞的早期病理变化表现为:核仁消失,染色质凝集,随后细胞核中出现病毒发生基质和核衣壳。核衣壳获得外膜后,被封闭在多角体内。先形成的多角体多在细胞核的外围,多角体数量不断增加,最后充满整个细胞核。  相似文献   
47.
昆虫病毒在害虫防治上的应用及其对寄生蜂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综述了昆虫病毒,包括核多角体病毒(NPV)、昆虫痘病毒(EPV)和颗粒体病毒(GV),在防治农林害虫中的应用及其对寄主寄生蜂影响的研究进展,同时也介绍了昆虫杆状病毒诱导细胞凋亡及基因工程研究的近况。  相似文献   
48.
1980年以来云南澄江从松毛虫等自然感病虫尸中分离出多种核型多角体病毒(NPV),质型多角体病毒(CPV)和颗粒型多角体病毒(GV)。于1980-2001年先后应用NPV、CPV防治云南松毛虫、思茅松毛虫、文山松毛虫、灰褐带蛾、毒蛾、蚕蛾;面积达7732.2hm^2,当年防效平均约为97%,1次防治,防治效果可持续10年以上。  相似文献   
49.
1993年在大邑县共收集到舞毒蛾天敌30种,其中寄生性昆虫19种,捕食性昆虫9种,病毒和虫霉菌各1种。卵期平均寄生率为27.06%±0.54%,大蛾卵跳小蜂是主要天敌。幼虫期天敌有病毒、斑痣悬茧蜂、毒蛾镶颚姬蜂和绒茧蜂等,平均杀死幼虫51.59%±6.48%。蛹期主要天敌有寄蝇、广大腿小蜂和脊腿囊爪姬蜂等,平均寄生率达32.91%±26.40%。在舞毒蛾卵-蛹期,累计约有87.62%的个体被天敌致死。  相似文献   
50.
A mature, average stand of European beech was generated based on characteristic data of trial plots. Some 27 different strategies of target diameter harvest, were simulated for up to 80 years with the help of a distance-dependent single-tree growth simulator. The treatments were differing in the size of the target diameter, the beginning and the end of the harvest. Based on a statistical model, the probability of the occurrence of more than 30% of red heartwood at the front-side diameter was calculated for three sections of each log. Using the predicted probability, the decrease of timber quality due to red heartwood for different treatment strategies was assessed. The harvested volume and the predicted timber quality for different harvesting strategies were used to calculate the net revenue achieved in each simulation period with the help of a calculation program. The net present value for variable interest rates of the different harvesting strategies was calculated, assuming free land rent. Using a linear programming approach, optimal areas for different treatment strategies of a modelled forest of 100 ha were calculated under 4 different scenarios. The results of the optimisation showed how the increasing interest rates replaced higher target diameters out of the optimal solution. In contrast to that the treatments with higher target diameter became more important with increasing restrictions concerning budget or ecological constraint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