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684篇
  免费   645篇
  国内免费   1477篇
林业   1540篇
农学   2081篇
基础科学   1091篇
  912篇
综合类   12210篇
农作物   1266篇
水产渔业   979篇
畜牧兽医   12494篇
园艺   2094篇
植物保护   1139篇
  2024年   213篇
  2023年   633篇
  2022年   643篇
  2021年   765篇
  2020年   749篇
  2019年   922篇
  2018年   455篇
  2017年   751篇
  2016年   904篇
  2015年   1091篇
  2014年   1678篇
  2013年   1430篇
  2012年   2219篇
  2011年   2200篇
  2010年   1994篇
  2009年   2077篇
  2008年   2395篇
  2007年   2168篇
  2006年   1747篇
  2005年   1724篇
  2004年   1193篇
  2003年   1235篇
  2002年   1012篇
  2001年   858篇
  2000年   685篇
  1999年   483篇
  1998年   503篇
  1997年   390篇
  1996年   337篇
  1995年   380篇
  1994年   326篇
  1993年   241篇
  1992年   276篇
  1991年   301篇
  1990年   279篇
  1989年   250篇
  1988年   60篇
  1987年   50篇
  1986年   26篇
  1985年   41篇
  1984年   7篇
  1983年   14篇
  1982年   7篇
  1981年   17篇
  1979年   7篇
  1965年   11篇
  1958年   6篇
  1957年   19篇
  1956年   7篇
  1953年   1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从生产毒死蜱农药厂采集的活性污泥中分离筛选得到2株降解效率较高的毒死蜱降解菌,命名为D1、D3,根据表型特征、生理生化特性和16 S rRNA基因序列相似性分析,将其鉴定为苍白杆菌属(Ochrobactrum sp.)和副球菌属(Paracoccus sp.)细菌。2株菌以最佳配比(1∶1.25)混合施用时,与单菌相比,毒死蜱降解效率可提高12%~26%;以混合菌株为研究对象,发现其对毒死蜱最适降解温度为30℃,最适降解pH值为7.0,最适NaCl浓度为0.5%;混合菌株施入土壤后,可保持较高的定殖能力和降解效率。  相似文献   
12.
为了对河南省猪肺炎支原体的流行情况进行调查,试验从发生呼吸道疾病的肺中分离鉴定猪肺炎支原体,对疑似猪肺炎支原体的肺组织样品通过液体培养传代、固体培养基培养、吉姆萨染色镜检,PCR扩增,并进行测序比对。结果表明,2017年1—12月从河南省猪场发生呼吸困难的猪的实变的肺脏共采集148份,共分离25株猪肺炎支原体,分离率达16.89%。结果说明猪肺炎支原体在河南省发生呼吸道疾病的猪场中感染率较高。  相似文献   
13.
为明确垦稻26和龙粳31高产优质栽培的株行距和穴苗数处理,采取裂区设计进行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最优群体因品种而异,垦稻26在株距10cm、行距30cm、5苗/穴产量最佳,龙粳31则以株距13.3cm、行距27cm、9苗/穴产量最佳;垦稻26在5苗/穴、行株距30cm×10cm处理,有利于提高稻米的碾磨品质,不利于改善稻米的外观品质,营养品质较低,利于改善稻米的食味品质,且食味评分值高达86.5,显著高于最低处理;龙粳31在5苗/穴、行株距27cm×13.3cm处理,碾磨品质较高,不利于营养品质和外观品质的改善,食味品质得到明显改善,食味评分值高达86.0,与最低处理差异达显著水平。因此,高产优质栽培要因品种选择适宜的穴苗数和株行距,是实现水稻高产优质最为快捷、最为经济有效的措施。  相似文献   
14.
15.
二化螟是我国水稻生产上常发的害虫,常年为害较重,长期使用化学药剂防治使害虫产生了抗药性,造成环境污染,影响稻谷质量,生物防治水稻二化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本文总结了应用毒?蜂杀虫卡防治水稻二化螟的防治方法和防治效果,结果表明,毒?蜂杀虫卡对二化螟寄生率为33.44%,防治效果为66.06%,今后可用于水稻病虫害的绿色防控。  相似文献   
16.
在介绍景电灌区玉米增株减穴高产栽培技术模式应用范围的基础上,总结其关键技术,包括品种要求、模式规格选择、合理施肥、病虫害防治等方面内容,并分析其技术效果,以期为玉米种植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本研究从临床疑似变形杆菌感染水禽病例中分离到17株细菌,对新分离菌株进行形态学、菌株生化特性、变形杆菌atpD基因特异性PCR鉴定以及菌株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显示:菌株镜检为革兰阴性菌,具有明显多形性;在鲜血琼脂培养基上有明显的迁徙现象;atpD基因特异性PCR扩增并测序比对确认分离株为变形杆菌;药敏试验结果表明,本研究分离的水禽变形杆菌具有多重耐药性,对常用抗生素表现低敏或耐药,仅对庆大霉素敏感。  相似文献   
18.
张菊 《中国乳业》2019,(12):44-46
为了初步分析河南省遂平县奶牛乳房炎致病菌种类与感染情况,采集全县部分乡镇患有奶牛乳房炎的乳汁样品73 份进行调查,分离并鉴定病原菌。结果表明,分离的96 株菌株中,金黄色葡萄球菌、乳房链球菌、棒状杆菌和大肠杆菌的分离比例分别为38.54%、30.21%、17.71%和13.54%。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乳房链球菌分离菌株的药敏试验结果表明,2 种菌株对环丙沙星、恩诺沙星敏感,对青霉素和氨苄西林具有较强的耐药性,提示环丙沙星和恩诺沙星可作为该地区奶牛乳房炎治疗的首选药物。  相似文献   
19.
文章旨在探究全株燕麦和全株玉米的不同配合比例对TMR发酵品质及有氧稳定性的影响。将新鲜全株燕麦和/或全株玉米与玉米粉、豆粕、豆腐渣、苜蓿干草、麸皮、维生素-矿物质预混料、食盐,按照干物质30:34.5:10.5:10.5:10:3:1:0.5的比例混合调制TMR,其中,全株鲜燕麦和全株玉米的比例分别为0:30、10:20、20:10和30:0。分别于厌氧发酵后7、14、28 d和56 d开封,测定发酵品质、微生物组成、化学成分以及发酵56 d的TMR有氧稳定性。结果表明,所有处理组的TMR均发酵良好,具有较高的乳酸含量、较低的p H值和氨态氮含量,并具有良好的有氧稳定性。随着发酵时间的延长,p H值和乙酸含量显著降低、乳酸含量极显著升高(P<0.01);干物质(DM)、中性洗涤纤维(NDF)和可溶性碳水化合物(WSC)含量极显著降低(P<0.01)。随着全株燕麦配合比例的增加,DM、CP、NDF和酸性洗涤纤维(ADF)含量极显著升高(P<0.01),WSC含量极显著降低(P<0.01);p H值和乳酸含量极显著增加(P<0.01)。全株燕麦调制的TMR均发酵良好,但有氧稳定性随着全株燕麦比例的增加显著降低。  相似文献   
20.
[目的]对野生食用菌进行分子鉴定及生物学特性研究,为其进一步液体深层发酵培养和开发利用奠定基础。[方法]采用rDNA ITS序列分析方法对一野生菌进行分子鉴定,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确定了该菌株的生物学特性。[结果]由新鲜子实体分离得到的纯菌株为Paxillus ammoniavirescens,其菌丝体生长的最适碳源和氮源分别为可溶性淀粉和蛋白胨,最适培养温度为25℃,最适pH为4.5。[结论]卷边网褶菌菌丝体液体培养的最佳配方为:可溶性淀粉20 g,蛋白胨2 g,KH_2PO_4 3.0 g,MgSO_4 4.5 g,水1 L。按此配方培养,可获得平均干质量为80 mg的菌丝体,明显高于其他配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