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36篇
  免费   92篇
  国内免费   153篇
林业   59篇
农学   50篇
基础科学   153篇
  476篇
综合类   796篇
农作物   28篇
水产渔业   40篇
畜牧兽医   101篇
园艺   20篇
植物保护   58篇
  2024年   36篇
  2023年   105篇
  2022年   106篇
  2021年   98篇
  2020年   93篇
  2019年   82篇
  2018年   40篇
  2017年   74篇
  2016年   82篇
  2015年   55篇
  2014年   73篇
  2013年   78篇
  2012年   104篇
  2011年   84篇
  2010年   70篇
  2009年   75篇
  2008年   72篇
  2007年   80篇
  2006年   53篇
  2005年   37篇
  2004年   24篇
  2003年   34篇
  2002年   46篇
  2001年   27篇
  2000年   25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18篇
  1997年   17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15篇
  1994年   15篇
  1993年   13篇
  1992年   16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91.
王征帆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14):6056-6057
[目的]全面了解铜在玉米体内的累积规律。[方法]通过对自植玉米进行模拟污水污染试验,研究重金属铜在污水-土壤-玉米间的迁移累积情况。[结果]模拟污水污染尚未对玉米正常生长产生明显的外观、形态污染。污染区玉米中的铜含量明显高于未污染区玉米中的铜含量。玉米在生长过程中对重金属铜元素有明显的吸收,但不同生长期对铜的吸收强度不同。铜在玉米各部位的迁移累积顺序为:根、茎节、茎、籽实、叶。污染区玉米成熟后籽实中的铜含量很低,可以食用,根部中的铜含量很高。[结论]该研究为净化土壤中重金属铜元素污染提供了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992.
稻水象甲的扩散原因及南繁基地防控对策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稻水象甲是一种危险的检疫性害虫,原发生于北美密西西比河流域,现已蔓延至环太平洋的美洲、亚洲和欧洲;我国于1988年在河北省唐海县首次发现稻水象甲,经过十几年时间,现在已经扩散蔓延到与海南临近的广东、广西,这对我国南繁基地是一个潜在的威胁。稻水象甲具有很强的抗逆性和适应性,且食性庞杂,成虫既可随气流传播,也可随水流传播,稻种、稻谷、稻苗、稻草以及交通工具都可以携带稻水象甲各虫态进行扩散。而且,该虫还能孤雌生殖,只要有一头雌虫即可建立种群,很难控制。建议南繁基地要加强植物检疫,把该虫拒之于门外。  相似文献   
993.
探究金花菌(Aspergillus chevalieri)在发酵桑叶过程中挥发性物质的变化,利用顶空-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HS-GC-IMS)技术结合聚类分析(PCA),对不同发酵时间桑叶中的挥发性物质进行检测和分析,确定发酵桑叶中主要挥发性物质。结果共定性出45种挥发性物质,主要有醇类10种、醛类10种、酯类9种、酮类8种、醚、烯和酸类各2种、烷烃和噻唑各1种。金花菌发酵后能使桑叶中苯甲醛甘油缩醛、硫丙醇、1-辛烯-3-醇、1-戊稀-3-酮和己醇等具有不良风味的挥发性物质减少或消失。同时,增加异丙基乙酸酯、3-羟基丁酸乙酯、甲酸丁酯、2-庚酮、γ-丁内酯、3-羟基-2-丁酮(乙偶姻)和4-甲基噻唑等具有水果和脂肪香气的物质。研究结果可为发酵桑叶风味改善和品质控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94.
土壤-植物系统中有机毒物迁移和分配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了土壤-植物系统中酞酸类增塑剂DBP、DEHP的迁移和分布.结果表明,土壤中DBP、DEHP的降解符合一级反应动力学方程,玉米根、茎、叶中DBP的浓度随时间变化趋势是不同的.土壤-植物系统中DBP的迁移转化可以用二分室系统模型描述.  相似文献   
995.
母语迁移与外语学习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迁移是心理学的一个概念,意思是已经获得的知识、技能,甚至学习方法和态度对学习新知识、新技能的影响。如果这种影响是积极的,就叫正迁移,反之则是负迁移。在外语学习中,迁移是指先前的语言学习经历,主要是母语学习经历对学习新语言的影响。本文将就这一问题作一探讨,并就如何对待母语迁移提出一些建议。1不同时期的两种观点结构主义语言学,深受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刺激──反应──强化等观点的影响,提出这种主张的学者认为外语学习是新旧知识的联结,是一种习惯的形成,而母语这种先前的语言学习习惯会对外语学习起迁移作用。并认…  相似文献   
996.
非反应性物质在土壤中的迁移及其参数确定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采用一维对流-水动力弥散方程研究了非反应性化学物质在土壤中的迁移行为。通过实验研究了土壤团聚体大小和孔隙水流速对非反应物质在土壤中迁移的影响。结果表明,对流-水动力弥散方程能较好地预报氚(^3H2O)的穿透英线和迁移行为,随着团聚体由小变大,^3H2O在其土柱中的穿透曲线的溶质出流提前,而淋洗结果推迟,峰值变小,最佳拟合D值由小变大。流速增加,D值增大,扩散现象加剧,D和流速呈正比。这为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997.
黄土丘陵草地土壤营养元素含量迁移及分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系统研究黄土丘陵草地土壤理化性质、草地和农地营养元素迁移与富集,以及土壤养分剖面分布特征的基础上,试验结果表明:黄绵土、灰钙土及黑垆土为黄土丘陵区主要土壤类型;(2)黑垆土与黄绵土土壤颗粒组成含量差异较大,黑垆土成壤过程有隐粘化现象;(3)黑垆土表层及深层养分含量普遍高于黄绵土;(4)土壤养分在坡面与土壤剖面呈指数分布,土壤有效N、P、K含量北坡>西南>南坡;(5)提高草地生产力,防治土壤肥力退化的根本途径是增加草地养分输入,(6)提高豆科牧草对土壤深层养分的利用,可实现“生物聚肥”效应,培肥土壤。  相似文献   
998.
降雨—地表径流—土壤溶质相互作用深度   总被引:22,自引:3,他引:19  
在对国内外有关降雨-径流-土壤学质相互作用深度研究成果综合分析的基础上,利用试验资料对各种模型进行比较分析,并根据黄土地区特点,提出了等效迁移度概念,分析了等效迁移深度确定方法。  相似文献   
999.
荔枝生长期间,容易发生病虫害问题,直接影响荔枝的产量与品质,合理识别荔枝病虫害,可以减少病虫害防治方法不合理和杀虫剂滥用等情况。文章选取典型的“桂味”荔枝为研究对象,开展病虫害防治,建立基于信息增强方法的深度卷积神经网络迁移研究和辨识模式,使原始样品容量扩大数倍,并通过构建模型过拟合值,进而提高模型的泛化水平和荔枝病虫害防控分析的精度,以提高荔枝种植产量。  相似文献   
1000.
【目的】研究挥发性有机物在3个核桃品种叶片中的特性,比较各核桃叶片之间挥发性物质差异程度,构建3个核桃品种挥发性有机物气味指纹图谱。【方法】用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技术(gas chromatography ion mobility spectrometry GC-IMS)分析山核桃、温185和美国红核桃叶片中挥发性物质气味指纹图谱,利用方差分析法、主成分分析法,分析其叶片中挥发性物质气味指纹图谱差异。【结果】不同核桃品种叶片中含有的挥发性物质包括醇类、酯类、醛类、萜烯类及少量酮类和呋喃类物质。3个核桃品种之间挥发性成分差异较大,在美国红核桃中的乙酸乙酯、β-蒎烯二聚体和丙酮挥发性物质含量与温185有较大差异,在山核桃中2-乙烯醛、桉叶油醇及2,5-二甲基呋喃含量较高且与温185和美国红核桃有较大差异。【结论】山核桃、温185、美国红核桃所呈现的指纹图谱有明显差异,且醇类在山核桃中含量较高,萜烯类在美国红核桃中含量较高;温185在酯类中含量与山核桃和美国红核桃较高且有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