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604篇
  免费   432篇
  国内免费   543篇
林业   257篇
农学   386篇
基础科学   87篇
  655篇
综合类   4312篇
农作物   271篇
水产渔业   1311篇
畜牧兽医   4454篇
园艺   306篇
植物保护   540篇
  2024年   125篇
  2023年   420篇
  2022年   395篇
  2021年   383篇
  2020年   384篇
  2019年   449篇
  2018年   226篇
  2017年   297篇
  2016年   338篇
  2015年   410篇
  2014年   570篇
  2013年   509篇
  2012年   777篇
  2011年   843篇
  2010年   700篇
  2009年   760篇
  2008年   826篇
  2007年   604篇
  2006年   523篇
  2005年   513篇
  2004年   325篇
  2003年   304篇
  2002年   243篇
  2001年   229篇
  2000年   191篇
  1999年   161篇
  1998年   140篇
  1997年   132篇
  1996年   101篇
  1995年   103篇
  1994年   108篇
  1993年   93篇
  1992年   99篇
  1991年   85篇
  1990年   60篇
  1989年   62篇
  1988年   23篇
  1987年   12篇
  1986年   14篇
  1985年   8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2篇
  1977年   2篇
  1974年   3篇
  1958年   2篇
  195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98 毫秒
161.
<正>制粒是影响饲料中酶活性的关键因素。一方面,高温可以杀死饲料中的有害细菌;但另一方面,高温也可能会破坏饲料中重要成分的营养功效。因此,操作人员只能在很窄的温度范围内对饲料进行加热处理,以确保制粒效果和酶的活性。饲料生产商必须确保饲料的安全,这要求在饲料的加工中采用比以前更高的温度对饲料进行热处理,特别在控制沙门氏菌上。但生产商还必须掌握好制粒参数,以确保添加剂的稳定性,尤其是酶的稳定性,制粒是颗粒饲料生产中的关键环节,会带来酶活性损  相似文献   
162.
益生菌作为饲料添加剂,对改善动物肠道菌群平衡,抑制病原微生物的生长已初见成效。益生菌生长过程中产生的一系列物质,具有抑制真菌和细菌生长的作用,本文旨在对益生菌产生的主要抑菌物质作以综述。  相似文献   
163.
试验旨在研究不同防霉剂对饲料储藏特性的影响。取育肥猪粉状配合饲料分别添加四种不同防霉剂(一种固体防霉剂和三种液体防霉剂A、B、C),对照组不加防霉剂,混合均匀,然后依次进行调质、制粒、冷却,得到所需颗粒饲料试验样品。将各组试验样品分别在低温低湿(温度15℃、相对湿度50%)、中温中湿(温度28℃、相对湿度75%)和高温高湿(温度35℃、相对湿度85%)三种条件下储藏60 d,每10 d采样一次,测定各组样品的水分含量、脂肪酸值、霉菌总数及细菌总数。结果表明:本试验中使用的三种液体防霉剂A、B、C在试验期内不同储藏条件下,均能够有效抑制饲料中水分的增加,延缓饲料中脂肪的氧化,抑制饲料中霉菌、细菌生长繁殖,保持饲料的质量稳定。其中以液体防霉剂A的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64.
【目的】从细菌多样性和组成结构角度评估化学肥料与硅酸钠或蚯蚓结合施用对废弃矿区大豆根际细菌群落的影响,为日后矿区复垦和生态恢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广东省梅州市黄畲村废弃矿区种植大豆‘华春9号’,试验设置4个施肥处理:氮磷钾肥结合硅酸钠(3NPK+S和5NPK+S),氮磷钾肥结合蚯蚓20条·m-2(3NPK+E和5NPK+E),以不施肥为对照(3CK和5CK)。在施肥后3和5个月时对大豆根际土壤进行采样。通过提取土壤细菌总DNA、16S rRNA测序和测定土壤基本化学性质,探究该矿区大豆根际细菌群落多样性和结构对不同施肥处理的动态响应过程。【结果】与3CK相比,3NPK+E处理显著增加了Chao1和Shannon指数;与5NPK+E处理相比,5NPK+S处理显著增加了Shannon指数。主坐标分析(PCoA)表明,不同处理下的根际细菌群落组成在操作分类单元(OTU)水平上出现显著分离。从属的相对丰度来看,Uncultured_f_Anaerolineaceae是3NPK+S、3NPK+E、5NPK+S、5NPK+E处理土壤中的优势菌属。基于Mantel检验和典型关联分析(CCA)显示,土壤有机质、有效磷和全碳含量对5NPK+E处理的根际细菌群落有显著影响。【结论】施加NPK+S和NPK+E肥料均能有效提高矿区土壤细菌多样性,从而间接对土壤修复起促进作用。施肥方式和处理时间均会显著影响细菌群落组成,并且施肥处理时间越长对细菌群落组成的影响越明显。Uncultured_f_Anaerolineaceae富集在施肥处理下的土壤中,这类细菌可能在促使碳转化的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同时还具有修复土壤污染的潜力。NPK+E施用增加了有机质含量,对细菌群落的生长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65.
【目的】黄单胞菌细胞外泌蛋白质(Xanthomonas outer proteins, Xops)是植物病原黄单胞菌高度保守的毒性效应子或毒性辅助组分,通过细菌Ⅲ型分泌系统分泌到细菌细胞外部,然后转入植物细胞而发挥病理作用。水稻黄单胞菌水稻致病变种即水稻白叶枯病菌的标准菌株PXO99A分泌的XopN是一种毒性效应子,通过影响寄主免疫反应而使水稻发病。但是,XopN对病菌毒性的影响是否因水稻品种的不同而异,还有待研究。【方法】利用同源双交换技术,先敲除了PXO99AXopN基因,获得了∆XopN突变体,又经过遗传互补,得到了回补菌株∆XopN/XopN。通过营养肉汤液体培养,测定了XopN对病菌繁殖能力的影响;根据文献选用14个水稻品种,通过接种实验,测定了PXO99A对这些品种的毒性与XopN敲除或回补的影响;在XopN发挥毒性作用的水稻品种上,测定了隐性抗病基因OsSWEET11/xa13与显性感病基因OsSWEET11/Xa13受病菌侵染而表达的情况,分析了XopN敲除或回补的影响。【结果】在营养肉汤液体培养过程中,病菌突变体菌株∆XopN的繁殖速度明显低于野生型PXO99A。PXO99A∆XopN∆XopN/XopN接种水稻后,根据其在水稻叶片组织内的繁殖量及随后产生的白叶枯病症状的严重程度,将供试的14个水稻品种分为两种情况。一是感病程度与病菌XopN是否敲除或回补无关,这有10个水稻品种(IRBB1、IRBB3、IRBB8、IRBB10、IRBB14、IR24、IRBB203、IRBB204、IRBB205和IRBB211),PXO99A∆XopN∆XopN/XopN对它们的毒性无明显差别。二是XopN对病菌毒性发挥作用的水稻品种,包括高度感病的3个品种(IRBB208、Asominori和日本晴)和低感品种IRBB13。与PXO99A∆XopN/XopN相比,∆XopN对这4个水稻品种的毒性大为降低。在IRBB13上,病菌侵染对隐性抗病基因OsSWEET11/xa13在叶片内的表达发生抑制作用,这一效应与XopN的毒性功能相关。相反,日本晴显性感病基因OsSWEET11/Xa13却受病菌侵染的诱导,在叶片内的表达水平大幅度提高。IRBB208和Asominori携带OsSWEET11/Xa13同源基因,该同源基因在叶片内的表达水平也因病菌侵染而大幅提高。在这4个水稻品种上,PXO99A∆XopN/XopN能够诱导OsSWEET11/Xa13或其同源基因表达,但∆XopN无此作用。另外,XopN对病菌在非寄主植物烟草上诱发过敏反应有量变贡献,相比PXO99A∆XopN/XopN,∆XopN引起过敏反应的程度有所降低。【结论】XopN是一个有限广谱性效应子,在拥有OsSWEET11同源基因的水稻品种上发挥毒性作用。XopN也是病菌繁殖所需要的,对病菌在非寄主植物上诱导过敏反应有一定贡献。  相似文献   
166.
当前,我国养殖规模越来越大,饲料短缺的问题也越来越严重,玉米豆粕型日粮为主的饲养模式,造成豆粕、玉米、鱼粉等优质资源的短缺,从长远看,人畜争粮问题仍然是一个不可掉以轻心的大问题,此外,饲料成本居高不下,疾病复杂,动物防疫形势日益严峻,养殖场把抗生素作为预防疾病主要手段,造成细菌耐药性的产生,机体菌群紊乱,药物残留等导致动物食品品质的下降等,严重影响人类的健康。为解决这一问题,世界各国科研工作者都在寻找和研究新的饲料资源,其中,发酵饲料就是其中的一项。  相似文献   
167.
室内环境中杀灭病原菌的有效手段是消毒,但不合理使用消毒剂会导致细菌对其抗性增加,存在大量致病菌的宠物医院更容易出现消毒剂抗性细菌。近年来,对消毒剂抗性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抗性基因上,发现消毒剂抗性与细菌耐药之间在基因水平上存在联系,这将带来潜在的公共卫生问题。论文对宠物医院临床消毒剂的应用现状及使用效果进行分析,重点阐述细菌消毒剂抗性及其与耐药性之间的关系,以期为宠物医院的消毒工作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68.
为筛选出可产抑菌肽的芽孢菌,采用稀释涂布、平板划线的方法从土壤、泡菜、湖泥等10种样品中分离纯化菌种,利用抑菌圈法筛选出有4株抑菌性的芽孢菌,对抑菌效果最好的菌株J11通过菌落形态、革兰氏染色、芽孢染色、生理生化试验以及16SrDNA测序鉴定,表明其为多粘类芽孢杆菌,并进一步测定J11的抑菌谱,结果表明其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芽孢杆菌、蜡样芽孢杆菌、溶酪巨型球菌、戊糖片球菌、瑞士乳酸杆菌、乳酸链球菌均具有一定的抑菌性。尤其对溶酪巨型球菌的抑菌圈直径达30.13 mm,抑菌作用非常明显。J11具有良好的抑菌性,具有广谱抑菌效果,对常见的致病菌和腐败菌都有一定的抑菌性,在食品保藏中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9.
球等鞭金藻三级培养过程中生长差异明显,在完全灭菌的一级培养中生长最佳,在未灭菌的三级培养中生长最差。为揭示培养过程中藻际细菌群落多样性与其生长差异的相关性,以球等鞭金藻(Isochrysis galbana)为研究对象,利用Illumina HiSeq平台通过高通量测序的方法对球等鞭金藻三级培养过程中细菌群落多样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一、二、三级培养组之间的藻际细菌群落组成差异明显。Shannon和Simpson指数分析说明,一级培养组中细菌群落多样性显著低于二级和三级培养组。MetaStat分析发现,一级和三级培养组之间存在两株丰度显著差异的细菌,其中麦氏交替单胞菌(Alteromonas macleodii)在三级培养下丰度显著高于一级,而红球菌(Rhodococcus erythropolis)相反。进一步通过2216E平板涂布法分离并鉴定了麦氏交替单胞菌等17株球等鞭金藻藻际环境细菌;系统进化树构建结果显示,整个进化树分成13个分支,分别对应13个属,包括交替单胞属(Alteromonas)、假交替单胞属(Pseudoalteromonas)、海杆菌属(Marinobacter)等。本研究结果为探索藻菌互作机理奠定了基础,有助于提高水产养殖过程中球等鞭金藻的产量和质量。  相似文献   
170.
为了解干旱区淡水湖泊沉积物微生物在氨氧化中的功能,利用铵盐培养基对博斯腾湖不同深度沉积物进行驯化培养,结合水环境因子分析混合菌株产亚硝酸盐能力,从中分离纯化氨氧化细菌并对其氨转化能力进行试验。结果表明,6个采样位点12个样品中,11号位点深层沉积物(20~40 cm)混合菌株能有效利用铵盐产生亚硝酸盐,且连续6 d稳定维持其质量浓度高达20 mg/L以上。进而,从该混合菌液中分离得到30株单菌,其中有2株呈现出明显的氨氧化细菌特性。通过16S rRNA基因序列比对及形态学分析分别鉴定其为弯曲芽孢杆菌(Bacillus flexus)和赤红球菌(Rhodococcus ruber)。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