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35篇
  免费   27篇
  国内免费   33篇
林业   12篇
农学   34篇
基础科学   6篇
  32篇
综合类   334篇
农作物   21篇
水产渔业   35篇
畜牧兽医   306篇
园艺   59篇
植物保护   56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20篇
  2021年   16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26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26篇
  2016年   35篇
  2015年   27篇
  2014年   47篇
  2013年   38篇
  2012年   54篇
  2011年   52篇
  2010年   62篇
  2009年   47篇
  2008年   50篇
  2007年   47篇
  2006年   48篇
  2005年   34篇
  2004年   43篇
  2003年   32篇
  2002年   29篇
  2001年   23篇
  2000年   31篇
  1999年   17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91.
黄敏堂  吴晓伟 《中国甜菜》2012,(1):52-53,59
对广西上思县长时间低温阴雨寡照天气对甘蔗出苗的影响进行了调查与分析。结果表明,由于长时间低温阴雨寡照天气的严重影响,造成2011年上思县甘蔗出苗迟、出苗少、苗势弱,甚至烂芽烂种,若及时采取补救措施和加强前期管理工作,可有效降低受灾率并可挽回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92.
本文通过研究妊娠后期母猪和仔猪补饲外源精胺对初生和28日龄仔猪肠道形态结构和二糖酶活性的影响,初步探讨干预“仔猪早期断奶综合征”的技术措施.试验第1阶段,选择6头体重和膘情相近、胎次为3、已怀孕91 d的健康“长×大”母猪,随机分为Ⅰ、Ⅱ和Ⅲ3个组,每个组设2个重复,每个重复1头母猪.Ⅰ、Ⅱ和Ⅲ组妊娠母猪饲粮中外源精胺的添加量为0、1.5和3.0 mg/kg,饲喂至分娩结束;第2阶段,分娩后母猪采食同一种不含外源精胺的饲粮,Ⅰ、Ⅱ和Ⅲ组哺乳仔猪于7日龄起相应补饲外源精胺添加量为0、3.0和6.0 mg/kg的哺乳仔猪饲粮至28日龄.在仔猪初生和28日龄时,分别从每窝仔猪中选1头接近平均体重的健康仔猪进行屠宰,用于胃肠发育指标的测定.结果表明:与未添加外源精胺相比,妊娠母猪饲粮添加3.0 mg/kg外源精胺显著提高了初生仔猪十二指肠和回肠的柱状细胞数量、十二指肠和空肠的杯状细胞数量(P<0.05),显著增加了空肠隐窝深度(P<0.05),显著提高了麦芽糖酶和蔗糖酶比活力(P<0.05);哺乳仔猪饲粮添加6.0 mg/kg外源精胺显著增加了28日龄仔猪空肠黏膜重(P<0.05),显著提高了十二指肠和空肠的麦芽糖酶和蔗糖酶比活力(P<0.05),极显著增加了空肠柱状细胞和杯状细胞数量(P<0.01),极显著增加了十二指肠和空肠隐窝深度(P<0.01).因此,在妊娠后期母猪和哺乳仔猪饲粮中添加外源精胺有利于初生和28日龄仔猪肠道形态结构的改善和二糖酶活性的提高.  相似文献   
93.
200只21日龄罗斯肉鸡分5个处理组:处理组1(正对照组)、处理组2(负对照组),处理组3~5在负对照组日粮基础上各添加一种商业复合非淀粉多糖酶(NSP)制剂。肉鸡42日龄屠宰,肉品质的测定结果显示:处理组2和5肉鸡的腿肌肉色a值显著小于(P<0.05)其他3个处理组。处理组3和4肉鸡的胸肌及腿肌的滴水损失显著小于处理组2和5。胸肌或腿肌的粗水分、粗蛋白、粗脂肪、粗灰分、肌苷酸等化学成分指标,5个处理组肉鸡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本试验表明,酶类全、酶活性高的复合NSP酶制剂对肉鸡的肉品质有一定的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94.
从20世纪中叶研究起始,饲料酶制剂先后经历20世纪60~70年代缓慢发展阶段、70年代美国第一个商品性饲用酶制剂的出现、20世纪80~90年代突飞猛进的快速发展阶段、以及21世纪创新发展阶段。短短60年间,饲用酶制剂先后经历了从以助消化为目的第一代饲用酶制剂、以降解简单抗营养因子为目的第二代饲用酶制剂,向以降解复杂抗营养因子或毒物为目的第三代饲用酶制剂的跨越。到如今,饲料酶制剂的研发与应用进一步表现出由从酶制剂促进"原料中释放"动物不易消化的养分,向酶制剂促使"底物中生产"具有生物活  相似文献   
95.
以绿盲蝽为材料,在前期获得绿盲蝽膜结合型海藻糖酶(ALTre-2)基因的基础上,构建了ALTre-2原核表达载体(pET28a-ALTre-2),经IPTG诱导表达、变性、复性和蛋白纯化后,获得具海藻糖酶活力的重组蛋白,最后在以海藻糖为底物及重组蛋白浓度为1.1 mg·mL-1的条件下,对纯化得到的重组ALTre-2蛋白进行活性检测,确定了其酶促反应的最佳pH和最适温度.试验结果表明:ALTre-2基因在大肠杆菌BL21(DE3)中能够高效表达一个约60 kD大小的蛋白,SDS-PAGE显示该蛋白以包涵体形式存在,经变性、复性及蛋白纯化获得了具海藻糖酶活力的重组蛋白;该重组ALTre-2蛋白在pH为7.0时活性最高,同时重组ALTre-2蛋白酶活性最适温度是50℃.研究结果为深入探讨绿盲蝽膜结合型海藻糖酶分子调控机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96.
抗生素的发明为人类的健康做出了巨大的贡献,随着饲料行业的发展,抗生素也开始投入到养殖行业中。最初的使用是在1950年,抗生素作为畜禽促生长添加剂在欧洲各国投入使用,在美国批准允  相似文献   
97.
利用1992年布设在山西省寿阳县褐土区域的长期试验平台,开展了长期施肥对褐土土壤酶活性的影响研究。选择长期试验中的9个处理:不施肥对照(N_0P_0M_0)、4个不同氮磷化肥配施处理(N_1P_1M_0、N_2P_2M_0、N_3P_3M_0、N_4P_4M_0)、3个有机无机肥配施处理(N_2P_1M_1、N_3P_2M_3、N_4P_2M_2)和单施高量有机肥处理(N_0P_0M_6),于2018年秋季采集上述9个处理的0~20,20~40 cm土层土壤样品,分析测定各土壤样品的脲酶、蔗糖酶、碱性磷酸酶活性。结果表明,氮磷化肥配施的4个处理,脲酶活性均较对照有所增加,N_1P_1M_0、N_2P_2M_0、N_3P_3M_0、N_4P_4M_0处理增幅分别为0.33%,1.3%,5.21%和11.4%,且脲酶活性随氮肥施用量的增加呈增加趋势;随氮肥施用量的增加碱性磷酸酶和蔗糖酶活性均较对照有所减少,其中,碱性磷酸酶活性随磷肥施用量增加也呈减少趋势;长期单施高量有机肥和有机无机肥配施的脲酶、碱性磷酸酶及蔗糖酶活性均较对照显著增加,且较单施氮磷化肥处理效果更显著。综合分析表明,合理的有机无机肥配施对褐土脲酶、碱性磷酸酶及蔗糖酶活性的提高作用最显著。  相似文献   
98.
烧制生物炭是油茶饼粕再利用的一项新措施。以福建油茶林红壤和不同温度(300℃和600℃)烧制的油茶饼粕生物炭为研究对象,在连续120 d微宇宙培养实验基础上,对不同时间土壤样品进行分析,研究生物炭对土壤呼吸作用和酶活性的动态影响。结果表明:施用300℃生物炭显著提高了土壤呼吸速率、脲酶、转化酶和酸性磷酸酶活性,且促进作用主要表现在培养的前30 d,而在整个120 d培养阶段,600℃生物炭对土壤呼吸速率和酶活性均无显著影响。冗余分析表明,土壤有机质和可溶性碳含量是影响红壤微生物呼吸作用和酶活性的最重要因素。综上,生物炭能够提高土壤微生物活性,提高土壤矿质养分有效性。本研究可为油茶饼粕生物炭在改良油茶林土壤方面的应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9.
土壤中的土霉素对蔗糖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年来,随着累积在土壤中的抗生素逐渐增多,土壤生态环境的污染问题日益显著。针对土霉素的增多来探索其对土壤生态环境的影响,主要研究了对蔗糖酶活性的影响,通过提取用土霉素培养的不同浓度不同时期的土样,测定土壤中葡萄糖的含量,以此表征蔗糖酶的活性。试验表明,通过残留累积在土壤中的土霉素对蔗糖酶的活性影响比较明显。  相似文献   
100.
沙门氏菌病是一种人畜共患病,家禽感染沙门氏菌后,生产性能会下降,如死淘率提高,产蛋率下降,受精率和孵化率下降,生长速度变缓等。沙门氏菌还能通过垂直传播感染雏鸡,当人食用被沙门氏菌污染的鸡蛋或鸡肉后可能会发生细菌性食物中毒。从饲料原料把控、生物安全程序、加强畜舍卫生、减少垂直传播和营养手段辅助五个方面综合防控沙门氏菌是一个很好的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