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6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林业   27篇
农学   2篇
基础科学   5篇
综合类   19篇
农作物   1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9篇
园艺   5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4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8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 毫秒
21.
农民的婚宴     
画家在表现农民形象时,总有几分夸张,将他们的形象塑造得诙谐有趣,所以人们称他为"滑稽的勃鲁盖尔"。画家常和他的朋友一起参加农民的节日活动和婚礼。此画就是他参加农民婚俗生活的一个场面。  相似文献   
22.
指出了勃氏甜龙竹的经济价值、社会、生态价值均较高,适合大面积种植培育。重点分析了勃氏甜龙竹的用途,并提出了该种植物的丰产培育技术。  相似文献   
23.
勃氏甜龙竹笋苗兼用林林分结构优化模式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勃氏甜龙竹是一种优良的多用途竹种,近年来在许多适生区得到推广,其资源扩繁主要依赖于母竹移植。研究应用竹子生理整合性等生态学原理,以竹林林分结构调控为核心技术,采用不同林分结构组合,旨在探求笋苗兼用竹林经营模式。结果表明:(1)新造竹林有一明显的出笋数量和笋个体质量增长期,时间区段不同,前3a均快速增长,然后笋个体质量相对稳定,出笋数量仍较快增长。(2)竹笋产量主要影响因子是丛立竹数和立竹胸径,决定出笋数量和笋个体质量。出笋数量与丛立竹数正相关,与笋个体质量负相关。胸径与笋个体质量正相关,与出笋数量无相关。(3)合理的林分结构在450丛·hm-2时,丛立竹数为10株左右,胸径4~6cm。(4)经营类型经济效益明显,新造竹林第2年即有产出,第4年进入丰产期。  相似文献   
24.
勃氏甜竹组培苗污染霉菌的分离鉴定及防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被微生物污染的勃氏甜竹 (Dendrocalamsbrandisii)组培苗中分离到三株霉菌BF1、BF2和BF3。经鉴定 ,BF1是半裸镰刀菌 (Fusariumsemitectum) ,BF2 是丝核菌 (Rhizoctoniasp .) ,BF3是无孢菌群 (Mycelliasterilia)的真菌。采用 7种药剂 ,两种方法进行抑菌试验。其中 ,用次氯酸钠、甲基硫菌灵和敌克松做最低抑菌浓度试验。结果表明 ,0 2 5 %的次氯酸钠能有效抑制霉菌BF1的孢子萌发及BF2 和BF3的菌丝生长。  相似文献   
25.
以菌丝体的生物量和多糖为指标,对大马勃液体发酵培养基及培养条件进行优化筛选。结果表明,最佳培养基配方为蔗糖3.0%、酵母膏0.75%、磷酸二氢钾0.15%、硫酸镁0.1%;最佳培养条件为pH值为6.5,温度为28℃,接种量为10%,摇瓶装量为100 mL。  相似文献   
26.
农用机械通常在农忙季节使用,每年使用的时间很短,因此为农用机械提供动力的电动机一般是一机多用,在一机多用时常常出现大马拉小车的现象,浪费电能.为节约电能,避免上述弊病,以下介绍两种降低三相异步电动机输出功率的方法.  相似文献   
27.
以3年生勃氏甜龙竹、龙竹、麻竹、泰竹、小叶龙竹与黄皮绿筋竹的竹叶与竹秆为研究对象,分析了6个竹种竹秆及竹叶中的灰分含量及二氧化硅含量。结果表明:6种竹材间无论是竹叶还是竹秆,其灰分含量及二氧化硅含量均存在明显差异,其原因可能为竹种及生长环境的差异所致;同一竹种竹叶中的灰分含量和二氧化硅含量大于竹秆中的含量;竹秆不同部位二氧化硅含量表现为自顶部至基部逐渐减小的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28.
‘曼歇甜竹’Dendrocalamus brandisii ‘Manxie Tianzhu’属于竹亚科Bambusoideae牡竹属Dendrocalamus Nees的勃氏甜龙竹(云南甜龙竹)Dendrocalamus brandisii(Munro) Kurz,1998年发现于云南省普洱市思茅区南屏镇曼歇坝的勃氏甜龙竹栽培居群中,是勃氏甜龙竹栽培型Dendrocalamus ‘Brandisii’的变异植株经进一步选优、分离、培育而成的优质笋用竹新品种。‘曼歇甜竹’与勃氏甜龙竹栽培型的关键区别在于前者秆形更加高大、粗壮,秆高15~17 m,直径10~16 cm,梢头下垂,2级分枝反抱主枝,秆箨初期绿色,产笋量达7 500 kg/hm2以上;而后者秆形相对较小,其秆高10~15 m,直径10~12 cm,梢头极度下垂,2级分枝不反抱主枝;秆箨初期红棕色至鲜黄色,产笋量在6 000 kg/hm2以下。  相似文献   
29.
勃氏甜龙竹6个云南地理种群的ISSR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保护云南分布的勃氏甜龙竹种质资源,应用ISSR标记对勃氏甜龙竹6个云南代表性地理种群的遗传多样性和变异进行了研究。从80个引物中筛选出7个用于正式扩增,在调查的6个种群共84个样丛中检测到73个多态位点。研究结果表明:1)云南分布的勃氏甜龙竹遗传多样性较高,在种群水平上,平均多态位点百分率PPB=13.38%,有效等位标记数Ne=1.0906,平均Nei's等位标记多样性指数H=0.0507,平均Shannon信息指数I=0.0742;在物种水平上,PPB=96.05%,Ne=1.5304,H=0.3130,I=0.4714。2)种群间遗传分化水平高,种群间的遗传分化系数(Gst)为0.8427。3)Mantel检测结果显示种群间遗传距离和地理距离之间没有显著的正相关性(r=0.0244,P=0.5740)。推断人类活动的干扰、生境的片段化以及结实率低的生物学特性是导致勃氏甜龙竹种群稀少的主要因素。考虑到云南分布的勃氏甜龙竹遗传多样性和种群间遗传分化水平较高,但种群的个体数量较少,因此应该对勃氏甜龙竹所有种群以及个体实施及时的就地保护,在迁地保护时应在各种群内大量采样。  相似文献   
30.
对勃氏甜龙竹、马来甜龙竹、黄麻竹在温州景山丛生竹种质资源圃出笋时间及幼竹高生长规律的研究结果表明,勃氏甜龙竹的出笋期自5月底至10月下旬,历时5个多月;马来甜龙竹的出笋期自6月下旬至9月上旬,历时约两个半月;黄麻竹的出笋期自7月下旬至10月上旬,历时约两个半月。3种竹的幼竹高生长过程均遵循“慢、快、慢”的生长规律,呈Logistic增长;其生长速度有差异,最大日平均生长量依次为勃氏甜龙竹(50 cm)>马来甜龙竹(23 cm)>黄麻竹(22 c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