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基础科学   2篇
综合类   5篇
畜牧兽医   4篇
  2016年   2篇
  2012年   1篇
  2009年   5篇
  2003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材料与方法 1.1样品收集 为了囊括全世界实验室所保存的主要的蚕系统,我们收集了各种的地理区域的品系,如中国、日本、欧洲和热带地区(主要是东南亚:印度,柬埔寨和老挝),和突变系统。列于表S1的29个家蚕品系来自中国西南大学蚕学与系统生物学研究所。  相似文献   
2.
串叶松香草水分代谢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优质饲料串叶松香草水分代谢昼夜变化进行了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 :串叶松香草含水量较高 ,随环境因子温度、光照和大气湿度的昼夜变化而变化 ,其生理指标蒸腾强度、含水量、伤流量和水势亦有明显的昼夜节律性。掌握其规律 ,可进一步提高该植物产量。  相似文献   
3.
VA菌根营养生理研究概况及其应用前景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菌根能促进植物生长,改良植物品质.增强植物抗性等,都与其对多种营养的吸收有关。本文从营养生理角度对VA菌根的研究进行了综述,包括VA菌根营养吸收特点、营养效应、吸收养分的机理、对养分的运输和传递,最后分析了VA菌根的生物学意义及其应用前景,指出VA菌根技术的深入研究与开发利用对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4.
家蚕GH18家族几丁质酶的系统进化和BmChi的时期表达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昆虫GH18家族几丁质酶主要参与昆虫蜕皮、细胞增殖和免疫等生理过程。为了系统开展家蚕GH18家族基因的研究,通过多物种几丁质酶的系统进化分析鉴定了8个家蚕GH18家族成员,并根据含有糖苷水解酶18(Glyco_18)催化结构域和几丁质结合结构域的不同将其分为6类,其中,各物种的CHT5具有典型几丁质酶结构。家蚕GH18家族成员中,BmChiR-1具有5个Glyco_18催化结构域和6个几丁质结合结构域,其它7个成员均只有1个Glyco_18催化结构域,BmCHT12还有1个ChitnaseA_N端结构域。8个家蚕GH18家族成员的基因分布在7条染色体上。通过半定量RT-PCR调查家蚕CHT5基因Bm-Chi在家蚕各发育时期的转录表达模式,该基因在蜕皮、化蛹、羽化等发育时期均有高水平表达,推测BmChi在蚕体旧表皮几丁质的降解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勃氏甜竹组培苗污染霉菌的分离鉴定及防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被微生物污染的勃氏甜竹 (Dendrocalamsbrandisii)组培苗中分离到三株霉菌BF1、BF2和BF3。经鉴定 ,BF1是半裸镰刀菌 (Fusariumsemitectum) ,BF2 是丝核菌 (Rhizoctoniasp .) ,BF3是无孢菌群 (Mycelliasterilia)的真菌。采用 7种药剂 ,两种方法进行抑菌试验。其中 ,用次氯酸钠、甲基硫菌灵和敌克松做最低抑菌浓度试验。结果表明 ,0 2 5 %的次氯酸钠能有效抑制霉菌BF1的孢子萌发及BF2 和BF3的菌丝生长。  相似文献   
6.
家蚕microRNA 7靶基因Bmhairy的鉴定和转录表达模式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micro RNA是一类长约22个碱基的非编码RNA,通过与其靶基因的特异性结合来调控新陈代谢和生长发育等多种生命活动。鉴定家蚕(Bombyx mori)Bmhairy,比较Bmhairy和bmo-mi R-7的表达模式,验证Bmhairy是否为bmo-mi R-7的靶基因,为研究家蚕的变态发育机制提供线索。【方法】用家蚕胚胎反转期的总RNA反转录合成的c DNA模板,克隆Bmhairy编码区(coding DNA sequence,CDS)和3′端非翻译区(3′untranslated region,3′UTR)并进行序列分析。基于荧光定量PCR和芯片数据比较bmo-mi R-7和Bmhairy的表达模式。利用RNAhybrid和Mi RTif,预测和分析Bmhairy的m RNA 3′UTR上bmo-mi R-7的靶位点。构建荧光素酶报告基因载体,用家蚕胚胎细胞系(Bm E)进行共转染试验,验证bmo-mi R-7对Bmhairy的3′UTR结合位点。【结果】在家蚕中克隆了Bmhairy,含2个内含子和3个外显子,CDS长654 bp,编码217个氨基酸。Bmhairy的m RNA 3′UTR长366nt。Bmhairy高度保守,含有b HLH、ORANGE和WRPW结构域。Bmhairy与鳞翅目(Lepidoptera)蛱蝶科(Nymphalidae)中的黑脉金斑蝶(Danaus plexippus)相似度最高。Bmo-mi R-7在家蚕胚胎期高量表达,在5龄第3天的精巢中相对较高,而Bmhairy在成虫期的表达量最高,在5龄第3天的头部相对较高。Bmhairy m RNA 3′UTR上有bmo-mi R-7一个靶位点。共转染试验表明,bmo-mi R-7下调Bmhairy。【结论】Bmhairy的家蚕时期表达和5龄第3天组织表达均与bmo-mi R-7的表达呈相反的模式。靶基因预测和双荧光素酶转染试验表明Bmhairy是bmo-mi R-7的靶基因,为进一步研究bmo-mi R-7和Bmhairy在家蚕体内的生物学功能及调控关系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利用Bac-to-Bac杆状病毒表达系统超量表达家蚕(Bombyx mori)let-7簇(cluster)micro RNAs:bmo-let-7、bmo-mi R-100和bmo-mi R-2795,为研究家蚕micro RNA的功能提供参考。【方法】克隆家蚕let-7 mi RNA簇(bmo-let-7 cluster,bmo-let-7-C)上各mi RNA前体(pri-let-7、pri-mi R-100与pri-mi R-2795)和bmo-let-7-C全长序列,以红色荧光蛋白(red fluorescent protein,RFP)基因为报告基因,昆虫细胞表达载体p Fast Bac1为穿梭载体,通过Tn7转座子把目的基因和报告基因转座到杆状病毒A.californica nucleopolyhedrovirus(Ac NPV)基因组上,获得各重组杆状病毒质粒(recombinant baculovirus plasmid,r Bacmid):Bac-let-7、Bac-mi R-100、Bac-mi R-2795和Bac-let-7-C。将重组Bacmid转染草地贪夜蛾(Spodoptera frugiperda)卵巢细胞系Sf9,72 h后用荧光显微镜检查红色荧光蛋白信号,荧光定量PCR检测mi RNAs的表达。对转染的Sf9细胞进行离心、收集上清液,获得具感染力的重组病毒,用于侵染新培养的Sf9细胞和注射家蚕幼虫个体,72 h后用荧光显微镜检查红色荧光蛋白信号,荧光定量PCR检测mi RNAs的表达。【结果】成功将bmo-let-7-C上各mi RNA前体和bmo-let-7-C全长序列构建到杆状病毒基因组上,获得了各mi RNA及bmo-let-7-C的过量表达载体。将各重组过量表达载体分别转染草地贪夜蛾细胞系Sf9,72 h后在显微镜下观察到了红色荧光蛋白信号,荧光定量PCR检测结果表明各mi RNA显著过量表达;通过离心收集的各mi RNA重组过量表达病毒粒子感染新培养的Sf9细胞72 h后检测到了更强的红色荧光蛋白信号,定量PCR结果表明各mi RNA均显著过量表达。将各mi RNA的重组病毒注射到家蚕5龄1 d幼虫体内后,均能显著超量表达相应mi RNA,但注射Bac-let-7-C后只有mi R-2795显著过量表达,并有明显的组织差异性,在丝腺中没有过量表达,在脂肪体、血液和中肠中显著过量表达。【结论】利用杆状病毒过量表达系统在草地贪夜蛾细胞系Sf9和家蚕个体中超量表达了家蚕let-7簇mi RNAs,为研究家蚕let-7簇和其他mi RNAs的产生机制和功能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8.
40个基因组完全重测序揭示蚕的驯化事件及其相关基因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我国家蚕基因组研究再获重大突破,研究成果再登《science》杂志,影响广泛。本刊特设专栏刊发该论文中文译文以及相关评述,以满足广大读者的需求。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对其他物种中相关基因的同源比对,首次在家蚕中鉴定了异时性基因Bmlin-28,并对其时空表达模式进行了分析。Bmlin-28在家蚕大造品种5龄3d的卵巢、精巢、血液中特异表达,其中在卵巢中的表达量最高;在3龄前期的表达量要高于3龄后期。  相似文献   
10.
对三元件向心涡轮液力变矩器的设计方法进行了研究,提出了基于环面流线的设计方法。将流体质点在液力变矩器内部的运动看作为在环面上的曲线运动并可分解为轴面分量和周向分量,推导了轴面流线方程和环面流线方程。分析了叶片对于流线的影响,给出了流线型叶片厚度函数。将叶型骨线和叶片厚度函数相结合,得到了叶片表面的计算方程。研究结果表明,三元件向心涡轮液力变矩器的轴面流线和环面流线都比较接近抛物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