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0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2篇
农学   1篇
综合类   14篇
畜牧兽医   69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2022年3月初,福建省永安市某规模化猪场发生一起以妊娠母猪流产,断乳仔猪和育肥猪出现明显的呼吸道症状为主要特征的疾病。根据流行病学调查、临床症状观察及病理剖检变化,并采集发病猪的相应病变组织送检,最后初步诊断为猪蓝耳病、副猪嗜血杆菌病与猪链球菌病共感染。经及时采取综合防控措施,4周后病情得以控制。  相似文献   
82.
【目的】J 亚群禽白血病病毒(Avian leukosis virus subgroup J,ALV-J)和禽网状内皮组织增殖病毒(Reticuloendotheliosis virus,REV)均可通过鸡胚垂直传播,且两者在鸡胚中的自然共感染已有报道,但两者经鸡胚共感染的致病性未有研究。建立 ALV-J 与 REV 垂直传播共感染的实验动物模型,研究 ALV-J 与 REV垂直传播共感染的致病作用及其对禽白血病净化检测的影响,以期为推动多病原协同净化提供参考。【方法】通过鸡胚接种方式构建分别携带 ALV-J、REV 及两者共感染的雏鸡感染模型,通过孵化率、死亡率、体重、胎粪 ALV-p27 抗原检出率、病毒血症阳性率等指标分析 REV 与 ALV-J 在垂直传播中共感染的致病性。【结果】ALV-J+REV 共感染组鸡胚孵化率为 65.71%,低于单感染组和空白组(CK);共感染组死亡率高于单感染组和CK。7 日龄时 CK、ALV-J 组、REV 组、ALV-J+REV 组雏鸡平均体重分别为 59.25、50.83、49.67、43.78 g,共感染加重了对雏鸡生长的抑制。ALV 血浆病毒分离结果显示,ALV-J 组、ALV-J+REV 组阳性率在各日龄均为100%,CK 均为 0%。采集肛拭子检测 ALV-p27 抗原结果显示,ALV-J+REV 组雏鸡阳性率在 1、3、7、14 日龄分别为 91.30%、94.12%、90.90% 和 100%,肛拭子的 ALV-J p27 阳性检出率低于血浆病毒分离。比较免疫器官发育指数结果显示,ALV-J 和 REV 单感染均导致雏鸡免疫器官萎缩,共感染加重免疫器官萎缩程度。免疫器官病毒载量显示,REV 与 ALV-J 共感染促进了 ALV-J 在免疫器官中的增殖,同时 ALV-J 也促进了 REV 在免疫器官中的增殖。【结论】相对于 ALV-J 和 REV 单感染,两者共感染降低了鸡胚孵化率、增加了雏鸡死亡率、增强了对雏鸡生长的抑制作用,对诱导胸腺、脾脏和法氏囊等免疫器官萎缩的影响更加显著,且两者在共感染过程中对彼此复制均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83.
为探究H9N2亚型禽流感病毒(AIV)和大肠杆菌共感染对无特定病原体(SPF)鸡肺组织和免疫系统的损伤及细胞自噬在共感染致病过程中的作用,选用60只3周龄SPF鸡,随机平均分为对照组、单独细菌感染组、单独病毒感染组、先病毒后细菌共感染组和先细菌后病毒共感染组5组。于处理后第1、3、5和7天各组随机选择3只鸡采集血清和肺组织,利用荧光定量PCR和HE组织学染色技术探究共感染对SPF鸡的肺组织系数、肺组织病理变化和肺组织屏障功能的影响。利用细胞培养、荧光定量PCR、酶联免疫吸附和Western blot等技术探究共感染与细胞自噬的关系以及自噬对共感染炎症反应和辅助性T细胞17(Th17)免疫反应的影响。结果显示:先病毒后细菌共感染试验组导致鸡肺组织病理损伤严重;共感染诱导强烈的细胞自噬,先病毒后细菌组自噬相关因子(LC3、Beclin-1)的蛋白表达水平与其他组相比极显著升高(P<0.01);同时与其他组相比,先病毒后细菌组炎症因子基因表达水平极显著升高(P<0.01),Th17免疫相关因子基因表达水平极显著降低(P<0.01)。提示:自噬通过促进共感染中炎性因子释放且抑...  相似文献   
84.
为了了解广西地区奶牛、肉牛的牛库布病毒(bovine Kobuvirus, BKV)感染情况及分子特征,试验采用RT-PCR的方法对从广西地区采集的奶牛粪便177份、肉牛粪便27份(共204份粪便,其中腹泻牛粪便82份,健康牛粪便122份)进行BKV和其他肠道病毒的检测,分析BKV与其他肠道病毒的共感染情况,以及不同地点和不同季节BKV的感染情况,同时对广西地区BKV的3D基因与国内外30株库布病毒的3D基因进行核苷酸序列同源性分析和遗传进化分析。结果表明:广西地区BKV的感染率为2.94%(6/204),均从腹泻牛粪便中检出,其中奶牛和肉牛的感染率分别为2.26%(4/177)、7.41%(2/27),将6株毒株分别命名为BKV-GXGG01(贵港株)、BKV-GXHC01(河池株)、BKV-GXHC02(河池株)、BKV-GXNN01(南宁株)、BKV-GXNN02(南宁株)和BKV-GXNN03(南宁株);BKV与牛病毒性腹泻病毒、牛肠道病毒和牛星状病毒存在混合感染,感染率为66.67%(4/6),而单一感染率为33.33%(2/6);6株广西地区BKV毒株的3D基因间的核苷酸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