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0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2篇
农学   1篇
综合类   14篇
畜牧兽医   69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31.
德国勃林格殷格翰公司的FLEX系列茵格发猪圆环病毒疫苗(Ingelvac CircoFLEX)于近日获中国农业部正式批准上市,这是我国目前第一个用于预防猪圆环病毒感染的疫苗。  相似文献   
32.
1概述猪圆环病毒病(PCV2)对猪群有多大的危害,业内专家各有看法,但至少有四点是大家达成共识的:一是PCV2对猪免疫系统有明显的影响,造成临床感染猪免疫系统的缺陷。进而常继发或并发其他病原的感染;二是PCV2单独感染仔猪不会产生严重的断奶仔猪多系统消耗综合征的临床症状,但继发或并发其他病原微生物感染会加重病情;三是怀孕母猪感染PCV2会出现繁殖障碍,新出生的仔猪可能患有先天性震颤;四是在一定条件下,免疫刺激可能有助于PCV2在猪体内的  相似文献   
33.
<正>2009年6月26日,本中心接到日喀则某乡的山羊病死报告后,笔者等人于6月29日前往该乡疫村实地进行调查、诊断。经全面分析病史后,初步掌握了发病根源、死亡原因等情况,初步确定由肠道线虫、棘球绦虫和鼻  相似文献   
34.
科技动态     
MDRV与H9AIV共感染可协同抑制番鸭免疫反应福建省农业科学院畜牧兽医研究所林峰强等将8日龄番鸭人工感染番鸭呼肠孤病毒(MDRV)或/和H9亚型禽流感病毒(AIV),探讨二者对番鸭胸腺免疫功能的影响。结果显示,H9AIV感染后番鸭发病率低,无  相似文献   
35.
为了解CAV和ALV在不同阶段对肉鸡的感染情况,应用PCR方法,对山东省某3个中小型AA肉种鸡场的鸡胚、1日龄雏鸡和子代肉鸡中的CAV和ALV进行检测,试验直接采集样品的不同组织提取DNA,进行PCR扩增及PCR产物的克隆和序列测定。结果显示,被检的3个肉种鸡场及商品肉仔鸡均有这两种病毒的感染,其中CAV的阳性率24.22%;ALV的阳性率17.56%,两者共感染的阳性率8.89%。而且感染鸡各组织病毒含量也有差异,CAV以脾脏最多,ALV以肾脏最多。同时对肝脏进行细菌分离培养,并对40日龄子代商品肉鸡进行ND血凝抑制(HI)抗体效价检测,发现大肠杆菌等细菌感染阳性率较高,ND-HI抗体效价显著偏低。由此可见,鸡胚、雏鸡和子代肉鸡体内存在CAV、ALV的感染以及与细菌性疾病的共感染,造成机体免疫力下降。  相似文献   
36.
禽大肠杆菌病是养禽业广泛存在的细菌性疾病,是造成禽肉产品废弃及药物治疗费用高的重要原因。为了解近年来山东省禽源致病性大肠杆菌的流行及其耐药性演化情况,对2016—2020年疑似患病禽进行致病性大肠杆菌分离鉴定和耐药性检测。从山东省12个地市的105份病料中共分离到93株致病性大肠杆菌。PCR检测发现,禽致病性大肠杆菌与其他呼吸道病原的混合或继发感染较严重,其中与H9亚型禽流感病毒等病原的二重感染率为67.74%,多重感染率为11.83%,而禽致病性大肠杆菌单一感染率仅为20.43%。耐药检测发现:分离菌株对阿莫西林、氨苄西林和多西环素的耐药率较高,分别为100%、98.21%和94.59%;对丁胺卡那霉素和阿奇霉素的耐药率较低,分别为20.43%和13.33%;对复方药物氨苄西林/舒巴坦和阿莫西林/棒酸的耐药率也相对较低,分别为40.91%和17.86%;94.62%的分离菌株对3种及以上药物产生耐药。研究表明,山东省禽源致病性大肠杆菌流行形势严峻,且耐药程度严重,应加快新抗菌药物及复合型抗菌药物研发,减少并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禁止滥用。  相似文献   
37.
高致病性PRRSV与PCV2共感染协同致病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阐明高致病性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HP-PRRSV)和猪圆环病毒2型(PCV2)的协同致病作用,澄清两种病毒不同时间顺序共感染与其协同致病力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35日龄阴性健康猪30头,随机分6组,PCV2/HP-PRRSV顺序共感染组、HP-PRRSV/PCV2顺序共感染组、HP-PRRSV+PCV2同时共感染组、HP-PRRSV感染组、PCV2感染组、未接种对照组。感染后每天测量体温、观察临床症状,每周称量体重、采血。用流式细胞仪检测血液中的CD3+ CD4+ CD8-、CD3+ CD4- CD8+、γδT、NK细胞及粒细胞和单核细胞变化;免疫过氧化物酶单层细胞试验(IPMA)检测这两种病毒抗体变化;用ELISA法检测血清中IFN-γ、TNF-α、IL-10、IL-2、GM-CSF细胞因子变化;用荧光定量PCR法检测血清和组织中病毒载量。对各组试验猪进行组织病理学观察。【结果】HP-PRRSV/PCV2顺序共感染组临床症状最严重,死亡率达60%;组织和血清中病毒载量显著高于其它组,抗体滴度明显低于其它组;淋巴细胞亚群及细胞因子(尤以TNF-α)变化也最为明显。【结论】HP-PRRSV和PCV2之间存在协同致病作用,且猪群先感染HP-PRRSV后感染PCV2可明显提高猪群发病率和死亡率。本研究对临床HP-PRRSV和PCV2的综合防制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8.
从J亚群禽白血病肿瘤中检测出禽网状内皮组织增生症病毒   总被引:35,自引:4,他引:35  
将表现为典型 J亚群禽白血病肿瘤的病料分别接种于鸡胚成纤维细胞和 DF1细胞 ,采用间接荧光抗体试验(IFA)和 PCR方法 ,从这些肿瘤病料中分离和鉴定出 8株 J亚群禽白血病病毒 (AL V- J)。对证明感染了 AL V- J的细胞继续培养 ,并用禽网状内皮组织增生症病毒 (REV)的特异性单抗及引物做 IFA和 PCR,在 8株 AL V- J中 ,有 3株AL V- J的感染细胞中同时有 REV感染。由此表明 ,发生肿瘤的肉鸡中 ,AL V- J和 REV的共感染已相当普遍。将这 3株 REV- SD0 0 0 3、SD0 0 0 4和 SD0 10 2的 3′- L TR用 PCR扩增、克隆和序列比较 ,发现分离的 SD0 0 0 3、SD0 0 0 4和SD0 10 2与国内的另外 2株 REV- SD990 1和 HA990 1的同源性为 96 .7%和 96 .1% ;而与另 1株 REV参考株鸭脾坏死性病毒 (SNV)的同源性高达 99%。  相似文献   
39.
用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和猪圆环病毒2型(PCV2)共感染40日龄健康仔猪,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对共感染仔猪肺泡巨噬细胞(PAM)细胞因子IL-10、IL-12p40和IFN-γ的mRNA转录水平的变化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表明,IL-12p40 mRNA转录从攻毒后3 d开始显著上调(P<0.05),7 d达高峰,14 d开始下降,但仍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28 d和42 d低于对照组;IL-10 mRNA在3 d显著上调(P<0.05),14 d达到转录高峰(P<0.01),之后逐渐下降,42 d接近对照组水平;IFN-γmRNA转录水平尽管在3 d和28 d时出现2次转录低峰1、4 d和42 d时出现2次高峰,但只在3 d和7 d差异显著(P<0.05)。由此表明,PRRSV和PCV2共感染可导致PAM细胞因子IL-12p40和IL-10 mRNA的转录在感染早期被激活,而IFN-γ mRNA转录则呈较复杂的动态变化,提示PRRSV和PCV2共感染猪PAM的免疫应答、免疫调节和抗感染功能均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40.
2018年10月,山东聊城某鸡场送检6只19日龄肉鸡,病鸡出现消化不良、粪便过料、嗜睡等症状。对送检6只病鸡进行了大体观察、组织学观察及病原学检测,病死鸡剖检可见腺胃肿大,腺胃乳头消失;肠鼓气,十二指肠有散在出血点;肺脏大面积水肿、出血、淤血;肝脏局部有出血点。根据PCR 检测以及序列比对,最终从腺胃炎病例中检出圆圈病毒3 型(Gyrovirus 3,GyV3)和鸡传染性贫血病毒(Chicken infectious anemia virus,CIAV),初步确定为GyV3和CIAV共感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