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151篇
  免费   791篇
  国内免费   1176篇
林业   1165篇
农学   2539篇
基础科学   1929篇
  602篇
综合类   13118篇
农作物   1988篇
水产渔业   1143篇
畜牧兽医   9743篇
园艺   2008篇
植物保护   1883篇
  2024年   210篇
  2023年   716篇
  2022年   746篇
  2021年   882篇
  2020年   824篇
  2019年   1035篇
  2018年   479篇
  2017年   781篇
  2016年   923篇
  2015年   1091篇
  2014年   1665篇
  2013年   1505篇
  2012年   2283篇
  2011年   2329篇
  2010年   2168篇
  2009年   2442篇
  2008年   2383篇
  2007年   2117篇
  2006年   1897篇
  2005年   1596篇
  2004年   995篇
  2003年   957篇
  2002年   768篇
  2001年   720篇
  2000年   597篇
  1999年   422篇
  1998年   397篇
  1997年   406篇
  1996年   380篇
  1995年   379篇
  1994年   374篇
  1993年   357篇
  1992年   322篇
  1991年   278篇
  1990年   244篇
  1989年   199篇
  1988年   56篇
  1987年   37篇
  1986年   28篇
  1985年   15篇
  1984年   23篇
  1983年   14篇
  1982年   11篇
  1981年   19篇
  1980年   10篇
  1979年   6篇
  1976年   4篇
  1975年   3篇
  1957年   7篇
  1955年   7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狄佳春 《中国种业》2020,(11):71-76
2016-2018年“第三次全国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行动”江苏省调查队历时3年收集了160份豇豆地方种资资源,2019年对其中56份资源进行繁殖鉴定的同时,调查了各份豇豆资源花叶病毒病田间自然发病状态下的抗病性,研究了抗病性与农艺性状的关系,并对其中的抗病资源进行了聚类分析。结果表明:56份豇豆地方种质资源中,花叶病毒病病情指数差异较大,病情指数为0~50.86,平均11.19,变异系数为86.35%,高抗与抗的品种分别有3份和33份。方差分析表明,抗病性与资源所采集的地区没有关系,与花色、粒色、粒形等性状也没有关系,但是抗病级别与嫩荚色、成熟荚色有显著的关系,嫩荚紫红色与绿色的品种,抗性显著高于嫩荚红色的品种;成熟荚褐色与黄白色的品种,抗性显著高于成熟荚紫红色的品种。相关分析表明,病情指数与播种到首次采收成熟荚的时间、百粒重、单株籽粒产量的相关系数都不显著。对36份抗病的豇豆资源的16个性状聚类分析,分成三个类群,第Ⅰ类群属于大籽粒类型,第Ⅱ类群属于小籽粒、籽粒低产类型,第Ⅲ类群属于籽粒高产早熟类型,来自第Ⅲ类群的采集编号为2019321015的豇豆资源“鳗鱼豇”,与其它35份抗病资源的不相似度最大,遗传差异最大,此外还表现为籽粒产量高、早熟与抗病,因此是一份优异的抗病资源。  相似文献   
22.
为了确定引起鸡急性死亡的病原菌,从临床病死鸡体内分离到的一株病原菌,并命名为QHP-1,采用分离培养、纯培养、形态观察、生化试验等鉴定方法,初步鉴定为多杀性巴氏杆菌。经过Kmt1基因序列分析发现,临床分离菌株QHP-1与多杀性巴氏杆菌的同源性为100%。动物回归试验表明,分离的QHP-1株有强的致病性。耐药性分析结果:分离菌株QHP-1对头孢克肟、头孢曲松、强力霉素、恩诺沙星4种药物高度敏感;对氟苯尼考、庆大霉素、阿米卡星3种药物中度敏感;对阿莫西林、氨苄西林、四环素等5种药物耐药。  相似文献   
23.
从河南、湖北等7个省份的323份疑似副猪嗜血杆菌(HPS)典型病料中分离获得HPS菌104株。对这些分离菌株进行了16s RNA鉴定,用微量肉汤稀释法观察了这些菌株对12种抗菌药物的敏感性,并用ERIC-PCR方法对分离菌进行了基因分型。结果表明:所有菌株都对痢菌净和沃尼妙林敏感,对复方磺胺-5-甲氧嘧啶钠、四环素、环丙沙星、林可霉素、卡那霉素、甲砜霉素、红霉素、氨苄西林、头孢噻呋和头孢喹肟的耐药率分别为93.3%、51.9%、51.0%、26.0%、10.6%、13.5%、37.5%、39.4%、5.8%和1.9%;大多数菌株耐2~5种抗生素,所占比例达到69.2%;在104株分离株中有99株可以进行ERIC-PCR分型,按80%的相似性可分为18个ERIC-PCR谱型;包含菌株最多的谱型为型,有25株;其次依次为Ⅵ、Ⅷ、Ⅸ、Ⅶ型,分别有18、13、13、9株;除耐林可霉素的菌株较均匀地分布于12个ERIC-PCR型外,耐其它5种药物的菌株大多集中分布于2~3个ERIC-PCR型中。  相似文献   
24.
25.
猪伪狂犬病是由猪伪狂犬病毒(porcine pseudorabies virus,PRV)引起的一种急性、热性传染病。自2011年底以来,PRV发生了变异,传统的PRV弱毒疫苗已不能对PRV变异株提供完全保护,这给我国PR防控带来了巨大挑战。为了解安徽省PRV流行特征及其主要毒力基因遗传变异情况。利用PCR技术、细胞接种试验、电子显微镜观察、间接免疫荧光试验及兔体接种试验等方法,对安徽省临诊病例中疑似PRV感染的病猪进行病原检测及PRV分离鉴定,并通过设计6对特异性引物对PRV分离株主要毒力基因(gEgITKgBgCgD)进行克隆及测序分析。2016—2018年安徽省临诊病例中共分离鉴定15株PRV;PRV分离株主要毒力基因序列均与2011年后国内PRV变异株同源性较高;与2011年前国内PRV经典株序列比对,PRV分离株gEgBgCgD基因存在多个位点的一致性替换、插入或缺失,且gEgC基因多位点突变位于其重要的抗原表位区。本研究分离的15株PRV均为变异株,变异株已成为安徽省主要的流行毒株。15株PRV分离株的gITK基因序列较为保守,而gE、gC蛋白抗原表位区域氨基酸的突变可能导致其毒力及抗原性发生改变。部分PRV分离株与邻近地区PRV序列同源性均为100%,可能与频繁跨省调运生猪、跨区引种等原因有关。  相似文献   
26.
本研究从青岛海边盐土土样中筛选得到试验菌株,对其进行形态学、分子生物学、产酸及耐盐能力鉴定,同时将其配制成菌剂加入不同基质中施入盐碱土壤以探究其在盐碱地改良中的应用潜力。结果显示:形态学与分子生物学方法鉴定得到该菌株为黑曲霉(Aspergillus niger);它能够分泌有机酸,能在80 h内将发酵液pH值由6.58降至1.96;并且在10%NaCl或10%(NH_4)_2SO_4的液体培养基中保持较好的生长曲线,拥有较好耐盐能力。以不同基质作为生长介质将菌剂直接施加到盐碱土壤56 d后,检测到添加不同基质的盐碱土壤pH值可降低0.86~1.60,含盐量也下降。因此黑曲霉在盐碱地改良中具有较好的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27.
用胰蛋白酶处理发病鸡的粪便和肠内容物,接种Marc145细胞,盲传数代后,从山东不同地区发生流行性腹泻的鸡群中分离到轮状病毒,并对分离的轮状病毒的生物学特性和理化特性进行了部分研究。结果表明病毒粒子的形态呈车轮状、大小为70-80nm;其病毒基因组的电泳图谱为5:1:3:2;病毒在Marc145细胞上传到第9代时的TCID50为10^-4.62/0.1mL;该分离株病毒对氯仿、乙醚有抵抗力;对pH3.0处理60min稳定;50℃ 30min能使其感染力下降10^2;1mol/L MgCl2不能增强其对50℃ 60min的抵抗力。动物回归试验中接种两周龄SPF鸡,24h后陆续发病,表现为持续性水样腹泻,与自然发病相同;剖检可见病鸡脱水、小肠内有大量的液体和气泡、肠粘膜变薄;组织学变化为肠绒毛上皮坏死、脱落,绒毛平均长度减少而隐窝深度增加,固有层中淋巴细胞浸润。其临床症状及病理组织学变化与自然发病相同。因此确定发生在山东鸡流行件腹泻的病原为轮状病毒.  相似文献   
28.
波涛滚滚的东海之滨 ,秀美的西子湖畔 ,丰饶的浙江大地 ,小蜜蜂在田野 ,在果园 ,在森林里历尽其天职 ,无声采撷 ,充当传媒 ,使大地充满生机。半个多世纪以来养蜂科技工作者们刻苦钻研 ,辛勤耕耘 ,默默奉献 ,使浙江蜂业名列全国前茅 ,赵宗礼先生便是其中之一。1978年 3月 ,全国养蜂学科规划会议之后 ,笔者与甘家铭先生专程去杭州拜望了赵宗礼先生 ,当年他风华正茂 ,参加编著的《养蜂手册》和《养蜂法》对我国蜂业的发展 ,起着重要作用。随着时光的流逝 ,2 0 0 2年初秋 ,安徽黄山中蜂会议之后 ,我再次在西子湖畔与赵先生相聚 ,他已年近古稀 ,…  相似文献   
29.
根据北方蚕区蚕业科研协作会议精神及桑蚕品种组共同鉴定工作细则,2002年春我所对山东、陕西的六对品种进行了区域鉴定.另外,2002年春我所还承担了全国新品种鉴定工作.现将2002年春的鉴定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0.
从腹泻金黄地鼠中分离到 3株细菌 ,经染色镜检、生化反应鉴定和动物试验确证 :该菌为大肠杆菌。该试验为地鼠大肠杆菌的防制提供了流行病学资料与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