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6篇
  免费   30篇
  国内免费   39篇
林业   66篇
农学   14篇
基础科学   9篇
  124篇
综合类   159篇
农作物   2篇
水产渔业   61篇
畜牧兽医   8篇
园艺   10篇
植物保护   12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17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17篇
  2016年   18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32篇
  2013年   31篇
  2012年   32篇
  2011年   34篇
  2010年   29篇
  2009年   35篇
  2008年   29篇
  2007年   23篇
  2006年   28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1.
松嫩盐碱湿地对区域生态环境变化的缓冲作用及其响应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湿地具有巨大的环境调节功能和效益,对维持自然界自然生态过程和平衡以及减缓地区、区域的环境变化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同时湿地对区域生态环境变化也具有明显的响应。本文从湿地对洪涝和干旱的缓冲作用、湿地对周边环境的净化作用、湿地充当着CO2的源和汇,湿地植物的生态效应以及湿地对植物对盐分和人类活动干扰的响应等方面论述了松嫩平原盐碱湿地对区域生态环境变化的缓冲作用,指出对生态脆弱带的盐碱湿地进行保护和优化管理是维持区域生态环境安全和区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112.
Field dispersal studies are seldom conducted at regional scales even though reliable information on mid-range dispersal distance is essential for models of colonization.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was to examine the potential distance of dispersal of Rhizophora mangle propagules by comparing deposition density with landscape characteristics of mangrove forests. Propagule density was estimated at various distances to mangrove sources (R. mangle) on beaches in southwestern Florida in both high-and low-energy environments, either facing open gulf waters vs. sheltered, respectively. Remote sensing and 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s were used to identify source forests and to determine their landscape characteristics (forest size and distance to deposition area) for the regression analyses. Our results indicated that increasing density of propagules stranded on beaches was related negatively to the distance of the deposition sites from the nearest stands of R. mangle and that deposition was greatly diminished 2 km or more from the source. Measures of fragmentation such as the area of the R. mangle forests were related to propagule deposition but only in low-energy environments. Our results suggest that geographic models involving the colonization of coastal mangrove systems should include dispersal dynamics at mid-range scales, i.e., for our purposes here, beyond the local scale of the forest and up to 5 km distant. Studies of mangrove propagule deposition at various spatial scales are key to understanding regeneration limitations in natural gaps and restoration areas. Therefore, our study of mid-range propagule dispersal has broad application to plant ecology, restoration, and modeling.  相似文献   
113.
Elevated evapotranspiration due to warmer air temperature could raise salinity and nutrient levels of some inland wetlands, potentially impacting nitrogen cycling. To characterize the impact of high evapotranspiration on soil microbial nitrogen cycling in inland wetlands, we compared freshwater and brackish marsh(or non-marsh) wetlands in terms of sediment ammonia-oxidizing rate(AOR), denitrifying rate(DR), and related microbial communities in a typical inland basin, the Hulun Lake basin, in Chi...  相似文献   
114.
人类围垦活动对上海崇明东滩滩涂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高宇  赵斌 《中国农学通报》2006,22(8):475-475
由于长江口泥沙的淤积,使上海崇明东滩成为一个不断淤涨的土地资源。近50年来,崇明岛共进行了多次大规模的围垦。此项研究以近20年来的Landsat TM和ETM遥感卫星数据为主要数据源,并结合实地景观调查,对不同时期的人类围垦面积和滩涂发育面积之间的关系进行探讨。结果显示,滩涂湿地的面积在逐年变小:从1987年的19705.09 hm2 锐减到2002年的4773.08hm2,减少了75.78%;并且滩涂湿地面积的年减少率为995.47 hm2/a,比年围垦率的729.08hm2/a增加了36.54%。过度围垦后,滩面宽度变窄,自然植被破坏,影响自然促淤,淤涨速率明显减慢。随着滩涂围垦的加剧、未来海平面的上升和河流泥沙大量减少,将会导致潮滩植被进一步破坏。随着崇明东滩每年向外延伸,滩涂湿地也将会发生演替。因此,充分运用“3S技术”,探讨湿地发育和形成的机理,指导科学围垦和土地利用规划,是非常迫切也非常实用的方法。同时,还可以通过动态保护管理,进一步对围垦在经济、生态和环境上的得失作出正确的评价。  相似文献   
115.
河南省有湿地维管束植物134科470属850种,湿地植物群落可划分为5个植被型组,10个植被型,536个群系;通过分析河南省湿地植物保护中存在的问题,对河南省湿地发展前景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16.
为给高寒湿地的退化监测和恢复治理提供科学理论依据,本试验在三江源黄河源区选取退化高寒湿地,采用空间代替时间的方法,选取不同退化阶段并利用常规实验室分析法和Biolog-Eco微平板法研究其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及功能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高寒湿地、沼泽化草甸和退化草甸样地微生物群系相似性更高。不同退化程度的土壤微生物活性从高到低排序依次为:沼泽化草甸 > 退化草甸 > 湿地 > 重度退化草甸 > 退化草原。整个退化过程土壤微生物对酯类碳源代谢能力均为最强,在退化早期土壤微生物对酸类碳源的利用率较低。土壤微生物平均颜色变化率(Average well color development,AWCD)主要受到土壤全氮含量、土壤有机碳含量、全氮/全磷、植物盖度、土壤含水量和地下生物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7.
以贵州省草海湿地典型集水区——沙河为研究对象,针对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土壤微量元素Fe、Mn、Cu、Zn含量,开展其变化趋势及分布特征研究。结果表明,除Mn外,其他微量元素在本地区含量都较丰富。四种元素的等值线图反映,Fe含量极值出现在研究区的西北和东南部,Mn在研究区南部有范围很小的高值区,Cu的高值区主要出现在研究区东北部,而Zn的高值区出现在研究区的西南边缘部位。微量元素与大量元素以及有机质、pH等指标的相关性分析显示:Cu与Mn、P表现出极显著正相关;Mn与Cu、P表现出极显著正相关,与pH值表现出显著正相关;Fe与N表现出极显著负相关,与有机质表现出显著负相关;Zn与Mn、N表现出极显著正相关,与pH值表现出显著正相关性。除成土母质外,元素之间的共生关系、有机质、地形地貌、土壤粘粒组成等是造成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微量元素含量差异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18.
稻田湿地土壤由于淹水时间长,具有积累更多有机碳潜能,其积累的有机碳呈现明显表层聚集趋势。介绍了稻田湿地土壤有机碳固定现象、原因,并从微团聚体、杂草及微生物多样性等方面对其机制进行了初步探讨及展望。  相似文献   
119.
当前中国的很多国际重要湿地面临着退化和损失的威胁,必须建立国际重要湿地生态预警指标体系和预警机制.本文根据典型性、通用性、可量化、科学性和可操作性等原则,通过查阅文献和咨询专家,选出如湿地面积、水量、地表水水质、主要保护物种数、水鸟种群数量和植被覆盖变化率等作为湿地生态预警指标,建立国际重要湿地生态预警指标体系,并阐述了生态预警指标的评估办法,提出各级生态预警的响应机制,确保及时对湿地生态状况的变化做出响应,以保证国际重要湿地生态特征的稳定.  相似文献   
120.
以活力、大小一致的菖蒲小植株为试材,在小型模拟人工湿地系统中,研究中药废水胁迫对菖蒲(Acorus calamus)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为其在水体环境植物修复中的应用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中药废水胁迫下,菖蒲叶绿素和脯氨酸含量显著下降,MDA和可溶性糖含量显著上升,根系活力先增后降;同时,菖蒲的SOD和CAT活性在中药废水胁迫下显著下降,而POD活性在高质量浓度胁迫下成倍增长。因而,菖蒲通过调节各种生理生化特性以增强对废水胁迫的抗逆力和耐受力,可作为人工湿地处理中药废水的备选植物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