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13篇
  免费   77篇
  国内免费   22篇
林业   58篇
农学   65篇
基础科学   2篇
  86篇
综合类   127篇
农作物   28篇
水产渔业   138篇
畜牧兽医   202篇
园艺   27篇
植物保护   79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19篇
  2020年   24篇
  2019年   27篇
  2018年   23篇
  2017年   35篇
  2016年   21篇
  2015年   20篇
  2014年   24篇
  2013年   52篇
  2012年   38篇
  2011年   43篇
  2010年   46篇
  2009年   49篇
  2008年   44篇
  2007年   32篇
  2006年   34篇
  2005年   25篇
  2004年   27篇
  2003年   23篇
  2002年   28篇
  2001年   24篇
  2000年   18篇
  1999年   18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2篇
  1963年   1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01.
几个中国大麦属物种核rDNA ITS区序列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8份来源于中国和7份国外的不同大麦属物种核rDNAITS区进行了序列分析,并采用邻接法构建了其系统发育树状图。结果表明,大麦属物种的ITS区序列长度为596~600bp,其中ITS1、5.8S和ITS2分别有43、4和54个变异位点。ITS区揭示的遗传分化距离变化范围为0~0.1121,平均值为0.0561。以雀麦属为外类群,采用邻接法进行系统发育关系分析发现,大麦属不同物种间聚类关系与其地理来源无关;各物种或亚种按照其亲缘关系与染色体组的划分进行聚类,其中具有H和I染色体组的物种各聚为一个分支。  相似文献   
802.
兰花基因组DNA多态性RAPD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利用随机扩增多态DNA技术(RAPD)对兰属的3个品种春兰、春剑、蕙兰进行了分析与研究,建立了它们之间的DNA指纹图谱,找到了参试样品的特征谱带,并探讨它们之间的亲缘关系.结果从20条BA系列引物中筛选出能稳定扩增的10个引物,且对3个品种的植株进行扩增,共扩增出257条,其中243条具有多态性,分析结果表明春剑与春兰的相似系数较之与蕙兰的相似系数要高.  相似文献   
803.
β-防御素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β-防御素是近年来发现的一类广泛存在于动物体内具有广谱抗微生物活性的阳离子多肽。它具有抗细菌、真菌、螺旋体和部分带囊膜病毒及杀伤肿瘤细胞等多功能效应,在解决细菌耐药、抗病毒、调动机体的免疫功能及抗肿瘤方面有重要作用,并且一般不产生耐药性,因而其已成为当前学术界中一个引人关注的研究热点。文章就β-防御素的分子结构、生物学活性、作用机理、应用等方面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804.
Honey bees are eusocial animals that exhibit both individual and social immune responses, which influence colony health. This is especially well-studied regarding the mite Varroa destructor Anderson and Trueman (Parasitiformes: Varroidae), a parasite of honey bee brood and disease vector. Varroa was introduced relatively recently to Apis mellifera L. (Hymenoptera: Apidae) and is a major driver of the catastrophic die-off of honey bee colonies in the last decade. In contrast, the original host species, Apis cerana Fabricius (Hymenoptera: Apidae) is able to survive mite infestations with little effect on colony health and survival. This resilience is due in part to a newly identified social immune response expressed by developing worker brood. Varroa infested female A. cerana brood experience delayed development and eventually die in a process called ‘social apoptosis’. Here, an individual’s susceptibility to Varroa results in colony level resistance. We tested for the presence of the social apoptosis trait in two Varroa resistant stocks of A. mellifera (Pol-line and Russian) with different selection histories and compared them to a known Varroa-susceptible stock (Italian). We assessed the survival and development of worker brood reared in either highly or lightly infested host colonies, then receiving one of three treatments: uninfested, experimentally inoculated with a Varroa mite, or wounded to simulate Varroa damage. We found that response to treatment was only differentiated in brood reared in lightly infested host colonies, where experimentally infested Russian honey bees had decreased survival relative to the mite-susceptible Italian stock. This is the first evidence that social apoptosis can exist in Western honey bee populations.  相似文献   
805.
为进一步研究非增殖型尿嘧啶营养缺陷型弓形虫(NRTUAs)对小鼠的致病性,本研究以NRTUAs和Δku80虫株分别感染小鼠,每日检测各组小鼠的组织荷虫量,并检测感染后1~3 d脾脏相关细胞因子的转录水平。结果表明:1)NRTUAs感染的小鼠不能在7 d内清除虫体,NRTUAs刺激小鼠脾脏上调IL-12、TNF-α和IL-10的表达,并诱导温和的炎症反应;2)Δku80虫株感染的小鼠在感染后6 d内死亡,组织荷虫量平均水平高于NRTUAs感染的小鼠,Δku80虫株刺激小鼠脾脏上调IL-12、TNF-α、IL-1β、IL-6、IFN-γ和IL-10的表达,诱导剧烈的炎症反应而导致小鼠死亡。综上,NRTUAs对小鼠的致病性较低,NRTUAs组织荷虫量平均水平低于Δku80组,诱导机体的炎症反应显著轻于Δku80组,为NRTUAs作为畜禽免疫增强剂的开发提供研究基础。  相似文献   
806.
狭鳕(Gadus chalcogrammus)为白令海至北太平洋海域最为重要的商业性鱼种,也是生态系统中关键鱼种。异尖线虫为狭鳕体内,尤其是肝脏,最为常见的寄生虫。为探究狭鳕肝脏寄生虫感染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本研究对2019年6—8月西白令海狭鳕肝脏中异尖线虫(Anisakis sp.)感染状况进行了分析,并利用广义线性模型(GLM)解释了异尖线虫感染特性的因素。结果显示,西白令海狭鳕异尖线虫感染程度较高,感染率为93.3%,雄性和雌性狭鳕感染强度差异不显著。异尖线虫感染强度随着体长和采样点经度的增加而增加,随着采样点时间的推移而减小。研究结果为西白令海狭鳕与其寄生虫的生物学特性提供科学信息,为北太平洋食物网结构研究提供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807.
为了解淡水鱼类寄生虫的研究现状及前沿热点,为该领域研究工作的开展提供科学量化的参考依据,以Web of Science(WOS)核心合集数据库收录的1980—2020年共1 088篇相关文献为数据样本,运用VOSviewer和CiteSpace可视化软件绘制了淡水鱼类寄生虫研究的发文量、发文地区、发文作者、发文机构、关键词频次和突现状况等知识图谱,并对发文趋势和研究热点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淡水鱼类寄生虫研究领域的发文量总体呈上升趋势,2009年后上升趋势明显;淡水鱼类寄生虫的研究受到广泛关注,巴西、捷克和美国是淡水鱼类寄生虫领域的研究中心;捷克共和国科学院、墨西哥国立自治大学和新西兰奥塔哥大学等3个机构是淡水鱼类寄生虫领域的高产研究机构;Poulin R、Scholz T和Salgado-Maldonado G等3位研究人员是淡水鱼类寄生虫研究的核心力量;发文国家间和机构间形成了良好且稳定的合作关系,但研究者间合作关系较为分散,缺少跨团队合作;International Journal for Parasitology、Parasitology Research、Parasitolo...  相似文献   
808.
为探索慢性应激与圈养林麝球虫感染之间的相关性,采用饱和盐水漂浮法对四川九药林麝繁育中心采集的粪便样本中的寄生虫卵进行检测,用麦克马斯特计数法对虫卵进行计数,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粪便皮质醇代谢水平,并基于广义线性模型分析年龄、参配对粪便皮质醇代谢水平的影响,以及年龄、参配及粪便皮质醇代谢水平与球虫感染强度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年龄和参配的交互作用对粪便皮质醇代谢水平影响显著,3岁龄参配个体粪便皮质醇代谢水平显著低于6岁龄参配个体,其余3组间差异不显著。宿主年龄和参配对球虫感染强度无影响,但粪便皮质醇代谢水平对球虫感染强度影响极显著(GLMs, P < 0.01)。粪便皮质醇代谢水平和球虫感染强度呈极显著负相关(R = - 0.502, P < 0.01),3个浓度组之间球虫感染强度差异极显著(P < 0.01)。慢性应激会增加林麝寄生虫易感性,应激强度与寄生虫感染强度呈显著正相关关系。建议麝场不要选取3岁龄个体作为种麝,并减少人为刺激或扩大每个林麝个体的活动空间来降低林麝的应激反应,加强林麝的健康管护。  相似文献   
809.
近年来,在河蟹抱卵亲体的饲养与培育中往往发生大批死亡现象,导致生产无法按计划进行,并造成巨大经济损失。本文首次报道抱卵蟹的主要疾病——拟阿脑虫寄生性疾病,并提出了针对性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810.
原虫生活史复杂,大部分难以通过体外培养完成整个生活史,缺乏高效的基因编辑系统。CRISPR/Cas9系统可以通过人工设计的方式,实现基因的精确、高效、快速编辑,被广泛应用于基因工程各个领域。CRISPR/Cas9系统为原虫的未知功能基因研究开辟了新途径。本文介绍CRISPR/Cas9系统的原理和目前在寄生原虫中的基因定位、基因功能研究、高通量基因家族筛选等方面的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